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39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语文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

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为万以内的数需要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教学时,应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

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

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

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

14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

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拐弯数。

一、复习导入

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认识计数单位“千”。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认识计数单位“千”。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数数。

在三百五十六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

三百五十七、三百五十八、三百五十九、三百六十、三百六十一。

三、探究新知

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10个一百是一千。

数数。

九百六十、九百七十、九百八十、九百九十、一千。

四、知识应用

(一)数一数,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二十。

一百、一百零一、一百零二、一百零三、一百零四、一百零五、一百零六、一百零七、一百零八、一百零九、一百一十、一百一十一、一百一十二、一百一十三、

一百一十四、一百一十五、一百一十六、一百一十七、一百一十八、一百一十九、

一百二十。

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百零三。

一百九十八、一百九十九、二百、二百零一、二百零二、二百零三。

3.从二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三百一十。

二百二十、二百三十、二百四十、二百五十、二百六十、二百七十、

二百八十、二百九十、三百、三百一十。

4.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

(二)填一填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4.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79页练习十六,第1~3题。

第二课时三位数的读、写法

教学目的:

1.通过数圆点、小棒、方木块等数数活动,使学生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

2.使学生初步体会读数、写数的一般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

3.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到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体会读写数的方法或本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填一填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二)数一数

1.在二百八十六的后面连续数出6个数。

二百八十七、二百八十八、二百八十九、二百九十、二百九十一、二百九十二。

2.下面这些小正方体共有()个。

二、探究新知

数的组成。

生1:

2个一百是二百,与三十五合起来是二百三十五。

生2:

每列有10个,10列,10个。

生3:

还剩下三十五个圆点。

10就是100,比100多。

师:

同学们的方法非常好,数数的时候可以先数出整百数,再与剩下的部分合起来。

图中有二百三十五个圆点。

二百三十五是由2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数的读写。

计数器上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写数时从高位写起,2个百就在百位上写2,3个十就在十位上写3,5个一就在个位上写5。

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

加深对1000的认识。

一千里有10个一百,每个一百里有10个十,10个10是100,所以一千里有100个十。

三、知识应用

(一)填一填

有()个百、()个十和()个一,这个数是()。

(二)涂一涂,画一画

1.给三百六十八个小方格涂上颜色。

2.读数,并在计数器上画珠子。

(三)找规律,填一填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80页练习十六,第6~9题。

第三课时认识算盘

教学目的:

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记数和数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下面每幅图代表的数分别是多少?

填一填,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认识算盘。

算盘四周叫做框,根根小棒叫做档,

一根横梁分上下;

梁的上面是上珠,梁的下面是下珠;

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二、探究新知

用算盘数数、记数。

用算盘数数、记数。

在算盘上拔出563。

二、探究新知

你知道吗?

数学的逐渐发展标志着人类的不断进步。

三、知识应用

1.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17,254,180,609,800,1000

2.说一说在算盘上拨数和在计数器上拨数有什么不同。

3.写数,并读一读。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81页练习十六,第10题、第11题。

第四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0以内的物体个数,建立10000以内数的概念。

2.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

3.会读写100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4.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100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读数导入

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二、探究新知

(一)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万”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千、六千、七千、八千、九千、一万。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二)整理数位顺序表

(三)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1)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

(2)从四千九百五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五千零五十。

(3)从八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九千三百。

(四)数的组成

三、知识应用

1.下面是绘图纸的一部分。

2.有多少张明信片?

3.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六千三百八十,三千二百一十九,二千三百零八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87页练习十七,第2~4题。

第五课时读数和写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读写四位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基础上,会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理解和掌握读写的方法。

2.通过学习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加深学生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数位顺序表

……

()位

()位

()位

()位

个位

2.

二、探究新知

1.先说出计数器上的数各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读出来。

(1)这个数由3个千、7个百、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读作:

三千七百四十五。

(2)读作二千三百三十六。

(3)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

2.在计数器上拨数,再写出来。

一千三百四十二,三千零六十九,七千零一,二千七百,一万

你知道万以内的数怎么写吗?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三、知识运用

2.写出下面各数。

3.写一写,读一读。

4.连一连。

六千零三六千零三十六千三百六千三百零三六千零三十三

63006003603363036030

5.用下面的四张卡片,摆一摆。

(1)十位上是0的数()。

(2)中间和末尾都有零()。

(3)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

(4)摆出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86页“做一做”,第2题。

第88页练习十七,第5题、第7题、

第9题。

第六课时: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填一填。

(1)4398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4”在()位上,表示()个();“9”在()位上,表示()个()。

(2)一千七百六十九写作(),它的百位上是()。

(3)9999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再添1是()。

2.比一比。

二、探究新知

你能把这四种电视机的价钱,按从小到大排一排吗?

