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知识点Word下载.docx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知识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知识点Word下载.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①Ey=1
②Ey>
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③Ey<
1必需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④Ey=0完全
⑤E<
0低档品
12、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时间(首要因素)、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3、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4、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总是同方向的,所以,Es的符号始终为正值
1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6、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
2、经济人假设: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这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是真个经济性的一个基础。
3、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
序数效用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
序数效用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4、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完备性可传递性消费者总是偏好多而不是少;
消费者对这条取消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特征:
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
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绝对值)。
5、预算约束:
影响因素:
收入变动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右平移,反之。
相对价格变动:
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项左移,下降右移,两种商品的价格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动,那么预算线不动。
6、消费者均衡:
实现均衡的前提:
偏好、价格、收入不变;
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的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7、两种效应:
1)收入效应:
在名义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购买量发生变化。
正常物品:
收入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化,低档品同方向变化;
2)替代效应:
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需求变化。
正常、低档物品:
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
正常、低档品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8、总效应:
是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低档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更平缓,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大。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的理论
1、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法企业和公司企业。
企业经营目标:
追求利润最大化
2、科斯提出理论: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企业与市场机制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方式,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大大减少了需要签订的契约数量、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3、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可变:
长期行为,不可变:
短期行为;
生产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
规模报酬:
不变时,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递增时:
大于、递减时:
小于。
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呈现一定的规律:
规模较小是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能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
此后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
4、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成本含义:
机会成本放弃的最高收入,显成本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隐成本是机会成本,经济利润:
总收益-总成本;
短期成本函数:
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和可变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生产人员工资,是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长期成本函数,两者的区别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5、短期平均固定成本曲线:
随着长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变动规律是开始降低幅度很大,以后降低幅度越来越小。
短期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平均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而且变化都快与其他平均总成本、变动成本曲线。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1、市场结构,是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2、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三个:
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
3、市场分为: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市场结构
产者数量
对价格的控制程度
差别程度
进出难易
典型行业
完全竞争市场
很多
价格的接受者
无差别
容易
玉米小麦
垄断竞争市场
较多
对有一定程度的控制
有差别
比较容易
啤酒糖果
寡头垄断市场
少数几个
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有一定差别或无差别
比较困难
汽车钢铁
完全垄断市场
一个
价格的决定者
无替代品
非常困难
电力电话
市场结构产者数量对价格的控制程度差别程度进出难易典型行业
完全竞争市场很多价格的接受者无差别容易玉米小麦
垄断竞争市场较多对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有差别比较容易啤酒糖果
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几个有较大程度的控制有一定差别或无差别比较困难汽车钢铁
完全垄断市场一个价格的决定者无替代品非常困难电力电话
4、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生产者行为:
行业需求曲线一条向右下边倾斜的曲线,行业供给曲线是一条向由右上边倾斜的曲线。
企业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平均收边际收益都是相等的,都是同一条线;
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有利润时利润最大,有亏损时亏损最小。
5、完全垄断市场中的生产者行为:
需求曲线:
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更陡峭,说明随着销量增加,边际收益下降的比平均收益更快。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供应产品的数量越少,价格越高,不存在供给曲线,完全垄断市场形成条件:
政府垄断(邮政)、原料垄断(钻石)、专利垄断、自然垄断。
6、实施价格歧视的前提:
1)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2组或者2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2)市场必须能够有效地间隔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7、垄断竞争市场:
与完全垄断市场相同:
两者的企业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区别:
1)垄断竞争企业需求曲线不是市场需求曲线,而是每一个具体企业的需求曲线,完全垄断企业曲线是市场需求曲线;
2)垄断竞争比完全垄断具有更大的弹性。
8、寡头竞争市场:
两种模式1)协议价格机制:
通过协议价格,是行业净收益最大,如卡特尔组织欧派克,不稳定,我国不允许;
2)价格领袖制,领袖企业在制定价格是,不能只考虑本企业的利益,还需要考虑整个行业的供求情况。
9、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2015新增)
1、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在生产要素的市场上,需求者是生产者或厂家,供给者是消费者或居民,生产者对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派生出来的。
对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派生需求”。
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需求、复合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性,各生产要素要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生产最终产品,如:
钢材需要炼钢工人和炼钢炉。
同时,各生产要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
2、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边际收益产品(MRP)=边际物质产品(MPP)×
边际利益(MR),生产者使用要素的目的:
是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以获取利润最大化,生产者使用要素原则:
边际要素成本=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要素成本,每增加使用一个单位的要素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
给生产者带来的成本,导致生产者要使用更多的要素,一直到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为止;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要素成本,导致生产者就减少要素的投入,一直到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为止。
3、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形状是一条水平线;
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及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与要素供给曲线重合;
MRP=VMP即生产者的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由于MP曲线向下倾斜,而P为常数,所以MRP=VMP曲线向上倾斜。
4、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当整个市场上的所有生产者都根据要素价格的变化调整产量时,产品价格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5、劳动的供给原则:
消费者要素供给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用<
闲暇边际效用,通过增加闲暇减少劳动来增加消费者的总效用,反之,就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来增加总效用。
6、劳动的边际效用=劳动的边际收入×
收入的边际效用;
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
由于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增加;
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
由于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相对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时间,从而减少劳动供给。
7、劳动的供给曲线:
当工资低而少时,工资上升,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消费者的劳动供给会增加,劳动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消费者相对比较富足,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2、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
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3、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4、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经济主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5、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垄断、外部性(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6、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7、外部性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8、外部经济:
