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497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8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 历史中招定心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C项为洋务运动的作用,符合题意。

D项为洋务运动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呼吁同学们支持北京同学,同时,江苏教育会的大、中学校长呼吁上海各社会团体参加次日支持北京学生的国民大会,上海的“五四运动”揭开了序幕。

这说明

A.上海是五四运动的发起地B.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组织作用

C.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号,北京大学的学生掀起了五四运动,所以发起地不是上海,A项错误。

题干中上海的“《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江苏教育会的大、中学校长”等人对运动的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

题干中没有提到工人阶级,故C项错误。

D项为五四运动的结果,不符合题干。

故选B。

5.对下面图示内容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事件的名称分别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B.a、b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走出革命低潮的起点

C.挫折①是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进攻中心城市的行动最终失败

D.挫折②是指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解析】根据题干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胜利进军过程中1927年4月蒋介石和汪精卫突然叛变革命,遭此挫折后,大革命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发起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且在秋收起义后,改变革命道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并且将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他们接连发起对根据地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就是长征。

所以图中的两次挫折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五次反围剿失利,ab两处的事件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创建农村革命革命根据地。

6.世界性的大萧条急剧地削减了日本与美国、英国与中国的贸易。

许多扩张主义分子利用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鼓吹政府东北将可使国家摆脱困境。

言论得到了陆军和财阀的赞许。

由此,日本发动了

A.甲午中日战争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7.毛泽东评价道:

这个会谈纪要,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这是历史没有过的。

也就是说,中共取得了与国民党的某种平等地位。

“这个会谈纪要”最终

A.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B.满足了人民对民主、和平的愿望

C.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D.在全面内战的枪炮声中被撕毁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国共通过会谈签订的文件中共取得了与国民党的某种平等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抗战胜利后,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

ABC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故选D。

8.60年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的成就。

下列有关其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B.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同时起步

C.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60年前的1957年,我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摆脱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一五计划是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应为苏联在1928-1937年也曾实施过两个五年计划,同时我们的建设还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苏联帮助兴建了156个项目。

在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的同时我国的三大改造也从1953年开始起步,到1956年完成,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此之前我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完成,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这是我国经济建设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

9.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美国人这一评价出现于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可知,中国在军事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应是核武器,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美国人的评价应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10.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A.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已建立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三幅图片均与中国有关,且都是关于经济领域的重大多变外交活动,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倡导成立亚投行,举办G20峰会都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已建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还没有建立,同样贸易自由化还没有完全实现,D项没有涉及我国的具体的经济建设成就;

11.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们开始以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薄伽丘的文学作品《十日谈》讲述了许多风趣幽默的故事;

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中,刻画了一个人间少妇的青春之美;

米开朗琪罗教堂巨幅画《创世纪》中的众多鲜活人物,释放着震撼人心的光芒。

这一时期是欧洲

A.封建社会的鼎盛期B.古典文化的复兴期

C.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期D.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期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创世纪》中的众多鲜活人物,这些艺术作品都是刻画人物的。

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以为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潮,故选C。

这些作品的思想是对封建教会的,不属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艺复兴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来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不是单纯的复兴文化;

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此时资本主义社会还没有形成。

12.自法国大革命起,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斗争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到法兰西第一帝国,从第二共和国到第二帝国,政体几度变更,直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制才日趋稳定。

在法国,共和制最终战胜君主制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思想的传播B.《人权宣言》的颁布

C.拿破仑对外扩张的失败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政体,几经波折最终战胜君主专制,启蒙运动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不是最终取胜的主要原因;

《人权宣言》颁布于法国大革命中,《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

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失败是不利于资产阶级共和制。

主要原因还在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故选D。

13.1845年至1849年,毛纺织业原料进口的比重高达43%。

1850年,英国加工了全世界46,1%的棉花。

在1844年至1846年的进口总额中,生活资料和原料所占比重高达95%。

受此影响,英国

A.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B.加紧对外殖民扩张

C.加重对无产阶级的剥削D.积极进行技术革新

...............

