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防灭火.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211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 防灭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6 防灭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 防灭火.docx

《6 防灭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防灭火.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 防灭火.docx

6防灭火

6防灭火

6.1煤层自燃发火危险性及防灭火措施

6.1.1煤层自燃发火危险性

(1)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参数及矿井的火灾特点

1)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参数

根据地质报告,本矿对I1煤层共采取11件样品进行了自燃发火倾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I1煤层除21—1号钻孔煤样属不易自燃煤,其余样均有自燃发火倾向,其等级为Ⅱ级,属自燃煤层。

见表6-1、6-2。

表6-1I1煤层煤尘爆炸性、自然倾向试验成果表

煤层

采样

编号

煤尘爆炸试验

煤的自燃倾向试验

火焰

长度(mm)

岩粉用量(%)

煤尘爆炸指数(%)

爆炸

结论

原样

氧化样

还原样

吸氧量Vd

(cm3/g)

自燃倾向性

自燃倾向

性等级

(级)

I1

N21—1I1

15

45

17.48

0.64

自燃

N22—1I1

20

45

17.03

0.62

自燃

N22—2I1

25

45

17.77

0.49

自燃

N22—3I1

0.85

自燃

25

45

61.90

374

336

385

自燃

20—2

20

57

64.06

384

340

391

自燃

338

371

393

不易自燃

383

338

393

自燃

2)矿井的火灾特点

煤层自然是煤炭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积聚热量而导致的火灾。

①一般都有预兆,如有烟、有味。

CO或CO2浓度升高,作业人员感觉头痛、恶心、四肢无力等都是内因火灾的预兆。

②由于内因火灾多发生在人员难以进入的采空区或煤柱内,要想真正找到内因火灾的发火点并不容易。

③持续燃烧的时间较长,有的内因火灾范围大,难于扑灭,可以持续燃烧数月、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④内因火灾频率高。

(2)邻近矿井煤层自然发火的特点和规律、煤层的发火期

地质报告未提供邻近矿井煤层自然发火的特点和规律、煤层的发火期等资料,设计建议在矿井建设期间,加强对邻近矿井煤层自然发火相关资料的搜集,以便有针对性指导本矿井防灭火措施。

6.1.2煤的自然分析预测

(1)煤层变质程度、硫份

煤的自燃倾向性通常与煤的变质程度、挥发分、硫份有关,煤的变质程度愈高自燃倾向性愈低;硫份愈高,吸氧能力愈大,越易自燃。

龙门峡北井田I1煤层煤岩成分以属半亮型煤为主,属中灰、低挥发分、中高硫、低磷,二级含砷、高热值、中粘结性煤。

煤的变质程度中等或中等偏高,为贫瘦煤、瘦煤、焦煤。

I1煤层平均灰分为14.29~39.67%,平均为23.92%,体为中灰分煤层。

精煤挥发分13.55~20.14%,平均为16.84%,属低挥发分煤。

I1煤层硫含量普遍较高。

I1煤层在勘查区内原煤全硫最小为1.53%,最大为5.19%,平均为2.82%,属中高硫煤。

I1煤层原、精煤全硫组成均以硫铁矿硫(Sp,d)为主,有机硫(So,d)次之,硫酸盐硫(Ss,d)含量甚微。

硫铁矿硫原煤平均含量为2.39%,占原煤全硫的84.8%,精煤平均含量为1.16%,占精煤全硫的72.5%;有机硫原煤平均含量为0.41%,占原煤全硫的14.5%,精煤平均含量0.54%,占精煤全硫的33.8%;硫酸盐硫原、精煤平均含均为0.03%,分别占原、精煤全硫的1.1%、1.9%。

