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604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docx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重点

名词:

1.经济金融化:

指社会经济生活对金融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金融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深刻。

2.初始构造:

一个国家在特定社会性质的金融机构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建立起具有一定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银行体制。

3.再构造:

指一个国家对业已建立的银行体制重新进行配置和调整,从而使银行体制发生或全局性的、或局部性的、质的变化。

4.自然构造:

指国家不直接干预银行体制的产生、设立等,只是伴随着经济的自然演进而形成、发展银行体制。

5.人为构造:

政府采用人为的办法,强制建立、合并或撤销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立法方式强制建立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宜的银行体制。

6.南南金融合作:

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南部,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

7.激进式战略模式:

在预先制定的方案基础上,以私有化为工具,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迅速、根本性的改革。

(俄罗斯为代表)

8.渐进式战略模式:

改革并不遵循一种固定和全面的方案,而是采取综合性以及连续性的改革措施,对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渐进的、局部的改革。

(中国为代表)

9.“休克疗法”:

强调转轨是一种涉及制度、体制和机制转变的全面改革。

10.“实验室方式”:

在改革过程中,先在某些地方进行改革的试验,试验成功后再将改革的范围扩大到全国。

11.金融监管体制:

是指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包括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金融监管主体的组织结构、金融监管主体的行为方式等。

12.监管主体比较:

银行监管主体是指银行业实施监管的执法或准政府金融机构。

简答:

1.美国银行制度特征。

(一)双线多头的金融管理体制

1.联邦储备委员会2.货币监理署3.联邦存款保险公司4.联邦住房放款银行委员会和联邦储蓄信贷保险公司5.证券交易委员会6.国民信用社管理局和国民信用社保险基金

7.各州的金融管理机构

(二)数量众多的商业银行

(三)迂回曲折的银行集中垄断

(四)具有相当优势的银行持股公司

(五)发展迅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六)咄咄逼人的美国银行全球化

(七)发展迅速的银行电子化

2.日本银行制度的特征。

日本银行制度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政府直接推动以人为构造方式快速建立起来的。

(一)政府鼓励支持的银行业集中垄断

1896年的《银行合并法》。

商业银行在1901-1913年期间,通过破产、解散和合并,由原来的1867家锐减为374家。

1927年日本《银行法》依然积极鼓励合并。

(二)分工严密的专业化银行制度

1.各类金融机构分工明确2.部门繁多的分工体系3.二重结构的金融机构

(三)银行对工商企业压倒性的优势和支配权

银行对工商企业的压倒性的控制支配格局是从始至终

(四)独特的“铁三角”关系

日本金融业、工商企业、政府间的紧密关系为“日本铁三角”。

3.英国银行制度特征

英国银行体制具有许多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的特点,自然演进、历史悠久就是其最大的一个特点,除此之外,英国银行体制还包括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产生最早、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

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经营有方、兴盛不衰的第一个股份制商业银行;

也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成为在国家政权的支持下逐渐由兼营式中央银行演变成高度专业化的现代中央银行的典型。

(二)自然、直接、充分的银行集中垄断

(自然构造的特征)

市场机制作用的自然结果。

政府既不阻挠也不特别鼓励,一般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激烈竞争和淘汰,通过改组、合并和兼并而实现集中。

银行业集中垄断的这些特点和方式突出表现了英国银行体制的自然构造特征。

(三)由来已久、基础雄厚的银行国际化

1.英国拥有历史上最庞大的国际性银行体系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几乎在英国所侵占的所有殖民地国家或地区都建立了英国人自己的银行。

