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16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docx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docx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汪潮

时间:

2011年10月14日

地点:

杭州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主讲:

汪潮

新文化运动,叶圣陶和朱自清就合著过《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主张把阅读课一分为二,建立精读和略读结合的课型。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共出现了5个“略读”。

我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对略读提出学习要求,一直到初中阶段达到能够熟练地运用。

一、概念界定

方法:

精读、略读、浏览

《语文课程标准》从阅读方法的角度,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学习精读、略读、浏览”。

《现代汉语词典》:

精读:

反复仔细地阅读;略读:

大略地读;浏览:

大略地看。

(这信息告诉我们,这是方法层面)

1、从阅读策略来看:

“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

“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和要点;“浏览”意在较快地搜寻、捕捉、提取有关信息,迅速作出判断,选择阅读方向和阅读材料。

2、从阅读的过程看,“精读”是要仔细研读,品味推敲,制订作者的旨意,阅读速度相对来比较慢些;“略读”是大略地读,只求粗知大意,讲求一定的阅读速度;“浏览”就是大略地看,快速扫读,具有较高的阅读速度。

3、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和“精读”是相对而言的,“精读”“精”到什么程度,什么水平。

“略读”“略”到什么程度并没有绝对的明确的界限。

“略读”和“浏览”只有略微差别。

二、课型:

精读课文教学和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和精读是从阅读方法的角度分类的。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是从课文的类型划分的。

略读课文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半独立地阅读文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学生从精读课文教学中初步习得阅读方法,要借助略读课文教学进一点熟练掌握,逐步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为课外自读做好准备。

(目的、功能是迁移学过的方法)

(一)定位比较:

精读课文教学:

学习新的阅读方法,基于教师指导的阅读。

略读课文教学:

尝试运用阅读方法,基于学生合作的半独立阅读。

先读课文教学:

运用阅读方法,初步形成阅读能力。

基于学生个别的独立阅读。

(二)教学目标比较

精读课文教学:

知识:

明其含义;能力:

学习和渗透;过程:

学会;方法:

朗读、范读、研读。

情感:

渐进、内化。

略读课文教学:

知识:

观其大略;能力:

运用和迁移;过程:

会学:

方法:

默读、速读、批注;情感:

体会、感受。

(训练型的课文,不是讲读型的课文)

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略读越位——精读化”、“略读移位——随意化”、“略读错位——简单化”等误区。

1、“略读课”不等于“略读”。

“略读”作为方法,是以训练学生掌握略读方法、培养学生略读能力的为首要目标或基本任务。

2、“大略地读”不等于“不读”

3、“自主阅读”不等于“自学”。

教师只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意识

(一)语言意识

语言习得是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本质。

略读课文不能因为教学的“略”是略去语言学习,为语言而写,不是为表达而写。

《夸父追日》在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后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学生交流概括为:

向往光明、追赶太阳、狂饮河水、化作大山等),然后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珍珠鸟》的开头:

“真好!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冰心曾经评点:

这个“真好”开关起得很带劲。

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悦。

“这是语言训练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后,也尝试在习作中将表达情感的简短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二)目标意识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显性目标层面:

即“连接语“中提出的阅读应解决的问题。

二是隐性目标层面:

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提升。

略读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粗知文本大意,抓住主旨,适当地学习语言。

能力目标:

略读能力包括整体阅读的能力、自主获取信息的独立学习能力、全面概括大意的能力、快速理解内容的能力、理解重点的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等。

过程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方法目标:

学会略读、浏览、跳读、扫读、猜读、抓重点读等方法。

特别是要把从精读课文中学的阅读方法,运用于本篇略读课文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到阅读成功的喜悦,激发读书的兴趣,产生课外阅读的冲动,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

《火烧云》作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1、认识五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火烧云》作为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见网络)

(三)整体意识

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一个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后面,它相对独立又和精读课文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从整体出发,就是以一篇课文为一个小整体,以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为一个大整体,将对本课或本单元目标达成最有效的知识点确为重点,展开教学。

“整体观照”下的略读课文教学思路是: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给课文补充副标题给课文每一部分拟小标题等。

揣摩文章表达顺序。

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写?

课文内容的顺序可以调换吗?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你有什么的感想要和同学交流?

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课文中哪些语句非常特别?

