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857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7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对起。

2反射弧是由,,,,和五个部分组成。

3体液包括和。

4反射活动包括和两大类。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

6自身调节的特点是:

调节作用较,对刺激的敏感性。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种实验中,何种属于急性实验方法。

()

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B狗食管瘘假饲实验

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D血液常规检查

2.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

A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D体液调节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2稳态3反馈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

指机体(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或应激性)。

适应性:

指机体的功能与环境协调一致地变化并能保持自身生存的能力或特性称为适应性。

兴奋:

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功能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

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功能活动由强变弱。

自身调节:

即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由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自身对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体液调节:

指机体依赖某些化学信息物质(如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对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的功能进行调节的方式;主要参与对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活动的调节。

正反馈:

指受控部分发回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加强的调节方式(系一个不可逆的生理调节过程)。

负反馈:

指受控部分发回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的调节方式(系一个可逆的调节过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控制信息加强作用

2、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4、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5、持久

6、局限较小

二、选择题

1、A2、B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在接受刺激后迅速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的组织被称作可兴奋组织。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3反馈:

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的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节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之为反馈。

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

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增强作用者称正反馈,与此相反,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减弱作用者,称为负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静息电位是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称超极化。

2.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使终板膜主要对的通透性增加。

3.骨骼肌收缩时,胞浆内的钙离子升高,其主要来源于。

4.横桥具有ATP酶的作用,当它与蛋白结合后才被激活。

5.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钙离子由中释放,而钙离子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肌浆网结构中活动的结果。

6.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

7.肌肉收缩是肌丝向肌丝滑行的结果。

8.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中介物质是。

9.钠离子泵是一种酶,它能分ATP解释出能量以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的正常分布状态。

10.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通道开放时,可允许和同时通过,结果造成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11.第二信使物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细胞功能:

一是通过直接激活各种,引起磷酸化反应,二是提高胞浆中浓度。

12.如果化学信号与膜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膜内的促速G蛋白(Gs),则Gs与GTP的复合物可以增强的活性,后者可使胞浆中的ATP迅速转化为。

13.细胞内的cAMP可以激活一种依赖于cAMP的,后者进而使多种功能蛋白质发生反应。

14.与cAMP生成相关的G蛋白有两种:

一种是,它和cAMP的复合物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一种是,它和cAMP的复合物可减弱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二、选择题:

1.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反极化E超极化

2.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A化学性突触传递B局部电流

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D非突性传递E电传递

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

()

A.NEB.AchD.多巴胺E.血管活性肠肽

4.骨骼肌的肌质网终末池可储存:

()

A钠离子B钾离子C钙离子  D镁离子 E、Ach

5.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因子是:

()

A钙离子  B钠离子  C镁离子 D钾离子 ENE

6.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

A顺浓度梯度差转运  B不消耗生物能  

C需要膜蛋白的帮助D是水溶性物质跨膜扩散的主要方式

E是离子扩散的主要方式

7.常用的钠通道阻断剂是:

()

A同箭毒碱B阿托品C四乙胺D异搏定E河豚毒素

8.常用的钾通道阻断剂是:

()

A河豚毒素B四乙胺C哇巴因  

D锰离子E异搏定

9.判断组织兴奋性的高低的常用指标是:

()

A静息电位B阈电位C阈强度

D刺激强度的变化速度E刺激的频率

10.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

()

AACh释放减少BACh释放增多

C胆碱脂酶活性降低D胆碱脂酶活性增强

E终板膜上的受体增多

11.骨骼肌中能与钙离子结合的位点是在:

()

A肌动蛋白B肌球蛋白

C原肌球蛋白D肌钙蛋白

E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12.物质在膜蛋白质帮助下,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是属于:

()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运输D入胞作用E吞噬

13.当达到钙离子平衡电位时:

()

A膜两侧钾离子浓度剃度为0B膜外钾离子浓度大于膜内

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0D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钾离子净外流为零

14.阈电位是:

()

A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B引起超极化时为临界膜电位

C引起局部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D引起动作电位复极的临界膜电位

E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15.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

A钠离子通道关闭B钙离子通道开放

C钾离子通道离子开放D氯离子通道开放

E氯离子通道关闭

16.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钠离子及钾离子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钠离子及钾离子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仅对钾离子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仅对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17.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

A单收缩B完全强直收缩C不完全强直收缩

D等张收缩E等长收缩

18.如果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被牵张,则出现:

()

