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420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docx

分子生物学校对版1

绪论

分子生物学

广义:

从分子的形式来研究生物现象的学科。

狭义:

从分子水平理解生命活动,主要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保持(损伤和修复)、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与调控。

DNA是遗传物质被证实

1944年,AveryO.T.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DNA在原核生物中是遗传物质

1928Griffith,无毒菌株与杀死的有毒菌株混合,即可致病;

1944Avery,肺炎链球菌转化(transform)实验(DNA提取和转化)

2)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被证明是DNA(捣碎实验)。

3)真核细胞通过DNA转染(transfection)获得新的表型

基因(gene):

能够表达和产生基因产物(蛋白质或RNA)DNA序列。

可分为蛋白质基因和RNA基因;按功能可分为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

基因组(genome):

一生物体内所有的基因。

现一般指生物体内所有的DNA序列。

E.coli的重要性:

在实验室中容易操作;生长迅速,只要求简单的营养物质;能进行很多生理生化过程;E.coli是发现存在有性生殖的第一种细菌

第二章

提出双螺旋结构的依据

各种生物物理资料(DNA纤维中的水含量)

X-ray衍射图谱(RosalindFranklin完成)

碱基比(Chargaff完成)

核酸的种类(RNA、DNA)

①核糖核酸(ribonucleicacid-RNA):

转移RNA(transferRNA-tRNA)、信使RNA(messengerRNA-mRNA)、核糖体RNA(ribosomalRNA-rRNA)

小分子细胞核RNA(snRNA)、染色质RNA(chRNA)、反义RNA(antisenseRNA)、双链RNA(dsRNA)、细胞质小RNA(scRNA)、具有催化活性的RNA(ribozyme)、各种病毒RNA

②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

核酸的功能: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转化作用)

遗传信息的载体,负责遗传信息的贮存和发布。

RNA的功能:

1.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rRNA(75-80%)tRNA(10-15%)mRNA(2-5%)

2.遗传物质

3.具有生物催化剂功能

核酸的元素组成有两个特点:

1.一般不2.P含量较多,并且恒定(9%-10%)。

因此,实验室中用定磷法进行核酸的定量分析。

(DNA9.9%、RNA9.5%)含S。

核酸(DNA和RNA)是一种线性多聚核苷酸,它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核苷酸。

核苷酸本身由核苷和磷酸组成

RNA的分子结构(RNAstructure)

RNA一级结构研究最多的是tRNA、rRNA以及一些小分子的RNA。

组成RNA的核苷酸也是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

模型构建(Watson&Crick完成)

RNA的高级结构特点:

RNA是单链分子,因此,在RNA分子中,并不遵守碱基种类的数量比例关系,即分子中的嘌呤碱基总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的总数。

RNA分子中,部分区域也能形成双螺旋结构(类似A-DNA双螺旋结构),不能形成双螺旋的部分,则形成突环。

这种结构可以形象地称为“发夹型”结构或茎环结构。

超螺旋(supercoil/superhelix)---DNA的高级结构

定义:

DNA的高级结构指DNA分子(双螺旋)通过扭曲和折叠所形成的特定构象。

包括不同二级结构单元间、单链与二级结构单元间的相互作用以及DNA的拓扑特征。

超螺旋是DNA高级结构的主要形式。

可分为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

正超螺旋(positivesupercoil):

DNA扭曲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同,形成正超螺旋(双链紧缠)

负超螺旋(negaivesupercoil)DNA扭曲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反,形成正超螺旋(双链松缠)

两种超螺旋的自由能均高于松弛状态。

天然原核生物DNA都呈现哪一种超螺旋形式?

为什么?

天然原核生物呈现负超螺旋

DNA负超螺旋易于解链,在DNA复制、重组和转录等过程中都需要两条链解开,所以负超螺旋利于这些功能的实施。

在体外可形成正超螺旋,如加入溴化乙锭(EtBr,EB),可引入正超螺旋。

EB插入DNA碱基之间

EB嵌入剂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A与T,C与G配对,以氢键结合;

双链反向平行(以5’~3’为正方向),从两端看结构相同。

两条主链由脱氧核糖和3’-5’磷酸二酯键交互连接而成;碱基位于内侧

基本参数

直径:

2.0nm;

螺距:

3.4nm;

每匝10bp/10.5bp

每一碱基对比另一对沿轴旋转36°

大沟含较多信息,为复制,转录部位;

小沟具一定调节功能

三种DNA结构特性比较

A-DNA

B-DNA(含水量92%)脱水后变形为A-DNA(含水75%),相邻磷酸间距缩小,每匝增为11bp。

总体变得宽而短;

大沟变细、加深;小沟变得宽而浅。

通常DNA在细胞中以B-DNA形式存在,但可能发生改变;DNA-RNA杂交分子呈A型。

Z-DNA

Z-DNA与B-DNA的比较

最大区别:

Z-DNA为左旋!

