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4692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它从人的生理基础出发,认为大脑与人身不可分,提出了“身在心中,心在身中”观点,即认为大脑的认知是以自身为基础向外扩展的,大脑的思维开始于大脑所存在的、与外界发生作用的人自身。

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经验的结果,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

认知最基本的要素是基本范畴和动觉图式,而基本范畴和动觉图式是通过人自身与外界发生作用而直接被理解的,其他概念和范畴是通过隐喻认知和转喻认知模式而间接被认识的。

认知具有自己动态的完整结构和模式,不是机器可以模拟的(王廷,汪安圣,1996)。

乔姆斯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和认知能力是人类大脑生物结构所固有的,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从天赋予的大脑结构特征中来的。

人类习得语言是人类先天具有习得语言的特殊机制的结果,即“语言习得机制”。

它是在人们无法了解语言在人的大脑中是如何生成,理解,而儿童又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习得复杂的母语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假想。

Chomsky的普遍语法认为人类大脑中先天存在一种跨越不同语言的语法通则,语言获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普遍语法”向个体语法(即特定语言的语法)转化的过程。

假如没有这种天赋,在语言数据输入不充分的情况下,语言习得将不可能产生。

也就是说,语言习得,包括二语习得是人类先天具备的语言习得机制的产物。

由这一假说派生的“管约理论”、“原则—参数语法”、“最简理论”都根本上继承了原则,即人类有一个与生俱来的、自足的形式系统,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给人类的语法设定了原则(尚亚宁,雷宏友,20XX)。

3、语言学理论基础。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的智能活动之一,是人类认知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言是人类普遍认知组织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个体认知发展

的一定阶段。

一方面,语言的发展以最初的认知发展为前提;

另一方面,语言的发展又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1)认知发展先于语言,并决定语言的发展,语言是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有认识了的事物才能用语言表达。

而且,从个系和种系认知能力发展的观点看,认知具有前语言阶段,即认识了的事物还尚未发展到具有外在语言符号的阶段。

就此而言,认知是决定性的。

2)语言能促进认知的发展皮亚杰曾经说过,语言不能包括全部的认知能力,也不能决定认知能力的发展,但能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桂诗春,1985)语言的产生对认知能力的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语言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思维和认知新事物。

而且,人们可以借助于己有的语言更好地认识具有一定关联的新事物。

另一方面,有了语言,人们才可以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增加经验,从而互相沟通认识,互相调整、适应、趋同,促进种系和个体认知的发展。

3)语言是巩固和记载认知成果的工具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全部过程有两个:

一是通过直接经验,二是通过间接经验。

对一个人来说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其实是他人或前人的直接经验。

人的直接经验和认知只有通过语言(口头或文字的)才能表达、交流、记载、保存,从而传给下一代,成为后人间接的认知成果。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只有依靠语言才能变个人的为集体的,变集体的为社会的、全人类的,形成全人类共同的认知成果,一代一代传下去,不断积累,不断巩固。

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就语言本身而言,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完全是形式的东西,不是一套规则系统,不能用生成和转换以及对形式描述的方法来对语言共性进行解释。

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都是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是形式与意义相结合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象征符号,具有真实的认知地位。

句法的不同形式来自并反映不同的语义。

语义不是基于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对应于认知结构,表层形式的句法结构又直接对应于语义结构,所以,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结构才是语言研究的重点。

语言的意义不限于语言内部,而是植根于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的认知,植根于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和信念。

因此,语义知识和语用知识是不可分的,而语言形式是认识、语义、语用等形式之外的因素促动的结果。

总之,认知语言学在对认知科学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后而形成的新的认知观基础上建立的,是批判地继承和创新的结果。

认知语言学的认知结构完形的组织原则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主客观互动的信念显然来自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论。

认知语言学也接受了认知心理学中关于原型和范畴的研究。

意象、图式和扫描的观念直接受到认知心理学关于表象和知觉研究的启发。

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最基本理论主张是,语义和句法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映射关系。

这一论断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任何两个同素不同构的语法格式必然有不同的语义值,任何不同的语义结构都对应于不同的语法结构。

2)任何语法标记都有自己的语义值。

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研究方法

1、框架语义学是研究词义及句法结构意义的一种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菲尔莫就一直从事“语义框架”(semanticframe)的研究。

由于语义框架这一概念在认知语言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语义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框架语义学认为,要理解词语的意义,就必须首先具备概念结构,即语义框架的知识。

语义框架为词义的存在及其使用提供了背景和动因。

词语可以通过其所在的语言结构,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方式选择和突出基本的语义框架的某些方面。

因此,解释词语的意义和功能,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首先描写词语的基本语义框架,然后对选择方式的特点加以详细刻画。

(文旭,2002)

