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767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docx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

基本逻辑电路的化简方法

第二章逻辑代数基础

2.1逻辑代数运算

提纲:

⏹逻辑变量与逻辑函数,

⏹逻辑代数运算,

⏹逻辑代数的公理和基本公式,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三个),

⏹逻辑代数的常用公式。

2.1.1逻辑变量与逻辑函数

采用逻辑变量表示数字逻辑的状态,逻辑变量的输入输出之间构成函数关系。

逻辑常量:

逻辑变量只有两种可能的取值:

“真”或“假”,习惯上,把“真”记为“1”,“假”记为“0”,这里“1”和“0”不表示数量的大小,表示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

2.1.2逻辑代数运算

基本逻辑运算——与、或、非;复合逻辑运算。

描述方法:

逻辑表达式、真值表、逻辑符号(电路图)。

定义:

真值表——描述各个变量取值组合和函数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逻辑电平——正逻辑与负逻辑。

2.1.3逻辑代数的公理和基本公式

2.1.3.1逻辑代数公理

有关逻辑常量的基本逻辑运算规则,以及逻辑变量的取值。

(1)常量的“非”逻辑运算

(2~4)常量的与、或逻辑运算

(5)逻辑状态只有”0”和”1”两种取值

2.1.3.2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基本定律)

所谓“公式”,即“定律”,如表2.1:

表2.1逻辑代数的公式(基本公式部分)

名称

对偶的公式对

备注

1

01律

变量与常量

2

重叠律

同一个变量

3

互补律

原变量与反变量之间的关系

4

还原律

5

交换律

6

结合律

7

分配律

8

反演律

DeMorgan公式

2.1.3.3逻辑代数的三个基本定理

所谓“定理”,即代数运算规则。

基本的三个定理:

⏹代入定理——在任何一个包含逻辑变量A的逻辑等式中,若以另外的逻辑式代入式中的所有A的位置,则等式依然成立。

⏹反演定理,

⏹对偶定理。

2.1.3.3.1反演定理

所谓“反演定理”,得到逻辑函数的“反”的定理。

定义(反演定理):

将函数Y式中的所有…

⏹(基本运算符号)“与”换成“或”,“或”换成“与”;

⏹(逻辑常量)“0”换成“1”,“1”换成“0”;

⏹原变量换成反变量,反变量换成原变量;

注意:

●变换时要保持原式中逻辑运算的优先顺序;

●不属于单个变量上的反号应保持不变;

则,所得到的表达式是

的表达式。

 

例2.1:

已知

,求。

解:

(利用反演定理)

 

例2.2:

已知

,求

解:

(利用反演定理)

 

例2.3:

(反演律和反演定理),已知Y=A(B+C)+CD,求

解:

(方法一、用反演定理)

 

解:

(方法二、反复用反演律)

 

注意:

对等式两端根据反演定理进行操作是整体性的“原子操作”,不允许在进行操作的同时,对局部的逻辑项进行所谓的“代入”、“反演律”等操作。

2.1.3.3.2对偶定理

定义(对偶定理):

若两个逻辑式相等,则它们的对偶式也相等。

定义(对偶式):

将逻辑式中的…

⏹(基本运算符号)“与”换成“或”,“或”换成“与”;

⏹(逻辑常量)“0”换成“1”,“1”换成“0”;

⏹变量保持不变;

⏹注意:

原表达式中的运算优先顺序保持不变。

2.1.4逻辑代数常用公式

如表2.2:

表2.2逻辑代数的公式(常用公式部分)

杜撰的名称

对偶的公式对

备注和注记标记

9

吸收法

A+AB=A

两个乘积项相或,其中一项以另一项作为因子,则该项是多余的。

吸收冗余项

 

10

消元法

消除冗余因子

11

推广的消元/吸收法

反用消元法,再用吸收法

12

推广的消元/吸收法

13

另一种形式的吸收法

14

另一种形式的消元法

说明:

(常用公式的语言叙述)

⏹“吸收法”——两个与项(“乘积项”)相或(“加”),如果其中一项中以另一项为因子,则该项为冗余项;

⏹“消元(因子)法”——两个与项相或,如果其中一项取反后为另一项的因子,则该因子是多余的;

⏹推广的消元/吸收法——三个与项相或,其中两个乘积项分别包含原变量与反变量作为因子,并且它们的其余部分作为因子组成第三个乘积项(或作为第三个乘积项的部分因子),则第三个乘积项是多余的。

2.1.4.1案例研究——逻辑代数常用公式的证明

证明的手段:

⏹公理和运算法则,

⏹定理——代入、反演、对偶,

⏹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

例如:

公式(9)“吸收法”

A+AB=A(1+B)=AB,分配律、01律

例如:

公式(10)证法一

采用:

反用或对与的分配律

例如:

公式(10)证法二

的对偶式←→

由:

,AB的对偶式A+B,则根据对偶定理:

成立。

例如:

公式(11)

--(代入定理意义下的吸收律)→=

2.1.5异或代数

⏹三种基本逻辑运算——“与”、“或”、“非”(复合使用)可以表示出任何逻辑问题;

⏹基本的复合逻辑——“与非”、“或非”、“与或非”,用其中的任何一种就能描述任何逻辑问题;

⏹异或代数——“异或”(exclusive-OR)和“同或”(coincidence-OR)逻辑,虽然仅用它们不能描述所有的逻辑问题,但是它们是两种重要的复合逻辑。

2.1.5.1“异或”和“同或”的性质

异或(同或)代数的基本公式:

(1)交换律

(2)结合律

(3)“分配律”

⏹“与”对“异或”的分配律:

⏹“或”对“同或”的分配律:

A+B⊙C=(A+B)⊙(B+C)

(4)反演律

=A⊙B

A⊙B–(取反)→=

=

(5)调换律(因果互换关系)

两个逻辑变量(可以推广到多个,并且可以是常量)异或(同或)运算得到的输出结果,以另一个逻辑变量表示(即:

“果”),构成逻辑等式,该逻辑变量与异或(同或)运算中的任意逻辑变量的位置相调换,得到的逻辑等式仍成立。

例如:

奇校验的编码端,校验比特为C,

C=bn-1

bn-2

b1

1

奇校验的校验端,如果校验成功,应有

1=bn-1

bn-2

b1

C

(6)移非律(特例:

“消非律”)

(7)换门律

=A⊙B

⊙B=

不用死记,异或(同或)运算的定义决定,也可使用01律证明。

(8)01律

0

A=A,1

A=

(模2加1相当于求反)

1⊙A=A,0⊙A=

(9)奇偶律

对于异或:

A

A=0

A

A

A=A

……

对于同或

A⊙A=1

A⊙A⊙A=A

……

(10)异或逻辑和同或逻辑的关系

多个逻辑变量进行异或(同或)运算的逻辑表达式,如果将异或(同或)运算符转换为同或(异或)运算符,则:

⏹奇数个逻辑变量,运算符

和⊙互换时,逻辑关系不变;

⏹偶数个逻辑变量,运算符

和⊙互换时,变换后的结果取反。

2.2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标准形式

2.2.1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逻辑表达式

⏹真值表

⏹卡诺图(邻接真值表)

⏹逻辑图

⏹波形图*

表示方法之间的转换(如:

图2.1)

图2.1逻辑函数表达方法之间的转换

2.2.2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

⏹标准“与或”表达式(最小项之和)

⏹标准“或与”表达式(最大项之积)

2.2.2.1最小项

定义(最小项):

在含有n个变量的逻辑函数中,

⏹包含全部n个变量的乘积项(与项),

⏹其中每个变量必须而且只能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

最小项也被称为“标准乘积项”。

最小项的编码——使最小项为1的逻辑变量的取值,即:

将变量的由高到低排列,原变量对应“1”,反变量对应“0”,最小项以变量所对应的自然二进制数编码,记为:

“mi”。

最小项的性质:

⏹每个最小项与变量的一组取值相对应,只有该组取值才能使其为“1”;

⏹全体最小项之和恒为“1”;

⏹任意两个不同的最小项的乘积恒为“0”。

2.2.2.2标准与或表达式

定义(标准与或表达式):

每个与项都是最小项的与或表达式。

也被称为“最小项之和表达式”。

从真值表,以及一般与或表达式,转换成标准“与或”表达式的方法如图2.2。

图2.2从真值表和一般与或表达式转换为标准与或表达式

对于任意一个逻辑函数,它的标准与或表达式(不考虑与项的顺序)是唯一的。

说明:

熟练后,从一般“与或”表达式转换为标准“与或”表达式,可由最小项的编码规则得到。

例如:

 

2.2.2.3最大项

定义(最大项):

在一个有n个变量的逻辑函数中,

⏹包含全部n个变量的和项(或项),

⏹其中每个变量必须并且只能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

最大项的编码与逻辑变量取值的对应关系——使最大项为0的逻辑变量的取值,即:

对于或项,原变量对应取值为“0”,反变量对应取值为“1”。

最大项的性质:

⏹每个最大项与变量的一组取值相对应,只有该组取值才能使其为“0”;

⏹全体最大项之积恒为“0”,即:

⏹任意两个不同的最大项之和恒为“1”,即:

⏹最大项和最小项之间的关系:

2.2.2.4标准或与表达式

定义(标准或与表达式):

每个或项都是最大项的“或与”表达式被称为标准“或与”表达式,也被称为最大项之积表达式。

2.2.2.4.1从真值表求标准或与表达式

步骤(求标准或与表达式):

1)在真值表中找出使逻辑函数Y为0的行,

2)对于Y=0的行,由变量的取值“0”、“1”对应最大项“原”、“反”变量的关系,写出逻辑变量表达得标准或与表达式,

3)确定最大项的编号——

⏹方法一、由最大项定义,根据最大项编号与变量取值的对应关系,

⏹方法二、真值表中Y=0的行对应的是

,利用

关系,对应得到最大项Mi的编号,。

说明:

真值表中变量取值组合隐含着与最小项的对应关系,得到最大项的编号只不过根据

的对应关系。

说明:

也可以先根据

的对应关系,确定所含最大项的编号,再根据最大项编号和变量取值的对应关系,写出以逻辑变量表达的最大项之积表达式。

2.2.2.4.2从一般逻辑表达式得到标准或与表达式

图2.3从一般逻辑表达式得到标准或与表达式

2.2.2.5标准与或表达式/标准或与表达式的转化

如果函数的标准与或表达式为:

,则函数的标准或与表达式则为:

推导:

,由最小项的性质

,则:

1=

由DeMorgan公式,

,可由标准与或表达式,求标准或与表达式。

2.3逻辑函数的化简

⏹逻辑函数的最简形式

⏹公式法化简逻辑函数

⏹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

●卡诺图

●卡诺图化简法——化简为最简与或表达式

●用卡诺图化简法求最简或与表达式

●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的化简

⏹逻辑函数形式的转换

2.3.1逻辑函数的最简形式

与或表达式是最常用的表达式,由它容易推导出其它表达形式。

判别条件——与或表达式为最简的条件:

⏹乘积项(与项)的数目最少,(首要条件)

⏹每个乘积项中的因子(逻辑变量)最少。

2.3.2公式法化简逻辑函数

化简为最简与或式。

公式法化简没有固定的方法,这些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包括“并项、吸收、消因子、消项、配项”(这些名称是杜撰的,切不可生搬硬套,掌握基本思想即可),化简的方法不是唯一的。

2.3.2.1并项法

利用互补律,将两项合为一项,合并时消去一个逻辑变量(一个原变量,一个反变量)

例如:

 

2.3.2.2吸收法

利用公式A+AB=A,吸收掉冗余的乘积项。

例如:

 

2.3.2.3消因子法

利用公式

,消去多余的因子。

例如:

 

2.3.2.4消项法

利用常用公式

,消去多余的乘积项

例如:

 

例如:

 

2.3.2.5配项法

根据基本公式A+A=A,在式中重复某项,再化简;或者根据基本公式

,在式中某项乘以

,再化简。

例如:

 

本例只是演示,实际上如果先对后两项并项,然后消因子,更加简单。

2.3.3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

2.3.3.1卡诺图

卡诺图是由美国工程师维奇(Veitch)和卡诺(KarnaughM)于1953年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的。

定义(卡诺图,最小项卡诺图)将n个变量的所有最小项(miniterm)分别以一个个方格的形式表示,并使具有逻辑相邻性的最小项在几何上也“相邻”地排列,所得的图形被称为最小项卡诺图。

卡诺图也是一种特殊的真值表——邻接真值表:

⏹几何相邻(在几何位置上,应将卡诺图看成上下/左右、四角闭合的图形)的小方格具有逻辑相邻性。

(便于用互补律以作图的方式化简)

定义(最小项的逻辑相邻性)两个最小项只有一个逻辑变量的取值不同。

2.3.3.1.1卡诺图的构成与特点

例如:

(四变量卡诺图,如图2.4)

图2.4四变量卡诺图

例如:

(五变量卡诺图,如图2.5)

图2.5五变量卡诺图

此时,仅用几何图形在二维空间的相邻性来表达逻辑相邻性已经不够了,在五变量卡诺图中,(两个4×4卡诺图的)分界线为轴的轴对称的小方格也具有逻辑相邻性。

卡诺图的特点:

