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454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5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题1

女,20岁,尿色鲜红2天,伴咽痛。

患者于2周前发热,咽痛不适,医院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经治疗热退,但仍咽痛。

2天前出现小便尿色鲜红。

现小便时疼痛灼热,色鲜红,咽痛明显,口干、口渴,遂来就诊。

既往体健。

查体:

T:

37℃,P:

90次/分,R:

19次/分,BP:

120/85mmHg。

咽红,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数。

尿常规:

蛋白(++),红细胞(+++)。

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B超示:

双肾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血淋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主诉:

尿色鲜红伴咽痛2天

现病史:

患者于2周前发热,咽痛不适,医院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经治疗热退,但仍咽痛。

2天前出现小便尿色鲜红。

现小便时疼痛灼热,色鲜红,咽痛明显,口干、口渴,

既往史:

既往体健

辨病辨证依据:

热邪盛于下焦,故小便黄赤灼热;脉络受损,血渗膀胱,故尿色鲜红;火热炎上,故咽痛;热盛伤津,故口干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数亦为热证之象。

鉴别诊断:

血淋与尿血均表现为血由尿道而出,两者以小便时痛与不痛为其鉴别要点,不痛者为尿血,痛(滴沥刺痛)者为血淋。

诊断:

中医诊断:

血证尿血

中医证型:

下焦热盛

治法: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

小蓟饮子加减。

小蓟30g生地15g生蒲黄包煎10g生山栀9g

通草6g藕节12g当归12g白茅根30g

茯苓12g生甘草6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2

女,32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2年,加重1周。

患者2年前产后受风寒出现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屈伸不便,经中西药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易反复发作。

近1周来关节疼痛加剧,近端指、关节及膝、踝关节红肿,有灼热感,屈伸不利,上肢握力明显下降。

查体:

T:

℃,P:

80次/分,R:

16次/分,BP:

120/80mmHg。

精神尚可,营养差,双手近端指关节梭形肿,双腕、踝、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皮肤色红,肤温高,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实验室检查:

血沉52mm/h,类风湿因子45IU/ML,CRP增高。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痿证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主诉:

关节肿痛屈伸不利2年,加重1周

现病史:

患者2年前产后受风寒出现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屈伸不便,经中西药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易反复发作。

近1周来关节疼痛加剧,近端指、关节及膝、踝关节红肿,有灼热感,屈伸不利,上肢握力明显下降。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均无异常。

辨病辨证依据:

外感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湿热痹阻经络,壅滞血脉,气血郁滞不通,故见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便。

邪热壅滞经络,湿热壅阻于经络,流注骨节,故见关节红肿灼热,屈伸不利,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鉴别诊断: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

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诊断:

中医诊断:

痹证

中医证型:

风湿热痹

治法: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

白虎桂枝汤加减。

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5g黄柏10g桂枝10g

羌活12g木防己10g秦艽10g薏苡仁30

粳米30g甘草6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3

男,40岁,尿频、尿急、尿痛5天,伴发热,腰痛。

患者于5天前因劳累后出现小便频急、灼痛,未予注意,现因症状加重而来诊。

现症:

小便短数,灼热刺痛,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腰部疼痛,伴发热,口苦,大便干结。

查体:

T:

38℃,P:

98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双侧肾区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舌黄腻,脉濡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109/L,中性粒细胞75%。

尿常规:

WBC+++/HP,RBC++/HP,PRO(++)。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癃闭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主诉:

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腰痛5天

现病史:

患者于5天前因劳累后出现小便频急、灼痛,未予注意,现因症状加重而来诊。

现症:

小便短数,灼热刺痛,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腰部疼痛,伴发热,口苦,大便干结。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均无异常。

辨病辨证依据: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腰为肾之府,湿热之邪侵及于肾,则腰部疼痛;湿热内蕴,邪正相争则发热,口苦,热结大肠则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蕴结之证。

鉴别诊断:

淋证与癃闭 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

癃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

诊断:

中医诊断:

淋证

中医证型:

热淋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

八正散加减。

扁蓄10g瞿麦10g车前子包煎15g滑石包煎9g

通草15g山栀子10g大黄后下10g甘草10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4

男,40岁,文职人员,反复腰痛腰酸5年,疼痛加重1周。

患者反复腰痛腰酸5年,喜揉喜按,遇劳加重,未予正规治疗。

近1周来工作繁忙,腰酸腰痛明显加剧,伴有神疲乏力,少气,腰膝无力,手足不温,夜尿清长,遂来就诊。

查体:

T:

℃,P:

80次/分,R:

16次/分,BP:

120/90mmHg。

面色晄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未见其它异常。

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而细。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红细胞×1012/L,血红蛋白110g/L。

血浆白蛋白38g/L,球蛋白28g/L。

尿常规:

蛋白(+),红细胞++/HP,颗粒管型2~3/Hp。

血肌酐100μmol/L,血尿素氮/L,血尿酸416μmol/L。

空腹血糖/L。

B超示:

双肾大小未见明显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肾痹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主诉:

反复腰痛腰酸5年,疼痛加重1周

现病史:

患者反复腰痛腰酸5年,喜揉喜按,遇劳加重,未予正规治疗。

近1周来工作繁忙,腰酸腰痛明显加剧,伴有神疲乏力,少气,腰膝无力,手足不温,夜尿清长。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均无异常。

辨病辨证依据:

因病久,又劳累太过,以至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腰痛。

腰为肾府,肾主骨髓,肾之精气亏虚,则腰脊失养,故酸软无力,其痛绵绵,喜按喜揉;劳则气耗,故遇劳更甚;肾阳亏虚,固摄失司,故夜尿增多;阳虚不能温养四肢,故手足不温;面色晄白,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沉细,皆为阳虚之象。

鉴别诊断: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诊断:

中医诊断:

腰痛

中医证型:

肾阳亏虚

西医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法:

温补肾阳。

方药:

右归丸加减。

熟附子10g肉桂5g熟地15g山药15g

山萸肉15g枸杞12g杜仲12g菟丝子15g

当归12g茯苓15g牛膝15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5

男,60岁,心悸1个月。

患者平素善惊易恐,1月前因突受惊吓而引发心悸,惊惕不安,虽经家人宽慰,仍时感心悸。

当地医院予以安定口服,心悸未见明显改善,伴多虑,饮食不佳,尤易惊易恐,恶闻声响,坐卧不安,多梦,少寐而易醒,遂来就诊。

T:

℃,P:

90次/分,R:

20次/分,BP:

110/70mmHg。

神志清,精神不振,心率90次/分,偶可闻及早搏,未闻及杂音。

舌质淡,薄白苔,脉代而虚弦。

心电图:

室性早搏。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奔豚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主诉:

心悸1个月

现病史:

患者平素善惊易恐,1月前因突受惊吓而引发心悸,惊惕不安,虽经家人宽慰,仍时感心悸。

当地医院予以安定口服,心悸未见明显改善,伴多虑,饮食不佳,尤易惊易恐,恶闻声响,坐卧不安,多梦,少寐而易醒。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均无异常。

辨病辨证依据:

惊则气乱,气乱则心神不能自主,故发为心悸;心不藏神则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而易醒;多思虑则伤脾,故饮食不佳,多梦;脉代而虚弦,为心神不安,气血逆乱之象。

鉴别诊断: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奔豚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

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诊断:

中医诊断:

心悸

中医证型:

心虚胆怯

西医诊断:

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

安神定志丸加味。

龙齿先煎15g茯神15g人参3g远志10g

石菖蒲12g茯苓12g琥珀粉冲服2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6

男,45岁,胃脘部疼痛1年,加重3天。

胃脘部疼痛1年,常因嗜酒,饮食不调发作或加重。

曾服用吗丁啉、雷尼替丁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

3天前又因嗜酒出现胃脘部隐痛,表现为空腹时疼痛加重,进餐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伴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遂来就诊。