原煤磷最小为0.005%,最大为0.051%,平均为0.016%,属低磷分煤。

(2)煤层含水率

水分能加速煤的氧化过程,同时使煤体疏松、造成细微裂隙,加大吸氧能力,并降低着火温度,但过多水分则可抑制煤的氧化。

龙门峡北煤层含水量在0.7%~1.05%之间,含水率较低,本次设计采用煤层注水降尘,注水后,煤层含水率能达到4%。

(3)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复杂,围岩及煤层破碎带易引起煤层自燃。

华蓥山背斜是本区主要地质构造,两翼地层倾角近于对称。

全井田为一简单背斜,伴有数条断层,对煤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均有一定的变化。

因此,龙门峡北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4)开拓开拓条件及通风方式

矿井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与通风方式选择不合理,往往造成丢煤多,煤柱破碎,漏风严重,给煤层自燃造成良好条件,增加自燃的可能性。

龙门峡北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回采工艺为综合机械化开采。

工作面推进速度快,回采时间段,采空区封闭严密,漏风量小,将降低煤炭自燃的可能性。

(5)煤的破碎程度

煤的破碎程度大,增加了煤的氧化表面积,使煤的氧化速度加快,容易自燃。

脆性与风化率大的煤易自燃。

井田I1煤层煤岩成分以半亮型煤为主,具玻璃光泽,参差状及阶梯状断口,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内生裂隙较发育,含黄铁矿结核及星点状黄铁矿晶粒。

煤层顶部易碎,上部及底部呈块状,中部及下部较软,多呈粉未状。

6.1.3煤层的自然预防措施

根据地质报告,I1煤层为自然煤层,有自燃发火的危险存在。

矿井防灭火是个系统工程,煤层发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本着“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县华蓥山煤田生产矿井防灭火的经验和教训,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开拓、开采技术措施

1)合理的开采布署

本矿井开拓系统简单。

主要井筒(主平硐、进风斜井、排矸斜井、回风斜井)、运输大巷及采区上山均布置于岩层中,各区段巷道布置简单,减少各类联络巷道,避免了煤层自燃对主要井巷的影响。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一采区和采掘工作面有相对独立的并联通风系统,各生产区段具备可靠灵敏的反风自救系统。

在矿井万一发生灾变时,能够通过反风手段有效避灾和救灾。

矿井煤层为单一可采煤层,分区段开采,区段开采顺序为由上至下进行开采。

避免了先采下层煤或下阶段破坏上层煤或上阶段,空气进入煤层逐渐氧化自燃。

2)合理的开拓布置

①严格按设计要求采煤,提高回采率,减少人为丢煤量

本矿井设计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一次性采全高,在开采过程中,应尽量提高回采率,减少人为丢煤量,并要及时清理回收采煤工作面及两巷的杂物、老料和浮煤,每班清理老巷内的遗煤。

②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快(1100m/a),缩短采空区暴露时间。

使采空区较集中的溢煤在发火期内,迅速由漏风供氧带进入缺氧窒息带,抑制自燃的发生。

③及时回撤

回采工作面采完后,要加快回撤速度,最大限度地缩小采空区供氧时间,严禁久拖不撤。

3)合理巷道支护

实行无煤柱开采,隔离煤柱的留设应考虑防火的要求,且应避免煤柱被压裂自燃。

煤层巷道全部“揭顶”布置,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4)合理的采煤方法

本矿井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采空区漏风较小。

达产时配备一个综采工作面,保持合理的推进度1100m/a。

尽量贴顶开采,顺槽沿空掘巷,采区浮煤尽量回收干净。

(2)通风方面的措施

1)本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一进一回,新风和乏风均不通过采空区,漏风少。

2)加强通风设施管理,确保通风系统稳定。

调节风门、风门等设施应设置在围岩坚固、地压稳定的地点,还应避免引起采空区或煤柱裂隙漏风量的增大,严格风门设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落实好风门设施的专管、兼管和群管制度;强化风量管理。

3)加强风量管理,全矿范围内的风量测定每旬至少进行1次,采煤工作面至少每5d测定1次,重点防火工作面要坚持日测日报。

工作面风量配备要严格把握,严禁无计划盲目加大配风量。

4)高质量地及时封闭已采区。

连通工作面的各类联络巷道在工作面推进后要立即封闭;工作面开采结束,回撤后5d之内必须对停采线两道实行永久封闭;严禁以临时密闭代替永久密闭,服务年限超过1个月的临时密闭应该建永久密闭。

