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4310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 04 第一章 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04第一章综合测试解析版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04第一章综合测试

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2018·浙江竞赛)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学史上有着多种观点,其中有一种叫做“宇宙胚种论”的观点。

它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通过适当的途径到达地球的。

近年来,对一些陨石成分的分析,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着构成生命物质的有机物,如各种氨基酸等;对一些彗星成分分析,也发现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

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是

A. 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 )           

B. 错误的,因为课本告诉我们: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 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 事实依据很少的假说,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

【答案】D

【解析】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其他天体上存在有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只能说明其它天体上可能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不能说明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也可能是地球上的简单有机物进化来的,A错误;

B.错误的,因为课本告诉我们: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由于人的认知水平的限制,课本上的知识在一定阶段人们认为合理,它随时代发展可能会有更科学合理的观点,不一定是永远科学客观的,不能作为绝对的依据,B错误;

C.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科学缘于幻想,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也有科学研究的价值,C错误;

D.事实依据很少的假说,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宇宙胚种论”是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没有经过实验证明,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D正确。

故选D

2.(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必须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A错误;

B.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故B错误;

C.测量长度时,被测物体的边线必须与刻度尺的某一刻度对齐,故C错误;

D.使用刻度尺和三角板组合测圆的直径时,用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夹住圆筒,且其中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对齐刻度尺的某个刻度,故D正确。

故选D。

3.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

表面

2cm深处

4cm深处

6cm

深处

干细沙的温度(℃)

26

24

22

20

湿泥土的温度(℃)

24

23

22

21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B. 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泥土快

C. 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                  

D. 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

【答案】D

【解析】A、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干细沙子表面温度高,越往深处,温度越低,A说法正确。

B、干细沙子表面温度26℃,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所以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土快,B说法正确。

C、湿泥土表面24℃,干细沙表面温度为26℃,所以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C说法正确。

D、干细沙子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干细沙温度并不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

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D

4.下面数据中用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

①1.52m ②23.0mm ③4.8cm ④0.72dm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答案】C

【解析】①1.52m,倒数第二位“5”的单位为dm;  

②23.0mm,倒数第二位“3”的单位为mm;  

③4.8cm ,倒数第二位“4”的单位为cm;

④0.72dm,倒数第二位“7”的单位为cm。

那么使用同一刻度尺的是③④。

故选C。

5.(2019七上·奉化期末)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实验“错误操作”与所对应的测量结果,其中操作与结果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皮卷尺测量跳远距离时,将尺拉得很紧

偏大

B

测量头发直径时,绕在铅笔上的头发相互排列较为松散

偏小

C

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后读数

偏大

D

测量液体体积时,以俯视角度读取量筒刻度的数值

偏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跳远时的测量长度=跳远距离÷标准长度,如果尺拉得很紧,那么标准长度变大,测量出的长度变小,故A不合题意;

B.如果头发排列较为松散,那么测得的长度=头发丝直径和+空隙和,从而使测量结果偏大,故B不合题意;C.测量沸水的温度时,如果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那么温度计的示数会迅速下降,使测量结果偏小,故C不合题意;

D.测量液体体积时,如果俯视读数,那么测量结果会偏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0七上·北仑期末)宇航员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

A. 5cm                                

B. 5.0cm                                

C. 5.00cm                                

D. 5.000cm

【答案】B

【解析】地球上身高测量值为167cm,四个月后空间站身高测量值为172cm,因此四个月她长高了5.0cm。

故答案为:

B

7.(2020七上·北仑期末)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

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   )

A. 全新的28铅笔长约为18cm                                 

B. 课桌高度约为750毫米

C. 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D. 教室的门高约为200分米

【答案】D

【解析】A.普通学生用小尺的长度为20cm,而全新的28铅笔的长度与它差不多,因此约为18cm符合实际,故A不合题意; 

B.如果我们站起来,课桌面大约在腰间,因此它的高度约为750毫米=0.75m,符合实际,故B不合题意; 

C.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符合实际,故C不合题意;

D.正常的门高比身高略大,即大约在2m左右,而200分米=20米太高了,故D不合题意。

故选D。

8.(2020七上·海曙期末)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

则(   )

A. 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 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止确

【答案】D

【解析】原来体温计的示数为37.5℃,第一次测量后示数不变,仍为37.5℃,因此第一次示数可能正确;

第二次的示数为38.5℃,水银面上升了,因此第二次示数肯定正确;

第三次的示数仍为38.5℃,示数没有变化,那么第三次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2020七上·吴兴期末)对于生活中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初中生正常步行时的步幅约为50分米                  