14.《共产党宣言》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A.是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发表的B.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局面

C.广泛汲取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D.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所以它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5.民国五年《新青年》发表文章:

“击死奥大利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

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於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

……皆联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

”材料描述了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动B.列强对中国国民革命的干涉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民国五年为1916年,文章中的事件萨拉热窝事件中奥匈帝国皇储夫妇遇刺身亡,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B两项均与中国有关,与题干不符。

二战扩大的事件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不符合题意。

16.《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描述一位伟人:

对武装起义时机的把握上显示出他的远见和敏锐,在发动起义的关键时刻,他“像一头笼中的狮子”在斯莫尔尼宫房间里走动,“在骂人,在吼叫”……就是这些,描绘出了一个历史瞬间的伟人,一个鲜活的伟人。

这位伟人是

A.托尔斯泰B.亚历山大二世C.列宁D.斯大林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指挥部斯莫尔尼宫指挥起义的人物是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

ABD三位均与十月革命无关,故选C。

17.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4日):

“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

”这里“行动”主要是指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大力修建公共工程,

C.正式对日本宣战D.成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的8年前是1933年,此时美国正遭受着经济危机的困扰,罗斯福在此时上台,实施新政,其中心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项不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不符合题意;

C项美国没有因经济危机对日宣战,那是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的事,D项也是在二战中,不符合题意。

18.如图是1979年英国法国日本产业结构表,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欧共体的成立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D.信息时代的到来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三国的第二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根据所学可知,AB两项均只涉及到西欧,不包括日本。

D项信息时代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关,但与题干联系不紧密。

总体上看,三国产业结构表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三国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9.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

并且是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古巴导弹危机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D.科索沃战争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BC均发生与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冷战期间,“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是指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其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随意插手地区事务,干涉他国内政,典型的例子就是科索沃战争。

20.根据下图图书目录,判断该书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哲学通信》

C.《物种起源》

D.《天演论》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该书与生物学有关,AB两项都不涉及该领域,C项《物种起源》为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其主要观点就是进化论思想,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天演论》为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翻译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他用进化论的观点来阐述社会的发展也是不断向前的,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2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观察图一、二,分别属于哪一宗教的著名建筑?

(2)从风格上看,图一属于庭院式的中式建筑。

除此,中国古代还通过哪些艺术形式来弘扬图一宗教?

请举出一例。

图二属于西方哪一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3)图片所示的两种宗教影响力巨大、信徒众多,宗教建筑密布全球各个角落。

试从宗教起因和教义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综上,我们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探究历史?

【答案】

(1)佛教、基督教。

(2)石窟艺术:

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或敦煌莫高窟,任举一例即可;

或石窟中的壁画、雕塑,答出具体名称如:

龙门石窟的卢舍那佛像、莫高窟中的飞天壁画,等等任一例也可。

哥特式建筑。

(3)起因:

都是社会矛盾尖锐或动荡不安,人民处于苦难的状况下诞生的;

或都反对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意思相近即可)。

教义:

都有忍耐、平等、教人从善等内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方法:

对比与联想。

【解析】

(1)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有白马寺的来历可知,这是一座佛教寺院。

巴黎圣母院是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天主教为基督教的一个分支,所以巴黎圣母院是基督教建筑。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除了佛教寺院,还有壁画,佛像石窟等,如石窟艺术的代表:

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或敦煌莫高窟。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巴黎圣物院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的造型特征是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每一宗教的产生的原因都很相似,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渴望平等。

因此体现在教义上也都是有忍耐、平等、教人从善。

第二小问,针对两大宗教的对比分析可知,我们运用对比与联想的方法来探究历史。

22.在中国近现代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漫漫其修远兮......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28年的英勇抗争,中国革命终于迎来了胜利。

(1)请用图示法把材料直接涉及的历史事件加以归纳整理。

(2)回顾中国民主革命从挫折失败走向胜利的历程,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1)可以用示意图、年代尺等任一种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文字部分要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成立、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或开国大典)等事件。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根据题干要求可以采用年代尺的方式一一呈现归纳整理。

在年代尺上标出题干中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名称,题干中提到的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一大、开国大典。

(2)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强调指出:

“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

开发浦东,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

2017年春意盎然的时节,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有人评价:

雄安新区是点,整个京津冀地区是面,以点带面,可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均衡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这对于解决我国其他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中国青年报》

请回答:

(1)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仔细观察图一、二,二者共同的优势是什么?