这篇课文和前一篇课文在表达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槐乡的孩子》的整体设计:

以“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为主线展开整体阅读:

通过整体阅读,捕捉三类信息:

一是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二是槐乡的孩子有怎样的快乐;三是槐乡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过以上三类信息的整体把握,形成了槐乡孩子纯朴可爱的立体形象,带感受槐乡孩子采制槐米的快乐童年生活。

还可以积累比喻句、排比句。

(四)单元意识

1、单元整体目标。

现行教材的编撰多采用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相对独立的实施的整体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整合在一起。

2、单元主题整合。

略读课文的教学还可以和单元学习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结合起来。

略读课教学的收尾可以作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开始和准备。

(五)取舍意识

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是“取舍”。

这是一个无限可能的教学内容和有限的教学时间的矛盾。

略读教学的略是一种战略,而不只是简略。

略读课教学略的是教师的教,不略的是学生的学。

(六)拓展意识

略坊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点带一片,注意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牙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等语文课外综合性学习和实践,实现从“个”到“类”的迁移。

9七)训练意识

从课型看,略读课文是练习课课型。

精读课文好比数学的例题,略读课文好比数学的习题。

在精读时学方法,在略读时练水平。

(八)速度意识

略读课文教学像“快餐”,适应当前社会快节奏。

它既要有一定营养,也要有一定的速度。

四、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一)功能特点

1、丰富单元主题。

新课标指引下的现行语文教科书都是以单元主题来组元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补充和丰富单元的主题内容,共同完成单元的教学目标。

2、训练专题学法。

3、巩固迁移。

4、拓展延伸。

(1)内容的延伸。

(2)思想的拓展。

(3)文体的拓展。

(4)方法的拓展。

(二)编排特点

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有三:

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

二是培养学生独立……

(三)教学特点

1、多样阅读。

略读当然不反对朗读,对于课文精彩片断,需要朗读,提倡朗读,但更大量地应采用默读。

(1)速读式阅读。

对于课文从整体上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速读的主要程序是了解文章题目、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自己的感受等。

(2)寻找式阅读。

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提示所提示的问题寻找信息,也可能根据自己在整体性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寻找信息。

(3)浏览式阅读。

只求了解大体内容。

(4)摘录批注式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谅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进行思考批注。

2、自主阅读

3、延伸阅读

五、略读课文教学的模式

(一)常式:

自读——交流(抓出最主要,选择几个作为精读)——积累(拓展)。

这是最一般最基本的模式。

教学步骤大致是:

自读阶段:

通读、批注。

交流阶段:

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积累阶段。

(二)变式1、整合贯通式。

2、质疑解疑式。

3、比较阅读式(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比较;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比较;同一内容不同作者作品比较;同一主题不同作品比较;同一内容不同作品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比较。

)4、重点突破式。

5、语文积累式。

6、头脑风暴法。

(三)个性设计。

六、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一)在略读课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更多地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去。

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不同年级,预习课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1、三年级。

一般是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认识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再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领会文章内容。

2、四年级。

预习从课内到课外。

3、五、六年级。

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

(二)略读课文前面都有阅读提示。

提示语不仅实现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内容上的自然衔接,而且明确提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及要求,为师生指明了考和学的方向。

因此,在学习略读课文之前,可引导学生先关注“阅读提示”,对“阅读提示”所示的要求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学习要求。

阅读提示是编者告诉我们探寻文本内容和形式的一条重要。

提示重点内容的理解处。

提示在精彩语句的描述处。

提示在学习方法的迁移处。

提示在写作方法的异同处。

提示在学习方法的积累处。

(三)略读课文教学体现的是简约语文的思想,以简略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进程、简洁的教学语言、简明的教学线条、简约的教学风格为标志。

1、略教师的教,不略的是学生的学;略的是老师的精讲,不略的是学生的自读自悟。

应当是“教”略,“学”要丰。

2、略内容的学。

略化字词教学;简化情节学习(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就行);淡化朗读教学(可以淡化一些出声的朗读)。

(四)略读课文教学三大减法:

生字新词,不求甚解;强化默读,淡化朗读;以读为主,减少练笔。

略和不略:

略逐词逐段地分析,不略重点难点品读;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略教师精密预设,不略学生自主学习。

整体求略,部分求精

(五)精略相辅,略中有精。

略读更需要精心教。

(六)“放养”助学

把“圈养”改成“放养”,所有的教学活动,应力求是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

略读课,不宜频繁进行师生交互性活动。

七、延伸拓展。

小结:

1、略读课堂教学的目的:

培养学生半独立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应把更多时间,更多的机会让位给学生独立,提问和思考。

2、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抓大问题放小问题;抓难解之处放易学之处;抓语言学习放情节分析。

3、略读课文教学的程序:

单元复习在先,课文讲解在后;学生学习在先,教师讲解在后。

4、略读课文教学的方式,以学生的素读,快速阅读,默读,浏览,重点读为主。

5、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转移:

从细节理解转向线索引领。

从师生互动转向学生自主学习;从语言积累转向语言运用;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