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33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阿拉伯半岛

C.印度

D.欧洲

2.明朝中后期,因为海防松弛,倭患严重,下列属于抗倭将领的是()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3.学习历史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绘制历史知识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如图所示四张示意图中,设计有误的是()

A.

B.

C.

D.

4.下列作品中,以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的是()

A.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施耐庵的《水浒传》

C.吴承恩的《西游记》

D.曹雪芹的《红楼梦》

5.下面是王小明同学学习历史时记录的历史事件,但是他总是无法正确的排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请你帮助他完成正确的排序。

()

A.阿骨打建立金------金灭辽------岳飞取得郾城大捷------北宋灭亡

B.阿骨打建立金------金灭辽-----北宋灭亡-----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C.阿骨打建立金------北宋灭亡------岳飞取得郾城大捷------金灭辽

D.金灭辽------北宋灭亡------岳飞取得郾城大捷-----阿骨打建立金

6.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和文艺的发展,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科举制度诞生的标志是

A.隋文帝施行分科考试

B.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C.武则天创设殿试程序

D.唐玄宗亲自面试应试者

7.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最终完成是在

A.南北朝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南宋时期

8.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为此汉初统治采取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

9.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巩固,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面到()

A.外兴安岭

B.大散关

C.西伯利亚

D.葱岭

10.下列人物中,领导了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郭子仪

D.黄巢

11.与下图人物有关的史实是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

②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制,注重农桑

③建立了元朝,结束了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④创立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法国学者谢和耐认为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以下史实不能成为佐证材料的是

A.瓷器制作精美,能用机器生产

B.商业交换发达,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

C.城市经济繁荣,涌现大量集市

D.海外贸易兴盛,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

13.“威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社会变革

B.民族团结

C.和平交往

D.反抗侵略

14.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也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他们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重用人才   

②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重视发展经济   

④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

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

“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

”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

A.形式日益走向僵化

B.考核内容侧重“经世致用”之学

C.儒学遭到严格限制

D.要求考生所学知识全面务实

16.隋朝的存在短暂而辉煌,这个被称为“昙花王朝”的建立者是()

A.王莽

B.杨坚

C.杨广

D.李渊

17.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中①②填写的人物应是()

时间

事件

影响

公元前138年

①出使西域

了解西域的具体情况

公元前119年

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了解与往来

公元前60年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明帝时

②出使西域

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A.①张骞②蒙恬

B.①蒙恬②张骞

C.①张骞②班超

D.①班超②甘英

18.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描述:

唐太宗贞观八年、九年时,粮食年年丰收,一斗米价值四五钱。

到了贞观十五年时期,一斗米只值二钱。

这段材料反映了

A.当时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状况

B.唐朝商业繁盛的景象

C.开元盛世的经济繁荣的局面

D.粮食价格低农民生活困苦

19.关于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都属于少数民族主动学习先进的汉文化而进行的改革

B.都为大一统局面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C.都加速了封建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都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20.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与辽、西夏、金的战争往往付出一定的代价议和,最终被少数民族所灭,然而,历史学家陈寅格对宋代文化给以极高赞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拓创新的史学著作,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确属中国文化之瑰宝。

由此可知,宋代

A.文武兼备

B.重文轻武

C.重武轻文

D.以文驭武

21.两宋政府曾向哪些政权送“岁币”

①金

②西夏

③辽

④北魏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统一国家的封建王朝是()

A.夏

B.秦

C.元

D.清

23.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A.“军机大臣,只能传述缮撰,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B.“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C.“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D.“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24.元朝时,某贸易港口闻名于世,来自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地区的商船,云集于此,许多外国人还定居于此。

这一港口应是()

A.开封

B.临安

C.泉州

D.大都

25.自秦始皇确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很多朝代不断采取措施强化君权.这些措施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废除丞相制度 ②设立军机处③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在地方上设转运使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二、综合题

26.《百家讲坛》的“隋唐历史”系列节目,假如由你来主讲,下列题目中最适合的是

A.

                                           

B. 

C.

                                           

D. 

27.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世,光耀世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是对谁的赞誉?

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材料二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

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促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2)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

和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

请你列举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除孔子以外)及他们关于“和谐”的观点。

28.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的会徽“冬梦”正式发布。

阅读材料请回答:

主题一书写材料的普及化

(1)结合材料,根据所学,指出纸的改进者是谁?

纸有何优点?

 

秦诏版及其铭文: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绾状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2)结合材料,根据所学,指出秦朝通行的字体,并说明文字统一有何历史作用?

主题三书写字体的艺术化

(3)结合材料;根据所学,指出《兰亭集序》的作者及生活的朝代。

29.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联系和管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

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材料四  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位皇帝时期?

这一历史事件对西藏的社会发展和汉藏关系产生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中西藏由哪一中央行政机构直接统辖?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

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4)材料四描述了哪些历史事件?

后来,清朝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5)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