B. 冬天洗澡水温60℃,人体感觉舒适

C. 一个便于携带的保温杯容积为550升                   

D. 初中生一只鞋印面积大约200cm2

【答案】D

【解析】A.初中生正常步行的步幅大约为50cm,50dm=5m,太大了,故A错误;

B.冬天洗澡水的温度大约在45℃左右,60℃太高了,故B错误;

C.一个便于携带的保温杯的容积大约为550mL,550L太大了,故C错误;

D.初中生的脚可以看作一个长方形,大约长20cm,宽为10cm,因此鞋子的底面积大约为:

20cm×10cm=200cm2,故D正确。

故选D。

10.(2019七上·慈溪月考)实验前,小科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马说:

“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 小科说:

“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 小灵说:

“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 小高说:

“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答案】D

【解析】A.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只能避免错误,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测量方法正确也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故C错误;

D.综上所述,故D正确。

故选D。

11.(2018七上·泰顺月考)走进实验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以下行为合理的是(  )

A. 边吃零食边做实验

B. 随意闻气味

C. 同桌在做实验的时候,我可以睡会儿

D. 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应立即报告老师

【答案】D

【解析】A.在实验室中,很多药品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如果吃零食,喝水,很可能造成误食,故A不合理;

B.很多药品发出刺激性气味,甚至有毒,所以不能随便闻安全性未知的药品的气味,以防中毒,故B不合理;

C.同桌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辅助,并且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故C不合理;

D.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造成伤害事故,要及时报告老师,故D合理。

故选D。

12.小佳的爷爷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当他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为得到大而清晰的视觉,你认为他会(    )

A. 让放大镜尽可能地靠近邮票                                

B. 让放大镜尽可能地靠近眼睛

C. 调节放大镜到邮票一定距离                                

D. 让放大镜处于邮票和眼睛的中点位置

【答案】C

【解析】放大镜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在同侧成一虚像,因此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之间,实际使用要根据放大镜的实际情况,所以选C。

13.(2019七上·衢州期中)小科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

向下俯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8mL,则小科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小于12mL                 B. 等于12mL                 C. 大于12mL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2mL

【答案】A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该同学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20mL,由于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小于12mL。

故答案为:

14.(2019七上·吴兴期末)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列是小科整理的“错误操作”和对应的测量结果。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测量细铁丝直径时,细铁丝绕在铅笔上,排列不紧密

偏大

B

测量某同学的跳远成绩时,皮卷尺拉得很紧

偏大

C

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用了磨损的砝码

偏小

D

测量液体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测量细铁丝直径时,细铁丝绕在铅笔上,排列不紧密,那么测出线圈直径的总和就包括其中缝隙的长度,因此测量结果偏大,故A正确;

B.测量某同学的跳远成绩时,皮卷尺拉得很紧,那么皮尺上相邻刻度之间的距离增大,读出的示数偏小,故B错误;

C.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用了磨损的砝码,那么原来放上这个砝码刚好平衡,而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即测量结果偏大,故C错误;

D.测量液体的体积时,俯视读数,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大,故D错误。

故选A。

15.试管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操作错误的是(  )

A. 禁止品尝实验室中的任何试剂

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无人的方向

C. 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时试管底部要接触酒精灯的灯芯

D. 用实验桌上洗过的抹布擦干洗净的试管

【答案】C

【解析】A、禁止品尝实验室中的任何试剂,这是实验常识,正确,A错误;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无人的方向,符合试管操作规范,正确,B错误;

C、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时试管底部要接触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处温度较低,热的试管接触后易碎裂,操作错误,C正确;

D、用实验桌上洗过的抹布擦干洗净的试管,可以这样操作,正确,D错误。

故选C

16.(2018七上·杭州月考)用“小方格法”是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常用的方法,例如科学课本P22页(如图)就用此方法测量了一片叶子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物体的面积        

B. 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物体面积

C.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                  

D. 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

【答案】D

【解析】AB、被占有的方格要依照其占有的比例大小来考虑是否算入,占到接近一半及一半以上的都要计入,而占有的比例很小则不计入;故AB错误;

C、小方格法只能估测叶片面积,不能得到真实面积;故C错误;

D、方格越小,叶片占有的小格数越多,也就越接近真实值;故D正确;故答案为:

D。

17.体育课上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材料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了一下。

“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问                                  

B. 猜想                                  

C. 实验                                  

D. 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有的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这是属于假设(猜想);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了一下这是属于实施方案(收集证据)中的实验环节,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18.某同学喜欢观察鸟的行为。