2、认知语法是兰格克的语言学理论,最初称为“空间语法”(SpaceGrammar)。

该理论认为,词汇与语法形成一个连续统,其描写只包括符号结构,并且所有语法成分都是某种概念输入的结果,尽管这种概念输入可能是抽象的或多余的。

一个符号成分,词汇的或语法的,通常是

多义的,具有一个以典型为中心的相关意义的家族,其中一些意义与另外的意义具有图式相关性。

认知语法认为,意义是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经验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潜力作为一个语言表达式意义的一部分,以这种方式起作用的概念被称为“认知域”。

概念的范围可以从基本的时间、空间、颜色概念到更高级别的概念,如概念合成物,甚至是整个知识系统。

认知域的范围也是从丰富而详细的概念结构到高度抽象的意象图式(imageschemas),而这些意象图式是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的基础。

某些复杂概念也是基本的,它们存在于我们的经验中,在语言和认知中起着重要作用,兰格克把这种复杂概念称为“概念原型”(conceptualarchetype)。

3、认知语义学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下列几点:

概念在大脑中并不以孤立的原子单位出现,其理解要依赖由背景知识组成的语境;

心智或大脑中语义表征与经验世界之间的关系,认知语义学认为,心智在语义结构的建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以某种方式对世界经验进行概念化。

不同的说话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对相同的经验进行概念化,这样,语言的许多方面,特别是语法结构、词语以及语法的屈折变化等,就可以看成是对不同经验进行概念化的编码;

范畴结构的研究方法,认知语义学认为范畴有一个内部结构,通常称为“典型结构”,即是说,一个范畴涉及范畴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范畴延伸的关系就是一个范畴中典型成员与边缘(非典型)成员之间的关系;

隐喻和转喻在生成语言学中被看成是语言的偏离现象,常被忽视或不予研究,但在认知语义学中,隐喻和转喻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

认知语义学中最重要的语义结构是意象图式,它们是隐喻的基础,并与人类的经验紧密相关;

雷科夫和约翰逊认为,像“容器”、“路径”、“系联”这样的意象图式是最基本的意义载体,人们根据这些意象图式可以理解和认知更复杂的概念。

4、句式语法是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

在句式语法里,句法、语义以及语用信息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独立于其他两方而起作用。

句式语法采纳了传统语法的观点:

语法是由形式和意义的规约对应组成的,即语法句式。

句式语法的这种非模块特征实际上是把形式和意义看成是一个语法成分的一部分,而不是语法中彼此独立的成分。

句式语法特别强调这样一个事实:

“语用信息”可能与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规约的联系,从而组成语法句式。

5、心理空间理论是研究自然语言意义的一种方法。

该理论认为,要理解语言的组织结构就要研究人们谈话或听话时所建立起来的域(do-main),以及人们用成分(elements)、角色(roles)、策略(strategies)和关系(relations)建构的域,这些域就是心理空间,它们不是语言自身的一部分,也不是语法的一部分。

心理空间虽不是语言表征的隐藏层次,但语言离开了它们是无法表征的。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认知范式中的诸多理论方法虽有一定差别,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一致的,具有共同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

四、对认知语言学的评价

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以认知为出发点,研究语言形式和意义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学科”。

(F.Ungerer&

H.J.Schmid,1996,Introduction)也就是说,认知语言学研究与认知有关的语言的产生、获得、使用、理解过程中的一些共同规律及其与思维、记忆有关的语言知识结构模式。

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是难以区分的,语言的产生是对世界认知的结果,是以认知为基础的;

语言运用和理解的过程也是认知处理过程,所谓语言知识只不过是关于世界的知识固化于语言符号而已。

所以,对语言认知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概念形成中的认知,即人是怎样运用语言符号对事物进行概念化的;

这涉及基本范畴与认知

图式、意象与隐喻认知模式等。

另一方面是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即人是怎样运用语言结构实现其交际功能的,这涉及语义结构中的突显与选择。

因为认知语言学主要集中于对语言的概念范畴化功能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注意其他的非概念语用功能。

(文旭,2001)

Langacker虽然也承认结构之间不完全是各自为政的,但是他过分强调结构之间的独立性,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它的系统性。

这是与认知语言学的第一个优点密切相关的,即认为语法结构和意义之间存在“一对一”的映射关系。

由于认知语言学在分析解释语言现象的时候,大部分会运用研究者的个人判断和推理,涉及的主观因素较多,存在客观性、概括性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认知语言学采用的是折衷主义的方法,除了个人内省和直觉以外,语言学家还必须求助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语言习得领域的研究数据,而历史语言学方法论的语言对比和比较研究也为认知语言学家所采用。

