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070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江苏省灌云县西片【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碘升化B.汽油挥发C.食物变质D.水蒸气液化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A.氮气用于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C.氧气用于炼钢——氧气有可燃性

D.石墨用于电极——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

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头像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将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

B.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关照不用的程序,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

C.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D.多步行,骑自行车,尽量选用公共汽交通,少开车

5.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单宁酸属于氧化物

6.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AB.BC.CD.D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

B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

C

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将冷碟子压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

D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通入一氧化碳,加热

A.AB.BC.CD.D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4:

5

D.物质Q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9.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不相似D.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10.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  )

A.

B.

C.

D.

1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有四种化合物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3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8:

32

二、填空题

12.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

2个硫离子_____;2个亚铁离子______;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2个氮气分子_________;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

13.利用化学知识,可以防止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

(1)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必须先做_____________实验;

(2)为防止照片褪色,可将照片塑封(用塑料薄膜封闭),目的是隔绝_______________;

(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盛放了一定量的活性炭,目的是用来除去有毒气体,这是利用

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

14.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_______、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____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

15.小红用实验研究CO2通入水中后发生的变化.

(1)如图甲所示,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质软的塑料瓶A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3mL瓶A中的液体倒入试管B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_______色,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

(2)中试管B继续做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6.根据如图所示列举的初中常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盛放红磷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和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与B相比,G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优点是__________,验证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F所示。

该实验进行时的主要现象为:

________

(6)下列有关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________

A.实验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硫和木炭

C.选用足量红磷进行实验是为了耗尽集气瓶内氧气

D.装置不冷却,也能打开弹簧夹

四、计算题

17.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一种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耐高温的固体)。

小明同学想测定该样品的纯度,他取20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200g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稀盐酸的用量(g)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3.15

6.3

4

4

试计算:

(1)20g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

(3)若用25g这种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CO2的质量是_______g。

参考答案

1.C

【解析】碘升华是碘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汽油挥发是分子间隙变大,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食物变质是指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正确;

水蒸气液化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点睛】

判断某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2.C

【解析】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故常可以做保护气,正确;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收热量,可以进行人工降雨,正确;

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错误;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做电极,正确。

故选C。

3.B

【解析】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变大了,而不是分在大小在改变,故B错误。

故选B

4.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低碳生活的具体体现分析判断。

A、“低碳生活”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不是排放之后再吸收处理,故错误;

B、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关掉不用的程序,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是节约电能,也就是节约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故正确;

C、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是保护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森林、植被等,故正确;

D、多步行,骑自行车,尽量选用公共汽交通,少开车,是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故正确。

故选A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

低碳生活体现的主要方面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5.D

【解析】C76H52O46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正确;

由C76H52O46的化学式可知,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

52:

46=38︰26︰23,正确;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错误。

故选D。

6.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钠离子表示为Na+,A错误;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C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D错误。

故选B。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

7.C

【解析】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操作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变浑浊的是氮气,澄清石灰水只是所选的鉴别药品不是实验步骤,错误;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了一氧化碳不能正常燃烧,错误;

将冷碟子压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在冷碟子的底部有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说明有碳元素,正确;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时,通入一氧化碳与主体物质氧化铜反应,而与碳粉不反应,错误。

故选C。

8.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表格,N反应前为1g,反应后为26g,质量增加了25g,属生成物;Q反应前五位2g,反应后质量不变,故Q可能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P反应前为32g,反应后为12g,质量减少了20g,属反应物。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状况了不变,故M是反应物,反应了5g,故X=13g。

该反应表示为M+P→N,属化合反应。

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25:

20="5:

4"。

故选B。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9.B

【解析】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是同种元素,正确;

④中的质子数是12,是12号元素镁的粒子,核外电子数10,故是阳离子,离子符号为Mg2+,不是Mg+2,错误;

粒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的,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7,故化学性质不相似,正确;

图②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故是金属元素,正确。

故选B。

10.B

【解析】

【详解】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中,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在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

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

故选B。

11.B

【解析】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物质由2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乙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丙由2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丁由2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故该反应中共有3种化合物,错误;

1个甲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2H4,乙分子的化学式为O2,丙分子的化学式为CO2,丁分子的化学式为H2O,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4+3O2点燃2CO2+2H2O,所以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3,正确;

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而该反应的特点是多变多的反应,故不是化合反应,错误;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2H4+3O2点燃2CO2+2H2O,可以表示28份质量的C2H4与96份质量的O2完全反应,故甲乙的质量比为28:

96=7:

24,错误。

故选B。

12.2S2-2Fe2+

2N2O

【解析】硫离子是用硫的元素符号和右上角的数字和+号表示为S2-,若要表示2个硫离子,在S2-前加上2,表示为2S2-;

亚铁离子表示为Fe2+,2个亚铁离子表示为2Fe2+;

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P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2

+(-2)

5=0,x=+5,表示为

氮气是双原子分子,表示为N2,表示2个氮气分子在N2前面加上2,表示为2N2;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符号为O;

13.灯火氧气吸附

【详解】

(1)把燃烧的蜡烛缓缓放入菜窖中,如果蜡烛不能正常燃烧,就说明菜窖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很大,不能进入,故填:

灯火。

(2)为防止照片褪色,可将照片塑封(用塑料薄膜封闭),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故填:

氧气和水。

(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盛放了一定量的活性炭,目的是用来除去有毒气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填:

吸附。

14.过滤肥皂水煮沸2H20

2H2↑+O2↑分解

【解析】自然界的水可以经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四个步骤来净化;

井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离子化合物的量的多少不同分为硬水和软水,检验软硬水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水是软水,反之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水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0

2H2↑+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

15.瓶子变瘪红H2O+CO2═H2CO3试管B中的溶液变为紫色,有气泡冒出,试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详解】

试题分析:

(1)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压强降低,瓶子变瘪,故答案为瓶子变瘪;

(2)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反应方程式为H2O+CO2═H2CO3,碳酸电离出氢离子,溶液呈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故答案为红;H2O+CO2═H2CO3;

(3)加热试管B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逸出,有气泡冒出,溶液酸性减弱,溶液又变为紫色,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现象为:

试管B中的溶液变为紫色,有气泡冒出,试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6.长颈漏斗燃烧匙2KMnO4

K2MnO4+MnO2+O2↑AEB或G2H2O2

2H2O+O2↑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答题空10】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收满Ca(OH)2+CO2=CaCO3↓+H2O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水倒流入集气瓶约为集气瓶的五分之一BC

【解析】

图中①的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盛放红磷的仪器的名称是燃烧匙;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的条件是加热,故选的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装置A;收集较纯净的气体应用排水法收集,故用E装置;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物是液体,反应的条件是不加热,故选固液不加热型装置B或G;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G装置可以通过开关止水夹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收满;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待温度冷却,打开弹簧夹,水倒流入集气瓶约为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A、实验成功的关键是红磷要过量,红磷过量是为了耗尽瓶中的氧气,但不会使水位上升,错误;B、硫与碳碳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填充了耗掉氧气的体积,使测量结果偏小,正确;C、红磷过量是为了耗尽瓶中的氧气,正确;D、如果装置不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的话,瓶内的气体处于受热膨胀的状态,会使测量结果偏小,错误。

故选BC。

17.

(1)4g

(2)80%(3)8.8g

【详解】

由表可知,第三次起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故20g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为4g;

由表可知,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20g-4g=16g,所以该样品的纯度为:

=80%;

25g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5g

80%=20g,设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20gx

=

得x=8.8g

故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