英国殖民地海外银行和本土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构成了英国银行体系的重要部分。

2.英国拥有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极高地位的伦敦国际金融中心

例如,英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确定和运用就更多的是一种国际性的调节行动。

英国经济金融界对于外界变化反应的灵敏度要比其他许多国家高的多。

同时,英国对外国银行的设置及业务活动限制不严。

(四)传统金融机构与现代金融机构并存

贴现行是英国的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

4.法国银行制度的特征。

(一)政府直接干预下的银行体制

(二)私有化过程中的国有商业银行

(三)独立性不足的法兰西银行

(四)独具特色的法国政策性银行体制

5.德国银行制度的特征

(一)高度独立的中央银行体系

联邦银行被认为是欧洲各国中最有独立性的中央银行。

联邦银行以稳定货币为天职,实行极为严厉的货币政策

(二)建立最早的综合化银行制度

德国的综合化银行制度,是指德国银行既从事短期金融业务,从事长期金融业务;既从事间接金融业务,也从事直接金融业务;既从事银行业务,也从事广泛的非银行金融业务的银行经营制度。

这一制度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形成,因而要比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的各国银行综合化及混业经营要早100多年。

6.德国全能银行制度的原因和优势

(一)德国推行全能银行制度的原因

(1)银行与企业之间关系密切是全能银行制度的客观基础

(2)商业银行扩展业务范围是全能银行制度形成的内在要求

(3)德国的金融法未曾对银行从事证券业进行过限制

(二)全能银行制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全能银行同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可以做到优势互补

全能银行也可以通过证券业务进一步密切同企业的关系,争取更多的客户,促进其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

第二,全能银行制度有利于降低银行自身的风险

第三,全能银行制度使银行充分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降低贷款和证券承销的风险

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都希望尽量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但由于业务限制,它们只能了解有关企业客户的某一方面信息,因此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加强对企业资信的全面了解,减少信用风险。

第四,实行全能银行制度,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创新和竞争力,有利于提高银行效益,并促进社会总效用的上升

7.发达国家银行制度总体特征

(一)同质、同构的现代银行体系

1.中央银行是各国银行体系的核心2.商业银行是各国银行体系的主体3.专业银行是各国银行体系的补充4.跨国金融银行机构的参与

跨国银行或跨国金融机构

(二)各具特色的银行体制

1.英国首先完成革命,银行制度循序渐进的发展;

2.日本和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完全,强调银行的突出作用,为了追赶而选择人为推动的战略;

3.美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生产力分布状况特别,一向崇尚自由,选择双线多头管理。

政治原因、地理原因、历史原因

(三)协调运转的银行机制

1.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2.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

相互渗透

(四)与时俱进的银行业发展趋势

1.各国银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2.各国银行业国际化越来越快

3.各国银行业管制越来越松

①各国银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②各国银行业国际化越来越快

③各国银行业管制越来越松

8.英美银行体制运转环境比较

1.两国银行体制形成的共同特征

建立在工业革命完成、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2.两国银行体制形成的不同特征

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地域狭小形成典型的金融机构总分行制;

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城区差别大,形成双线管理体制。

9.日德银行体制运转环境比较

1.两国银行体制形成的共同特征

资产阶级革命均不彻底,均推行金融超前发展战略,形成企业—银行—政府的独特“铁三角”关系。

2.两国银行体制形成的不同特征

日本形成了专业化银行制度,分工严密

德国形成了综合化银行制度,央行独立性高

10.自然构造的英国模式

具体表现:

1.银行业自然繁衍;

2.各类商业银行机构能够长期共存;

3.商业银行高度集中、垄断;

4.英格兰银行的管理宽松、间接。

11.人为构造的日本模式

主要特点:

1.国家直接出资设立各种专业性银行;

2.国家不断颁布和修订银行条例和法规,对银行的设立、合并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并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

3.积极改造、淘汰中小银行,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银行并购。

12.发达国家银行业务制度比较

(一)专业化银行制度的利弊。

有利:

专业化银行制度有利于集中资金,重点运用于特点领域或行业;有利于一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有利于宏观经济的控制和调节,有利于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易于达到干预经济的目的。

在资金不足而又急需发展的国家,专业化银行制度对于财力的有效集中和重点使用,促进工业的现代化,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卓有成效的。

弊端:

不利于专业银行自身的扩张,最终将导致专业银行能力的丧失;

