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5357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军校全称是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黄埔,也简称为黄埔军校。

本图陆军军官学校是黄埔军校校门的照片。

那么,黄辅军校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

它建立后对当时的形势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第11课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成立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课本第一段小字内容。

看完后请先复述国民党一大的情况。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在广州召开。

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

这样,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教师讲解]国共在当时为什么要合作呢?

这是由多重原因决定的。

请同学们先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一)1922年2月6日,关于问题的《九国公约》在华盛顿签字。

公约虚伪地宣称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实际上关于取消治外法权、撤退外国军警,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势力范围等项要求,一概未列入公约。

而在公约中重点确定的倒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这实质上就是宣布了成为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对象,助长了美国垄断资本侵华的野心。

《九国公约》是帝国主义反对人民,进一步瓜分的又一次勾结。

毛泽东指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独霸的机会。

……一九二二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王春良、祝允明主编《世界现代史》

(二)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目的是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

主要领导人是张国焘、罗章龙等共产党人。

京汉铁路总工会原定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举行成立大会。

曾经通电“保护劳工”的军阀吴佩孚立刻翻下脸来,下令“禁止开会”。

……2月4日,在长达二千余里的京汉铁路上,三万名工人在三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

2月7日,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

……在这次惨案中,前后牺牲者五十二人,受伤者三百余人,被捕入狱者四十余人,被开除流亡者一千余人。

……这个时期的斗争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

第一,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

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

——胡绳主编《共产党的七十年》(简本)

(三)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有几个不容忽视的优点:

第一,这个党在社会上还是有威信的。

第二,这个党已经在南方建立了一块革命根据地,并且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

第三,孙中山几经挫折后,深感国民党内许多人已经腐败,革命必须改弦易辙。

他开始同共产党人建立联系,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欢迎苏联援助国民革命。

(四)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做出了正式的决定。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从材料中概括出国共合作的原因。

[学生概括]华盛顿会议后,民族灾难更加沉重;

“二·

七”惨案给共产党提供的教训是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单凭工人阶级无法战胜敌人;

国民党符合同共产党合作的条件和愿意同共产党合作;

苏联的支持;

共产党的正式决定。

[教师讲解]同学们的概括已经比较全面,我想说的就是华盛顿《九国公约》后,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帝国主义各自支持依附自己的军阀,争权夺利,又联合干涉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战后又重新受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

在帝国主义策动下,军阀混战不断,战火弥漫全国大多数省份。

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经过二七惨案,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

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军阀的大革命运动兴起了。

[教师过渡]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它的进行需要以武装力量为基础,而黄埔军校就是要为国民大革命培养军事干部。

下面我们来看具

体内容。

[板书]2.黄埔军校的建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有关黄埔军校的内容。

从中提炼出相关信息。

[学生回答]回答一:

是在苏联和共产党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回答二:

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黄埔。

回答三:

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回答四: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

回答五:

孙中山希望在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的危亡。

[教师讲解]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材料。

6月16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出席了黄埔军官学校正式成立典礼。

孙中山作了关于军校创办及希望的长篇演讲,他说:

“今天是本学校开学的日期。

我们为什么有了这个学校呢?

为什么一定要这个学校呢?

诸君要知道,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和俄国革命的结果不同,推求当中原因,便是我们的一个大教训。

……这个教训是什么呢?

就是俄国发生革命的时候……因为有了革命军做革命党的后援,继续去奋斗,所以就是遇到了多大障碍,还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告成功。

……由于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

“……我们今天要开办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

就是要今天起,把革命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

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

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如果没有革命军,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

所以,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的危亡!

孙中山勉励黄埔学生继承先烈精神,学习好本领,立志担负起救国救民与建设新民国的大任。

他说:

“要从今天起,重新来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这种革命军必须像俄国的革命军一样明白革命的宗旨,立革命的志气,“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一心一意的来革命。

同学们,从上面材料来看,孙中山创办军校的目的,是创建革命武装,以武力推翻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反动统治,挽救国家危亡。

这也是军校的办学宗旨。

孙中山的一生,有几次大转变,一次是由维新到革命,即

1894年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到檀香山组建兴中会。

二是第一次护法失败后,开始认识到“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第二次护法失败后,即进一步认识到了在要想使革命取得成功,就不能依靠一派军阀打倒另一派军阀,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

黄埔军校就是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

因而在黄埔军校中,政治放在了与军事同等重要的地位。

黄埔军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黄埔军校从1924年至1927年三年中,共举办六期,招收学生一万多人,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

后来许多人成为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

[教师过渡]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过程、结局怎样,这是我们这一节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大问题——北伐胜利进军。

[板书]二、北伐胜利进军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北伐胜利进军一目中的相关信息找出来,复述北伐胜利进军的过程。

[学生寻找]……

[学生回答]北伐从1926年开始。

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北伐军总司令为蒋介石。

北伐的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湖北战场的代表性战役是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之战。

