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7275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新)Word格式.doc

三十四、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32

三十五、公司安全主任安全职责.......................................33

三十六、公司安全员安全职责...........................................33

三十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承包责任书.................................34

一、阿波罗(中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三级管理网络图

政府部门

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陈志雄

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黎秉源

监察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

敖志雄、孙玉杰、李华辉、张雪锋张雪峰、罗立明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成员

陈志雄、黎秉源、唐国林、周建华、张邈、敖志雄、孙玉杰、李华辉、张雪峰、罗立明

二、安全生产责任人名单

姓名

职责

联系电话

备注

陈志雄

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13903063120

020-28855900

黎秉源

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

13802932225

020-22328632

唐国林

安全管理负责人

13544595535

020-22328605

张邈、周建华

(常务)

13609006960(张邈)

020-22328621(张邈)

13189062560(周建华)

020-22328631(周建华)

罗立明

注册安全主任

13538744588

020-22328612

陈耀华

安全员

13424479658

叶新晖

13602450387

三、消防管理组织机构

管理机构名称

义务消防安全领导小组

人数

7人

成立时间

负责人

消防安全工作职务

组长

机构成员名单

行政

职务

部门

责任范围

总经理

公司

公司

副总经理

生产基地

部长

工程部

生产设备、工用工程

周建华

副部长

厂长办公室

厂区

13189062560

020-22328631

张邈

行政部

13609006960

020-22328621

保安队长

厂区、消防

后勤组长

厂区、

设备管理员

四、单位逐级消防安全责任人名单

消防安全

责任人姓名

性别

所属部门

行政职务

孙玉杰

生产一部

13538751905

020-84135116

敖志雄

生产二部

13640626992

020-22328631

张雪峰

生产三部

13711164257

020-22328627

李华辉

生产四部

020-22328632

李泽斌

财务部

13802765134

020-22316708

汪莲香

品管部

13710827229

020-22316707

陈志明

供应部

13602703380

020-22316711

曾家乐

技术开发

副厂长

13808840329

020-22316715

副主任

田应江

PMC部

主管

13631363307

陈恕芝

仓库

020-22328606

五、安全工作会议制度

安全工作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保障,为保证全公司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及时传达国家和上级部门的安全工作指示、安排,布置和协调全公司安全工作,特制定安全工作会议制度。

1、公司安全委员会每年不少于召开二次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安全工作计划,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和消防、治安工作的重大问题,分析公司内安全工作形势,布置期间内安全工作任务,讨论重大隐患整改方案和处理各类超标事故。

2、公司安委会办公室(设在人力行政部)坚持组织召开每月一次的各部、线、二级部门的专(兼)职安全员会议,及时传达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各部门上报上月工作情况,反映存在问题,接受工作任务,协调部门之间安全工作,交流工作经验,提高安全工作技术水平。

3、公司车队长必须组织驾驶员(包括叉车驾驶员)每月定期安全学习,学习有关交通安全法规,分析和讨论典型事故案例,强化安全教育,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4、保安队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的治安业务学习,根据本部门的业务安排,总结上月工作,布置下月工作重点,强化保安队员和义务消防队员的业务学习和训练,提高其治安消防业务素质。

5、各部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的班长以上管理骨干的安全学习。

6、公司安全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安全工作总结表彰会,总结上年工作,提出下年工作要点,并表彰在上年工作中涌现出的安全先进集体和个人。

六、安全上岗制度

1、凡独立上岗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由部门填写带教通知书,到安全部门领取《进入岗位通知书》方能进入工作岗位。

无《进入岗位通知书》者班组有权拒绝安排。

带教期满后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取得《上岗证》才能独立上岗工作。

2、转换岗位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前二、三级安全教育,填写调岗安全教育卡及带教通知书到安全部门领取《进岗通知书》,带教期满后经考核合格,领取《上岗证》才能独立上岗操作。

3、不需带教的岗位,凭安全部门《进入岗位通知书》便可安排独立上岗操作。

4、采用新工艺、新操作方法、新设备的职工,必须针对新特点经二、三级安全教育后操作,教育内容填写入培训教育卡内。

5、提倡一专多能操作工,每转换一个工种都必须按上述条款进行培训教育,办好手续,不得简化。

6、培训教育卡是记载个人教育历史,每次安全培训教育,都要记录清楚。

七、员工安全培训规定

本公司的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工作根据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实行三级培训教育,新入厂员工要经过本教育和相应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转换岗位的员工必须经过相应的岗位安全培训后才能上岗工作;

公司将不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本公司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分别由:

第一级(公司级)——由公司安全技术部门负责;

第二级(部门级)——由本部门负责人或安全员负责;

第三级(班组级)——由生产主管、班长或线上安全员负责。

(一)第一安全教育内容:

1、国家有关安全全产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

劳动保护的意义和任务;

2、本公司的概况、生产特点及一般安全规章制度、劳动纪律;

