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15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

下面是为大家提供的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教学内容:

教科书46—48页

  2、教材简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因此我根据教材先①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

②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让学生在认识元的根底上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位关系,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③创设“文具小超市”购物活动,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让学生认识1元=10角。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②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进一步学习分类方法。

  ④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保护人民币。

  ⑤教学重点:

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

  ⑥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1元=10角,1角=10分,怎样让他们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我设计了二个环节:

(1)拿10个1角的硬币去买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币掉,你能替我想一个方法吗?

让他们通过换钱自己找出1元=10角的换算关系。

(2)我有10个1分的硬币,我想买一块橡皮,橡皮1角钱一块,我能买吗?

让学生认为能买,从而认知1角=10分。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表达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表达: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1张2角可以换几个1角?

  ②1张5角可以换几个1角?

  ③我拿10个1角的硬币去买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币掉,你能替我想一个方法吗?

  让学生自己找出1元=10角的十进位关系。

  ④我有10个1分的硬币,我想买一块橡皮,橡皮1角钱一块,我能买吗?

让学生认为能买,从而认知1角=10分。

  这么多钱,拿出5角怎么拿?

(不同的拿法)

  ⑤很多的东西想卖给你,1元2角钱,怎么买?

(不同的买法)

  ⑥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

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

在此根底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3、实践活动:

文具小超市。

  4、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①认识了人民币;②怎样换钱;③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④学会了怎样买东西。

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1、教材分析:

苏教版第二册的内容。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最后开展主要用元、角、分为人民币单位进行各种兑换练习。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保护人民币的意识。

  3、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1元=10角,1角=10分。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表达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三个游戏活动。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表达三点: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创设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学生自主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首先进行活动一:

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

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怎样认识的?

  ②买文具。

出示情景图。

  小组内交流:

你想买什么文具?

怎么付钱?

  如:

有的同学想买柜台中1元钱的圆珠笔,有的同学想买1角钱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

有几种方法?

  全班交流,把不同的付钱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

看到同学们的付钱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吗?

  引导学生为什么不同的付钱方法都可以呢?

从中让学生发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位关系

  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

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

在此根底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③小组内做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如用1元换10角,1角换10分,1张5元的币换5张1元的币等等,在游戏中学习小面额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④出示情境图,问:

1元钱可以买什么东西?

能找回多少钱?

让学生说一说。

  3、猜价格游戏

  师:

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但是奖品太少了,送给谁好呢?

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4、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根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换钱游戏、购物购票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动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保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难点:

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由于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学生对人民币只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先通过换钱游戏和购物购票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它的商品功能;再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扣知识点,设计各种活动,力求到达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会用。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准备使用真币或挂图演示,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征,我一开始就以故事引入。

  口述1:

从前,有个爱问问题的孩子。

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

“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

”爷爷想了想,笑着说:

“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

  这样,我利用故事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身心准备和知识准备真正合二为一,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

  挂图2:

出示购物、购票、乘车、存钱图。

  我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人民币,让他们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我再通过调查班级中哪些小朋友有存钱的习惯,教育学生要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动手操作,认识人民币。

  挂图出示3:

我国发行的第5套所有面值的人民币

  我利用课件出示了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让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挂图出示4:

  说一说:

介绍自己钱袋里的人民币

  分一分:

学生尝试将人民币分类

  辨一辨:

说说两种50元、100元的人民币有何异同?

  认一认:

同单位的人民币各有几种?

  学生活动由我的任务而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在分类活动和简单的计算中感知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我又通过区分人民币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三)、提炼知识,综合运用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换钱游戏。

  出示5:

1张2角可以换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张1角;

  先让学生明白:

以角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面值。

  继续做换钱游戏,我出示1个1元纸币,问“你应拿几个1角纸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的1元纸币”?

