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7111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炉灶检验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

材料要求:

1、大锅灶应能承受正常使用下的温度与荷载。

2、金属部件(耐腐蚀性的材料除外)应电镀、喷漆或其他合适的防腐表面处理。

3、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部件及有可能接触的部件,应使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制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4、接触燃气的密封材料与所用燃气的特性应相适应。

性能要求:

如下表

项目

性能

气密性

燃气系统漏气量不应超过0.14L/h

热负荷准确度

≦±

10%

燃烧工况

火焰传递

<

4s,点燃主火应无爆燃

火焰状态

清晰、均匀、无黄焰、无黑烟

燃烧器稳定性

无熄火、无回火、离焰火孔数不超过总火孔数10%

燃烧噪声

三级

≦85dB(A)

二级

≦75dB(A)

一级

≦65dB(A)

熄火噪声

干烟气中CO(a=1)

≦0.10%

常明点火燃烧器火焰稳定性

不应产生回火、熄火、离焰,在主火燃烧器点燃和熄灭时,不应产生熄火现象。

常明火点火燃烧器供气关至最小时,能保持点燃状态,主火燃烧器应能被点燃,不发生爆燃

火焰监控装置

开阀持续时间

45s以内

闭阀延迟时间

60s以内

其他

方式

开阀

点燃点火燃烧器且无爆燃,如不能点燃点火燃烧器,应及时关闭燃气阀门

闭阀时间

5s内关闭点火燃烧器阀门

点火率

连续启动10次,应全部点燃主燃烧器,且不应爆燃

表面温升

易接触部位(旋钮等)

金属及其相同材料

不大于室温加35K

陶瓷及其相同材料

不大于室温加45K

灶具壳体部位

金属及其类似材料

不大于室温加80K

陶瓷及其类似材料

不大于室温加95K

阀门外壳的表面温度

不大于室温加50K

燃气接头的表面温度

不大于室温加20K

电点火器及导线的表面温度

安装灶具地面面板表面温度

不大于室温加65K

热效率

不低于45%

升温速度

≧3.0℃/min

电气性能

标识和说明

标识和说明应有:

1)大锅灶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频率;

2)大锅灶的接地端子标识

防触电保护

大锅灶为Ⅰ类器具时,防触电保护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变压器和导线应有附加绝缘

2)风机外壳应有接地装置

3)电源插头接地端子对大锅灶外壳接地电阻小于0.1Ω

电气强度

电源插头L端(或N端)与外壳之间1250V电压下,基本绝缘应无击穿

电源插头L端(或N端)与插头外表面之间3000V电压下,加强绝缘应无击穿

电源插头L端(或N端)与变压器外露硅钢片之间1750V电压下,附加绝缘应无击穿

内部布线

内部布线应满足下列要求:

1)黄绿线只能作为接地线使用

2)不应与尖锐边缘接触

3)使用50N的拉力,不应松动脱落或损坏

电源连接

电源连接应满足下列要求:

1)电源线截面积应大于0.75mm²

2)电源线应采用Y型或Z型连接方式

3)带有附加绝缘的电源线应采用橡胶或PVC电缆

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

5N拉力拉扯试验,不应松脱和损坏

螺钉和连接

1)不应使用锌或铅等软材料制造的螺钉

2)带电部位的螺钉,应有装置确保不松动

爬电距离

带电部位与可能接触的金属部位之间,爬电距离应大于4MM

保温和隔热材料阻燃性能

应不燃或在1min内自动熄灭

耐用性能试验

耐腐蚀性能

表面应无腐蚀、镀层和漆膜应无气泡、脱落和生锈现象

密封填料、橡胶耐燃气性能

密封填料用垫圈、垫片等,试验后的质量变化率应小于20%,而且不应有影响使用的软化及脆化现象。

对橡胶制品,正戊烷试验后其渗透量应小于0.005g/h

耐久性能试验

燃气阀门(含电磁阀)

12000次,符合气密性要求且功能正常

点火装置

12000次,点火功能正常

7000次,符合性能要求

出厂要求:

1、铭牌:

每台大锅灶应有铭牌,铭牌应粘贴在大锅灶醒目的位置上,并应包含下列信息:

1)制造商的名称

2)大锅灶生产编号或日期

3)大锅灶的名称及型号

4)燃气种类、代号及压力范围,单位为Pa

5)额定热输入,单位为KW

6)大锅灶防护等级(大锅灶的外壳防护代码为IP24)