专业银行调度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工商企业发展规模的要求;

专业化银行制度造成的银行林立局面,不利于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监管。

(二)综合化经营的优缺点。

优点:

有利于满足金融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要求,进行多元化经营,在传统银行业务利润较低时,可以转向其他相关行业;

有利于金融机构分散投资风险,多渠道获利;

有利于金融创新,获取超额利润,金融机构可以接合传统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进行金融创新,获取新的生机与活力,取得最大经营利润。

不足之处:

银行有可能违背存款人意愿从事高风险活动;

银行有可能利用资金优势操纵股市,造成证券市场的不平等;

银行经营风险加大,由于银行涉及股市,一旦股市有波动,银行资金安全受到挑战,银行经营安全受到威胁,有可能造成整个信用系统的安全。

(三)当前综合化银行业务制度的发展

1.美国:

1999年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消了银行、证券、保险间的界限。

2.日本:

1981年《银行法》→银行可以涉足证券。

3.英国:

1986年“金融大震”→允许银行和外国投资者进入证券市场。

13.日本的专业化银行制度

(一)日本的二重经济结构要求有一种二重的多层次专业分工的金融制度。

(二)战后经济重建的需要。

(三)专业化银行制度的利弊。

14.德国的综合化银行制度

(一)综合化:

混业经营制度→对银行业务性质、经营范围不加限制。

(二)德国银行所从事的业务有:

传统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证券投资等。

(三)产生背景:

形成于19世纪70-80年代,原始资本积累过程短暂而不充分,民间积蓄又十分有限,因此政府大力干预,极力提倡银行综合化经营。

(四)综合化经营的优缺点。

15.论述发展中国家银行制度总体特征。

(一)结构严重不平衡的金融体制

1.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金融体制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2.国有金融机构构成金融体系的主体

3.特殊的环境限制了货币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经济货币化程度低、金融市场不发达、管理中较多运用行政手段、较少运用经济手段

(二)超常发展的金融市场

游资危害:

⑴加剧各国和地区内部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⑵引起所在国或地区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给其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造成极大压力;

⑶导致大量游资外逃,造成汇率和利率的波动,给其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很大危害。

(三)先入为主的外国金融机构

历史原因:

殖民地;吸引外资银行

现实原因:

各国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一体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导致金融体制的国有化和各国金融机构的交叉。

管理极严不允许外资银行涉足的:

17%;

限制极严:

4%;

一般限制:

33%;

开放和较开放:

46%

监管:

注册登记管理、资本所有权管理、业务限制

(四)日益紧密、有效的南南金融合作

1.签署多边支付清算协议;2.建立跨国中央银行以调节和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3.提供出口信贷便利;4.建立区域性开发银行;5.提供发展援助;(南南发展援助)6.积极创建以洲为单位的货币基金组织和南方银行

(五)天然优越的国际金融中心

1.天然优越的地理位置;2.时区差的有利条件;3.开放有吸引力的政策;4.严格的银行保密法;5.伴随周边地区繁荣而发展;6.适当管理和因势利导相结合。

结合实际分析中国根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存在哪些问题?

怎样解决?

(1)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高

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基本上都隶属于中央政府,直接对政府负责,其官员也往往由政府任命,独立性比较低,其货币政策更多的是以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为目标,而牺牲币值的稳定。

这影响了中央银行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效率。

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不高,主要表现在其长期以来受制于财政、地方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主要官员的任职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人事渗透过多;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还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在抵御不合理的融资要求方面还缺少法律保障等;印度的中央银行是印度储备银行,强而有力的行政干预是其重要特征,其长远货币金融政策战略目标必须与政府的长期经济战略目标完全一致,这使其独立性大打折扣。

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能力都比较差,很大程度地存在着直接的、以行政干预为特征的政策手段,金融调控手段主要依赖于信贷规模的控制,尚未完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调控体系。

