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52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docx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导学案

专题五土壤

【2018考纲解读】

1.考纲要求:

①土壤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②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中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命题预测:

①结合地理图示和有关材料,考查土壤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②结合区域判读及有关资料,考查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精析】

一、土壤

1、概念:

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2、土壤的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等营养条件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的综合反映。

从相态组成来看,土壤肥力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

固体部分包括矿物质土粒和土壤有机质以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

土壤液体是土壤水分,因溶解着多种养分物质,实际上是稀薄的土壤溶液。

气体是土壤空气。

土壤三相物质的体积比因环境条件的差异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土壤固体占50%;液体和气体占50%,气体和液体不稳定,其比例为气体占15%~35%。

如下左图:

(特别提示)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子,主要元素组成是C、O、H、N。

来源于高等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土壤中的动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施用的有机肥。

虽然有机质仅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在土壤肥力上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却是显著的。

通常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

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50%~65%)。

腐殖质具有适度的黏结性,能够使黏土疏松,砂土黏结,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

影响腐殖质形成的因素有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温度、土壤反应及土壤有机质碳氮比值。

3、土壤形成过程:

如下右图: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着生-----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矿物养分)(死亡,有机质积累)(形成肥力)(淋滤、淋失)

理想土壤的结构土壤的形成过程

【典型例题】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1~2题。

注:

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1.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土壤肥力提高

2.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的变化C.土壤

肥力变化D.过度的农业活动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一般土壤剖面分层

 

①枯枝落叶层,又叫覆盖层(只有森林土壤有这一层)。

②腐殖质层,呈棕黑色。

③淋滤层,色泽较淡。

④淀积层,由上层淋滤下来的物质,淀积在这里,通常比较紧实、粘重,不透水,矿物质养分比较丰富。

⑤母质层,多为粗糙砂粒或粘重的胶泥,不

具备土壤结构。

【典型例题】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如图2所示)。

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

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

据此完成4~6题。

4.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

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5.每年夏季七八月份,当地农民用塑料薄

膜将温室土壤全部覆盖,膜下灌水闷棚,撤膜后才开始种植蔬菜。

这种做法的目的最可能是()

A.提高土壤肥力   B.对土壤进行消毒  

C.提高土壤含水量   D.提高土壤含氧量

6.下列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在埃尔埃希多不可行的是()

A.海水淡化      B.发展节水农业   C.修建积雨池收集雨水    D.利用高山冰川融水

5、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1)气候与土壤

气候通过降水、热量、风等要素影响土壤的厚度、水气比例、粒径、有机质含量。

降水充沛,土壤粒径大、(下渗增加)土层较厚,土壤中含水量大。

降水少,土层薄、土壤中空气含量多,土质疏松。

热量丰富,微生物活跃,有机质被大量分解,土壤贫瘠。

风力强,空气湿度降低,蒸发旺盛,成土母质迁移速度快,土壤粒径小、多气孔、有机质含量低,土质较差。

不同气候类型影响下的土壤类型:

高寒环境:

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

湿热环境:

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干旱环境:

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

冷湿环境:

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

(2)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图解分析如下:

 

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地带分化。

A、山谷:

河流发育,下渗多,土层厚,有机质较丰富土壤肥沃。

B、山脊:

坡度较大,成土母质迁移快,土层薄。

C、迎风坡:

降水多,下渗,土层厚,土质粘重,含水量大,北方肥沃,南方贫瘠。

D、海拔高,冻土广布,地下水位高,生长期短,光照强,气温低,形成冰沼土。

E、山前冲积扇:

土壤肥沃,土层厚,矿物养分含量高,沉积物不规则,水气组合较好。

而在平坦的地形部位,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使成土母质得以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3)生物与土壤

生物创造土壤:

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地衣类、苔藓类以及一些微生物功不可没

土壤养育生物:

各种陆地植物生长在土壤上,蜱螨类、多类真菌以及蚯蚓、土鳖等以土壤为家

生物改造土壤:

植物的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使土壤变得肥沃,低等动物和微生物改造土壤中的各类生物遗体,动物的活动是土壤变得松软.