由部分碱基反转平面所致。

螺距4.5nm,每对碱基上升0.37nm,每匝12bp。

主链变的不平滑,从之字形,以Zig-Zag得名为Z-DNA

可能与基因的调控有关

核酸的稳定性

*氢键:

在蛋白质和核酸中,氢键并不能使之稳定。

其对大分子的特殊结构有作用:

比如,α-螺旋,β折叠,DNA双螺旋等。

碱基堆积力(stackinginteraction):

核酸分子稳定性的根源。

为什么呢?

疏水的碱基堆积起来,使水分子排除在外,从能量的角度来讲最为稳定。

核酸的光谱学和热力学特性

核酸的消光系数:

1mg/mldsDNAA260=20;ssDNA/RNAA260=25

消光系数的决定因素:

紫外光吸收

核酸因含有共轭的苯环而吸收紫外光

应用:

DNA检测、定量和纯化

减色效应(Hypochromicity):

由于碱基在疏水环境中的堆积所造成。

单一的核苷酸在260nm(A260)的光吸收值最大,其次是单链DNA(ssDNA)或RNA,而双链DNA(dsDNA)最小。

即dsDNA相对于ssDNA是减色的(hypochromic)

增色效应(hyperchromaticeffect):

DNA双链分离时,伴随着在260nm处的吸光值的增加。

增加的过程为慢-快-慢的S形曲线。

增加到中点时的温度叫作熔(融)解温度(meltingtemperature)。

影响变性的因素

溶液离子强度、甲酰胺、尿素、pH、DNA碱基组成。

DNA拓扑异构酶(DNAtopoisomerase

功能:

催化DNA分子拓扑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作用机制:

切开磷酸二酯键,在主链上造成切口,通过改变连接数(L)来改变超螺旋状态。

分类:

I型拓扑异构酶:

每次切开一股链。

II型拓扑异构酶:

每次切开双股链。

既可消除负超螺旋,又可消除正超螺旋。

需要ATP,使分子了L值每次变化±2。

复性

快速降温只形成局部区域的双链DNA:

慢速冷却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使得互补链能够相互配对,样品可以形成完全的双链DNA

退火(Annealing)

example:

annealingstepinPCRreaction。

杂交(Hybridization):

不同核酸链之间的互补部分的复性称为杂交。

examples:

NorthernorSouthernhybridization

热变性

加热可以破坏DNA或RNA双链区的氢键

DNA的纯度

A260/A280:

dsDNA—1.8

PureRNA—2.0

Protein—0.5

如果DNA样品中A260/A280>1.8?

?

如果DNA样品中A260/A280<1.8?

?

1)消光系数表示DNA和RNA的最大紫外光吸收波长为260nm(λmax=260nm)的是不同碱基吸光值的总和(Pu>Py)

2)减色性,与核酸的二级结构有关

RNA一级结构的特点

RNA一级结构研究最多的是tRNA、rRNA以及一些小分子的RNA。

组成RNA的核苷酸也是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

RNA的高级结构特点

(1)RNA是单链分子,因此,在RNA分子中,并不遵守碱基种类的数量比例关系,即分子中的嘌呤碱基总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的总数。

(2)RNA分子中,部分区域也能形成双螺旋结构(类似A-DNA双螺旋结构),不能形成双螺旋的部分,则形成突环。

这种结构可以形象地称为“发夹型”结构或茎环结构。

酸效应

PH=3~4:

连接嘌呤和核糖的糖苷键断裂,产生脱嘌呤核苷。

强酸+高温:

完全水解碱基,核糖/脱氧核糖和磷酸

应用:

Maxam-GilbertDNA化学测序法

碱效应

DNA

PH>7~8,DNA结构的改变较为温和(subtle)

较高的PH可以使碱基发生互变异构(tautomeric),也会导致变性(denatured)发生

RNA

由于RNA存在2’-OH,在较高的PH值条件下RNA会发生水解

化学变性尿素(H2NCONH2)甲酰胺(HCONH2)