5)要加强管理和维护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段,要保证有使风流通畅的足够通风断面,尤其是工作面进风侧,通风断面过小会直接形成采空区抽放系统,对采空区域堵漏管理极为有利。

6)在巷道设计时,凡进回风道之间的联络巷道,工作面回风联络和集中回风巷之间,均留出足够的通风设施砌筑位置和安全运行空间,为合理布置多道风门创造条件,避免生产过程中因风门安设空间不够、位置不合理而造成的行人行车不便、风门设施管理困难的问题,杜绝因通风系统稳定性差而造成的“负压喘息”现象。

7)设置双向风门,矿井可实现反风,以防火灾事故扩大。

8)实现风门闭锁,使一组风门不能同时敞开,确保风流稳定。

(3)监测方面的措施

本矿井按煤层自然发火矿井设计,煤自然发火一般都要经历从缓慢氧化到加速氧化直至激烈氧化的阶段,针对不同的阶段所采取的防灭火措施应该是不同的。

因此作为煤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应该根据各矿的实际情况优选适合于本矿的综合标志气体指标,而不应引用其他矿井的预测指标。

由于龙门峡北矿为新建矿井,根据达竹集团经验,煤层自然发火气体指标主要选择一氧化碳气体并辅以其他烃类气体,同时根据工作面温度变化进行判断。

设计利用本矿井配备的安全监控系统,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总回风石门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在采煤工作面设置温度传感器,发火观测点设置在相应传感器设置位置(详见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传感器布置图)。

同时,对采空区气体人工采样,通过煤矿专用气象色谱仪(SP8610)对气体成分分析来预测预报煤层自然发火。

对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每天进行气体采样,进行色普分析其气体成分并结合监控系统监测的一氧化碳数据和温度变化情况,预测预报采空区自燃发火情况。

矿井在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束管火灾自动监测系统。

6.2防灭火方法

6.2.1灌浆防灭火

本矿井I1为自然煤层,且矿井附近取土较困难,设计不考虑灌浆防灭火措施。

6.2.2氮气防灭火

(1)设计依据

1)矿井开拓、开采布置

本矿井开拓系统简单。

主要井筒(主平硐、进风斜井、排矸斜井、回风斜井等)、运输大巷及采区上山均布置于岩层中,各区段巷道布置简单。

在煤系地层底部的茅口组灰岩中布置一组采区轨道、回风、运输机上山,各区段轨道石门、运输石门分别通过甩道中部车场、行人联络巷和溜煤眼、回风联络石门与各自相对应的轨道上山、运输机上山、回风上山相连,工作面运输顺槽直接与区段轨道石门、溜煤眼相连,回风顺槽直接回风石门相连,形成回采条件。

初期开采深度为+50m水平。

2)采煤方法及工作面通风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一次性采全高,在开采过程中,丢煤量较小,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一进一回,新风和乏风均不通过采空区,漏风少。

3)煤层赋存条件及顶板岩性

本矿井可采煤层一层,煤层赋存倾角4~35º。

I1煤层总厚度0.68~3.27m,平均采用厚度1.77m,属全区可采煤层。

从地质构造来看,本井田为一背斜构造,除井田南北部边界有断层发育外,其余地段构造相对较简单,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煤层顶板岩性为泥质细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煤层底板为茅口灰岩,开采条件较好,有利于机械化开采。

(2)注氮工艺系统及设备

1)注氮工艺

在工作面的进风侧沿采空区埋设一定长度的厚型钢管作为注氮管,注氮管利用工作面液压支架推进而移动,使其始终埋入采空区内的一定深度。

注氮工艺系统图见图6-1。

2)注氮设备

设计选用JXZD-300井下移动式注氮设备。

3)注氮方式与防灭火方法

注氮方式为开放式注氮,不得影响工作面的正常生产和人身安全,或者采用封闭式注氮,具体根据试验和掌握技术情况而定。

图6-1工作面注氮工艺系统图

防灭火方法为连续式注氮、间断性注氮和注氮抑制瓦斯爆炸,具体方法根据工作面生产情况和需要确定。

(3)注氮参数

1)注氮防灭火惰化指标

①注氮防火惰化,注氮后采空区氧气浓度不得大于7%;