试着总结一下,你是怎么比的。

位数不同,位数多,数大。

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

最高位相同,比下一位,直到比出

三、知识运用

1.比一比,填一填。

3.一列火车坐的人比一架飞机多得多,一架飞机坐的人比一艘客轮少一些。

1500人

350人

300人

4.

(1)三位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2)四位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我还知道……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92页练习十八,第1题。

第94页练习十八,第10题、第11题。

第七课时准确数近似数

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记忆大比拼。

16582984701220989805

250030001000040007400

2.数一数。

(1)29982999()()()

(2)60976098()()()

(3)()90009001()()

二、探究新知

下面那些是近似数?

那些是准确数?

三年级有417人,共有597台电脑,大约1000盆花

综合类图书2912本,学生大约1600人

近似数:

准确数:

三、知识运用

1.在下面是近似数的数据后面画“√”。

(1)从家到餐厅约有100米远。

()

(2)学校最新购买了482把椅子。

()

(3)学校每个月的水费大约是5300元。

()

(4)3月份交纳的水费是5300元。

()

2.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

6830,5021,3900,8104,4005,2897,7053,9008.

3.

4.

5.选一选。

(1)红星电影院有1948个座位,约是()个。

A.1000B.1500C.2019

(2)图书馆里新购买了一些故事类的图书,花了()元,

大约是3000元。

A.1985B.3025C.3998

6.连一连。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91页“做一做”。

第93页练习十八,第7题。

第八课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教学目的: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口算。

40+50=90-60=90+10=

80-50=60+30=100-70=

20+70=10+90=60-20=

2.填一填。

(1)80里面有()个十;150里面有()个十。

(2)500里面有()个百;1300里面有()个百。

(3)4000里面有()个千;10000里面有()个千。

(4)2019里面有()个千,2019里面有()个百。

二、探究新知

用加法计算:

1000+2019=3000(元)

方法一:

1000+2019=

1个千+2个千=3个千

方法二:

1000+2019=3000

1+2=3

1000+2019=3000

方法三:

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二、探究新知

用减法计算:

2019-1000=1000(元)

方法一:

2019-1000=1000

2-1=1

方法二:

2个千减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

方法三:

想加法:

1000+()=2019

2019-1000=1000

二、探究新知

80+50=130

方法一: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方法二:

想加法:

50+()=130

130-50=

130-50=80

方法: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三、知识运用

1.计算。

200+400=3000+6000=

600-400=9000-3000=

70+50=800+900=

120-50=1700-900=

2.捉鼠竞赛。

3.算一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4.桂林山水美,喜迎天下人。

(1)迎宾山庄和假日宾馆一共住了多少人?

900+600=1500(人)

(2)民俗度假村比假日宾馆多住了多少人?

2019-600=1400(人)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你会解答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97页练习十九,第3题。

第98页练习十九,第4题。

第九课时利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会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教学重点:

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找一个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口算。

300+200=700-300=900+1000=

800-500=600+300=1500-700=

100+900=700+900=6600-600=

2.填一填。

(1)妈妈买了一台电脑花了4995元,约是()元。

(2)欣欣小学有608人,约是()人。

(3)果园里有1298棵果树,约是()棵。

二、探究新知

师:

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1:

500元买了300多元的电话机,剩下不到200元,肯定不够买电吹风。

生2:

不用准确算出得数,可以这样想:

电话机超过了300元,电吹风超过了200元。

300+200=500,带500元肯定不够。

师:

怎样解决?

生:

可以这样想:

电话机不到400元,电吹风不到300元。

400+300=700,带700元肯定够。

三、知识运用

1.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

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

师:

怎样解决?

生:

可以这样想:

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也就是都不到900人,

如果900+900+900=2700,3000个座位都够坐,那么这三所学校实际人数也够坐。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连一连。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3.

(1)现在《科学世界》打折,现价是212元。

打折后《科学世界》大约便宜了()元钱。

(2)如果按原价买这三套书,带600元够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会解决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98页练习十九,第5题。

第99页练习十九,第7题、第8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