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四年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691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实验四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学实验四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学实验四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学实验四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学实验四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科学实验四年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科学实验四年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科学实验四年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科学实验四年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实验四年级.docx

《科学实验四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实验四年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实验四年级.docx

科学实验四年级

四年级科学与探究题库(上册)

(北关区教研室2012年5月修订版)

实验名称:

研究食物中的营养实验材料:

酒精灯、镊子或铁丝、火柴、鸡蛋蛋白、瘦肉、馒头、米饭、饼干、土豆、苹果、花生、醋、碘酒

学生发现:

1、有的学生发现:

用手拿瘦肉时,手上有油。

把花生包在纸里,使劲压,发现纸上有油。

2、有的学生发现:

把苹果切开,吃了几口苹果很甜。

3、有的学生发现:

用镊子夹住猪肉在酒精灯上烧烤,发出吱吱的响声,而且闻到一股烧鸡毛的焦臭味,很难闻。

烧鸡蛋蛋白时,也闻到一股烧鸡毛的焦臭味,很难闻。

4、有的学生发现:

把碘酒滴在苹果、鸡蛋蛋白上,是碘酒的颜色——棕黄色,把碘酒滴在馒头、饼干、米饭、土豆上,却变成了蓝黑色。

可能的考核内容:

1.挤、压食物后有油的营养成分是(脂肪);苹果有甜味表明其中含有(糖类);食物烧过之后发出焦臭味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食物中遇到碘酒变蓝黑色的成分是(淀粉)

2.食物中除了含有(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外,还有(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

3.(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头发、指甲、内脏、血液

等的主要成分,是构成人体细胞、促进生长的基本材料

第3课.一次奇妙的旅行

实验名称:

淀粉的消化实验材料:

淀粉、试管或透明小瓶、温水、碘酒、胶头滴管、试管架实验步骤:

1、分别向两支试管里倒入少量稀淀粉液,向2号试管里加进一些唾液,向1号试管里加同样多的清水,反复摇匀,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入温水中。

2、过几分钟后,分别再往两支试管里滴入两三滴碘液,观察试管里的液体有什么变化?

3、学生发现:

1号试管里的液体变为蓝黑色,2号试管里的液体变为棕黄色

可能的考核内容:

1.我们已经知道:

食物中的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黑色)。

2.思考:

根据此结论看1号、2号试管,说明1号试管里的液体里(有)淀粉,2号试管里的液体里(没有了)淀粉。

原来2号试管里的淀粉已被(唾液)给消化掉了。

第三单元探访鱼儿

第3课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实验名称:

水中杂质的过滤实验材料:

塑料瓶、剪刀、棉花、木炭、小石子、沙子、滤纸、烧杯、漏斗、沉淀后的水、抹布实验步骤:

1.把滤纸、小石子、沙子、棉花等依次平铺在漏斗里。

2.把漏斗放在烧杯里。

3.把沉淀后的水慢慢倒入漏斗里,让水渗下去。

可能的考核内容:

1.沉淀后的水中,还有许多细小的(杂质),可以再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它们。

2.经过(沉淀)和(过滤)后的水,还要进行(消毒),这样才能杀死水中的细菌。

3.(煮沸)是常用的既简便又可靠的消毒方法。

第四单元小小赛车会

第2课动力从哪儿来实验名称:

齿轮组的作用实验材料:

各式大小齿轮、齿轮组合板、润滑油、小锤实验步骤:

1.齿轮的转动方向:

让学生转动齿轮组中的一个齿轮(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观察另一个齿轮的转动方向是否相同?

2.齿轮的转动速度:

让一部分学生数大齿轮的转动圈数,让另一部分学生数小齿轮的转动圈数,比一比哪一个转动的速度快?

可能的考核内容:

1.齿轮组在传动过程中,具有改变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的作用。

第六单元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第2课饮料瓶的材料实验名称:

材料的性质实验材料:

各种饮料瓶、铁锤、热水(50度以下)、铁钉、磁铁、剪刀、电池、小电珠、导线、开关、木块、酒精灯、温度计实验步骤:

1.先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开关组成一个电路。

2.再分别用导线连接不同材料的饮料瓶并入电路中,看连接哪一种饮料瓶后,小电珠能亮?

3.根据小电珠是否亮,把各种饮料瓶进行分类。

4.用铁锤敲打各种饮料瓶,看哪种变形?

可能的考核内容:

1.金属的饮料瓶是(能)导电;纸质的、塑料的、玻璃的饮料瓶是(不能)导电。

2.实验表明金属材料能(导电)。

3.各种饮料瓶用铁锤敲打都易(变形)、都可回收再利用。

四年级科学“实验与探究”题库

第一单元调查方案:

杀死动物调查

调查项目:

1•杀死过什么动物?

在什么情况下杀死的?

2•杀死每种动物的总人数。

3•杀死该动物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多少

4•从调查结果你能感受到什么?

可能的考核方式:

1•请你设计“杀死动物调查”的调查项目

(1)杀死过什么动物?

在什么情况下杀死的?