⏹卡诺图中的小方格数等于最小项总数,若逻辑变量的数目为n,则小方格数为2n个——

●纵横两侧标注是逻辑变量的取值组合,“0”和“1”表示使方格对应的最小项为1的变量取值;同时,

●取值组合“0”、“1”的自然二进制数值就是最小项的编号。

⏹任何一个n变量的逻辑函数均可以由n变量最小项卡诺图表示——

●逻辑函数等于卡诺图中填入“1”的小格(即:

“1格”)所对应的最小项之和。

⏹卡诺图是“邻接真值表”,

●变量的取值按照格雷循环码排列,因此

●卡诺图的逻辑相邻性与几何位置相邻性是一致的;

●注意,在几何位置上,应将卡诺图看成上下/左右,四角闭合的图形。

(五变量包括分界轴对称)

2.3.3.1.2根据逻辑函数填写卡诺图

⏹步骤一(得到标准与或表达式)、若已知逻辑函数的表达式,可首先把函数写成最小项之和的形式(标准与或表达式);然后,

⏹步骤二(填写卡诺图)、在卡诺图上与这些最小项对应的位置上填入1,在其余位置上填入0,这样就可以得到该逻辑函数的卡诺图。

例2.5:

(根据逻辑函数填写卡诺图)

解:

(步骤1-1)反复使用反演律,脱去“非”号,直到最后只有单变量上有非号;

 

(步骤1-2)用乘对加的分配律,脱去括号,直到最后得到一个“与或”表达式;

(步骤1-3)在“与或”表达式中,若一个乘积项缺少某变量因子,则利用互补律配项,并用所配的项去乘该项;如缺少两个以上的项,则要反复用互补律配项,直到得到最小项之和的表达式(还要删除重复的最小项)。

 

(步骤2-1)逻辑变量按照位置计数法排列,以自然二进制数对应最小项的编号;

(步骤2-2)最小项为1的取值组合,会使逻辑函数为1,所以在存在的最小项的对应方格中标注“1”(其余方格填“0”)。

 

说明:

熟练后,可以根据与或表达式“看图说话”地直接填写卡诺图,不仅效率高,而且不容易出错。

例2.6:

(根据逻辑函数填写卡诺图)

解:

2.3.3.1.3由卡诺图得到标准或与表达式

根据卡诺图既可写出标准“与或”表达式,也可写出标准“或与”表达式(参见§2.3.3)。

2.3.3.2卡诺图化简法

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的依据:

由于卡诺图上几何位置的相邻性与逻辑相邻性是一致的,因而从卡诺图上能直观地找出具有相邻性的最小项,并根据互补律将其合并化简。

⏹几何相邻的两个方格(包括上下闭合、左右闭合、轴对称)所代表的最小项只有一个变量不同;

⏹根据互补律,当方格为1(“1”格),且两个“1”格相邻时,对应的最小项就可以加以合并,消去一对原变量与反变量,合并后只剩公共因子。

⏹多于多个相邻的方格,反复利用合并法则,保留相同变量,消除相反变量。

问题:

⏹如何“直观地”找到可以合并的最小项?

⏹如何选择可以合并的最小项,以达到最简?

2.3.3.2.1最小项卡诺图逻辑化简规则

问题1、如何“直观地”找到可以合并的最小项?

理论:

合并化简的理论支持(互补律)。

技巧:

圈定卡诺圈的技巧。

规则1:

卡诺图中两个相邻的“1格”的最小项可以合并成一个与项,并消去一个变量。

例如:

Y=

化简为:

化简为:

化简为:

规则2:

卡诺图中四个相邻“1格”的最小项可以合并成一个与项,并消去两个变量。

规则3:

卡诺图中八个相邻的“1”格的最小项可以合并成一个与项,并消去三个变量。

2.3.3.2.2用最小项卡诺图化简法求最简与或表达式

步骤:

(1)建立逻辑函数的卡诺图;

(2)合并最小项;→关键在于:

如何选择可合并的最小项,以达到最简(问题2)

(3)写出最简与或表达式

问题2:

如何选择可合并的最小项,以达到最简?