破坏水溶液的氢键作用

碱基的疏水效应削弱

核酸变性

第三章

一、染色质(Chromatin)

染色质是间期细胞核内伸展开的DNA-蛋白质纤维,由核小体为基本单位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

化学组成

DNA:

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RNA:

含量很少,还不到DNA量的10%

蛋白质:

组蛋白(histone):

染色体中的碱性蛋白质,其特点是富含二种碱性氨基酸(赖氨酸和精氨酸)

非组蛋白(NHP):

染色体中组蛋白以外的蛋白质,是一大类种类繁多的各种蛋白质的总称。

1.核小体

1)单个核小体的沉降系数约为11S

2)核小体含有约200bp的DNA,核心组蛋H2A、H2B、H3、H4各2份拷贝(Corehistone)和1拷贝的组蛋白H1

3)DNA以核小体阵列方式来缠绕:

单一组织中每个核小体上DNA长度在154-260bp范围内变化,但一般情况下均值约为200bp

4)核小体DNA根据其对微球菌核酸酶的敏感性不同可分为核心DNA(146bp)和连接DNA(8-114bp),核小体DNA长度的变化是由于连接DNA长度的改变。

二、染色体(Chromosome)

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期由染色质高度凝集而形成的一种棒状结构。

DNA

一个单倍体基因组的DNA含量是恒定的,称为C-值(C-value)

C-值矛盾(C-valueparadox):

基因组大小与机体的遗传复杂性缺乏相关性。

第三节

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1、结构简练。

其DNA分子绝大多数用于编码蛋白质,不翻译的序列只占4%;

2、存在转录单元(为多顺反子mRNA).

3、基因重叠即同一段DNA片段能够编码两种甚至三种蛋白质分子

那么病毒基因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一个是病毒基因组非常“经济”,一个是为多顺反子mRNA

真核基因组

真核生物复性动力学

两种复杂性大小不同的DNA序列,当DNA绝对含量(即总核苷酸数)相等时,复杂性小的分子浓度高,复性快。

待测样品复杂长度=4.2×106bp×样品DNACot1/2/大肠杆菌DNACot1/2

复性动力学(Cot曲线)

小分子可以完全复性,而大分子较难。

Cot(浓度时间常数):

复性反应中DNA浓度与反应时间的乘积

Cot1/2:

反应完成一半时所需的Cot值,直接与复性DNA成正比

基因组的复杂性是用DNA中单一序列的长度加上各重复序列的长度。

真核Cot1/2(DNAofanygenome)/Cot1/2(E.coliDNA)=complexityofanygenome4.2×106bp

生物基因组特点

1.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除配子细胞外,体细胞是双倍体

2.真核细胞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3.存在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可达百万次以上。

4.基因组中不编码的区域多于编码区域。

5.基因是不连续的。

6.基因组远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

按照拷贝数或重复频率,基因组中的基因种类有以下几种

非重复序列:

在一个基因组中只有一份的DNA序列。

重复序列:

在一个基因组中多于一份的DNA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moderatelyrepetitivesequence)

高度重复序列(highlyrepetitivesequence)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非重复序列和重复序列的含量变化很大

高度重复序列没有表达的基因;中度重复序列表达少数基因;大多数基因由非重复序列表达

1)高度重复序列(highlyrepetitivesequence):

重复数一般高达106,重复单位的长度一般为2~10bp,少数可达200bp.又称简单重复序列(simplysequenceDNA)

不能转录,参与染色体结构的维持,形成结构基因间隔,可能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联合配对有关。

卫星DNA(satelliteDNA):

一些A-T含量很高的简单高度重复序列,由于A-T碱基对浮力密度较低,经CsCl密度梯度离心,会在主要DNA带的上面,伴随着一个次要的DNA带相伴,即所谓的卫星DNA。

小(微)卫星DNA(minisatelliteDNA)

也是由短的单位串联重复组成,但总长度短得多,重复单位为6—70bp,称为小卫星或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variablenumbertandemrepeat,VNTR)或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TR)

由于小卫星DNA序列数量的高度可变,可用于区分不同的个体

2)中度重复顺序(moderatelyrepetitivesequence):

真核基因组中重复数十至数万(<105)次的重复顺序。

中度重复顺序可分为两种类型:

(1)短分散片段(shortinterspersedrepeatedsegments,SINES)如:

Alufamliy

(2)长分散片段(Longinterspersedrepeatedsegments,LINES)如:

KpnIfamliy

单拷贝顺序(低度重复顺序)

单拷贝顺序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或数次,因而复性速度很慢,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50%-80%,蕴含大量遗传信息,编码各种不同功能蛋白质。

自私DNA(selfishDNA)

非编码序列,无特殊功能,即使基因缺失、重复或突变对生物体也无影响,只是自我复制,称为自私DNA或寄生DNA(parasiteDNA)

按照基因结构和功能,基因组中的基因种类有以下几种:

(1)基因簇和基因家族

基因家族(genefamily)

真核基因组中有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这组基因称为基因家族。

基因簇(genecluster)是一组相同或者相近的相邻基因。

一个基因组中的一基因家族通过复制和重组而来。

其中某些基因保留了原来的功能;另一些则通过突变,获得新的功能,或者丧失了功能。

(2)假基因(pseudogene)用符号y表示

基因家族中的某些成员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一般由先前的功能基因积累突变形成,称为假基因。

2.核外DN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基因组

表现出非孟德尔遗传特性,一般为母性遗传通常为环状DNA分子

线粒体基因组(mtDNA)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具有下列特点

1排列紧凑

2突变率高于核DNA,且缺乏修复能力

3线粒体的密码子有若干处不同于核内通用密码子。

第四章

1复制子、复制眼、复制泡

复制子(replicon):

DNA分子中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称为复制子。

复制原点(origin):

DNA分子复制的特定起点。

简称Ori

复制方向可以是单向

或者双向

单向复制,即只形成一个复制叉(replicationfork)

双向复制,即形成两个复制叉。

如E.coliDNA等。

复制叉是指从未解旋的母链向新复制的子链过渡的区域

复制泡(replication):

真核生物的多复制子

三种可能的方式:

全保留复制(conservativereplication)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

弥散复制(dispersivereplication)

氮同位素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

DNA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的进行的。

半不连续复制冈崎片断的发现

1.实验体系:

E.coli

2.3H胸腺嘧啶标记→碱性蔗糖梯度对新生DNA进行离心→分析→大量新合成的1000~2000nt长(真核中是100—200nt长)的小片段=冈崎片断(Okazakifragments)

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总是超前一步合成的链称为先导链(leadingstrand)

总是滞后一步合成的链后随链(laggingstrand)

后随链不连续合成形成的短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Okazakifragment)

第二节

参与DNA复制的有关物质

基本过程:

双螺旋解旋

超螺旋的松弛

复制的起始和调控

新链的合成

复制的终止

1解螺旋酶(Helicase)

DNA解螺旋酶(helicase)(解链酶)

功能:

DNA的双螺旋解链,解开一对碱基,需2分子ATP

作用点:

DNA上局部单链处,向双链方向解链。

种类:

DnaB、PriA、Rep蛋白(E.coli)

2单链DNA结合蛋白(SSB)

(singlestrandDNAbindingprotein)

SSB能很快地和单链DNA结合,防止其重新配对形成双链DNA或被核酸酶降解。

特点1、协同结合(cooperativebinding)

2、重复利用

3DNA拓扑异构酶

(DNATopisomerase)

DNA拓扑异构酶有两类,E.coli的ε蛋白是一种典型的拓扑异构酶Ⅰ

E.coli中的DNA旋转酶(DNAgyrase)则的典型的拓扑异构酶Ⅱ

4引物酶(primase)

所有的DNA聚合酶都需要3’羟基起始DNA合成

引发末端可以由RNA引物、DNA切口或引发蛋白提供

就DNA复制而言,引物酶(dnaG基因产物)合成RNA链,它提供引发末端

引物酶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RNA聚合酶,但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1]引物酶对雷米封不敏感,而RNA聚合酶则敏感;

[2]引物酶既可以利用核糖核苷酸,也可利用脱氧核糖核苷酸,而RNA聚合酶只能利用核糖核苷酸;

[3]引物酶只在复制起点处合成RNA引物而引发DNA的复制,而RNA聚合酶则是启动DNA转录。

5大肠杆菌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

DNA聚合酶的一般结构

“右手”结构:

拇指(thumb)

手指(finger)

手掌(palm

DNA位于手掌上由拇指和手指形成的槽中

5.1DNA聚合酶Ⅰ(Kornberg酶)