北伐的路线是从湖南进入湖北,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接着,沿江东下,直捣南京。

另一路北伐军也从福建进入浙江、。

1927年4月,又进攻张作霖的军队。

[板书]1.北伐的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北代的主战场:

湖南、湖北。

4.北伐胜利进军:

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②福建→浙

江→。

[教师讲解]请同学们看“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我把北伐的过程讲述一下。

我们先来看北伐的三个对象的情况。

军阀

控制地区

兵力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一部

20万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哈尔、直隶

35万

同学们,北伐战争打击的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国民革命军在以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

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入,迅速消灭北洋军阀中最薄弱的一环——吴佩孚的主力,争取占据北方的张作霖和盘踞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的孙传芳两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中立;

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部;

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强的张作霖部。

根据这个战略方针,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湖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

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

先后攻占株洲、醴陵等地,长沙守敌闻讯弃城逃跑。

湖南工团联合会组织工人维持秩序,收缴溃散敌军的枪械,迎接北伐军。

7月11日,北伐军进入长沙。

8月中旬,北伐军总司令部迁往长沙,开始两湖战场的第二阶段。

这时,集中到湖南的北伐军分成左、中、右三路,东路监视江西之敌,西路封锁长江上游,中路直趋武汉。

中路军于8月中下旬连克平江、岳州等地,接着进入湖北。

这时正在北方指挥直军同国民军作战的吴佩孚星夜南下,命令2万多主力部队死守汀泗桥。

汀泗桥是粤汉路上的军事要隘,三面环水,一面高山矗立,易守难攻。

8月27日,独立团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穿过高山抄小路绕到敌人背后,出其不意地发起猛冲,突破了敌人的阵地。

北伐军其他部队一起猛攻,敌人仓皇溃退。

北伐军占领了汀泗桥。

接着,独立团发扬猛打猛冲猛追的精神,很快占领咸宁城,并在其他部队配合下,于8月30日攻占了鄂南另一战略要地贺胜桥,打开了通往武汉的大门。

这时,吴佩孚退守武汉,沿城挖掘战壕,在高地构筑炮兵阵地,

表示“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9月初,北伐军总攻武汉三镇。

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

9月6日,北伐军攻克汉阳,7日占汉口,吴佩孚逃往郑州,10日占武昌,歼敌2万,两湖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叶挺独立团及其所在的第四军屡立战功,被称为“铁军”。

当北伐军在两湖战场取得重大胜利后,原来抱中立态度的孙传芳改变态度,在8月底派重兵从江西向两湖侧翼进攻,企图拆断北伐军后路。

9月间,原来担负监视孙部任务的国民革命军第二、三、六军和第一军一师进入江西作战,一度占领南昌。

孙传芳调集主力猛烈反扑,重新夺回南昌,使蒋介石亲自指挥的第一军第一师遭受惨重损失。

于是,第四军、第七军先后转入江西,汇合其他各军,于11月初在南浔铁路一带发动猛烈进攻,终于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

江西战局根本改观。

原来留驻粤闽边境的第一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在12月下旬不战而下福州。

冯玉祥在五原誓师,挥戈南下,控制陕西、甘肃等省。

这样,国民军誓师北伐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到1926年底,已先后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控制了江苏、浙江、安徽以外的南部各省。

冯玉祥部也控制了西北地区,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

北伐战争胜利大局已定。

1927年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了武汉。

[教师过渡]同学们,只有半年时间,北伐军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为什么在短期内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

下面,我们来对此作一个分析。

[板书]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北伐军占领湖南后,农村革命进一步深入发展。

1926年12月,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

参加大会的有52个、两个特别区的代表170人,代表有统计的农会会员130万人,工农群众20万人参加了开幕典礼。

毛泽东应邀在会上作了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和关于革命联合战线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宣言和减租减息。

铲除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建立农民政权、组织农民自卫武装等决议案。

最后选举了农民协会委员会,并建议成立全国农民协会。

这次大会加速了湖南农村大革命前进的步伐。

到1927年1月,湖南全省已有50多个组织了农民协会,会员激增到200万人,能直接领导的群众达1000万人。

此外,湖北、江西、河南、福建、浙江等地的农民运动都有相当的发展。

到1927年3月中旬,全国各地农会会员达到500万人左右。

农民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的胜利进军、农民在战争中帮助北伐军抬担架、救护伤员、送情报、送粮食,有力地推动了北伐的进行。

“北伐战争开始

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在7月25日发表《对国民政府出师宣言》,指出:

‘这次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与民众的痛苦的解除有极大的关系’,号召全国工人‘站在一切民众之前,引导一切民众援助国民革命军,使之得到胜利’。