7)对于有用电要求的大锅灶,要标有电源性质,直流或交流,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8)燃烧噪声等级

2、包装标识:

包装箱上应包括大锅灶的名称、型号、质量、外形尺寸、适用燃气种类、使用地区、燃气供应压力、制造商名称、地址、产品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产品认证)标识。

3、警示牌:

大锅灶上应有醒目的专用警示牌,且应牢固、耐用、长期保留,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不应使用规定外的其他燃气

2)通风要求和安装环境

3)使用交流电的大锅灶应安全接地

4)大锅灶正常使用时,如遇意外熄火,5min内不应重新点燃

4、误使用风险警示:

在说明书中应对可预期误使用风险提出警示,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安装不当会引起对人的危害

2)只有制造商授权的代理商或技术人员才可以维修、更换零部件

3)应使用原装配件,以免降低产品的安全性

4)不应拆动大锅灶上的任何密封件

5)大锅灶清洁时不要使用有腐蚀性的清洁剂

6)未经过培训的人员不应使用大锅灶

7)维修和检查人员在产品维修后应在产品上进行标示维修和检查的结果

8)房间的配电系统应有接地线

5、技术及使用说明书:

说明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1)说明书应包含警示牌及误使用风险警示的所有内容

2)说明书应包含铭牌上除生产编号和日期外的所有内容

3)大锅灶及其包装上符号的含义

4)如果有助于大锅灶的正确安装和使用,指定参考的标准或特定的法规

5)对于需要拆除的主要零件及部件,应配有插图

6)应对维修和维护时间间隔提出建议

7)检查铭牌上有关数据,检查供气条件是否满足大锅灶要求

8)指出大锅灶的安装、气种转换和调节应由制造商认可的专业人员进行

9)对大锅灶的启动和停机操作做出说明

10)用户应遵守警告事项

11)阐述大锅灶的正常使用、清洁及日常维护所需进行的操作

12)强调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二:

中餐燃气炒菜灶

结构要求:

1、炒菜灶与外部设施的分界为:

与外部燃气管路连接的第一个螺纹端面、与外部水管连接的第一个螺纹端面、一级烟道端面(无一级烟道的炒菜灶除外).

2、炒菜灶灶体外形结构尺寸宜为:

1)灶体高度(地面至锅支架上平面距离)750mm~850mm;

2)灶体前沿至主火燃烧器中心的距离小于等于450mm;

3)灶面宽度小于等于1200mm;

3、炒菜灶结构应安全、坚固、耐用,并保证炒菜灶在正常运输、安装、操作时不应有损坏或变形。

4、炒菜灶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时应稳定,不应移动、倾斜、翻倒。

5、灶菜灶可运动零部件动作应准确、灵活,所有部件应易于清扫和维修,不应有滞留食物的凹陷或死角,可触及的部件表面应光滑。

6、需要拆卸维护、保养的部件应能使用普通工具装卸,需拆下维护的部件应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正确、容易、安全地装回。

7、炒菜灶部件间采用螺钉、螺母、铆钉等方式的连接应牢固,使用中不应松动。

8、炒菜灶电气部件外壳防护等级应为IP24.

9、燃气进气管应设在不易受腐蚀和过热的位置,并固定在灶体上,灶体左右两侧均应能与外部供气管连接,其中不使用的一端应进行密封,且只能用专用工具打工。

燃气管路中不应使用熔点低于450℃的焊接连接方式。

10、炒菜灶进气管与外部燃气供气管应采用硬管连接,且应采用管螺纹连接方式,管螺纹应符合GB/T7306和GB/T7307的规定,且进气管连接处距地面净高宜大于200mm.

11、炒菜灶用燃烧器应设置常明火。

12、炒菜灶用燃烧器宜设置熄火保护装置。

设有熄火保护装置时,常明火供气阀门与主火燃烧器供气阀门应为连锁式设计,在常明火未点燃时,主火燃烧器不应通燃气,在常明火熄灭时,应同步关闭常明火和主火燃烧器供气阀门。