她曾看到某种鸟在吃蓟(jì)的种子,就想证实蓟的种子是不是它最爱吃的食物,于是用三种食物(蓟的种子、稻谷、太阳花的种子若干)进行实验研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实验的假设是“这种鸟可能最爱吃蓟的种子”          

B. 实验时应把蓟的种子放在离鸟最近的地方

C. 实验前三种食物的取用数量应一样多                  

D. 如果发现三种食物都被鸟吃完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

【答案】B

【解析】A、假设和实验方案最有直接的关联,根据“用三种食物(蓟的种子、稻谷、太阳花的种子若干)进行实验研究”可知实验变量是种子的不同,因此可以假设:

这种鸟可能最爱吃蓟的种子,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时如果蓟的种子放在离鸟最近的地方,那么就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干扰,所以实验时三种种子放在离鸟距离相同的地方,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如果三种食物的取用数量不一样多,那就可能出现最喜欢吃的食物因为数量少而吃得少的情况,那么就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干扰,所以实验时三种种子数量应该相同,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发现三种食物都被鸟吃完了,则可以说明这些种子都是这种鸟喜欢吃的,所以这个结果不能证实蓟的种子是或者不是它最爱吃的食物,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19.(2017七上·越城期中)吴平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建立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做出结论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是一个设计实验的过程,在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做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环节,所以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C

20. 为准确配制80g10%的氯化钠溶液,要求尽量减小计量仪器称量时的误差.该实验用到了下列仪器,其中属于计量仪器的是(  )

A. ①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准确配制80g10%的氯化钠溶液,药匙用于取用氯化钠,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其中属于计量仪器的是托盘天平、量筒,故①⑤属于计量仪器.故选:

A.

二、填空题(共8题;共44分)

21.(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读数:

①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cm;②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③如图3所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

【答案】2.35;26;42

【解析】

(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物体A长度测量结果的真实值为:

12.3cm-10.0cm=2.3cm,估读值为0.05cm,因此物体A长度的测量值为:

2.3cm+0.05cm=2.35cm;

(2)根据图2可知,温度计的刻度向上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0℃以上。

分度值为1℃,那么此时的温度为:

30℃-1℃×4=26℃。

(3)根据图3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那么水的体积为40ml+2ml×1=42ml。

 

22.(2020七上·吴兴期末)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

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AB段长度为________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________。

【答案】

(1)气体的热胀冷缩

(2)4.00;22.5℃

【解析】

(1)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气体体积减小。

因此该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A和B,图中A的刻度在8cm处,B的刻度在4cm处。

当温度升高50℃时,红色液柱共移动4cm。

所以1cm刻度表示温度升高:

当液柱移动到C处时,液柱移动了1cm。

因此此时室内温度为22.5℃。

23.(2019七上·义乌期中)科学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

—273℃。

以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

T=t+273。

(1)如图所示,关于“冰人”和“火人”有没有说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人”在说谎B.“火人”在说谎

C.“冰人”和“火人”都在说谎D.“冰人”和“火人”都没有说谎

(2)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那么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应该是________K。

【答案】

(1)A

(2)9

【解析】

(1)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

-273℃,所以物体的温度不能冷却至-1000℃,因此“冰人”在说谎。

(2)因为T=t+273,所以-183℃对应热力学温度为T=[(-183)+273]K=90K。

24.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

(1)小明用分度值是________的刻度尺;

(2)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___,则走廊的长度约为________。

【答案】

(1)1毫米

(2)60.0厘米;18米

【解析】

(1)观察乙图可知,1cm被平均分成10个小格,那么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cm÷10=0.1cm=1mm;

(2)刻度尺显示的准确值是60cm,估计值是0.0cm,那么刻度尺的读数是60.0cm;长廊AB的长度为:

60cm×30=1800cm=18m。

25.(2018七上·丽水期中)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________(填字母)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________。

【答案】AC;5cm3

【解析】根据步骤D可知,水、石蜡和铁块的总体积为59cm3;

根据步骤B可知,水和铁块的总体积为54cm3;

那么石蜡的体积为:

V=59cm3-54cm3=5cm3;

因此组AC是没有必要的。

26.(2018七上·长兴期中)                          

(1)某同学测一本书的厚度,五次测量的长度分别为:

2.12厘米、2.14厘米、2.13厘米、2.15厘米、2.23厘米,则测量结果应取      。

A.2.1厘米B.2.13厘米C.2.135厘米D.2.14厘米

(2)小明想测量大米的体积,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