T:

℃,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85mmHg。

神志清,精神可,体形偏瘦,心肺未见异常,剑突下有压痛,腹平软,肠鸣音存在,舌红少苔,脉细而小数。

胃镜检查:

十二指肠球部发现一处×溃疡灶。

B超:

肝胆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真心痛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主诉:

胃脘部疼痛1年,加重3天

现病史:

患者胃脘部疼痛1年,常因嗜酒,饮食不调发作或加重。

曾服用吗丁啉、雷尼替丁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

3天前又因嗜酒出现胃脘部隐痛,表现为空腹时疼痛加重,进餐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伴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均无异常。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因嗜酒而致胃部疼痛。

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则见胃痛隐隐;阴虚津少,无以上乘,则口干咽燥;阴虚液耗,无以下溉,则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燥;舌质红苔少,脉细小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鉴别诊断:

真心痛多发生于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多为刺痛、绞痛,有时剧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阴循行部位,痛势较急,常伴有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重。

胃痛多发生于青壮年,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对较低,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隐痛,痛势一般不剧,其痛与饮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吞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病症状。

诊断:

中医诊断:

胃痛

中医证型:

胃阴亏虚

西医诊断: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治法:

养阴益胃。

方药: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0g生地黄30g枸杞子12g芍药30g甘草9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7

男,27岁,身黄、目黄、小便黄2天。

患者1年前曾出现发热(体温40°C),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目黄,经治疗诸症消失。

2天前又出现两目及皮肤发黄,并感头重身困,上腹胀满,纳差,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淡而不渴,小便黄,大便溏薄。

查体:

T:

38°C,P:

92次/分,R:

20次/分,BP:

110/70mmHg,舌苔厚腻而微黄,脉濡而数。

巩膜、全身皮肤黄染,腹平软,肝于右肋缘下2cm处被触及,质软,边缘清楚,触痛。

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

HBsAg(+),ALT:

105u/L,AST:

45u/L,TBIL:

37μmol/L。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萎黄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主诉:

身黄、目黄、小便黄2天

现病史:

患者1年前曾出现发热(体温40°C),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目黄,经治疗诸症消失。

2天前又出现两目及皮肤发黄,并感头重身困,上腹胀满,纳差,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淡而不渴,小便黄,大便溏薄。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均无异常。

辨病辨证依据:

湿遏热壅,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故面目色黄;头重身困,为湿邪内困,清阳不越之故;腹饱胀,纳差,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淡不渴,大便溏薄乃湿困脾胃,浊邪不化,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所致;苔厚腻微黄,脉濡数均为湿重热轻之象。

鉴别诊断:

黄疸与萎黄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

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

诊断:

中医诊断:

黄疸

中医证型:

阳黄湿重于热证

西医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

治法:

化湿清热,利尿退黄。

方药:

茵陈五苓散加减。

茵陈20g泽泻10g白术10g猪苓9g茯苓15g桂枝5g厚朴10g半夏6g柴胡10g黄芩10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8

女,55岁,右侧肢体瘫痪,神志昏迷2天。

患者素来性情急躁易怒,有高血压病史15年。

今晨起床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鼻鼾痰鸣声重,烦躁,身热,急送医院救治。

颅脑CT示:

脑出血(右侧内囊)。

查体:

T:

℃,P:

90次/分,R:

25次/分,BP:

175/110mmHg。

右侧肢体强痉失灵,牙关紧闭,呼吸气粗,两手紧握,口噤不开,大小便闭,苔黄腻,脉弦而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厥证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主诉:

右侧肢体瘫痪,神志昏迷2天

现病史:

患者素来性情急躁易怒,有高血压病史15年。

今晨起床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鼻鼾痰鸣声重,烦躁,身热,急送医院救治。

颅脑CT示:

脑出血(右侧内囊)。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均无异常。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素来性情急躁易怒,阳气亢盛,五志过极而化火,久积而致病发;肝阳暴张,风阳上扰,气血上逆,挟痰火上蒙清窍,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风火痰热之邪,内闭经络,而见有面赤,身热,口噤,手紧握,呼吸气粗,苔黄腻,脉弦而滑数等。

鉴别诊断:

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移时多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不利等表现。

诊断:

中医诊断:

中风中脏腑

闭证,阳闭

西医诊断:

1.脑出血

2.高血压病(3级)

治法:

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方药:

先灌服(或用鼻饲法)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透窍;并用羚羊角汤加减,以清肝熄风,育阴潜阳。

羚角粉冲服1g菊花15g夏枯草15g蝉蜕12g龟板先煎15g白芍15g生地20g牡丹皮15g石决明先煎30g郁金12g天竺黄15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9

男,20岁,颜面及下肢浮肿1周。

患者因半月前左上臂生一疮疖,未予重视。

7天后出现眼睑浮肿,继则面部、下肢浮肿明显,尿黄赤,量少,伴有发热,恶风,恶心,乏力,遂来就诊。

查体:

T:

38℃,P:

110次/分,R:

19次/分,BP:

140/90mmHg。

眼面及下肢浮肿,左上臂见个疖肿,已结痂。

心肺(-),腹软(-),大小便未见异常,舌质红,薄黄苔,脉浮而数。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

蛋白、红细胞++/Lp,细胞管型+/Hp。

血常规:

白细胞×109/L,中性粒细胞78%。

血沉68mm/h。

肾功能:

肌酐140μmol/L,尿素氮/L.血清C低于正常。

抗“O”>800。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鼓胀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主诉:

颜面及下肢浮肿1周。

现病史:

患者因半月前左上臂生一疮疖,未予重视。

7天后出现眼睑浮肿,继则面部、下肢浮肿明显,尿黄赤,量少,伴有发热,恶风,恶心,乏力,遂来就诊。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均无异常。

辨病辨证依据:

因肌肤疮疖未能及时清除,湿毒内归脾肺,使中焦脾胃不能运化水湿,肺不能通调水道,导致水液代谢受阻,溢于肌肤,发为水肿;风为百病之长,故病之初起,多兼风邪,是以肿起眼睑,颜面,迅及全身,有恶风发热之象;脾失运化,肺失通调,故小便不利;中焦水湿内蕴,胃失和降,故见恶心;脾气受困,清阳不升,故见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乃风邪夹湿毒所致。

鉴别诊断:

水肿与鼓胀,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

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

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

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诊断:

中医诊断:

水肿

中医证型:

湿毒侵淫

西医诊断:

急性肾小球肾炎

治法: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12g赤小豆3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麻黄9g杏仁12g桑白皮12g连翘15g紫花地丁15g生草6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10

男,48岁,干部,反复心悸胸闷2年。

患者近2年来经常出现心悸不宁,烦躁不安,偶有胸闷,伴精神紧张,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口渴,少寐多梦,盗汗,耳鸣,腰膝酸软,劳累后心悸、胸闷症状加剧,休息能缓解。

查体:

T:

℃,P:

76次/分,R:

20次/分,BP:

120/70mmHg。

神志清,精神可,形体适中,舌质红,薄白苔,脉象细数。

心电图:

V4-6导联可见ST压低>1mv,T波倒置。

胸部平片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卑惵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主诉:

反复心悸胸闷2年

现病史:

患者近2年来经常出现心悸不宁,烦躁不安,偶有胸闷,伴精神紧张,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口渴,少寐多梦,盗汗,耳鸣,腰膝酸软,劳累后心悸、胸闷症状加剧,休息能缓解。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均无异常。

辨病辨证依据:

肾阴不足,水火不济,不能上济于心,以致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故心悸而烦,不得安寐;阴亏于下,则见腰膝酸软;阳扰于上,则眩晕耳鸣;手足心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征象。

鉴别诊断:

卑惵症状为:

“痞塞不欲食,心中常有所歉,爱处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

其病因在于“心血不足”。

卑惵之胸中不适由于痞塞。

心悸则缘于心跳,有时坐卧不安,但不避人,无情志异常。

卑惵为一种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病证,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象出现。

诊断:

中医诊断:

心悸

中医证型:

阴虚火旺

西医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

天王补心丹加减。

人参15g玄参15g丹参20g茯苓20g五味子15g远志5g桔梗5g当归身15g天冬15g柏子仁10g酸枣仁15g生地20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11

男,24岁,痢下赤白,腹痛10天。

患者10天前与朋友在路边进食肉制品,后即出现腹痛,痢下赤白。

曾自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控制。

目前,腹痛隐隐,喜温喜按,大便清稀,或为白冻,有时大便失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肛门坠胀,遂来就诊。

查体:

T:

℃,P:

86次/分,R:

19次/分,BP:

110/70mmHg。

神志清,精神差,面色不泽,腹部平软,左下腹有轻度压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血常规:

×109/L,N70%。

大便镜检有少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泄泻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主诉:

痢下赤白,腹痛10天。

现病史:

患者10天前与朋友在路边进食肉制品,后即出现腹痛,痢下赤白。

曾自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控制。

目前,腹痛隐隐,喜温喜按,大便清稀,或为白冻,有时大便失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肛门坠胀,遂来就诊。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均无异常。

辨病辨证依据:

痢疾日久,脾肾虚寒,寒湿壅塞肠腑,气血壅滞,肠道传导失司,发为本病;痢久脾虚中寒,寒湿留滞肠中,故下痢稀薄带有白冻;寒盛正虚,肠中失去温养,故腹部隐痛,喜温喜按;脾阳不振,胃气虚弱,故神疲乏力,四肢不温,食欲不振;脾虚及肾,肾阳亦虚,关门不固,因而可见腰膝酸软,滑脱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弱皆为虚寒之象。

鉴别诊断:

痢疾与泄泻:

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

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

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泻、痢两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而后转泻。

一般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为病情减轻。

诊断:

中医诊断:

痢疾

中医证型:

虚寒痢

西医诊断:

慢性细菌性痢疾

治法:

温补牌肾,收涩固脱。

方药:

桃花汤或真人养脏汤加减。

党参9g白术12g干姜10g诃子6g粳米15g肉桂6g赤石脂9g肉豆蔻6g当归12g白芍12g木香9g甘草6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12

男,60岁,咳嗽咳痰2年,加重1周。

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

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遂来就诊。

查体:

T:

℃,P:

85次/分,R:

20次/分,BP:

110/80mmHg。

神志清,精神可,双肺呼吸音粗,舌苔白腻,脉滑。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109/L,中性73%。

胸片:

肺纹理增粗。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咳喘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主诉:

咳嗽咳痰2年,加重1周。

现病史:

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

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遂来就诊。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

均无异常。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久病脾虚生痰,壅遏肺气而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而见食少,体倦乏力,大便时溏;痰湿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脘腹痞满,呕恶;舌苔白腻,脉滑亦为痰湿之象。

鉴别诊断:

咳嗽与咳喘的鉴别:

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诊断:

中医诊断:

咳嗽内伤咳嗽

中医证型:

痰湿蕴肺

西医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

治法: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半夏10g茯苓15g甘草6g白芥子10g

陈皮6g苏子12g莱菔子包煎10g

服法:

三剂,水前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13

男,15岁,头晕时作2年,加重3天。

患者自幼偏食,经常性的饮食不调,2年来常觉头晕,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四肢倦怠,多梦,夜寐不安。

近1周复习迎考而头晕加重,遂来诊。

查体:

T:

37℃,P:

70次/分,R:

21次/分,BP:

90/60mmHg。

神志清,精神可,形体偏瘦,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周身皮肤无出血点,舌质淡红,脉细弱。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红细胞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