(2)杀死每种动物的总人数。

(3)杀死该动物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多少

2.通过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不唯一)

第二单元

实验名称: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用品:

塑料管、澄清石灰水、橡皮囊、烧杯

实验步骤:

1、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在两个烧杯中。

2、请两个同学中一个用橡皮囊向其中一杯水中吹气,另外一个通过塑料管向另外一杯水中吹气。

3、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论

可能的考核方式:

用橡皮囊吹气的石灰水没有变化,用塑料管吹气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我们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名称:

测量肺活量

实验材料:

透明瓶子(外面有均匀刻度线)、水盆、塑料管

实验步骤:

1•找一只上下粗细一样的透明瓶子(容积4升以上)设法在瓶子外画上均匀的刻度线。

2•在瓶内装满清水,倒立在清水盆中,然后用一根塑料管通入瓶中。

3.测量前,先尽力吸一口气,然后通过塑料管向瓶内尽量吹气,不得换气。

4.照上述方法测量三次

可能的考核方式:

1.测量前,应先尽力吸一口气;吹气过程中不得换气。

2.你的肺活量大约是2000—3000(答案不唯一)

第三单元

实验名称:

有趣的传输

实验材料:

芹菜、刀片、红墨水、玻璃杯

实验步骤:

1•选一根芹菜,在叶柄的基部横切。

2.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注入半杯红墨水,然后把芹菜叶柄插入杯内

3•过一段时间,在芹菜叶柄中部横切和纵切后进行观察。

可能的考核方式:

叶柄中间出现红色。

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沿着茎向上运输的。

第四单元

调查方案:

调查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与途径

调查项目:

1.调查家庭、社区都有哪些方面应用了太阳能?

2.它们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

可能的考核方式:

1.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利用了太阳能?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汽车……

第五单元

实验名称:

怎样才能平衡

实验材料:

钩码6个、杠杆尺1个、铁架台1个

实验步骤:

1.组装杠杆。

2•调节杠杆,使其平衡。

3•进行试验,左右两边的格数和钩码数自己确定。

(在试验时一般控

制某一个量或几个量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量,以便分析。

)4•记录试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

左边的格数×钩码数=右边的格数×钩码数时杠杆就能平衡。

可能的考核方式:

4αr≡mfr

左右两边画出砝码的数量,以使杠杆平衡

实验名称:

杠杆省力吗

实验材料:

铁架台、钩码、杠杆尺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四个孔上分别挂上几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平衡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

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

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可能的考核方式:

1•结合杠杆实验图,认识力点、支点、重点

2、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3、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4、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实验名称:

使用滑轮一定省力吗

实验器材:

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

2、先测量不用滑轮勾起一个钩码用力多少。

3、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钩码),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用力多少才能把重物拉动?

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测力计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观察用力多少才能拉动钩码?

可能的考核方式:

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发现使用定滑轮时和不用滑轮时用力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第六单元

实验名称:

蜡烛会熄灭吗

实验材料:

3~5个同样的杯子,3根蜡烛,3枚以上棋子,火柴

(一)有底杯与无底杯中蜡烛燃烧的秘密

实验步骤:

1•点燃两根同样的蜡烛。

2.两个杯子同时扣在两根蜡烛上,其中一个有底,一个无底。

3.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可能的考核方式:

1.有底杯子扣住的蜡烛燃烧时间短,无底杯子扣住的蜡烛燃烧时间长。

说明燃烧和空气有关。

2.实验时需注意:

两根蜡烛粗细、长短一定要相同,杯子大小、形状相同,但一个有底,一个无底。

(二)燃烧时间长短和棋子多少的关系

实验步骤:

1•点燃三根同样的蜡烛。

2.三个同样的杯子扣在三根蜡烛上,在三个杯子下面分别垫上一个、两个、三个棋子。

3.观察记录三个杯子下的蜡烛分别燃烧多长时间

可能的考核方式:

棋子数量多一一氧气较充足一一燃烧时间长

(三)设计实验:

蜡烛燃烧时间长短和蜡烛的高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

两根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蜡烛,两个同样的杯子,火柴实验步骤:

1.点燃两根蜡烛。

2.同时把两个杯子扣在两根蜡烛上。

3.观察、记录两根蜡烛分别燃烧多长时间熄灭。

可能的考核方式:

1.蜡烛高的燃烧时间较短,蜡烛低的燃烧时间较长。

2.我猜想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还和蜡烛粗细(火焰的大小、烛芯的粗细)有关。

实验名称:

探究燃烧之谜

实验材料:

纸片、煤、火柴梗、布条、石头、三脚架、酒精灯

实验步骤:

1.用火分别去烧纸片、火柴梗、布条、石头等不同的物体,让他们观察、对比,说说有什么发现。

2.在一张铁片上放一根火柴,观察火柴会不会燃烧?

3.用酒精灯在铁片下面加热,再观察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可能的考核方式:

1.燃烧需要的条件:

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2.为什么森林火灾烧毁了树木、花草,烧死了动物,却留下了山石?

因为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缺少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进行燃烧。

山石不是可燃物,当然不具备燃烧的条件,所以就被留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