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4640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二轮生物小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专练之自我检测(七)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和细胞能量"通货"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

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氧和蛋白质

C.人体内环境中存在二氧化碳、血浆蛋白、尿素、糖原等物质

D.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2、下图是人体重大生命活动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识别是细胞信号传导的前提,它是通过细胞膜结构实现的,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该结构上有糖蛋白

B、在ABCD中,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A

C、在ABCD中,对于生物体有积极意义的过程是AB

D、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某种因子的作用,有可能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转化为癌细胞

3、根据如图示坐标曲线,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若该曲线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液泡体积的大小变化,则CD段表示该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B.若该曲线代表密闭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则温室中植物光合作用只在BC段进行

C.若该曲线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CD段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

D.若该曲线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BC段血液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增多

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们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家禽家畜、人和微生物组成该生态系统

B.农作物、树林等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C.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注重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5、Rh血型中的Rh是恒河猴英文名称的前两个字母。

设Rh血型受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其中Rh+的个体(基因型为DD或Dd)具有Rh凝集原,而Rh--的个体(基因型为dd)无Rh凝集原;若Rh+的胎儿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抗Rh凝集原的抗体,就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母亲为Rh--,第一胎为Rh+,则母体一定会产生抗Rh凝集原的抗体

B、在Rh—的个体中,其血细胞上无Rh凝集原,血清中无抗Rh凝集原的抗体

C、若父亲的血型为Rh+,母亲的血型为Rh—,则第二胎一定出现新生儿溶血症

D、题中新生儿溶血症的出现属于自然选择过程

6、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D.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7、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

昆虫的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km外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

为了探索昆虫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将某昆虫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二:

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将放有雌虫的玻璃管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

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三:

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四:

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昆虫具有__________性。

2.实验一与实验二比较说明__________。

3.实验一与实验三比较说明__________。

4.实验四汽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__________。

5.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物质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做法:

__________。

8、二倍体观赏植物蓝铃花的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E、e、F、f)控制,下图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有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则基因A对基因E的表达有__________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请推断图中有色物质Ⅱ代表__________(填“蓝色”或“紫色”)物质,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将F2中的紫花植株自交,F3中蓝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杂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与比例为__________。

4.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

下图是基因型为zzEeFf的两种突变体类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①图中甲所示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__________。

②现有纯合的紫花和蓝花植株,欲通过一代杂交确定aaEeFff植株属于上图中的哪一种突变类型,请完善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

让该突变体与__________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蓝︰紫=3︰1,则其为突变体__________;

Ⅱ.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__________。

9、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

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

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所示。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X

浅黄色

黄绿色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____________(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________。

10、碳排放增加形式的温室效应导致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减小,对北极当地物种造成严重威胁,如很多兽群之间彼此远离。

下图为北极地区的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北极鳕鱼捕食10kg浮游动物A可增加2.5kg重量,捕食30kg浮游动物B可增加2.5kg重量,但不能推算出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原因是__________。

海冰消失造成浮游动物A的栖息地减少,其K值将__________,同时,科学家发现北极鳕鱼大量捕食浮游动物B,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该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

2.一般生态系统相比,北极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弱,原因是__________;碳排放的增加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有关,化石燃料中的能量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属于__________。

11、[生物技术实践]

杀虫脒,又名氯苯脒,是一种有机氮农药,具有高效广谱杀虫杀螨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土壤污染,为探究能降解杀虫脒的细菌进行了以下实验。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__________、水、无机盐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杀虫脒作为唯一氮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这两种方法在功能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此外,__________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__________。

培养基一般不使用干热灭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

12、

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

对于人体肝癌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

杂交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凋亡现象制约着细胞的高密度培养以及生产能力的提高。

通过基因工程可改造

杂交瘤细胞的抗凋亡能力,相关研究步骤如下:

①细胞培养:

将人肝癌细胞在含10%小牛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

一段时间后,用胰蛋白酶处理培养液,漂洗后调整细胞悬液浓度为

②免疫小鼠:

向小鼠体内注射肝癌细胞悬液0.8

以后每隔2周免疫1次,共3次,最后一次免疫后3天,取脾脏制成细胞悬液备用。

③细胞融合及筛选:

将脾脏细胞悬液和骨髓瘤细胞悬液在50%

作用下进行融合,筛选出能产生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

④改造

杂交瘤细胞:

利用

技术获得小鼠的

基因(抗凋亡基因),构建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法导入

杂交瘤细胞,再筛选出抗凋亡能力明显提高的

杂交瘤细胞。

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①肝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小牛血清的目的是__________,培养液中还需加入一定量抗生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步骤②中,肝癌细胞免疫小鼠需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3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

3.步骤③中,除了用50%

促进细胞融合外,常用的生物诱导因素是__________。

步骤④中通过脂质体法将表达载体导入

杂交瘤细胞的原理是__________。

4.与普通抗肝癌药物相比,用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

与相应抗癌药物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治疗肝癌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

5.乙醇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为了建立

杂交瘤细胞凋亡检测模型,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诱导

杂交瘤细胞凋亡,其结果如图所示。

抗凋亡细胞株的建立与筛选应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通过细胞内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统一观,考查考生的生命观念素养。

烟草花叶病毐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胞的能量“通货”是ATP,二者化学元素组成均是C、H、O、N、P,A正确;细胞干重种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碳和蛋白质,B错误;糖原位于肝细胞或肌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糖类,D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A、如果该曲线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液泡体积的大小变化,则CD段上升,细胞正在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细胞吸水能力是逐渐减弱的,A正确;

B、如果横坐标代表一天的时间,纵坐标代表密闭温室中的CO2浓度,B点表示外界的CO2浓度的变化率为零,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即净光合作用为零,温室中的光合作用起始于B点之前,B错误.

C、若该曲线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CD段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增加,C正确;

D、若该曲线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BC段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则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正确.

故选:

B.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母亲为Rh—(无抗Rh凝集原的抗体),但母亲与胎儿(具有Rh凝集原)可进行血液交换,胎儿的Rh凝集原进入母体,则母体的免疫系统一定会产生抗Rh凝集原的抗体,故A正确。

Rh—的个体中无Rh凝集原,血清中无抗Rh凝集原的抗体,B正确。

若父亲的基因型为Dd,母亲的基因型为dd,第一胎的基因型为dd,则第二胎不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症,C错误。

在人类繁衍过程中,当Rh—的母亲第一胎的血型为Rh+时,母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若第二胎仍为Rh+的胎儿,就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症,该过程为自然选择过程,D正确。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拜尔的实验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两侧各放置有胚芽鞘尖端,不存在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的对照组,A错误;实验材料中有胚芽鞘尖端,而胚芽鞘尖端为感光部位,故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该实验初步证明尖端确实可能产生某种物质,但并未证明该物质是吲哚乙酸,C错误;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

关键点拨:

拜尔的实验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几个经典实验中,唯一一个要求在黑暗条件中完成的实验。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1.趋(化);2.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3.这种物质是由昆虫的腹部分泌的;4.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激素的交流;这种信息激素具有较强的专一性

5.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于诱杀昆虫(或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溶液,于田间喷洒,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正常交尾,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

其他情况,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实验一说明雌虫能够吸引同种雄虫,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信息传递:

实验二说明雌虫和雄虫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被封闭的玻璃管隔开了。

实验一、三说明能够在雌虫和雄虫之间起着信息传递作用的物质是由雌虫腹部产生的。

实验四说明雌虫和雄虫之间有着某种信息传递作用,且具有很强的专一性。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抑制;2.紫色     aaeeff        5/36

3.白花︰蓝花=13︰3;4.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蓝色;蓝花;甲;蓝︰紫=1︰1;乙

解析:

1.研究发现有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则基因A对基因E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说明F1无A基因,含E和F才能表现为紫花,推断图中有色物质Ⅱ代表紫色物质,亲本的基因型为aaeeff   (白花)和aaEEFf(紫花)。

F2中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E_F_,自交有蓝花出现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2/9aaEEFf和4/9aaEeFf,F3中蓝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2/9×1/4×4/9×3/4×1/4=5/36。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aaEEff)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Eeff,F2植株的基因型与比例为A_E_ff(白)︰A_eeff(白)︰aaE_ff(蓝)︰aaeeff(白)=9︰3︰3︰1,所以白花︰蓝花=13︰3。

4.①图中甲所示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乙所示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故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蓝花。

②让该突变体与纯合蓝花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若为突变体甲,其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Ff︰f︰fff=1︰1︰1︰1,子代的基因型是Fff︰Ff︰ff︰fff=1︰1︰1︰1,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所以子代中蓝︰紫=3︰1;若为突变体乙,其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F︰ff=1︰1,子代的基因型为Ff︰fff=1︰1,所以子代中蓝︰紫=1︰1。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1)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不可靠的;

(2)黄色;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管;

(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解析:

(1)BTB(溴麝香草酚蓝)的弱碱性溶液可检验溶液中CO2含量的变化,1号试管作为空白对照组,反应前后颜色不变,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于不同光照强度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呈蓝色,那么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不可靠。

(2)2号试管遮光,水草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并且CO2量比3号试管多,因此依据表格中溶液颜色变化规律,2号试管中溶液颜色应为黄色。

(3)5号试管照光前后溶液颜色不变,说明水草既没有吸收CO2也没有释放CO2,因此,该条件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根据捕食情况无法得知北极鳕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不能推出北极鳕鱼的同化量,且无法得知浮游动物A、B的同化量;降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营养结构简单;温度低,分解者分解作用较弱;未被利用的能量

解析:

1.根据捕食情况无法得知北极鳕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不能推出北极鳕鱼的同化量,且无法得知浮游动物A、B的同化量,因此无法推算出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海冰消失造成浮游动物A的栖息地减少,会导致浮游动物A的环境容纳量降低;当浮游动物A大量减少时,北极鳕鱼会大量捕食浮游动物B,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北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且温度低,分解者分解作用较弱,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化石燃料中的能量属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未被利用的能量。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氮源;只有能利用杀虫脒的微生物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选择

2.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显微镜直接计数

3.强;4.高压蒸汽灭菌;湿度低会破坏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

解析:

1.本题中的选择培养基的特点是只有能利用杀虫脒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2.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以接种,但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除了接种还能用于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

此外,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3.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强,是需要的高效菌株。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度低会破坏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因此不适合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1.补充细胞生长所需的未知营养物质;防止杂菌污染

2.加强免疫,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

3.灭活的病毒;膜的流动性;4.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减少用药剂量

5.510mmol/L乙醇诱导6h(或510mmol/L乙醇诱导5h~6h)

解析:

1.步骤①肝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小牛血清的目的是补充细胞生长所需的未知营养物质。

加入一定量抗生素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2.肝癌细胞免疫小鼠需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3次,其目的是强化免疫,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

3.步骤③中,除了用50%PEG促进细胞融合外,常用的生物诱导因素是灭活的病毒,传统的脂质体是将磷脂、胆固醇或其他脂类的乙醚溶液加入到DNA溶液中,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DNA的脂质体小泡,其可被受体细胞内吞而实现基因转移。

步骤④中通过脂质体法将表达载体导入H18杂交瘤细胞的原理是膜的流动性。

4.与普通抗肝癌药物相比,用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与相应抗癌药物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治疗肝癌的主要优点是,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减少用药剂。

5.柱状图显示,用510

乙醇诱导6

时,细胞凋亡比例已达最大值,因此抗凋亡细胞株的建立与筛选应选择的条件是510

乙醇诱导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