是某人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
外部不经济:
是某人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损害,但该人或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
9、私人物品的特征:
竞争性、排他性
10、公共物品的特征:
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曲线沿纵向相加的到的。
11、纯公共物品的特征:
完全的非竞争性、完全的非排他性,如国防、治安等
12、准公共物品的特征:
有限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13、私人物品的表述:
.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具有独占性;
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该物品。
14、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会导致某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弯曲,最终结果是劣质商品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服务,以致市场萎缩消失)和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市场的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行动,则另一方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
15、政府应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方式和措施:
1)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还可以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2)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
3)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4)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16、斯克理论:
只要财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的概念,有三种形态:
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
计算方法:
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居民消费+政府购买+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2、国内总收入(GNI)收入概念:
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3、两部门(消费者和企业)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C+I=C+S
4、三部门(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C+I+G=C+S+T
5、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I=S+(T-G)+(M-X)、C+I+G+(X-M)=C+S+T
6、消费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个假设,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青年中年老年
3)费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7、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不熟,二者之和=1;
8、投资乘数:
是边际储蓄乘数的倒数;
9、总需求影响因素:
利率货币供给量政府购买税收预期价格总水平;
总需求曲线具有右下方倾斜的特征;
10、总供给影响因素:
价格与成本;
总供给曲线:
1)长期:
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曲线2)短期: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1、经济增长:
只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GDP或人均GDP来衡量。
2、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也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多方面的内容。
4、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
两因素分解法: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GQ=GH+GP;
三因素分解法: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
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
资本增长率)
5、经济周期:
又称商业循环,至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周期类型:
1)长周期(50-60年)中周期(8年)短周期(3-5年);
2)古典型周期:
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经济增长负增长、增长型周期:
如果处在低谷时经济增长率正值;
经济周期阶段:
扩张阶段(复苏繁荣)收缩或衰退阶段。
6、经济波动原因:
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动、技术进步状况、预期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
波动指标体系:
一致指标(也叫同步指标如:
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如:
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广义货币M2)滞后指标(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7、经济发展内容: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广广大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居民收入分配状况逐步改善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特征:
1)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3)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①由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转变③由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向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1、价格总水平:
也叫一般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平均或综合,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度量方法
1)编制各种价格指数
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我国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
变动因素:
1)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方程π=m+v-y,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流通速度变化正方向变动,与总产出反方向变动
2)总需求和总供给;
经济效应1)对工资影响:
实际工资的变动与名义工资变动成正比,与价格总水平变动成反比2)对利率影响:
i=r-π价格总水平不变,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相等3)对汇率的影响;
汇率实际上由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决定4)间接效应:
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就业三个方面即就业者条件,收入条件,时间条件;
失业:
没有工作;
当前可以工作;
正在寻找工作;
我国统计指标是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3、失业类型:
自愿失业包括: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交换而引起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
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或者叫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
4、我国特点由体制转轨和二元结构是两个部门:
一个是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
另一个是传统的农村农业;
5、他们之间关系;
奥肯定律:
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菲利普斯曲线:
是一条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
1、国际贸易的演变:
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出口具有绝对优势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产品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提出,每个国家都出口具有比较优势产品,两国都从中受益
3)要素禀赋理论,郝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资源不同,生产要素供给情况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当代贸易理论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和同类工业品之间双向贸易现象;
2、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汇率水平的高低、本国经济状况,国际市场需求水平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
4、影响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
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汇率水平、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
5、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
①关税限制高额进口关税
②非关税限制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6、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
出口补贴(直接补贴:
现金、间接补贴:
财政优惠出口退税出口信贷)
7、倾销:
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想进口国销售产品,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类型:
①掠夺性倾销(底高价格)②持续性倾销(保持价格)③隐蔽性倾销④偶然性倾销;
8、反倾销的征收要求:
①该产品存在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
②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③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纳税人是进口商;
第十一章公共财政职能与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
由保罗萨缪尔森提出,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哪类物品;
1)非竞争性(主要特征)2)非排他性(派生特征);
需求显示:
政府机制;
融资分为:
1)政府融资,是强制融资,缺点:
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2)私人融资,是资源融资,缺点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数量的不足和结构不平衡
3)联合融资,目标是建立一个多元的竞争的有效率的均衡发展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
2、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
自然垄断信息不充分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被动。
3、公共财政基本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
①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的基本需要包括国家安全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②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支出包括公共卫生
③对社会资源配置引导性支出包括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
机制手段:
①确定社会公共需要基本范围和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实现高效社会资源配置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③为公共工程提供资金保障
④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方向,提高投资效率
⑤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手段:
目标实现公平分配①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政府对社会收入分配范围和界限②加强税收调节,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资源税③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④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四大目标:
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机制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