有人说:

珠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的前沿。

请结合史实说明这一说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说“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据材料二、三,中央开放浦东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浦东开发的成功对设立雄安新区有何指导意义?

(3)综上材料和探究,我国的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着怎样的方法和原则?

(1)地处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1979年中国设立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2)近代上海是我国近代化起步早、近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再次实现经济腾飞具有技术、人才等优势。

使浦东很快成为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要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原有优势,形成区域均衡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3)先搞试点,并适时调整,总结经验教训,再把成功的经验、模式加以推广普及。

(1)第一小问,根据地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都处于我国的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的初期,因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交通便利,适宜对外开放。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在此,我国第一批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深圳正是位于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所以说是对外开放的前沿。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上海自近代以来就是开放较早的城市,洋务运动中很多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多创办于此,上海具有近代化起步早、近代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具有技术、人才等优势。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央开发开放浦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上海浦东的开放开放影响的不仅仅是浦东,还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雄安新区正是学习借鉴上海浦东开放开放的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可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均衡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3)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方法和原则是先试点,再推广普及。

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及时调整政策,最后把成功的经验、模式加以推广普及。

从经济特区到沿海经济开放区,从上海浦东的开放开放到河北雄安新区的开发开放,都是以点带面的成功经验的推广与普及。

24.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评分说明:

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给分要点:

自拟题目;

(如“近代美国的民主进程”、“启蒙思想影响下的美国”、“独立、统一与自由推动美国前行”等。

)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联系:

启蒙思想影响下,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人平等和人民主权等思想,推动了独立战争的进程;

战争胜利后,颁布1787年宪法,实践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的政治构想,开创民主政治先河;

南北战争期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黑奴制,突破1787年宪法的局限,进一步推动了美国的民主法治进程。

);

史实正确,表述完整。

若小短文不足80字,酌情扣分。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分析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确立主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如从三部法律文件,确立主题“启蒙思想影响下的美国”,启蒙思想影响下,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人平等和人民主权等思想,推动了独立战争的进程;

南北战争期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黑奴制,突破1787年宪法的局限,进一步推动了美国的民主法治进程;

从三部法律涉及的两次战争对美国的发展“探讨独立、统一与自由推动美国前行”,《独立宣言》的发表,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言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以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力,宣布独立,独立后颁布的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这种民主制度有效防止专制的发生。

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南北内战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为赢得内战胜利提供了雄厚的兵源,并且赢得人民的支持,扭转了战场局势,南北内战的胜利,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除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

例如,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和美洲建立殖民地,在大西洋海域建立四通八达的贸易网络。

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这些都是欧洲市场的紧俏商品。

——《新全球史》

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

到了19世纪后期,俄国和日本也开始了工业化。

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很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逐渐成为原料出口地,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

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

国际贸易被证明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跨区域贸易在塑造历史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

它较近的起源短语“自由贸易”(freetrade),这意味着跨越国界的贸易摆脱了国家施加的限制和制约。

自由贸易问题引起了关于自由贸易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繁荣的争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自工业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领导人对这个问题持坚定的立场。

(1)材料一、二中“欧洲商人的远航”、“早期的工业化”分别指的是什么?

(2)根据三则材料,推动全球贸易体系诞生、发展以及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

(3)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说“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经济全球化抗议者同盟则说:

“经济全球化为贫穷国家带来灾难。

”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论证。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