为此应该市场化、规范化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利用市场机制来实施,通过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工具的使用,利用价格杠杆、利益驱动机制和法律手段来影响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使商业银行等机构自觉地扩张或紧缩其信贷规模,调节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总量和结构的目标。

形成健全、完善,独立性比较高的中央银行体制,以稳定币值为货币政策目标,独立地、不受外界干扰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2)商业银行的产权及业务经营体制存在问题

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产权体制可以分为政府所有、私人所有和外资所有三种,而又以国有为主,这就为政府和中央银行干预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提供了温床,这种干预使商业银行难以完全遵循盈利目标,还被迫承担政府为实现政策目标而下达的行政任务,造成商业银行无法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经济效益低下。

发展中国家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上基本上都实行分业经营体制,专业化经营的色彩浓厚,商业银行基本上只开展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不开展其他金融业务。

这种经营体制虽然在这些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可以降低金融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安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深化,其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

产权体制方面采用股份制组织形式,促使商业银行外部控制和内部治理结构的健全与完善,提高商业银行的活力和动力,进而提高其经营效率。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上实行混业经营制,综合开展各种金融业务,中央银行不加限制。

综合化、全能化经营。

(3)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发达,结构不合理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虽然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总体来看,非银行金融业还不发达,结构很不合理,证券机构、信托机构几乎为零,保险业水平低下,且对外依赖较为严重,亟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机构多样化,拓宽业务领域,通过金融创新、资产重组中发展金融机构,使其机构更加合理。

(四)金融监管的体制不完善与内容不全面

发展中国家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实质上是以中央银行为单独监管主体的体制。

行业自律监管机构的独立性较低,往往隶属于有关部门,使其应有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也由于其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大都不很完善而形同虚设,甚至因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而不能发挥作用;社会监管层次基本上还处于欠缺状态。

发展中国家目前基本上处于合规性监管为主的阶段,并且主要采取利率管制和信贷规模管制两种方式,虽然有些国家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方面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大都不很全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建立了多层次、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金融监管体制,以中央银行及其它政府监管部门为主体,行业自律监管、社会监管和金融机构内部监管为辅助的监管体系,且四个层次的监管活动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有利于减少金融监管的盲点,提高监管效率,保证金融体系安全、稳定的运行。

(五)金融市场发育的程度较低

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其金融市场的水平仍处于发达国家金融深化历程的最初阶段,没有形成各种专业市场共同协调发展的局面,甚至有些国家还没有建立必要的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方面,各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非常凌乱,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而资本市场由于主要是为国有企业融资和为金融机构提供股票交易的场所,使资本市场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

且因上市公司比较少,交易不活跃,规模小,资本证券化程度低,因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低。

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在货币市场方面丰富货币市场工具种类。

在资本市场方面提高资本证券化程度,从而推动了发达国家金融体制的发展与创新。

16.日益紧密有效的南南合作。

(一)签署多边支付清算协议;

1.拉美一体化联盟的信贷与支付协议(1965)2.亚洲清算联盟(1974)3.西非清算机构(1975)4.中非清算机构(1979)5.东南亚的贸易优惠区清算机构(1981)

(二)建立跨国中央银行以调节和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

1.西非中央银行: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2.中非国家银行:

中非合作金融法郎3.加勒比地区国家(加勒比通货局)

(三)提供出口信贷便利;

1.拉美出口银行2.安第斯贸易融资体系3.美洲发展银行贸易融资便利4.阿拉伯贸易融资便利、一家私人的多边银行

(四)建立区域性开发银行;

1.泛美开发银行2.非洲开发银行3.亚洲开发银行

(五)提供发展援助;(南南发展援助)

(六)积极创建以洲为单位的货币基金组织和南方银行

17.印度银行体制特征

(一)二重的金融结构

组织完善的现代化金融体系与遍及全国各地、尤其是农村的各自为营的当铺、钱庄和大大小小的高利贷者同时并存。

(二)金融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

印度的银行大部分集中在孟买、新德里和加尔各答等中心城市。

(三)普遍的国有化

(四)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五)银行网络遍及全国

(六)银行业务的自由化和交叉趋势

18.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南部,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

