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906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四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下载.docx

5.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6.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根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当生长素浓度高于M时,该植物的茎生长开始受到抑制

B.当生长素浓度高于P小于M时,根生长仍被促进

C.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P浓度是该植物根生长的最适浓度

7.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8.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8gH218O所含质子数为10NA

B.1mol的—OH与1mol的OH—所含电子数均为10NA

C.常温常压下,42g乙烯和丁烯混合气体中,极性键数为6NA

D.Na2O2与H2O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O2,转移电子数目为0.4NA

9.某芳香族化合物甲的分子式为C10H11ClO2,已知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其中一个取代基为—Cl,甲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则满足上述条件的有机物甲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多少种

A.5种B.9种C.12种D.15种

10.室温下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

验证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B.图2:

制取干燥的NH3

C.图3:

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SO2D.图4:

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11.X、Y、Z、W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中的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为金属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Z位于同周期,Z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W能与冷水剧烈反应,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

Z>

Y>

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

Z

C.最外层电子数:

WD.Y、Z的氧化物都是两性氧化物

12.用酸性甲醛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a、b都是铜做电极时,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2CuSO4+2H2O

2H2SO4+2Cu+O2↑

B.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

O2+2H2O+4e-4OH—

C.当燃料电池消耗2.24L甲醛气体时,电路中理论上转移2mole-

D.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

HCHO+H2O—2e-HCOOH+2H+

13.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硫酸氢铵溶液和醋酸铵溶液中,硫酸氢铵中的铵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较小

B.在10mL0.1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6mL等浓度的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6mL等浓度的Na2S溶液,溶液中又有黑色沉淀生成,说明Ksp(Ag2S)<

Ksp(AgCl)

C.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2mol/L的弱酸HX及其盐NaX等体积混合后:

c(X—)+c(HX)=0.02mol/L

D.己知Ksp(AgCl)=1.56×

10-10,Ksp(Ag2CrO4)=9.0×

10-12。

在含C1-、CrO42-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时,首先生成Ag2CrO4沉淀。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轻绳一端连接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Q,另一端绕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定滑轮与小球P连接,P、Q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

A.Q可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B.Q可能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Q受到的绳子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左

D.Q受到的绳子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左下方

15.我国自主研制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包含至少7颗卫星,分别编号为“高分一号”到“高分七号”,它们都将在2020年前发射并投入使用。

于2013年4月发射成功的“高分一号”是一颗低轨遥感卫星,其轨道高度为645km。

关于“高分一号”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射速度大于7.9km/s

B.可以定点在相对地面静止的同步轨道上

C.卫星绕地球运行的线速度比月球的小

D.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比月球的大

16.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多次发生雾霾天气,能见度不足20m。

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

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

两辆车刹车时的v-t图象如图,则

A.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等于112.5m

B.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小于90m

C.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

D.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s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

17.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

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图中电表均为理想的交流电表,定值电阻R=10Ω,其余电阻均不计,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c、d两端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电流表的示数为3.11A

B.当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且t=0.01s时,电流表示数为零

C.当单刀双掷开关由a拨到b时,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

D.当单刀双掷开关由a拨到b时,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变为25Hz

18.如图所示,有一金属块放在垂直于表面C的匀强磁场中,当有稳恒电流沿平行平面C的方向通过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块上表面M的电势高于下表面N的电势

B.电流增大时,M、N两表面间的电压U增大

C.磁感应强度增大时,M、N两表面间的电压U减小

D.金属块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越少,M、N两表面间的电压U越小

19.如图所示,K1、K2闭合时,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液滴,静止在电容器的A、B两平行金属板间。

现保持K1闭合,将K2断开,然后将B板向下平移到图中虚线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B.A板电势比电路中Q点电势高

C.液滴将向下运动

D.液滴的电势能增大

20.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导轨宽度为L,其下端与电阻R连接,匀强磁场大小为B,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

放在导轨上的导体棒ab以某一初速度v下滑,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

关于导体棒a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刚下滑的瞬间,ab棒产生的电动势为BLvcosθ

B.所受安培力方向平行于导轨向上

C.可能匀加速下滑

D.可能以速度v匀速下滑

x

21.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内有一沿x轴的静电场,其电势φ随坐标x的变化而变化,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图中φ0已知)。

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负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从O点以某一未知速度v0沿x轴正向移动到点x4。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带电小球从O运动到x1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逐渐增大

B. 

带电小球从x1运动到x3的过程中,电势能一直增大

C. 