要求国民革命军在所到之处,拥护人民的利益,赞助人民的自由,帮助工农阶级的组织,扶助一切民众运动的发展。

同时,总工会派出许多特派员,到全国各地去大力发展工会组织。

在北伐战争军事胜利的同时,全国工会组织有了迅速的发展,到1927年二三月间,全国工会会员由原北伐前的120万增加到200万。

工人组织起来后,积极投入到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洪流中去。

工人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许多地方,工人运动已由罢工发展到武装斗争,直接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上面材料中,我们看到了工农运动的发展状况。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北伐战争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工农运动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工农运动的高涨应该是北伐战争高潮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师小结]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地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

的胜利进军。

由此看来,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援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总结一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国共合作,为北伐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先打两湖、再打江西,然后挥师北上。

北伐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中间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孙传芳保持中立,想坐收渔利,这表明了三派军阀之间的矛盾。

[教师小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大致说来也就是这些,一是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

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三是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五是军阀之间的矛盾削弱了他们的力量。

[板书]①北伐方针正确

②两党齐心协力

③将士浴血奋战

④工农大力支援

⑤军阀内部矛盾

[教师过渡]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同时,南方革命阵营的分裂趋势也在不断增加。

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后,这种趋势日趋明朗并最终导致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板书]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1.“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教师讲述]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准备把国民政府迁往武汉之机,蒋突然提出要把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到北伐军总司令部大本营所在地南昌,以便置于他的控制之下。

1927年2月21日,他在南昌总部的讲演公开反共,并开始镇压工农革命力量。

3

月6日,他使国民革命军驻赣新一师诱杀赣州总工会委员长、总工会副委员长、共产党员陈赞贤。

16日,他从

南昌到九江,指使青红帮流氓捣毁左派占优势的国民党党部和九江总工会,在市党部打死3人,在总工会打死1人,打伤6人。

23日,他指使暴徒在安庆捣毁国民党左派领导的党部和总工会、农民协会,并打伤多人。

事实表明,蒋介石右派集团的公开叛变只是时间问题了。

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发动反革命政变。

当天凌晨,早就做好准备的大批青红帮武装流氓从租界冲出,向分驻总工会等处的工人纠察队发动突然袭击。

工人纠察队立刻奋起抵抗。

这时,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开来,声称进行调解,将武装流氓的枪械先行收缴。

工人纠察队轻信了他们的欺骗,打开了大门,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被强迫缴械。

一部分工人纠察队员进行抵抗,但因众寡悬殊,遭到失败。

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汪寿华已在前一天被杜月笙骗去,遭到秘密杀害。

13日上午,工人和市民召开十万人的群众大会,会后整队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工友

,交还纠察队被缴枪械。

队伍进行到宝山路时,第二十六军突然从埋伏处冲出,用枪向密集的人扫射,当场打死一百多人,受伤者不计其数。

课本上有一组数字是几天之内,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同学们,继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搜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单广东一地,被捕杀的就达二千多人。

同时,阎锡山在山西,刘湘在四川也纷纷举行“清党”,并表示拥护南京政府。

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李大钊就是在这时被杀害

的。

大革命受到了严重挫折。

同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

并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大屠杀。

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那么,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板书]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师引导]同学们,“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从咱们课本

上所提供的图片“被关押

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可以看出,国共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下面,我们根据一些材料来

分析一下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蒋介石在阴谋迁都南昌的同时,一方面在江西、安徽镇压革命运动;

另一方面迅速与日、英、美等帝国主义及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加紧准备反革命改变。

1927年3月,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以后,蒋介石来到,立即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流氓头子等,举行一系列会谈。

帝国主义列强鼓励他迅速而果断地行动起来,江浙财阀答应给他巨额财政资助,流氓青红帮头子保证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

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汪精卫同意开会讨论“分共”问题。

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当蒋介石在紧锣密鼓地采取措施准备镇压共产党人之际,中共中央以陈独秀为代表对此却没有足够的重视。

而且在3月下旬,陈独秀致信中共区委,提出要缓和反蒋,4月5日,陈独秀和刚从海外归国的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把“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人与工人纠察队”说成是“谣言”,要求大家“不信任何谣言。

”这个宣言的发表,使一部分共产党员放松了警惕,误以为局势已经缓和下来。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及我们本节课刚学过的知识来分析一下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可以讨论。

蒋介石与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相互勾结。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在中共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开始的。

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对反动派的步步紧逼,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

汪精卫和陈独秀联合宣言麻痹了相当一部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

回答六:

共产党只掌握有一小部分武装,还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教师小结]简单地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从客观上来看,一是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革命;

二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采取突然袭击。

从主观上来看,一是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二是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教师过渡]同学们,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同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那么,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着哪一个阶级的利益?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怎样?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前景怎样?

下面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本目中的一些知识要点找出来。

[学生回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后来统治了全国。

[教师强调]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并立的政权——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下半年,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张作霖退往东北,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旧军阀在北伐中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五、板书设计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成立

2.黄埔军校的建立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北伐的主战场:

湖南、湖北

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②福建→浙江→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