3、本公司及社会典型事故及其教训。

(注:

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分配到部门工作)

(二)第二级安全教育内容:

1、本部门概况、生产或工作特点、危险部位等;

2、本部门安全生产及安全的注意事项;

3、安全设施、工具、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器材、消防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等;

4、事故教训;

经教育后方可分配到班组)

(三)第三级安全教育内容:

1、本公司的生产流程、生产特点、作用和注意事项;

2、本岗位设备、工具的性能和安全装置、安全的作用,防护用品使用和维护保管方法;

3、本岗位的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卫生的要求;

4、本岗位事故教训及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

(注、经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八、安全检查制度

1、公司级安全检查,由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每月一次。

2、生产部、工程部至少每两天对生产现场进行巡查一次,掌握全公司生产现场安全生产动态,每月不少于16次。

3、部门安全检查由部门直接责任人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每周一次。

4、部门安全员每日巡查不少于1次。

5、车间主管(安全员)安全检查在班前进行,另在班中生产同时检查安全。

6、员工安全检查在入岗前检查本岗位机台,及自身的防护,在操作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九、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

(一)内容要求和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修和检验等过程中所遵守安全规定内容。

2、本制度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规程》的规定,将压力容器分为一类容器、二类容器和三类容器,并要求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规程》严格执行。

(二)压力容器管理

1、主管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负全面责任;

2、全公司压力容器分两级管理,一类容器属车间管理,由车间主管设备主管和设备管理员负责;

二、三类容器由公司主管部门主管和设备专人负责。

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主要内容:

(1)贯彻执行容器有关安全技术规定;

(2)参加容器安装验收及试车工作;

(3)监督检查容器运行、维修和安全装置校验情况;

(4)根据容器定期检验周期,组织编制容器年度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贯彻实施;

(5)负责组织制订容器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负责容器改造、修理、检验及报废等技术检查工作;

(6)负责容器的登记、建档及技术资料的管理和统计上报工作;

(7)参加容器事故调查分析并按规定上报;

(8)每年向主管部门和当地质检技术监督局报送的当年定期检验计划的执行情况以上容器存在缺陷等;

(9)组织检验人员、焊接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技术考试。

(10)容器要专人管理。

(11)未取得压力容器许可证的单位不得制造压力容器。

(三)容器使用规定

1、不得随意修改原设计单位所设计容器的工艺条件,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2、容器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应定时、定点定线进行巡回检查。

应经常保持容器安全附件齐全、灵敏、可靠发现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3、容器内有压力时,不得对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修理和紧固工作。

4、容器修理或技术改造,必须保证受压元件的原有强度和制造质量要求。

容器的焊补、挖补、更换筒节及热处理等均按现行技术规程和有关制度,制订具体施工方案和工艺要求,并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第二、三类容器应报上主管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和备案。

5、容器有严重缺陷,难以保证安全运行时,操作人员应时向车间设备员和主管设备主任报告,也有权越级向公司主管部门报告。

6、容器发生下列异常情况之一时,操作人员有权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1)容器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允许值,采取各种措施仍不能使之下降;

(2)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缺陷危及安全;

(3)安全附件失灵,接管端断裂、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4)发全火灾直接威胁到容器安全运行。

(四)压力容器检验规定

1、使用的容器必须定期检验,并将三类容器检验年度计划报主管部门和主管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2、容器的定期检验,应由省、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单位进行。

3、容器的定期检验,分为外部检验、内部检验和全部检验。

外部检验每一年进行一次,内部检验每二年进行一次,全面检验每六年进行一次。

4、属下列情况的容器,定期检验的期限应缩短:

(1)有强烈腐蚀介质和运行中发现有严重缺陷的容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检验。

(2)由于结构的原因,确认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容器,每年至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3)使用十五年的容器,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验;

使用期限到达二十年的容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外检验,并根据检验情况,确定全面检验时间和作出能否使用的结论。

(4)介质对容器腐蚀的情况不明,材料焊接性能差或制造时曾产生过多次裂纹的容器,投产用满一年的应进行一次内部检验。

5、做好一、二、三类压力容器检验档案工作。

十、气瓶安全管理制度

(一)范围

1、设计压力为0.1MPa—30MPa,容不大于1m3 ,用充装所规定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或容解气体的移动压力容器,称之为气体。

 2、盛装永久气体、液化气体的气瓶,须严格执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各项管理规定,溶解乙炔气瓶须严格执行《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进行管理。

(二)气瓶使用

 1、气瓶必须有质量检查合格证和技术档案。

 2、气瓶漆色必须按规定着色并注明气体的名称。

 3、使用气瓶单位,应有阻击其它介质倒回气瓶的保护设施(设备)。

 4、瓶阀、瓶身冻结时,宜用热水(450C以下)或其他安全的方式解冻,不准用明火烘烤。

5、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可燃、助燃性气体的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小于10m。