②注氮灭火惰化,火区内氧气浓度不大于3%;

③注氮抑制瓦斯爆炸,其采空区氧气浓度指标小于12%;

2)注氮量

QN=5AK/300х60х24

式中:

QN——注氮量,m3/min;

A——年产量,t;

K——工作面回采率。

QN=5х450000х0.95/330х60х24=4.50m3/min

6.2.3阻化剂方法灭火

(1)阻化剂的选择

设计采用了喷洒阻化剂预防煤层自燃。

本井开采煤层为中灰、低挥发分、中高硫、低磷,二级含砷、高热值、中粘结性煤。

煤的变质程度中等或中等偏高,为贫瘦煤、瘦煤、焦煤。

设计选用的阻化剂为10%CaCl2和15%MgCl2混合溶液,根据其他矿井的经验,阻化率可以达到90%。

以上。

(2)阻化剂一次喷洒量

根据工作面推进的实际情况,采工作面一天喷洒一次,。

1)底板浮煤一次喷洒量

G1=K1·K2·L·B·h1·A1

式中:

G1—按重量计算浮煤一次喷洒量,kg;

K1—一次喷洒加量系数,取1.2;

K2—松散煤(浮煤)的密度,取0.9t/m3;

L—工作面长度,150m;

B—一次喷洒宽度,综采工作面取4m;

h1—底板浮煤厚度,0.05m;

A1—浮煤的吸药量,取60kg/t;

2)护顶煤一次喷洒量

G2=K1·K2·L·B·h1·A1

式中:

G2—按重量计算护顶煤一次喷洒量,kg;

K1—一次喷洒加量系数,取1.2;

K2—松散煤(浮煤)的密度,取0.9t/m3;

L—工作面长度,150m;

B—一次喷洒宽度,综采工作面取4m;

h1—护顶煤厚度,取0.05m;

A1—护顶煤的吸药量,取11kg/t。

经计算,矿井综采工作面一次喷洒量为2297kg。

(3)喷洒工艺及设备选型

设计喷洒工艺采用机动性喷洒系统,将喷洒设备和阻化剂溶液池安装在平板车上,采用电动动力喷洒阻化剂。

设计选用WJ-24阻化剂喷射泵1台。

设计初期选用机动性喷洒压注系统,即将喷洒压注设备和阻化剂溶液安装在矿用平板车上,采用电动方式喷洒压注阻化剂,后期积累了经验、掌握了相关数据后,可建立半永久喷洒压注系统。

储液箱、高压泵等主要设备安放在两辆平板车上,距工作面30m,与运输顺槽内乳化液泵站相连接,并随之移动,并在采煤工作面倾斜方向以8m的间距设置8~10个三通及高压球阀与雾化器。

其系统图如图6-2。

图6-2阻化剂防火工艺系统图

6.3井下外因火灾防治

6.3.1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防治措施

(1)井下机电设备硐室防火措施

1)井下机电硐室布置及支护:

本矿井机电硐室主要有中央变电所及水泵房、爆炸材料库、轨道上山绞车房硐室、消防材料库、采区变电所等硐室,这些硐室均布置于基岩中,围岩坚固稳定,同时所有硐室均采用砼碹、锚喷等不燃性材料支护。

2)防火门:

在中央变电所及水泵房、采区变电所、爆炸材料库等重要硐室的进出两通道内,各设置一道防火栅栏两用门。

3)消防设施:

机电设备硐室、井底车场,使用带式输送机的巷道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配备有泡沫或干粉灭火器,并要求井下工作人员熟悉本职工作区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及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灭火器具配备见表6-3。