方言方法也可以在认知语言学的意义研究中加以使用。

对词汇隐喻和语义韵研究所报告的真实语言语料库的发现也有助于揭示人类无意识的认知操作。

(卢植,20XX)

参考文献

赵艳芳,2000,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J],《外国语》125:

29-30

王廷,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尚亚宁,雷宏友,20XX,二语习得代表理论的神经认知语言学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30:

141文旭,2001,认知语言学:

诠释与思考[J],《外国语》2:

30-31

文旭,2002,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

91-95卢植,2003,论认知语言学对意义的研究[J]·

外语研究(4)

篇二:

认知语言学

陈忠著,《认知语言学研究》,20XX年,第1页

第一章认知语言学概说

第一节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及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欧美,并以1989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为准,标志着认知语言学正式成立。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主张与结构主义相对立,是通过对结构主义的反叛而建立发展起来的。

认知语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G.Lokoff;

R.WLangacker;

C.Fillmore;

M.Johnson;

R.TayIor;

Haiman,M.John;

D.Geeraerts;

P.Kay等。

戴浩一1985《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原则》、1990《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争议》;

谢信一1991《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

沈家煊1995《“有界”与“无界”》、1999《转指和转喻》、1993《句法的象似性问题》;

张敏l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

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赵艳芳2001《认知语言学理论》;

袁毓林1995《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

认知语自学的理论主张与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相对立。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是建立在经验主义或称为非客观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

认知语言学认为,抽象的心智活动不能脱离身体经验和形体。

认知结构与身体经验密切相关,并且以感知、动觉、经验为基础,思维具有想象性。

概念要么来源于经验,要么通过隐喻、转喻和意象发展而来;

思维具有完形件和整体性;

语言符号不是直接对应于客观世界.而是与用科学概念结构保持一致。

关于语言能力的问题,认知诺言学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不是自足的封闭系统。

一方面语言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以认知为基础,另一方面,语言在结构方面也参照人类概念知识、身体经验和话语功能。

换言之,语言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结构形式上,都是建立在人类概念知识、身体经验和话语功能基础之上的。

语言不能脱离人类概念知识、身体经验和话语功能而独立运作。

就语义而言,用真值条件的形式逻辑描写语义是不够的,语义和使用者的知识系统密不可分。

语义描写必须参照开放的知识系统。

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之间没有绝对而明确的界限。

语言能力跟一般认知能力是分不开的。

从语言内部层面来看,认知语言学认为,句法不是自足、自主的形式系统,句法跟词汇互参互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不存在一个可以脱离语义、词汇意义独立运转的独立的句法系统。

关于句法是不是自足、自主的形式系统,这是认知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争执的焦点。

以生成语法为代表的极端形式主义观点的基本主张,是句法自主论。

该观点把句法看做是自主的系统.可以脱离语义独立运作。

并且认为语百符号的编码具有任意性。

关于语吉符号有没有任意性的问题,历来颇有争议。

索绪尔把符号内部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界定为任意性结合,但是大量的语言事实都对语言符号任意性这一观点提出了

挑战。

如:

“大小、长短、左右、前后、高低”合乎正常范式和语感,而x“小大、短长、右左、后的、低高”却不正常。

在“量级”表达形式方面,高量级和低量级之间往往不

对称、不均衡,因此“量级”范畴的编码并不是任意的。

在这种不对称、不均衡的背后,是认知动因在起制约作用。

无论是“量级”、空间、时间关系,还是其他方面,也无沦是汉语还是英语,语言都不是任意进行编码的。

而且编码的依据也不是仅仅根据句法规则。

既然语言符号编码并非仅仅根据句法规则,从认知的角度看,代词的可及度(Accessibility)很高,但是其语义的独立性很低,代词在语义上强烈依赖于先行词来补偿其语义,因此要求代词始终保持与先行词之间的连贯性。

这一倾向性表现在句法分布位置上,代词总是尽可能地靠近先行词;

设法避免跟先行向之间距离太远,因此在句法分布上,代词与先行词之间很难插入其他成分。

代词的这种认知特征制约着它在话语当中的分布位置不能远离其先行词。

可见,特定的句法形式特征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认知上的深层动因。

单纯局限于句法形式上的描写和解释,往往是画地为牢、缘木求鱼。

句法虽然不能脱离语义和认知的支持而完全独立地运作,但是也不能就此彻底否定句法自身的系统性。

尤其是不能用认知结构和语义结构来彻底取代句法系统。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有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引起了不少人的曲解和误解,就是把切句法规则和认知方式简单地等同起来、把语言认知跟人的整体认知能力混为一谈。

语言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结构形式上,都是建立在人类概念知识、身体经验和话语功能基础之上的。

从语言研究的方法来看,不参照认知原则.句法形式规则就失去了理据和基础;