植物:

低等植物:

苔藓、地衣等;高等植物:

草类、灌木、乔木(枯枝落叶)

动物:

腐尸、排泄物(钙质、肥料)

微生物:

分解(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图解如下:

 

【典型例题】

7.(2016·全国丙卷·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8.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

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

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角度分析该地区的土壤环境特点及成因。

 

6、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

具体分析如下: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①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

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②人类遣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

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如下图所示:

 

土壤从性质上说,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如果不合理利用,也会退化,失去肥力。

土壤保护是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

土壤的改良措施主要有:

(1)轮作换茬;

(2)土壤消毒:

药剂、日光法(夏季,撤棚深翻,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高温(高温季节灌水闷棚),冷冻(冬季,撤棚深翻冻死病虫卵);(3)改良土壤质地:

增施有机肥,深翻,下层与上层混合,换土,无土栽培;(4)以水排盐:

闲茬时浇大水,表土积聚的盐分下淋,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夏季换茬空隙,撤膜淋雨;(5)科学施肥;(6)作物:

种植绿肥作物、种植耐盐碱作物。

  土壤保护的措施主要有:

(1)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在灌溉之前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2)合理使用农药,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3)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4)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

【典型例题】

9.(2014年全国I卷,44)坡耕地是指分布在山坡上,地面平整度差,跑水跑肥跑土突出,作物产量低的旱地。

它的比例大小反应的是一个地区水土流失的一般状况,一般这种土地是宜草宜灌木的,不宜大规模耕,而耕作比例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生态环境也就越恶劣。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问题: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10分)

 

10.(2015年全国I卷,44题)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问题: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10分)

 

 

二、土壤分布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以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从世界土壤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在不同气候、地形和植被的条件下,土壤的类型是不同的。

它们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冰沼土主要分布在苔原带;灰化土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带;棕壤和褐土主要分布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黄壤和红壤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砖红壤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带;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带;荒漠土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荒漠地区。

世界陆地主要土壤类型及对应的气候、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沙漠狐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和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沙鼠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带

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冰原带

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未发育

【典型例题】

凡是温度在0℃或O℃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称为冻土。

读下图“北半球多年冻土分布剖面图”,回答11~13题。

11.图示冻土分布的特点是()

  A.季节冻土水平分布的范围小B.不连续多年冻土带多分布在高纬地区

  C.季节冻土多分布在极地附近D.中纬度的多年冻土随纬度增高而增厚

12.与俄罗斯冻土分布区不相符的描述是()

A.石油资源丰富    B.多黄土堆积C.有泥炭发育地     D.针叶林茂密

13.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多高寒冻土,它对道路工程建设的主要影响是 ()

A.寒冷和缺氧  B.盐碱含量高   C.冻胀和融沉   D.粉沙性过强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

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1图2

.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生物B.地形C.降水D.成土母质

.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A.甲与ⅠB.甲与ⅡC.乙与ⅡD.丙与Ⅰ

右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

据此回答3~4题。

  

3.据图可知()

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

C.该土壤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

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4.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极地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如果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A.增施熟石灰B.不合理灌溉C.使用农药D.毁林开荒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

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

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

据此回答6~8题。

6.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B.无蒸腾作用消耗

C.树冠遮荫效果好D.土壤硬化下渗弱

7.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融雪B.风沙C.降水D.蒸发

8.若北疆梭梭树冠的垂直俯视面积为S,正午树荫面积为S´,S与S´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1C.全年P<1D.冬至日P>1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