6、夏季要防止日光曝晒。

7、气瓶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

压缩气体的余压应跟据不同气体性质确定,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的余压宜留0.49MPa左右,其他气瓶的余压可低些。

8、禁止用电磁起重机搬运。

9、溶解乙炔气瓶严禁倒放使用。

10、盛装易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不得放在有射线的场所。

(三)气瓶储存

1、对气瓶库要求,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防火规范、安全技术要求和劳动卫生标准等方面。

2、气瓶入库前要检查验收。

3、气瓶库前,应按照气体性质、充气压力及空满瓶,严格分类储存。

(四)气瓶验收

1、各种气瓶应定期送给气体检测站进行技术检验,其检验周期见下表:

气体类别

检验周期

一般气体

每三年一次

惰性气体

每五年一次

腐蚀性和毒气体

每二年一次

2、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有严重腐蚀或严重损坏时,应提前进行校验。

3、气瓶必须做到专用,不得擅自将已用的气瓶改装其他气体。

4、负责气瓶保管单位要建立气瓶检验技术档案,并存档保存。

5、报废的气瓶不得与一般气瓶混放,严防误用。

十一、厂内机动车安全管理规定

(一)目的与规范

1、加强公司生产区机动车辆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2、厂内机动车辆是反指限于公司厂区范围内行驶及作业的机动车辆。

(二)安全管理

1、新增、改装及大修的厂区机动车辆,必须经市检测站检测,符合生产技术要求方可使用。

2、在厂内机动车辆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

3、停用一年以上的机动车辆,重新使用前必须报市检测站重新检测。

4、厂内机动车辆所在单位和公司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安全技术管理档案,其内容包括:

(1)车辆出厂的技术文件和产品合格证。

(2)使用、维护、修理和自检记录。

(3)安全技术检验报告。

(4)车辆事故记录。

5、厂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政府主管行政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安全操作的考核,成绩合格发证,方可上岗。

(三)行驶及作业安全要求

1、车辆行驶时,严禁超速行驶,在厂主干道行驶时,不得超过15m/h。

2、车辆行驶到交叉路口时,做到“一看、二慢、三通过”。

3、叉车、铲车作业安全要求:

(1)叉车、铲车严禁超载,偏载使用。

(2)叉车、铲车驾驶作业时,除驾驶员外,其他人员不得乘座,也不准用货车及铲车带人作业。

(3)叉车、铲车不准作为牵引车使用。

(4)严禁叉车、铲车运送危险化学品。

(5)避免急刹车、高速转弯及强行高速行驶。

(6)停用时,应将叉车的叉和铲车的铲头放落地。

4、自动倾卸车作用要求

(1)装载大、重货物时,货物不得卡在车箱栏板。

(2)车厢升起前注意空中有无障碍物,禁止边走边起、边走边落。

(3)倾卸货物时,应选择平坦场地;

向坑内倾车时,应与边缘保持安全距离;

在危险地段倾车时,应有人指挥。

十二、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定

(一)目的和范围

1、为了防止起重机械发生设备事故和伤亡事故,特制定此规定。

2、起重机械包括桥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电动葫芦等各种类型起重机。

(二)使用管理

1、起重机械须持《广州市起重机械安全使用证》运行。

2、起重机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应按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考核,成绩合格,取得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起重机械操作合格证》,方可允许独立操作驾驶。

3、起重机械主管部门应建立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其中包括:

(1)设备出厂技术文件;

(2)安装、修理记录和验收资料;

(3)使用、维修、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

(4)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报告;

(5)设备及人身事故记录;

(6)设备和问题评价。

4、使用起重机械的单位,负责对起重机械日常检查工作,发现有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

对主要部件因磨损或有严重缺陷,难以修复或危及安全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5、凡经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检定封停的起重机械,则严禁使用;

检定报废的起重机械应办理报废手续。

5、起重机械操作人员驾驶超重机械时,必须严格按照各类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三)检验

1、起重机械安装后(包括新的安装、移地安装、大修、改造后的起重机械),报市检测站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2、在用起重机械必须每两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其中塔式起重机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由市检测站来检验,检验合格后,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签发《广州市起重机械安全使用证》,方可继续使用。

3、停用一年以上起重机械在使用前,应市检测站重新检验。

发生事故受到损害的起重机械,应报市检测站作技术监定。

十三、新建、改建、扩建“三同时”安全管理规定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护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安全与健康,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

特制定本规定。

(一)设项目中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内容

1、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工伤事故发生为目的的一切措施,如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各种安全、防火、防爆设施等。

2、劳动卫生技术措施:

消除和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防止职业病为目的的一切措施。

如防毒、防尘、防噪声、防高温、防辐射设施等。

(二)“三同时”实施程序及责任划分

1、编制工种项目计划和财务计划时,必须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所需投资纳入计划,同时编报。

2、设计单位在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写安全生产和劳动卫生专编,对可能产生的职业性危害和应采取的安全生产设施和辅助卫生设施的计划方案进行说明,对预期效果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