不参照句法规则,认知原则之间难以协调平衡。

语言的任意性是建立在理据基础之上的任意性;

语言的理据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理据。

任侗符号,包括语言符号,都是任意性和理据性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折中的结果。

任意性和理据性的矛盾关系,主要体现为句法结构规则和认知原则之间的矛盾。

事实证明,认知原则和句法规则是互相参照的。

(大量的事实证明,语言符号的运作方式与抽象的数学符号的运算方式不同。

能不能生成合格的句子,并非完全取决于句法运算规则。

句法规则与认知特征之间往往互相参照。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大量语言事实证明,句法系统的独立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句法系统和语义系统以及语言内外的其他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参照、彼此之间形成立体、多维的互参互动的系统关系。

与激进的结构主义语言观相对立的,是激进的认知语言学观点。

该观点认为,语法木过是概念的形式化表征而已。

语法规则和结构直接对应于心理表征或意象图式。

从研究内容来看,下面的内容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研究课题:

范畴化原型理论;

认知模式;

意象图式,象似性;

语法化;

图形一背景;

有界与无界;

隐喻和转喻。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课题,实际上围绕着—个目的;

在貌似彼此毫不相干的语法现象之间寻找到内在的统一性,从整体来把握和沟通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如同纷繁复杂的生命万花筒都可以归结为基因一样,语言不同范畴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和系统性。

在这些统一性和系统性的操纵下,形形色色的句法要素或彼此融合对应,或相互排斥对立;

不同句法要素之间的离散、聚合,实际上都是一定的认知机制演绎的结果。

认知分析可以沟通句法、语义结构、语用之间联系。

认知研究可以贯通表面上毫不相干的句法现象。

一些似乎没有联系的句法现象,从认知的角度看,却可能存在一定的对应规律和互动、制约关系。

语言的研究,一方面要从内部寻找原因,另一方面也要从外部探求动因。

不仅如此,还要发掘和沟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任何系统内的任何子系统的任何层面的因素,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外部和内部因素形成互参、互动的关系。

探寻不同层面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认知语言学的根本目标。

屈折语的性、数、格、时、体、态都有形态标记,即使不进行认知上的解释,由于

语法规则外在而显露,形式和范畴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整齐划一。

语言的规则都一目了然。

汉语缺乏严格而普遍的形态。

语法标记的分布形式没有普遍性,例如,“了”,的”在什么情况出现、什么情况下不出现,情况极其复杂多变。

而“了”“的”的隐现和分布位置无法进行穷尽式描写。

但是通过变换和替换分析,可以发现“了”“的”的隐现及其对应因素,从而找到制约“了”“的”的隐现的因素。

如果能够从认知的角度解释制约“了“‘的”的隐现的因素,就可以从理论高度来确定“了”“的”的分布和隐现条件。

这样从形式到意义的分析,不仅知道“了一的”什么情况下出现、什么情况下不出现,而且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出现或不出现。

这说明,认知研究的方法可以结合变换、替换等结构主义的方法展开,可以将归纳、描写跟演绎结合起来。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进行重新梳理,或许会有助于对汉语的结构形式进行科学、系统的描写和解释。

语言研究的思路大致有两种。

一是单纯进行结构形式的描写,其原理是基于经验的自下而上的归纳。

第二种方法——认知解释。

其思路是基于自上而下的推导和演绎。

其优势是高屋建瓴,以点控面。

但是,一旦语料的支持不充足,缺乏充分的形式验证,其可靠性也同样难以得到保障。

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吸取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把描写和解释结合起来,这或许是语言研究的理想境界。

我们比较赞成把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走出一条适合汉语实际的路子。

我们希望认知语言学能够将理论探讨和事实的分析结合起来。

国外的认知语言学主要以英语为语科,我们则着重挖掘汉语的事实。

回顾语言研究的历史,在不同流派更迭交替的过程中,似乎总是不断地在形式和意义两个极端之间大幅度地游移摇摆。

生成语法虽然主张研究人类普遍的语言能力,但是生成语法的终极目标仍然是单纯追求形式而排斥意义。

认知语言学作为与结构主义相对立的流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

步发展起来。

认知语言学注重将语言内部结构与语言系统的外部因素结合起来解释语言现象,而不再局限于从语言系统内部寻找解释。

汉语当中从语音、语寨到词语、短语各个层面,都有大量的结构形式相同而意义对立的现象。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一种结构格式有一个最为典型的原型。

以此原型为核心,向周围边缘逐步过渡,在核心与周围外围边缘地带.不同成员之间构成了一个从最为合格到逐渐不合格的连续统。

语言研究的任务之一,是要探究导致这些结构之所以不合格或不太合格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原因。

这些现象正是认知语言学感兴趣的研究内容之一。

第二节认知语官学的哲学基础——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