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桌上先摆出1个1元硬币(或纸币),然后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或纸币)。

最后,我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

1元=10角。

  出示6:

1张1元可以换张1角。

  1元=10角

  在此根底上,我又设计了购物活动。

  挂图出示7:

橡皮(1角)练习本(5角),铅笔(2角)

  1、1元钱能买块橡皮。

  2、1元钱能买支铅笔。

  3、1元钱还能买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在购物游戏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价格的了解,感受了1元的币值。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挂图出示8:

游乐园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游乐园购票”活动,学生根据手中的备用钱,自主选择游乐工程,这样,我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稳固认识了人民币,在思考中感受了人民币的价值,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开展。

  评价分析: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中,我把评价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学生换钱游戏中,以学生自评为主;在购物购票活动中,以学生互评为主;学生汇报结论时,以师评为主,利用开展性评语。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唯一的一个单元。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都有过用钱的经历,从小就知道钱是好东西,有相当一局部同学都已经认识人民币了。

  3、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根底,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保护人民币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重点,用钱、换钱,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那么,在学生交流、讨论的根底上,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师生交谈、问答法、课堂交流法,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理解知识。

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根底上得到开展。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开展有用的数学。

教师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拟,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根底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稳固和深化新知。

  1、学生特点分析:

小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并不全面,这节课就是要系统学生的知识,认识各种人民币,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3、动机和兴趣上:

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

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拓展应用,加深认识、反响总结。

  

(一)情境导入

  设计思路:

实物导入——情景产生问题——凸显解决问题策略

  课始,教师出示存钱罐,问:

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

存钱罐)说的对,这是老师小时候用的存钱罐,漂亮吗?

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存钱罐?

看来,大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存钱罐。

咱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知道吗?

对,咱们国家的钱是归全国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这时,教师就板书课题。

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根底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3个教学环节:

小组交流初步认识—全班交流再次认识—拓展介绍深化认识

  要想分类数,那得先会认,认识人民币的小朋友举手,太好了,课前老师让你们带的钱带来了吗?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带来的钱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说清这2件事,课件出示:

1、你这张钱面值是多少?

(也就数字是1角还是5元,这也是钱的正面)2、你这张钱的图案是什么?

  活动一:

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倾听、指导,发现素材。

  活动二:

全班交流。

学生展示钱币并介绍,教师组织其他同学倾听、提问,并注重与学生对话,适当解读,如图案。

通过同样面值的不同式样介绍套数及人民币的收藏价值,根据交流先后分区域板书。

(大面额的教师提供)大面值的教师现场提供。

  活动三:

换零钱。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么多人民币(指板书)如果要给他们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几类?

为什么?

(竖线隔开,板书元角分,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生活中常常要换零钱,比方乘公交车。

我现在有1元钱(出示)要换成成角的。

现在各组准备成角的钱和我换,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来得和我这1元相等。

(小组讨论、凑钱)现场兑换,方案不同,都是10角。

板书:

1元=10角。

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

板书:

1角=10分

  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那些知识?

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适当拓展介绍,如:

人民币的地位、趣闻、保护等)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拟、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发现了1元=10角,1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展。

  (三)、拓展应用,加深认识

  1、认一认,填一填。

自主练习第1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小组活动后展示,同学评价,教师总结。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1元=1角=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人民币的小卫士,保护和使用好人民币,下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忆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我的板书既简明,又突出重点,让学生看上去一目了然,能很清楚地看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

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根底。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提醒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根底。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

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

有购置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置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开展水平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

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

本节课在课堂上表达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开展行动研究理念。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经验,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关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帮我取出1元钱,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取法,使学生明白1元=10角。

  c.换钱游戏:

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根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购物活动:

通过模拟购置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局部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局部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此时学生的课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张扬,而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局部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国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保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开展行动研究理念,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层:

认一认,感知人民币的种类繁多

  第二层:

分一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第三层:

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

换一换,体验人民币之家按的内在联系

  第五层:

买一卖,感受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第六层:

说一说,提高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根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局部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

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

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

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

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时机。

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

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开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这节课的教学比拟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时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提问:

“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教育:

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指出:

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指示。

(板书:

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

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开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2、认识人民币

  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那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