表6-3井下灭火器具配备表

序号

场所名称

灭火器名称

数量

备注

1

中央变电所,水泵房

CO2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8kg)

2

2

2

爆破材料库

CO2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8kg)

2

2

3

井底车场

泡沫灭火器(10L)

2

4

绞车房

泡沫灭火器(10L)

2

5

下煤点和转运点

泡沫灭火器(10L)

2

6

回采工作面

干粉灭火器(8kg)

2

放于距回采面进口10~15m处

7

掘进工作面

干粉灭火器(8kg)

3×2

放于距掘进工作面10~15m处

(2)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火措施

1)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火措施

井下中央(采区)变电所设BGP-10Y型矿用隔爆型永磁机构高压真空配电装置,低压馈电总开关和分开关均选用KBZ矿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变压器选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采煤机和刮板机采用矿用防爆组合开关,其它配电点采用新型QBZ起动器。

电流(压)及电度等计测表采用防爆型,照明综保装置选用ZBX型矿用隔爆型照明信号变压器综合保护装置,矿用电缆一般采用MUYP-0.38/0.66kV型,电钻电缆采用MZ-0.3/0.5kV型。

所有电气设备必需具有煤安证,由于本矿井按突出矿井设计,按规程要求,对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采用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并在掘进工作面配电点设置了风电瓦斯闭锁开关,以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功能。

井下中央变电所电源引自工业场地35kV变电所不同母线段,井下供电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采用保护接地的方式。

10kV高压真空配电装置具有失压、短路、过流和漏电监视等保护装置,移动变电站低压侧馈电开关具有失压、短路、过载、断相和漏电闭锁等综合保护装置;采区内每台电动机均配有短路、过负荷及漏电闭锁保护和磁力起动器。

煤电钻及照明综保装置均配有具有短路、过负荷及漏电闭锁保护的电钻综合保护装置。

2)井下电缆的选择、敷设、连接

根据负荷大小及井筒情况,经计算选用二回MYJV22-10kV3x120mm2电缆经主平硐下井至井下中央变电所。

井下非固定敷设的高低压电缆,均采用符合MT818标准的橡套软电缆。

从中央变电所引出至移动变电站的电缆选用MCPT-10型矿用移动屏蔽监视型橡套电缆;引出至给煤机、胶带机、绞车、水泵等固定配电点的低压电缆选用MY-660/1140V矿用移动软电缆;引出至局扇的低压电缆选用MYP-660/1140V矿用移动屏蔽软电缆。

上述电缆主芯线截面均根据负荷大小要求选择,并校验设备的正常压降及起动压降,一律采用铜芯电缆。

井下水平巷道或倾角在30°以下的井巷中,除手持式或移动式设备的电缆外,其它电缆均采用在巷道壁或巷道顶板用电缆挂架敷设的方法,挂架间距不超过3m;高低压电缆敷设在巷道同一侧时,高压、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大于100m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

井下电力电缆需要连接的地方均用隔爆接线盒连接。

在井下橡套电缆的修补连接采用冷补方式。

3)井下电气设备的各种保护

在中央变电所附近设主接地极两组。

其它各配电点及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处均设局部接地极。

所有局部接地极和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均可靠联接,并同主接地极相连,形成井下总接地网。

接地网上任一点所测得的接地电阻均不应超过2Ω。

井下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设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为移动变压器馈电的高压开关柜装设有选择性的动作于跳闸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低压馈出回路均装设有检漏保护装置或带选择性漏电保护的装置,能自动切断漏电的馈电线路。

4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均选用QBZ系列矿用隔爆型真空磁力起动器控制。

井下所有电机控制设备均设有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及远程控制功能。

4)井下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修理和调整

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和调整,必须由电气维修工进行。

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性能遭破坏的,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用。

电气维修工具体操作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88条、第489条、第490条、第491条之规定执行。

6.3.2胶带输送机着火的防治措施

井下胶带运输系统配备烟雾等连续监测报警保护装置,当火灾发生时能自动报警。

本矿井选用的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都具备以下防火装备:

(1)传动胶带为阻燃输送带,带式输送机托辊的金属材料零部件和包胶滚筒的胶料,阻燃性和抗静电性符合相关规定。

(2)装设有驱动滚筒防滑保护、堆煤保护和防跑偏装置。

(3)装设有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

(4)输送带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和防撕裂保护装置。

(5)带式输送机采用防爆电动机并配软启动装置。

(6)严禁使用可燃性传动介质。

6.3.3其它火灾的防治措施

(1)防止地面明火引发井下火灾的措施

1)进、回风井口20m内严禁明火,禁止电焊、气焊等作业。

2)地面坑木场距井口80m以上,井口距离矸石山2km。

矿区范围内无煤层露头,这样若坑木场、矸石山发生火灾,不会波及到井下。

3)主、副立井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可阻止地面明火入井。

4)在工业广场设有消防材料库,库房内按规定配备了消防器材。

5)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并设有消防设施。

6)井口房设专职检查人员,检查下井人员,严禁各种烟火下井,避免火灾发生。

7)地面坑木场、消防材料库和井口房配备相应的消防灭火器材。

(2)防止地面雷电波及井下的措施

为了防止地面雷电波及井下引起火灾,设计采取以下防雷电措施:

1)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及各种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路(如瓦斯管、压风管等),每隔25米接地一次,在井口附近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2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

并利用金属支架和钢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网作为接地引下线,其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

2)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等,其净距小于100mm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间距不大于30m。

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交叉点应跨接。

3)进入井下的动力电缆,通讯及信号电缆在入井处设防雷装置。

4)进入井下的各种架空管路(压风管、洒水管等)必须在入井处设防雷电接地。

5)瓦斯抽放站及排空瓦斯管必须采取防雷措施及可靠的接地。

(3)防止井下爆破引发火灾的措施

1)掘进工作面都必须使用取得产品许可证的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雷管。

使用煤矿许用毫秒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毫秒。

2)掘进工作面应采用毫秒爆破。

3)炮眼采用水炮泥封孔,水炮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应用粘土炮泥封实。

4)炮眼严禁采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它可燃性材料封孔,无炮泥或不实的炮眼,严禁放炮。

5)炮眼内发现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涌出、煤岩松散、透老空等情况时,不准装药放炮。

6)放炮母线、连接线和电雷管脚线必须相互扭紧并悬挂,不得同轨道、金属管、钢丝绳、刮板输送机等导电体相接触。

7)在放炮地点20m内,有矿车、未清除的煤、矸或其它物体堵塞巷道1/3以上时,不准装药放炮。

8)处理瞎炮(包括残炮)必须在班组长直接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

如果当班未能处理完毕,放炮员必须同下一班放炮员的现场交接清楚。

9)放炮时,应采用正向起爆。

10)放炮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和“三人连锁”(放炮员、班组长、瓦检员)制度,严禁采用糊炮、明火放炮和一次装药多次放炮。

11)严格执行《规程》中关于爆破材料和井下放炮的各条规定,且按要求选用煤矿许用的炸药和雷管。

(4)空压机的防火与防爆措施

1)完善安全保护装置。

2)空气压缩机排气温度单缸不得超过190℃、双缸不得超过160℃。

必须设置温度保护装置,在超温时能自动切断电源。

3)空气压缩机吸气口必须设置过滤装置。

4)空气压缩机必须使用闪点不低于215℃的压缩机油。

5)空气压缩机风包应设在室外阴凉处,在井下应设在空气流畅的地方。

风包上必须装有动作可靠的安全阀和放水阀,并有检查孔;必须定期清除风包内的油垢。

(5)防止机械摩擦、撞击等引发可燃物的措施

1)在回采工作面采煤机上配备瓦斯断电控制仪,实现瓦斯断电闭锁。

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实行瓦斯风电闭锁,保证瓦斯浓度超限和停风后切断停风区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

2)采煤机组割煤遇有坚硬夹矸或黄铁矿结核时,应先采取松动爆破措施处理,严禁采煤机强行截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