(DNApolymeraseⅠ,DNApolⅠ)

PolI的理化性质

单体蛋白;含有一个二硫键和一个-SH基。

每个酶分子中含有一个Zn2+,在DNA聚合反应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Klenow片段

PolI的功能

[1]聚合作用 

[2]3‘→5’外切酶活性──校对作用

细菌DNA聚合酶仔细检查延长末端的碱基对,如果错误会予以切除

是所有DNA聚合酶的共同特性

DNA聚合酶的校对功能

校对(proofreading):

指在核酸或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在碱基或氨基酸已经加入链中后,对其进行识别并纠正错误的任何机制。

[3]5‘→3’外切酶活性──切除修复作用

(切除冈崎片段DNA末端的RNA引物)

DNApolⅠ不是大肠杆菌中DNA复制的主要聚合酶!

证据如下:

[1]纯化的DNApolⅠ催化dNTP掺入的速率为667碱基/分,而体内DNA合成速率要比此高二十倍.

[2]大肠杆菌的一个突变株中,此酶的活力正常,但染色体DNA复制不正常;而在另一些突变株中,DNApolⅠ的活力只是野生型的1%,但是DNA复制却正常,而且此突变株增加了对紫外线、烷化剂等突变因素的敏感性。

这表明该酶与DNA复制关系不大,而在DNA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2DNA聚合酶Ⅱ

DNApolⅡ,MW为120KD,每个细胞内约有100个酶分子,但活性只有DNApolⅠ的5%。

催化特性

(1)聚合作用

(2)有3‘→5’外切酶活性,无5‘→3’外切酶活性。

(3)不是复制的主要聚合酶,可能在DNA的损伤修复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5.3DNApolⅢ

DNApolⅢ有3‘→5’外切酶活性,无5‘→3’外切酶活性

DNA聚合酶Ⅲ是细胞内DNA复制所必需的酶

DNA聚合酶III全酶

DNApolymeraseIIIholoenzyme:

为一多亚基复合体,是一个二聚体

包含10个蛋白质,组成四个亚复合体

催化核心:

α亚基:

DNA聚合酶活性

ε亚基:

3’-5’校正作用的外切核酸酶

θ亚基:

刺激核酸外切酶活性

τ亚基:

将两个催化核心连接到一起

β亚基:

有前进能力,负责保持催化核心和模板链的结合,组成夹钳(clamp)

γ复合体:

组成夹钳装载机(clamploader),使β亚基结合到DNA上。

6DNA连接酶

DNA连接酶(以AMP为中间体)封闭邻近的核苷酸之间的缺口

冈崎片断的合成需要起始引发、延伸、RNA去除、填补间隙和切口连接

DNA修复中产生的缺口由DNAligase封闭

真核生物细胞中也存在DNA连接酶,有两种,分别为连接酶Ⅰ和Ⅱ,反应需ATP供能。

DNA连接酶Ⅰ分子量约为200KD,主要存在于生长旺盛细胞中。

DNA连接酶Ⅱ分子量约85KD,主要存在于生长于不活跃的胞中(restingcell)。

第三节

细菌DNA的复制(原核生物)

1.起始(initiation)

2.解旋(unwinding)

3.延伸(elongation)

4.终止与分离(termination&segregation)

1:

起始(Initiation)

E.coli的起始点位于遗传基因座oriC,并与细胞膜相连。

复制起始以复合物形式开始。

需要6个蛋白质:

DnaA、DnaB、DnaC、HU、DnaG和SSB

起始过程:

DnaA单体识别并结合于9bp重复序列;

20-40个DnaA单体形成大的聚合体,oriC缠绕在外面;

DnaA蛋白使13bp序列熔解;

DnaB和DnaC进入熔解区,形成前引物复合物(preprimingcomplex),DnaB使DNA形成两个复制叉;

DnaG进入,合成引物

起始点的最短长度是由13bp&9bp的重复序列外边界之间的距离所决定的。

2:

解旋(Unwinding)

正超螺旋(Positivesupercoiling)

通过II型拓扑异构酶即DNA解旋酶(DNAgyrase)作用引入负超螺旋而得到不断释放

复制体(replisome)

主要蛋白

DnaB解螺旋酶

gyrase旋转酶

PolIII复制酶

DnaG引物酶

SSB保持单链伸展

3:

延伸

Elongation

1.引发体:

包含DnaB解旋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