13、常明火的点火方式应为人工点火装置点火或电点火器点火,常明火供气管内径不应小于2mm,其结构应能防止被异物堵塞。

14、常明火所处的位置应易于点燃主火燃烧器,且不应使其他部件过热。

15、在通往燃烧器的任一燃气管路上,应设置不少于两道可关闭的C级阀门,两道阀门的功能应互为独立。

装有燃气自动阀的炒菜灶,应在自动阀之前安装手动式快速切断阀。

燃气开关阀门宜采用旋塞或球阀,且应带限位结构,开、关标识应明显、清晰。

16、炒菜灶内部燃气管路上不应设置用于调节额定热负荷的阀门。

17、电点火装置的两个点火电极之间的间距、电级与常明火点火燃烧器之间、常明火点火燃烧器与主火燃烧器火孔之间的相对位置应准确固定,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应移动。

18、燃气喷嘴与燃烧器的引射器的位置应相对固定,并易于装卸。

19、燃烧器的结构应坚固,易于装卸、清扫和维修,燃烧器的火孔布置应均匀,不应发生影响使用的变形;

主火燃烧器、常明火点火燃烧器、电点火装置、熄火保护装置等部件的相对位置应准确固定,在正常使用中不应松动和脱落。

20、炒菜灶结构设计时,在满足有效热负荷前提下,为达到低热负荷下的高热效率,有效热负荷与炉膛口径关系可参考附录。

21、空气供应系统应保证在运行和维护时,不应发生堵塞和非正常调节。

22、使用风机供应空气时,风机应安装稳固,工作时不应发生滑动,并且应位于不易受腐蚀、过热,易保养、清洁之处,风机转动部件应装有防护网或保护罩。

23、燃烧器调风装置的旋钮或手柄应设置在便于操作的部位,并应清晰地标有开、关位置及调节方向,且应坚固耐用,操作简便,易于调节,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应自行滑动。

24、炒菜灶的一级烟道应凸出灶体。

25、炒菜灶排烟系统应具备防止堵塞的保护装置。

26、进水接头应设在不易受腐蚀且便于安装的位置,并应采用管螺纹连接,管螺纹应符合GB/T7306和GB/T7307的规定。

27、炒菜灶宜设置水龙头和排水槽,且应与灶体固定连接,水龙头应符合GB18145的规定,排水出口应设过滤装置。

28、炒菜灶在正常使用状态时,水不应浸到带电部位,也不应由外部软线连接处浸入到器件内。

29、装在炒菜灶外壳上的电源开关应采取防水措施,安装部位防护等级应为IPX4。

30、点火器高压带电部件与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的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点火电级之间的距离,点火操作时不应发生漏电,手可能接触的高压带电部位应进行良好的绝缘。

31、点火电级导线应尽量缩短并加发固定,必要外应采取绝缘、隔热等措施。

材料要求:

1、炒菜灶的各零部件材料应能承受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温度和荷载。

2、炒菜灶的隔热、密封应使用不含石棉成分的材料。

3、零部件材料的选用应根据该零部件的工作条件、制造工艺、质量要求以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4、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部件及有可能接触的部件,应使用耐腐蚀、不污染食物、对人体无害的材料。

5、炒菜灶各零部件材料应附有生产单位的质量证明书,炒菜灶制造单位应按质量证明书对材料进行验收,必要时应进行复验。

6、炒菜灶各金属部件(耐腐蚀性的材料除外)应进行电镀、喷漆或其他合适的防腐表面处理。

7、炒菜灶的台面、挡水板和尾锅材料应选用不锈钢,且尾锅材质应符合GB9684的规定。

化学成分应符合GB/T3280的规定,化学成分的测试方法符合GB/T11170的规定。

8、燃气管路密封材料经耐燃气性能试验后的质量变化率应小于20%,而且不应有影响使用的软化及脆化现象;

对橡胶制品,正戊烷试验后其渗透量应小于0.005g/h;

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6411的相关规定,宜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丁腈橡胶等材料。

9、供水管路密封材料应符合GB/T17219的规定,且宜选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橡胶等材料,橡胶材料还应符合GB/T21873的规定。

10、保温和隔热材料性能应为不燃或在1min内自然熄灭。

性能要求:

如下表

项目

性能

燃气系统

从燃气入口到燃气阀门

泄漏量不应大于0.14L/h(标准状态下,空气)