若小球的初速度

,则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D.要使小球能运动到x4处,则初速度v0至少为

第II卷(主观题174分)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某小组同学用简易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他们找来一块平整且比较光滑的木板,从实验室借来打点计时器、刻度尺、小车和纸带。

他们把木板搭在台阶上。

如图甲安装好实验器材,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

(1)在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时,还需要测量台阶的高度h和木板的长度L,已知纸带上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纸带上MN两点间的数据,该组同学需要验证的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多选)在该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B.由于摩擦力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所以把木板搭在台阶上是为了平衡摩擦

C.由于阻力的存在,该实验中小车增加的动能一定小于小车减少的重力势能

D.在该实验中还需要用天平测量小车的质量

23.(9分)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现有的器材规格如下:

A.待测金属丝电阻Rx(大约10Ω),长度为L

B.直流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10Ω)

C.直流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4Ω)

D.直流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为3kΩ)

E.定值电阻R0=3kΩ

F.直流电源(输出电压6V,内阻不计)

G.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5Ω,允许最大电流2A)

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mm。

(2)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为了减小测量误差,直流电流表应选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3)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范围尽可能大一些)。

(4)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的读数为I,电压表的读数为U,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表达式为ρ=(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并忽略电表内阻的影响)

24.(12分)如图所示,AB是倾角为

的粗糙直轨道,BCD是光滑的圆弧轨道,AB恰好在B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从直轨道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它能在两轨道间做往返运动。

已知P点与圆弧的圆心O等高,物体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

(1)物体做往返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AB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

(2)为使物体能顺利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释放点P距B点的距离至少多大?

 

25.(20分)如图,静止于A处的离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沿图中圆弧虚线通过静电分析器,从P点垂直CF进入矩形区域的有界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

静电分析器通道内有均匀辐射分布的电场,已知圆弧虚线的半径为R,其所在处场强为E,方向如图所示。

离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

,离子重力不计。

(1)求加速电场的电压U;

(2)若离子恰好能打在Q点上,求矩形区域QFCD内匀强电场场强E0的值;

(3)若撤去矩形区域QFCD内的匀强电场,换为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要求离子能最终打在QF上,求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取值范围。

26.(15分)钡盐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钡泥【主要含有BaCO3、BaSO3、Ba(FeO2)2等】,某工厂本着资源利用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在生产BaCO3同时,充分利用钡泥来制取Ba(NO3)2晶体及其它副产品,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Fe(OH)3和Fe(OH)2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和9.7

②Ba(NO3)2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大,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小

③Ksp(BaSO4)=1.1×

10-10Ksp(BaCO3)=5.1×

10-9

(1)该厂生产的BaCO3因含有少量BaSO4而不纯,提纯的方法是:

将产品加入足量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充分搅拌、过滤、洗涤。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该提纯的原理_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Ba(FeO2)2与HNO3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结合本厂生产实际X试剂应选下列中的_____。

A.BaCl2B.BaCO3

C.Ba(NO3)2D.Ba(OH)2

(4)废渣2为________。

(5)操作III为_______。

(6)过滤III后的母液应循环到容器______中(选填a、b、c)

(7)称取w克的晶体样品溶于蒸馏水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经一系列操作称重所得沉淀质量为m克,则该晶体的纯度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27.(14分)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g)+O2(g)2NO2(g)

(1)当n(NO):

n(O2)=4:

1时,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A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O2)_____B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O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N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

当达到B点后往容器中再以4:

1

加入些NO和O2,当达到新平衡时,则NO的百分含量B点NO的百分含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到达B点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B.v正(NO)=2v正(O2)

C.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在此条件下达到最大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2)在下图1和图2中出现的所有物质都为气体,分析图1和图2,可推测:

4NO(g)+3O2(g)=2N2O5(g)△H=

(3)降低温度,NO2(g)将转化为N2O4(g),以N2O4、O2、熔融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Y为,有关石墨I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

28.(14分)阿司匹林口服时,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感冒的药物,也可用于抗风湿,促进痛风患者尿酸的排泄。

近年来还发现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可防止血栓的生成。

它的有效成分是乙酰水杨酸(

)。

实验室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CH3CO)2O】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

图1

【反应原理及部分装置】

(CH3CO)2O

【实验流程】

乙酰水杨酸

(Mr=180)

①醋酸酐遇水分解生成醋酸。

②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均微溶于水,但其钠盐易溶于水,副产物为高分子化合物,难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在85℃~90℃,最合适的加热方法______。

(2)用图1装置过滤比普通漏斗过滤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粗产品提纯:

①分批用少量饱和NaHCO3溶液溶解粗产品,目的是_______;

判断该过程结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加浓盐酸、冷却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干燥、称重、计算产率。

③纯度检验:

取少许产品加入盛有2mL水的试管中,加入1~2滴FeCl3溶液,溶液呈浅紫色。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步骤(假定只含乙酰水杨酸和辅料,辅料不参与反应):

Ⅰ.称取阿司匹林样品mg;

Ⅱ.将样品研碎,溶于V1mLamol/LNaOH(过量)并加热,除去辅料等不溶物,将所得溶液移入锥形瓶;

Ⅲ.向锥形瓶中滴加几滴甲基橙,用浓度为bmol/L的标准盐酸滴定剩余的NaOH,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2mL。

已知乙酰水杨酸与过量NaOH溶液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OONa

则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每空2分)下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其中图甲表示绿色植物叶表皮上分布的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和关闭,是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

图乙表示叶肉细胞气体交换情况;

图丙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某植株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炎热夏季中午,部分气孔会处于关闭状态,在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会。

(2)图乙所示细胞能合成ATP的场所有。

(用文字描述)

(3)假设温度等条件适宜且不变,气孔关闭后,丙图中C点将向移动。

(4)若外部条件适宜,图丙中C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内部因素是。

(5)如果处于图丙所示阶段B点时,对该植物所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30.(12分,每空2分)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Ⅰ型遗传病,在连续几代遗传过程中有逐代提早的现象。

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遗传)。

回答相关问题:

(1)据遗传系谱图分析,该病最有可能为染色体性遗传病。

(2)据遗传系谱图推断,Ⅲ1和Ⅲ2的基因型最有可能是和。

(3)根据表中CGA碱基序列重复次数可知,该变异类型为,由图表信息可知,与Ⅳ1情况相同的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最多可能有种:

A.1B.2

C.3D.21

31.(8分,每空1分)学生面临重要考试时,可能因焦虑、紧张而心跳、呼吸加快等.下图为该过程的部分调节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是激素。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浓度时,会对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起作用。

(2)图中的a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的时,可对试卷的文字进行分析。

(3)当考试太紧张时,呼吸会加快,此过程的调节方式是,参与的大脑皮层和脊髓中,有大量的神经细胞,在相邻的神经细胞间隙存在的液体是。

(4)考试结束后依然兴奋,并不立即恢复平静,是因为体液调节具有的特点。

32.(9分,每空1分)下图是某种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示水流方向),展示了较新的污水(常富含N、P)处理技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的上行池和下行池中均栽有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等湿地植物,它们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这些人工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避免,从而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2)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3)假设该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三种生物,它们构成的食物网关系如图:

甲能量中比例为m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kg,则消耗甲的能量最多是kg。

(4)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外,还需依赖于微生物,微生物所起的净化作用是。

(5)此生态系统每天处理污水的量是一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态系统所表现出的是稳定性。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并且在解答过程中写清每问的小题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6分)(多选)目前,我省已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其飘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对人体形成危害。

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物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

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PM2.5的尺寸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相当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PM2.5的运动轨迹只是由大量空气分子对PM2.5无规则碰撞的不平衡和气流的运动决定的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E.PM2.5必然有内能

(2)(9分)如图所示,圆柱形汽缸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汽缸足够长,内截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0。

一厚度不计、质量为

的活塞封住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为T0时缸内气体体积为V0。

先在活塞上缓慢放上质量为3m的砂子,然后将缸内气体温度缓慢升高到2T0,求稳定后缸内气体的体积。

34.[物理—选修3-4](15分)

(1)(6分)(多选)如图所示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实线是在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在t=0.2s时刻的波形图。

已知该波的波速是0.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这列波的周期是0.15s

B.这列波是沿x轴负方向传播

C.t=0时,x=4cm处的质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

D.0~0.2s内,x=4c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改变了3次

E.t=0.2s时,x=4cm处的质点加速度方向向下

(2)(9分)如图所示,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棱镜ABC和A1B1C1,∠A=∠A1=30°

,AC面和A1C1面平行,且A、B1、C1在一条直线上,两三棱镜放置在空气中,一单色细光束O垂直于AB面入射,光线从A1B1面射出时,出射光线方向与入射光线O的方向平行。

若玻璃的折射率n=,A、C1两点间的距离为d,光线从A1B1面上的b点(图上未画)射出。

①画出完整光路图;

②a、b两点间的距离x为多大?

35.[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碘131核发生β衰变的半衰期为8天,则经过6天有75%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