南南合作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基于共同的历史遭遇和独立后面临的共同任务而开展的相互之间的合作。

南南合作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传播人类活动所有领域内的知识或经验,并相互分享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推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并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与环境、中小企业发展、人才资源开发、健康教育等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

19.巴西银行体制特征。

(一)发达的金融业与健全的金融体制

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类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配套齐全和比较发达的现代金融体制。

(二)居主体地位的国营金融机构

(三)集中垄断程度较高的金融业

(四)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

巴西是发展中国家中金融市场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五)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始于1967年。

(六)国际化趋势明显

在发展中国家中,巴西是拥有国外银行机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20.经济金融体制变革模式比较

(一)总体战略模式比较

1.概念比较

①激进式战略模式:

在预先制定的方案基础上,以私有化为工具,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迅速、根本性的改革。

(俄罗斯为代表)

②渐进式战略模式:

改革并不遵循一种固定和全面的方案,而是采取综合性以及连续性的改革措施,对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渐进的、局部的改革。

(中国为代表)

2.中心任务比较

①激进式:

创造同市场经济模式联结在一起的条件

②渐进式:

生产的稳定

3.效能比较

①激进式:

强调果断地解决关键问题,按照目标模式迅速建立新体制

②渐进式:

重新构建市场经济的现实基础,需要有一定的过渡时期,因此所需时间较长

(二)具体路径与方法比较

1.“休克疗法”

强调转轨是一种涉及制度、体制和机制转变的全面改革。

俄罗斯“休克疗法”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

①短期内一次性全面放开物价

②全面和急速推行私有化

③实现无赤字预算的财政货币政策

④对外经济活动的自由化

⑤实行本币的自由兑换,开放外汇市场

2.“实验室方式”

在改革过程中,先在某些地方进行改革的试验,试验成功后再将改革的范围扩大到全国。

有两种方法:

①中央政府指定某地区进行试点;

②地方政府进行摸索、设计方案。

21.俄罗斯金融体制的特征

1.俄罗斯金融自由化改革独具特色

2.二级银行体制虽已建成,但有待完善

3.俄罗斯银行体系的金融中介作用较弱

4.俄罗斯有价证券市场相对发达

5.俄罗斯股票市场作用有限

6.俄罗斯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高

22.转轨型国家金融体制的总体特征

(一)金融组织体系的建立基本完成

(二)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能力较差

第一,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较少

第二,监管效果有限

第三,与政府关系密切,独立性差

(三)商业银行所有权形式多样化,但国有银行仍占主导地位

(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尚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商业银行信贷投资结构不合理

第二,业务经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政府干预

第三,商业银行转移中介和支付系统效率低下

第四,商业银行的呆帐问题十分严重

(五)金融市场发展存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六)外资及国际金融机构发挥了一定作用

结合实际分析与发达国江相比,转轨型国家金融体制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

问题:

第一,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第二,融资结构扭曲,金融体系内风险向银行集中;

第三,直接融资体系内结构失调。

解决办法:

第一,神话国有企业改革,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实体经济背景;

第二,以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化进程为核心,进一步完善金融产权制度;

第三,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债券。

23.组织形式比较

(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设立一家中央银行,全面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一般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

特点:

1、权力集中2、职能齐全3、实行总分行制

典型国家:

英、法、中、日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由若干家银行机构共同组成中央银行体系。

特点:

1、权力和职能相对分散2、分支机构较少3、地方级的中央银行基本上按经济的特点及特定的法规和历史条件设立的,而不是按照行政区划。

典型国家:

(联邦制)美国、德国、前南斯拉夫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部分商业银行执行央行的职能。

特点:

权力分散,中央银行的职能进行分解,分别由不同的机构从不同的角度来执行。

典型国家:

新加坡、香港、南非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由地域相邻的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央行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特点:

1、中央银行跨国界行使职能,各成员国不设本国的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