A明带长度增加B暗带长度增加

CH带和明带长度D细肌丝长度增加

E粗肌丝长度增加

19.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每个管横及其两侧终末池

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D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20.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21.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A脂质B蛋白质C糖类D核酸E糖蛋白

22.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

A钙离子的贮存库B钙离子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

D使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E使钙离子通道开放

23.肌张力最大的收缩是:

()

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24、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的收缩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

称为:

()

A单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

C完全强直收缩D等长收缩

三、名词解释:

1刺激:

指能够引起生物体(细胞、组织或器官)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各种内、外环境因子。

2阈强度:

指当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3阈电位:

指刚刚能引起膜上电压门控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其Na+大量快速内流,触发AP产生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4易化扩散:

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及离子,在细胞膜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转运形式称易化扩散;例如:

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

5终板电位:

一次AP传至接头前膜时,能使200~300个囊泡的ACh释放入接头间隙,与终板膜nAch受体(α亚单位)结合,导致化学门控Na+通道开放,其Na+内流,引起终板膜产生去极化的终板电位(振幅达几十mv,持时2ms)。

6可兴奋组织:

凡能产生冲动(动作电位)的活组织,均称为可兴奋组织(如神经、肌肉、腺体)。

7阈下总和:

多个阈下刺激相继作用或同时作用时,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现象称为阈下总和,其前者为时间总和,后者为空间总和。

8时值:

当刺激强度为基强度的2倍时,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持续时间。

时值愈短,兴奋性愈高;时值愈长,兴奋性愈低。

9主动转运载体:

系镶嵌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具有与所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结合的结合位点(功能性AA残基序列);

10离子通道:

与离子扩散有关的镶嵌蛋白质,又称通道蛋白,组成通道蛋白分子的若干个亚单位围成一个亲水性孔道,可供离子通过。

11钠-钾泵:

说明对Na+和K+的主动转运过程:

1)在Mg2+的存在下,被细胞内Na+增加或细胞外K+的增加所激活,分解ATP释放能量,将Na+和K+逆浓度差跨膜转运。

2)每分解(消耗)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膜外,同时将2个K+摄入膜内,即Na+外流和K+内流相偶联;(ATP:

Na+:

K+=1:

3:

2)。

12局部反应:

指阈下刺激时(外向电流)产生的电紧张电位和由少量Na+通道开放(少量Na+内流)产生的特定电变化叠加在一起的去极化电位,又称局部电位或局部兴奋。

13局部电流:

问答题第四小题

14去极化:

指RP↓(膜内电位向负值↓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如:

由-70↓至-50mv)。

15超极化:

指RP↑(膜内电位向负值↑的方向变化)称为超极化(如:

由-70↑至-90mv)。

16复极化:

当细胞先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而后向静息时膜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

17超极化:

指RP↑(膜内电位向负值↑的方向变化)称为超极化(如:

由-70↑至-90mv)。

18跳跃式传导:

神经冲动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由于髓鞘有绝缘作用,电阻大,不导电,不允许带电离子通过,AP只能在郎飞氏结处(轴膜与细胞外液接触,电阻小)产生,其局部电流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至下一个郎飞氏结,即AP跨过每一节间段中相邻的郎飞氏结出现,该传导方式称为跳跃式传导,故传导速度快。

19全或无现象:

------

20量子释放:

接头前末梢轴浆内含有大量突触囊泡,其Ach释放的最小单位是一个突触囊泡的含量,这最小单位称为一个量子,故Ach以突触囊泡为量子单位成批释放的方式,称为量子释放。

21K+平衡电位:

静息时,K+顺浓度差外流,使膜外正离子↑,而膜内负离子多,其Pro不能向膜外扩散,故形成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该电位差成为阻止K+进一步外流的电势能差,当推动K+外流的浓度势能差与阻止K+外流的电势能差相平衡时,膜对K+的净通量为零,膜两侧的电位差则稳定于某一水平,该电位差称为K+平衡电位(EK)。

22电紧张性扩布:

指阈下刺激所引起的膜电位发生的变化(超极化或去极化)。

特点:

具有分级性,即电紧张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呈电紧张性扩布,即按电学规律呈指数衰减性向周围扩布,其布距离按算术级数增大,而电位幅度以几何级数减小。

23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指由细胞膜两侧跨膜电位变化决定其开放的通道,又称电压依从性通道(图2-9;教材)。

24化学门控离子通道:

指由特定的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等)决定其开放的通道,又称化学依从性通道。

25单收缩:

肌肉受到单个有效刺激,发生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

特点:

AP出现在前,机械收缩出现在后。

26强直收缩:

肌肉在收缩总和的基础上,连续给予肌肉多次刺激,则可进一步产生强直收缩。

27不完全强直收缩:

增大刺激频率,若后一次收缩总是出现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各个收缩波倾向融合(收缩曲线呈锯齿状),此种收缩形式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28完全强直收缩:

刺激频率继续增大,若后一次收缩总是出现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各个收缩波完全融合(收缩曲线平滑),肌肉维持稳定的持续收缩状态,这种收缩形式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29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而张力变化;条件:

肌肉收缩承受的负荷大于或等于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

30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时,其长度变化而张力不变;条件:

肌肉收缩承受的负荷小于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

31兴奋-收缩偶联:

指肌膜的电变化与肌丝滑行肌节收缩缩短之间的中介过程,Ca2+是这一中介过程起关键作用的耦联因子。

32液态镶嵌模型:

1972年由Siger等人提出。

基本内容:

以液态的类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不同生理功能的各种蛋白质。

四、四、问答与论述题见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钾离子增大2、乙酰胆碱钠离子

3、终末池4、动蛋白5、肌浆网终末池、钙泵

6、复极化7、细粗8、钙离子

9、钠钾离子依赖式ATP钾离子和钠离子

10、钠离子钾离子11、蛋白激酶钙离子

12、腺苷酸环化酶cAMP13、蛋白激酶磷酸化

14、促速G蛋白抑制G蛋白

二、选择题

1、E2、A3、B4、C5、A6、C7、E

8、B9、C10、C11、D12、B13、E14、A

15、B16、B17、C18、C19、B20、D21、B

22、C23、A24、C

三、名词解释:

1、极化状态:

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2、静息电位: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动作电位: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迅速,可逆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4、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无张力变化的收缩形式。

5、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无长度缩短的收缩形式。

6、兴奋-收缩耦联:

把肌膜电兴奋和肌细胞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7、强直收缩: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数值时,可使各个单收缩发生完全总和的收缩形式。

8、钠钾泵:

又称钠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够逆浓度梯度把细胞内的钠离子泵出细胞,同时把细胞外的钾离子泵入细胞,它还具有ATP酶的活性。

9、超极化:

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即称超极化。

10、化学依从性通道:

通过膜上的特异受体被细胞环境中的递质,激素或药物等化学信号所激活时才改变其功能状态的离子通道称化学依从性通道。

如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可在乙酰胆碱的作用下开放,而且开放的数目只决定于受体相结合的乙酰胆碱分子的数量。

11、电压依从性通道:

由膜两侧的电位差决定其功能状态的离子通道,称电压依从性通道。

如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上的钠通道多数处于关闭状态,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这个电位变化就会激活钠离子通道,使之处于开放状态,于是引起峰电位上升支的出现。

四、问答与论述题:

1、什么是动作电位?

简述其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并且是可传导的电位变化。

产生的机制为1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顺浓度剃度及电位差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2钠离子通道失活而钾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负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3钠泵的作用,将进入膜内的钠离子泵出膜外同时将膜外多余的钾离子泵入膜内,恢复兴奋前时离子分布的浓度。

2、什么是静息电位?

简述其产生机制。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形成机制:

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

安静状态下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向膜外扩散,膜内的蛋白质负离子不能通过膜而被阻止在膜内,结果引起膜外正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产生膜内外电位差。

这个电位差阻止钾离子进一步外流,当促使钾离子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钾离子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相互对抗的力量相等时,钾离子外流停止。

膜内外电位差便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即静息电位。

3、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原理。

运动神经兴奋时,神经冲动以电传导方式传导到轴突的末梢,使轴突末梢电压依从性钙离子通道开放,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钙离子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增高,促进大量囊泡向轴突膜内侧面靠近,囊泡膜与突触前膜内侧面发生融合,然后破裂,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出来乙酰胆碱以扩散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终板膜上的特异性N受体相结合,使原来处于关闭状态的通道蛋白发生构象变化,使通道开放,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通过细胞膜,其结果是膜内电位绝对值减小,出现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与临近肌膜产生局部电流,使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后肌膜上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肌膜上出现动作电位,完成兴奋的传递。

4、什么是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试述其过程。

把肌膜电兴奋和肌细胞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肌肉收缩并非是肌丝本身的缩短,而是由于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的结果,其过程是:

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沿膜扩布,并由横管膜传播进入三联体,引起终末池膜对芥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贮存在终末池中的钙离子顺浓度剃度扩散至肌浆中。

当肌浆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钙离子一方面与细肌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使原肌凝蛋白构型发生变化,将细肌丝上横桥的结合位点暴露出来,另一方面钙离子促使带有ATP的横桥迅速与前暴露的结合位点结合,通过横桥的摆动,拖动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

横桥与细肌丝结合位点同时也激活了横桥的ATP酶活性,分解ATP,释放能量供运动使用。

第三章血液

一、填空题

1、参与体液性免疫的淋巴细胞是和

2、正常成人红细胞数量男性为,女性为。

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女性为。

3、骨髓受到X线损害引起的贫血是,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可导致,各种疾病的出血而引起的贫血是。

4、血型是依据的抗原特异性而定的,临床上最重要的是血型系统。

5、红细胞膜含有B凝集原者,其血型可能为型或型。

二、选择题:

1、正常成年人的体液约占体重的:

()

A40%B50%C60%D70%E80%

2、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与体重的:

()

A、5%B、8%C、10%D、12%E、15%

3、决定血浆PH缓冲对是:

()

AKHCO3/H2CO3BK2HPO4/KH2PO4

CNa2HCO3/H2CO3DNaH2PO4/NaH2PO4

4、下列哪种物质是制造血红蛋白必需的:

()

A维生素B维生素C叶酸D铁E内因子

5、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的正常值是:

()

A500万/LB500万/mlC×107/L

D×1012/LE×109/L

6、当血小板的数目低于下列哪一数值时,就会出现出血倾向?

A、50000/μl(50×109/L)B、10000/μl(100×109/L)

C、150000/μl(150×109/L)D、200000/μl(200×109/L)

E、250000/μl(250×109/L)

7、关于ABO血型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

()

A、A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B、AB型血的红细胞上有凝集原和凝集原

C、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

D、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

E、O型血的红细胞上不含凝集原

8、关于Rh血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人类与ABO血型同时存在B抗原存在于红细胞表面

C我国大多数人为Rh阴性血型D人的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抗体

阴性者第一次接受Rh阳性血液不会出现凝集反应

三、名词解释:

四、与论述题:

见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2、×1012/L×1012/L120~160g/L110~150g/L

3、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4、BAB

二、选择题:

1、C2、B3、C4、D5、D6、A7、A8、C

三、名词解释:

1、全血:

即为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

2、血浆晶体(胶体)透压:

由血浆中晶体(或胶体)溶颗粒所形成的渗透压

3、血沉:

抗凝血静止时红细胞的沉降速率。

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是红细胞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对底渗溶液的抵抗力。

抵抗力的脆性小,反之则脆性大。

四、问答题与论述题:

1、简述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种类?

血浆蛋白可分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大类。

球蛋白又可分为α1α2α3β1γ球蛋白。

其主要功能:

有1)保持血浆胶体渗透压,2)运输功能3)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4)凝血功能5)缓冲血液酸碱度

2、血浆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各有何生理意义?

为什么?

由于晶体物质可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而难于透过细胞膜,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而胶体物质分子量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正常血量。

3、ABO血型分类依据是什么?

鉴定ABO血型有何临床意义?

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种类与有无来划分。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为A抗原,则为A型血;如果红细胞膜上的抗原是B抗原,则为B型血;如果红细胞膜上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则为AB型血;如果红细胞表面无抗原,则为O型血。

意义:

1)输血时避免发生凝集反应,保证输血的安全,2)血型具有遗传性,常用于法医学检测。

4、何谓贫血?

试分析引起贫血的可能原因有那些?

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称为贫血。

引起贫血的可能原因有:

1)造血原料缺乏,如机体缺铁,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2)红细胞成熟因子缺乏:

如机体缺乏叶酸,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内因子缺乏:

可导致恶性贫血4)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5)某些肾脏疾病患者:

因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受到障碍,可引起肾脏贫血。

6)脾功能亢进,可出现脾性贫血。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填空题:

1、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75/分钟,其心动周期占时秒,当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其中以更为明显。

2、等容收缩期时,房内压室内压,房室瓣,室内压主动脉压,半月瓣。

3、等容收缩期后,由于心室肌收缩,当室内压升高超过主动脉压时,被打开,进入。

4、第一心音发生在,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