,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据此回答9~11题。

9.土壤容重越大

A. 有机质含量越低  B. 土壤孔隙度越高C. 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 越利于作物生长

10.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 东南丘陵的红壤  B. 松嫩平原的黑土C. 三江平原的沼泽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11.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 引水灌溉    B. 秸秆还田   C. 深耕土地    D. 红壤掺沙

下表为甘肃省南部某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单位:

g·kg-1)变化。

据此完成12~13题。

12.海拔4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为()

A.60   B.75   C.105  D.125

13.与阳坡相比,阴坡()

A.温度高、降

水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B.温度低、降水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C.温度高、蒸发强,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强D.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

土壤微生物量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

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物土层在1-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分布。

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 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15.引起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有机质含量  B、土壤温度和温度C、海拔高度和降水  D、植被疏密和温度

16.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  B、高温多雨微生物繁殖快

C、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  D、土壤温度和温度高

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g/cm3),称为土壤客重。

黄土区的严重土壤侵蚀导致养分的大量流失,土壤物理性质严重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客重的增加等。

下表示意晋西黄土退耕区三种植被类型及旱作耕地的土壤容重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17-18题。

17.据表可知

A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大B.人为耕作活动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

C.自然恢复阔叶林保持水土效果最好D.土层越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差值越大

18.能减少当地耕地土壤容重的合理措施是

A.施用化肥B增施有机肥C.掺施熟石灰D.压实保墒

二、综合题

19.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

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

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1)这种土壤环境对该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2)简述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的角度,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0.捷列克河是俄罗

斯北高加索东部的河流。

读捷列克河所在区域图,回答问题。

(1)捷列克河三角洲广泛分布着盐渍化土壤,分析其成因。

(2)试分析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说明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冻土,按照冻结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活动层,下层为长年冻结的永冻层。

加拿大多年冻土面积为390—490万平方公里,占其国土面积的40%—50%。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拿大的冻土融化和衰减正在加剧,大约13.5万平方公里正在经历多年冻土的衰减和崩溃,使得南部地区的土地,局部新增了大小不一的积水地带。

下图(左)为加拿大南北向冻土剖面;下图(右)为加拿大南部地区新增的积水地带景观图。

(1)分析加拿大南北部地区冻土层差异的原因。

(2)从冻土变化的角度,分析近年来加拿大南部地区新增积水地带的成因。

参考答案

【典型例题】

1、C2、D4、A5、B6、D11、D12、B13、C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7、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8、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淋溶作用强,土壤偏酸性;降水多且集中,再加上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所以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喀斯特地貌植被单一,土壤发育条件差,水土保持能力差,土层薄,土壤贫瘠。

9、危害:

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2分)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2分)

防治措施:

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答对1项措施得2分,答对其中3项即可得6分。

10、措施:

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3分)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3分)理由: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2分)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2分)

【素养提升】

1—5ADCDB6—10BDCAB11—15ACDCA16—18BCB

19.

(1)土层薄,土壤贫瘠,限制了农业类型和规模;地表植被少,薪柴来源少。

(2)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

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经济补贴措施:

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客土移植:

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改良酸性土壤(播撒熟石灰等),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在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适当开展农业种植。

20.

(1)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高;邻近里海(咸水湖),地下水盐度(含盐量)高;光照强,蒸发旺盛,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集聚。

(2)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3)水利改良措施:

灌溉、排水、防淤、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

平整土地、改良耕作制度、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

种植耐盐植物等;化学改良措施:

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21.

(1)加拿大南部较北部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温度高;北部地区受来自极地地区的寒冷气流影响较大,温度低,因此南部冻土层较薄,北部冻土层较厚。

南部地区因纬度低,年均温较北部地区高,且年较差较小,冻土处于反复冻融状态,南部表层活动层较厚,且将永冻层分隔层分隔成岛状分布(分散块状分布)。

(2)全球气候变暖,加拿大南部地区冻土融化,土层松动,地表易塌陷,形成洼地;同时,随着冻土的消融,土壤含水量增多,汇入洼地形成积水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