理论:

找到实质蕴涵项

技巧:

选择卡诺圈的技巧:

使得

⏹圈的个数尽可能少(首要目标),

⏹圈的面积尽可能大,

⏹每个圈中至少应包含一个新的“1格”(最小项卡诺图)。

例2.7:

(卡诺图化简求最简与或表达式)

Y(A,B,C,D)=Σm(1,2,4,9,10,11,13,15)

 

例2.8:

(例题并讲解,什么是本源蕴涵项,如何从本源蕴涵项中选择实质蕴涵项)

写出最简与或逻辑表达式

技巧:

圈的个数尽可能少(首要目标)

例2.9:

(例题并讲解:

本源蕴涵项)

技巧:

圈的面积尽可能大

例2.10:

(例题并讲解:

实质蕴涵项)

技巧:

每个圈至少应包含一个新的“1格”

卡诺图化简得到的最简式不一定是唯一的。

2.3.3.3用卡诺图化简法求最简或与表达式

方法:

⏹方法一、合并反函数的最小项,

⏹方法二、合并原函数的最大项(最大项卡诺图,由于最大项卡诺图的编码规则与习惯的正逻辑不同,故而容易出错,主要选用方法一)。

注意:

反函数可以用真值表或者卡诺图中Y=0对应的最小项之和表示。

方法一:

1)画出逻辑函数Y的卡诺图,

2)合并0方格(俗称“0格”),求得反函数的最简与或表达式,

3)对反函数的最简“与或”式进行反演变换(DeMorgan公式),得到函数的最简“或与”式。

例2.11:

(卡诺图化简求最简与或表达式)

Y(A,B,C,D)=Σm(0,1,2,5,8,9,10)

2.3.3.4具有无关项逻辑函数的化简

无关项的概念——无关项包括约束项和任意项,

⏹约束项:

输入逻辑变量的某些取值组合禁止出现(由外部的机制约束,以保证一定不会出现);

⏹任意项:

一些取值组合出现时,输出逻辑值可以是任意的;

这些取值组合对应的最小项称为约束项或任意项,统称为“无关项”。

在卡诺图的方格中,常使用符号“×”(或“φ”)表示无关项。

无关项在化简逻辑函数中的应用:

⏹合理利用无关项,一般可以得到更加简单的化简结果,

⏹在卡诺图中,无关项“×”可以被作为“1”,也可以被作为“0”,

⏹目的:

加入的无关项应该与函数式尽可能多的最小项具有逻辑相邻性。

例2.10:

(例题并讲解:

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化简)

Y(A,B,C,D)=Σm(1,3,7,11,15)+Σd(0,2,5)

Y=

 

问题:

利用卡诺图合并包含无关项的最小项,如何确定:

⏹卡诺圈包含无关项——将无关项“×”作为“1”,认为函数式包含此无关项;还是,

⏹卡诺圈不包含无关项——将无关项“×”作为“0”,认为函数式不包含此无关项?

卡诺圈包含无关项的原则:

应使——

⏹相邻最小项矩形组合(“卡诺圈”)的面积最大,并且,

⏹组合(“卡诺圈”)的数目最少。

2.3.4逻辑函数形式的转换

常用的复合逻辑:

与非、或非、与或非,其中任一种,都可以表示所有的逻辑问题。

最简与或表达式可用与门和或门实现,但在数字电路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有与非门、或非门,以及与或非门。

问题:

如何求得“与非——与非”、“或非——或非”、“与或非”形式的最简逻辑表达式?

(如图2.6)

图2.6逻辑函数形式的转换

2.3.4.1“与或”到“与非——与非”的转换

将与或表达式二次求反,再使用一次DeMorgan公式,就可以得到“与非——与非”表达式。

例如:

 

2.3.4.2“与或”到“与或非”的转换

先求其反函数的最简与或表达式,然后再求反,就可以得到“与或非”表达式。

例如:

 

2.3.4.3“与或”到“或非——或非”的转换

需要先求得最简或与表达式,再求得“或非——或非”表达式。

步骤:

1)作出原函数的卡诺图,用合并“0格”的方法先求出其反函数的最简与或表达式;

2)对所得到的“与或”表达式求反,得到原函数的最简或与表达式;

3)二次求反,对于内层反号利用DeMorgan公式,可以得到原函数的“或非——或非”表达式。

例如:

 

或者:

对于步骤2)和3),可以改成:

2)与或形式的反函数表达式两端分别求反;

3)在对各个乘积项应用DeMorgan公式(反用)。

如上例:

则有——

 

例2.11:

已知

,且有(外部)约束条件

,请用最简的“或非”逻辑实现Y的逻辑函数。

 

2.3.5Q-M列表化简法

发明人QuineW.V.(奎恩)和McCluskeyE.J.(麦克拉斯基)

Q-M列表法的步骤和原理:

⏹第一次列表:

列表分次合并最小项,找到素项(本源蕴涵项);

⏹第二次列表:

列出“最小项——素项”交叉列表,选定实质蕴涵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