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5059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2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晒苦,晒老师,晒友,现在是网络时代,什么都讲一个晒字,从发出自己小家的装修情况,到晒出各个政府大楼的豪华装修,形形色色的晒文化,已经通过网络深入人心。

晒苦:

一位80后网友发帖倾诉自己的生活和热播电视剧《蜗居》的女主角竟开始惊人相似。

该帖中“房奴”“甲流”“蜗居”等敏感词汇和楼主的经历,迅速引起网友同情和共鸣。

在心理咨询中,有五成“房奴”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情绪,年轻“房奴”更易产生心理亚健康,将上网诉苦作为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这种晒苦行为已成广大网民解压方式之一。

晒老师: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祝贺教师节的方式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白领们说,毕业后生活压力太大,在网上“晒晒”老师,和别人分享老师“逸事”,有很好的放松作用。

通过一个个晒老师的帖子,很多网友不但回忆老师的音容笑貌,还留下了老师的名字,以及令人怀念的点滴往事。

晒友:

晒友,是指晒客们彼此之间互称晒友。

“晒”正形成一种个人联合个人以对抗强大现实的方式,“晒”也成为一种个人寻找群体的联络方式。

“晒” 这一种新的力量还在聚集和成长中,很难估量它仅仅是一种流行,还是将更长久地存在下来,但显然,它现在的力量就足以让人惊叹。

(节选自豆瓣《什么是晒文化?

》)

材料二:

“晒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现象,它是指个体以自媒体为主要媒介,将自己的生活日常、态度心情通过网络分享给他人,与人共享自己生活体验和情绪感受的文化心理和行为。

我们应辩证看待“晒文化”,它有利有弊,就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的一面,网络“晒文化”有助于缓解个人压力。

当前,互联网在我国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随着自媒体的出现,群众开始成为信息发布者,不仅丰富了信息面,也达到了放飞自我的目的。

对晒客而言,“晒”弥补了内心的缺陷,获得了被关注的满足感。

看客通过看帖,分享了解到世界不同的事物,既能降压,也能放松心情。

另一方面,网络“晒文化”有助于知识传播。

网络“晒文化”秉承共享的精神,晒客更乐于将自己的心境、经历、收获在网络中进行分享,使知识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在网络“晒文化”中,晒客通过分享获得点赞和评论,增强了分享的动力,看客通过观看和学习,掌握了更为多元的知识,两者都分别获得了进步。

有“害”一面,晒客个人“晒”的文化内容并非都积极向上。

晒客将自己的喜欢的内容进行分享,其中蕴藏着晒客自己的价值观,一旦看客对晒客的内容产生认可,自身的价值观也会受其影响,发生变化。

同时,“晒”文化没有固定规则,是一种极为自由,甚至是一种戏剧性的表达,有的没有边际的语言和嬉笑怒骂,拆解了语言的优雅与神圣。

时间一长,会让青年沉溺在小天地无法自拔,过分关注“及时满足”,忽略了学习与工作的价值。

进一步说,网络“晒”文化可能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网络“晒”文化中所传播的消极和低俗的内容,朋友圈内充满抱怨批判的消极内容,可能会给朋友带来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

还有一些“晒客”以分享低俗的不雅的内容来吸引眼球,牟取利润。

由于自媒体的受众面广,外加多级传播形式,负面内容由个人覆盖到多人,这类内容的传播容易给社会,尤其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节选自中国经济网《“晒文化”:

当代青年的自我认同与价值引领》)

材料三: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源自一位女孩晒出的与男友的微信聊天记录。

聊天时,男友向女孩发出52元的爱心红包,作为她购买奶茶的费用一天气转凉,有人惦记,有人爱。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重点不是奶茶,而是年轻人的“晒文化”——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通过“晒”这样一种形式,大家得以用简短的方式获取快速的精神享受。

“晒文化”蕴含了强烈的情感需求,附带丰富的社交属性。

有心理专家分析,人们会在“晒”中不断关注他人反应,期望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

在这种行为模式中,很容易出现社交“爆款”和跟风现象,晒奶茶就是最新的例子。

在朋友圈不停“晒晒晒”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身边朋友渴望关心和交流的情感所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那一份真切的温暖。

但在“晒文化”的流行之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内容造假、信息安全、上瘾沉迷等新问题。

比如最近引发热议的“拼单”晒图群,则呈现出“晒文化”的另一个侧面。

三十几个人“拼单”轮流在豪华酒店里拍照等。

这种虚假的做法一旦形成风气,可能在网络世界形成负面的价值引导,影响青年一代的三观和认知。

实际上,所有的网红现象都是社交功能的一种拓展,都或多或少地具备了社交功能。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正是这个时代无比活跃的互联网经济的真实写照。

(节选自《苏州日报:

读懂“晒文化”背后的情感需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现在是网络时代,晒工资,晒花销等“晒文化”现象深人人心。

从自己小家的装修情况,到政府大楼的豪华装修,什么都必须晒。

B.“晒苦”行为已成广大网民解压方式之一,因而网友发帖“房奴”“甲流”“蜗居”等敏感词汇和楼主的经历,能引起网友同情和共鸣。

C.由于网络科技的发展,祝贺教师节的方式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网友通过晒老师,回忆那些令人怀念的点滴往事。

 

D.“晒”正形成一种个人联合个人以对抗强大现实的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流行,还将更长久地存在下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盛行,看客通过看帖,丰富了信息面,也放飞了自我。

B.晒客的分享使知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看客通过学习而掌握知识,二者都有进步。

C.“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流行,表面是年轻人“晒文化”,背后蕴含的是情感需求。

D.“晒文化”附有丰富的社交展性,因而晒客在晒时要特别注意网络世界的价值引导。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晒文化”的一项是(3分)

A.大学生小美在朋友圈转发班级联谊活动的美篇。

B.博主“天天美食”在在网络平台发布美食做法的视频。

C.人大代表朱先勇在自媒体展示自己带领农民种植的土豆。

D.幼儿园李老师在学校宣传栏展示小朋友们的活动照片。

4.请结合材料三中的观点,分析下列现象(5分)。

网络红人李子柒拍摄的美食视频发出后大受欢迎,她后来荣登由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举办的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获“年度文化传播人物”称号。

近日,某外国博主抄袭国内知名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外网获得百万播放量,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二)现代文阅读Ⅱ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相亲记

阴历新年来了。

一天,周太太跟方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

张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

鸿渐本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

反正去一次无妨。

这位张先生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Jimmy。

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

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

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

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

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

家世头衔都不错。

方家经这番战事,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帖帖地入赘到张府上。

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

鸿渐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

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

“Hello!

 Doctor方,好久不见!

”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

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

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

一个叫丁讷生,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

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

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参加,宁可陪张小姐闲谈。

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只好入局。

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赢一百余元,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便有指望了。

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

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

鸿渐唤醒一句道:

“我今天运气太好了!

从来没贏过这许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

“咱们真糊涂了!

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

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

”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

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

一大堆《西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宇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居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

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

《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

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

“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

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

”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

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

陈先生要张小姐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

张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称“好”,求她再弹一曲。

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

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

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

哼!

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

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亮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

“这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

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

“什么博士!

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

我不爱欧洲留学生。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

“这人讨厌!

你看他吃相多坏!

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

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

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

 吓!

这算什么礼貌?

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

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

“妻子如衣服。

”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

(选自钱钟书《围城》,有删改)

 

5.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B.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于是在方鸿渐离开之后刻薄地议论他。

C.张太太等三人打完麻将后并非不愿意出钱,而是为了试探方鸿渐,方鸿渐小气贪财是导致相亲失败的原因之一。

D.本文细致介绍了张小姐的书架,这一细节描写颇有意味,既表现出张小姐的家庭、文化背景,又暗示出人物特点。

6.从安排女儿相亲一事上可以看出张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6分)

 

7.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与名句默写

(一)课内文言文检测(15 分)

8.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

延伸,扩张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

增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

救济

D.秦伯说,与郑人盟盟:

结盟

9.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起,立而饮之。

      图穷而匕首见。

C.以待大王来。

       越国以鄙远。

D.我为鱼肉,何辞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0.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

风乎舞雩

A.如会同,端章甫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见无非牛者                  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C.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D.为之踌躇满志

12.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日:

“不吾知也!

”        B.异乎三子者之撰

C.未之有也                      D.技经肯綮之未尝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7 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

“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

“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通“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很(通“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

‘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

“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

“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B.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C.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D.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

取字以后,为了表示尊敬,除在君、父跟前外,一般称字而不称名。

B.氏是姓的分支,姓是一种族号,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姓氏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

C.社稷中的“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后来人们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河,最初的本义是指黄河,后来扩大为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都能称河,本文中的“河”就是指广义的河。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义用曾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的事例博得了楚怀王的信任,并且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位置在项羽、范增之上。

B.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羽的父亲项梁,就是一位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楚国大将。

C.项羽利用早晨去参见宋义的机会,在军帐中将他杀死,其他将领们都因畏惧项羽而不敢抗拒,并且还一起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

D.项羽私自杀死宋义后,对外宣称宋义勾结齐国共同谋反,自己是受楚王密令处死宋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担心其他将领对自己的不满。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3分)

 

(2)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5分)

 

(三) 古代诗歌阅读(9分)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7、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8、结合诗歌后两句的内容,谈谈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是: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有人说:

“苏州没有了小巷,就像人脸没有了五官。

”我的仓街,现在已经五官残缺不全。

再看看仓街的那些同胞手足:

平江路、山塘街、木渎老街……改造成(      ) 的“一河一街一排房”,倒是有点像当今的人造美女,去医院流水线上整的容,每个人站出来,几乎是从一个模子里(      ) 出来的。

已至大寒时节,仓街,在冬雨中,低矮老房、弄巷残旧、斑驳墙体,呈现出一派萧瑟衰败,尤为凄冷。

我在雨中(     ),似乎听见了仓街低低的(     )。

现在,我只敢在这烟雨濛濛中回望仓街,若隐若显的样子不至于面目狰狞。

我的仓街,或许,有一天,它也会最终消逝得寸痕难觅。

可它永远是我心底最变捷的那一部分。

20.下面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千篇一律   拓印   踽踽独行   饮泣声

B.千人一面   复制   茕茕独立   饮泣声

C.千篇一律   拓印   踽踽独行   哭泣声

D.千人一面   复制   茕茕独立   哭泣声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3 分)

A.已至大寒时节,仓街,在冬雨中,残旧的弄巷、斑驳的墙体、低矮的老房,呈现出一派萧瑟衰败的气象,尤为凄冷。

B.已至大寒时节,在冬雨下的仓街,弄巷残旧、墙体斑驳、老房低矮,尤为凄冷,呈现出一派萧瑟衰败。

 

C.已至大寒时节,在冬雨中,仓街,老房低矮、弄巷残旧、墙体斑驳,呈现出一派萧瑟衰败,尤为冷清。

D.已至大寒时节,仓街,在冬雨中,尤为凄冷,残旧的弄巷、斑驳的墙体、低矮的老房,呈现出一派萧瑟衰败的气象。

22.文末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的仓街有一天会消逝得存痕难觅,可它永远是我心底最牵挂的那一部分”,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5分)

23.下面是振华中学的一则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五处在用语、标点上不合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邀请函

敬爱的涂伯毅爷爷: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校拟于10月23日上午10点在学校风雨操场举行《传承英雄精神,建设强大祖国》纪念活动。

特邀您参加活动,并做主题发言。

全校师生热切期盼能倾听您的英雄事迹。

如蒙您的应允,我们将敬谢不敏。

重阳节也要来了,在此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安康!

振华中学

2020年10月16日

四、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 分)

材料一:

近一年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

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430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

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

虽然她今年才16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更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

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

2019年9月27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

“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其中超4成能量由95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为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钦佩,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

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晒苦,晒老师,晒友,现在是网络时代,什么都讲一个晒字,从发出自己小家的装修情况,到晒出各个政府大楼的豪华装修,形形色色的晒文化,已经通过网络深入人心。

晒苦:

一位80后网友发帖倾诉自己的生活和热播电视剧《蜗居》的女主角竟开始惊人相似。

该帖中“房奴”“甲流”“蜗居”等敏感词汇和楼主的经历,迅速引起网友同情和共鸣。

在心理咨询中,有五成“房奴”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情绪,年轻“房奴”更易产生心理亚健康,将上网诉苦作为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这种晒苦行为已成广大网民解压方式之一。

晒老师: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祝贺教师节的方式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白领们说,毕业后生活压力太大,在网上“晒晒”老师,和别人分享老师“逸事”,有很好的放松作用。

通过一个个晒老师的帖子,很多网友不但回忆老师的音容笑貌,还留下了老师的名字,以及令人怀念的点滴往事。

晒友:

晒友,是指晒客们彼此之间互称晒友。

“晒”正形成一种个人联合个人以对抗强大现实的方式,“晒”也成为一种个人寻找群体的联络方式。

“晒” 这一种新的力量还在聚集和成长中,很难估量它仅仅是一种流行,还是将更长久地存在下来,但显然,它现在的力量就足以让人惊叹。

(节选自豆瓣《什么是晒文化?

》)

材料二:

“晒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现象,它是指个体以自媒体为主要媒介,将自己的生活日常、态度心情通过网络分享给他人,与人共享自己生活体验和情绪感受的文化心理和行为。

我们应辩证看待“晒文化”,它有利有弊,就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的一面,网络“晒文化”有助于缓解个人压力。

当前,互联网在我国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随着自媒体的出现,群众开始成为信息发布者,不仅丰富了信息面,也达到了放飞自我的目的。

对晒客而言,“晒”弥补了内心的缺陷,获得了被关注的满足感。

看客通过看帖,分享了解到世界不同的事物,既能降压,也能放松心情。

另一方面,网络“晒文化”有助于知识传播。

网络“晒文化”秉承共享的精神,晒客更乐于将自己的心境、经历、收获在网络中进行分享,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