从燃气入口到燃烧器火孔

外部应无可视泄漏

水系统

进水入口到水龙头

在0.5MPa压力下稳定5min,应无可视泄漏

各燃烧器的实测折算热负荷与额定热负荷的偏差应在±

10%以内

总热负荷准确度

具有两个燃烧器的炒菜灶总实测折算热负荷不应小于单个燃烧器实测折算热负荷之和的90%,具有三个及以上燃烧器的炒菜灶不应小于85%

点燃主火燃烧器一处火孔后,火焰应在4s内传遍所有火孔,且应无爆燃

主火燃烧器火焰稳定性

无熄火、无回火、离焰火孔数不应超过总火孔数的10%

常明火点火燃烧器火焰稳定性

无离焰、无回火、无熄火,在主火燃烧器点燃或熄灭时,不应产生熄火现象。

常明火点火燃烧器在2-3燃气条件下,应能保持点燃状态,主火燃烧器应被点燃,且不应发生爆燃

运行噪声/dB(A)

≦65

≦70

≦80

熄火燥声//dB(A)

≦85

干烟气中CO(a=1)/%

≦0.10

工作静荷载下的挠度

≦5

热变形挠度

≦10

热电偶方式

≦45

≦60

其他方式

点火安全时间

熄火安全时间

易接触部位(旋钮)的表面

≦35

非金属材料

壳体部位的表面

≦95

阀门外壳的表面

≦50

燃气接头的表面

≦20

电点火器及导线的表面

安装灶具地面面板的表面

注:

表面温升的基础温度为室温

标识和说明应包含下列内容:

1)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频率;

2)接地端子标识;

3)电源插头和电源线等电气部件应有“CCC”认证标志;

4)内部的接地线端子和电源软线插头的接地端应有永久标志;

5)直接使用交流电源的点火器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

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

炒菜灶为I类器具时,防触电保护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试验指检验外壳开孔时,试验指不应接触带电部件和转动部件

2)变压器和导线应有附加绝缘

电气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源插头L端(或N端)与外壳之间在1250V电压下,基本绝缘应无击穿;

2)电源插头L端(或N端)与变压器外露硅钢片之间1750V电压下,附加绝缘应无击穿

3)电源插头L端(或N端)与插头外表面之间3000V电压下,加强绝缘应无击穿

内部布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黄绿线只能作为接地线使用;

2)不应与尖锐边缘接触;

3)施加50N的拉力,不应松动脱落。

电源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源线截面积应大于0.75mm²

2)电源线应采用Y型或Z型连接方式

3)带有附加绝缘的电源线应采用橡胶或PVC电缆

4)不应与尖锐边缘接触

5)应有一根黄/绿芯线连接在接地端子和插头的接地触点之间

施加50N的拉力进行拉扯试验,不应松动脱落和损坏

接地措施

接地措拖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机及带电部件的外壳应有接地装置;

2)接线端子对外壳接地电阻小于0.1Ω

螺丝和连接

螺丝和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使用锌或铅等软件制造的螺钉

2)应有装置确保带电部位的螺钉不松动

带电部位与可能接触的金属部位之间,爬电距离应大于4mm

12000次,应符合密封性要求,且功能正常

12000次,点火功能应正常

熄火保护装置

7000次,应符合熄火保护装置要求

每台炒菜灶应有铭牌,铭牌应粘贴在炒菜灶醒目的位置上,并应包含下列信息:

2)炒菜灶的生产编号或日期

3)炒菜灶的名称及型号

6)炒菜灶防护等级(大锅灶的外壳防护代码为IP24)

7)对于有用电要求的炒菜灶,要标有电源性质,直流或交流,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包装箱上应包括炒菜灶的名称、型号、质量、外形尺寸、适用燃气种类、使用地区、燃气供应压力、制造商名称、地址、产品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产品认证)标识。

炒菜灶上应有醒目的专用警示牌,且应牢固、耐用、长期保留,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3)使用交流电的炒菜灶应安全接地

4)炒菜灶正常使用时,如遇意外熄火,5min内不应重新点燃

4)不应拆动炒菜灶上的任何密封件

5)炒菜灶清洁时不要使用有腐蚀性的清洁剂

6)未经过培训的人员不应使用炒菜灶

3)炒菜灶及其包装上符号的含义

4)如果有助于炒菜灶的正确安装和使用,指定参考的标准或特定的法规

7)检查铭牌上有关数据,检查供气条件是否满足炒菜灶要求

8)指出炒菜灶的安装、气种转换和调节应由制造商认可的专业人员进行

9)对炒菜灶的启动和停机操作做出说明

11)阐述炒菜灶的正常使用、清洁及日常维护所需进行的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