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812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

长沙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

长沙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B.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他深受感动。

C.这位艺术家的表演,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D.我国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A.昨夜见军帖/对镜贴花黄

B.还自扬州/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借旁近与之/于舅家见之

D.或以钱币乞之/则或千或百

二、字词书写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张脸méngmèi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僧。

(2)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xuānxiāo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3)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zhènlóngfākuì,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4)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tǎndàngrǔdǐ,……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三、现代文阅读

世界最大的膜

[美]刘易斯·托马斯

①站在月亮上远望地球,让人惊讶得敛声屏气的事儿是,它活着。

从照片上看,近景中干燥的、备受击打的月球表面,死沉沉如枯骨。

高高地漂浮于天际,包着那层湿润的、发光的、由蓝天构成的膜的,是那正在升起的地球。

在茫茫宇宙的这一方,唯它才是生机四溢的活物。

②在生物学上,从无序中理出秩序的,是膜。

你须能获取并抓住能量,贮存起准确的需要量,然后再把它均衡地释放出来。

细胞会这样做,它里面的细胞器也会这样做。

每一个生命集合都在太阳能的粒子流中摇摆不定,从太阳的代谢物中攫取着能量。

为了活着,你必须能够跟平衡抗争,能够保持不平衡,积聚能量以抵抗熵的增加。

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

③地球活起来之后,它就开始构造自己的膜,其基本目的就是处理太阳能。

起初,在地球上由水中的无机成分合成肽与核苷酸的前生物期,除水以外再没有什么东西来遮挡紫外线的辐射。

最初的稀薄大气直接来自地球慢慢冷却时的排气过程,其中只有丝丝缕缕的几乎察觉不到的氧气。

从理论上讲,水蒸汽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也能发生光解而产生氧气,但量不会多。

④氧的制造需等待光合细胞的出现。

它们生存的环境必须有充足的可见光以便进行合作用,同时又必须遮蔽,不受那致命的紫外线的照射。

伯克纳和马歇尔推算出,绿色细胞必须生存在约十米深的水下,很可能是在水塘里,这些地方水比较浅,没有很强的对流。

⑤你可以说,向大气释放氧气是进化的结果;你也可以反过来说,进化乃是有了氧气的结果。

你怎么说都通。

一旦光合细胞—叫艮可能相当于今天的蓝绿藻——出现,未来的地球呼吸机制就形成了。

从前,大气中氧的水平增高到今天氧气浓度的百分之一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带有氧化系统和ATP(三磷酸腺苷)的突变型。

有了这些,我们就来到了一个爆炸性发展的阶段,千万种会呼吸的生命,包括多细胞的生命形式就可以滋生繁衍了。

⑥伯克纳提出,曾有过两次这样的新生的爆炸,两次飞跃都有赖于氧的水平突破某一临界值。

第一次飞跃,氧的浓度达到了现在水平的百分之一,遮挡住相当的紫外线,使细胞能够移居到河湖海洋的表层水域。

这一变化发生在大约六亿年以前的古生代前期。

第二次飞跃,氧的浓度达到今天水平的百分之十,距今约四亿年,这时,已经形成一个足够强大的臭氧层,减轻了紫外线幅射,使生命可以从水中移居到陆地上。

从此,生物的发展便畅通无阻。

⑦还有一件事说明我们有福气。

氧气吸收的,正是紫外线光谱带中对核酸和蛋白质最具杀伤作用的部分,而同时它又允许光合作用所需的可见光充分通过。

如果不是氧气的这种半透性,我们不会这样进化起来。

⑧现在,我们很安全,通风良好,安然无恙。

如果我们能避免那些可能乱鼓捣臭氧层、或者可能改变二氧化碳浓度的技术的话,氧气问题还不是我们的大患,除非我们放手进行足够次数的原子爆炸,去杀死海洋中的绿色细胞。

如果我们这样干,那就是拉着绞绳往自己脖子上套。

它为我们而呼吸。

它还为我们的欢乐保护着我们。

每天都有几百万个陨星落入这层膜的外层,由于摩擦它们被化为乌有。

没有这层屏障,我们地球的表面早就会象月球表面一样,在流星的轰击下化为齑粉。

尽管我们的感受器还没有灵敏到听见那轰击,但我们还是感觉到了,我们会感到安慰:

那声音就在我们头顶上,就象万点夜雨敲打着屋顶

(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改)

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写出“世界最大的膜”的形成过程。

5.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

6.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7.“如果我们这样干,那就是拉着绞绳往这句脖子上套”一句中的“这样干”在文中包含哪两类情况?

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再分别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并简单分析其害处。

伦敦上空的“鸽子空气巡警”

①英国伦敦一直有着“雾都”的别称,被称为这个星球上最毒的城市。

英国人为摘“雾都”的帽子,多少年来一直在矢志不渝地努力治理空气污染。

②世界各地的雾霾治理中,对空气质量的实时检测一直是相当重要的工作。

有的城市募集志愿者,携带空气质量检测仪,在城市中行走来搜集空气的数据。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城市开始用无人机来监控,可以得到比较详细的数据。

不过,英国伦敦想出了新的更好的办法。

③2016年3月16日,眼尖的伦敦市民突然发现自己所在这个城市的上空,有十几只鸽子背着小背包忙碌着,你不要以为这是信鸽在送邮件。

这些鸽子可不简单,它们正在执行一项颇有价值的公共服务。

④原来,伦敦环保局为了实时监测城市上空空气质量,一个叫皮埃尔的总工程师突发奇想,他想到了战争时期的信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鸽子都曾被用来传递信息、拯救生命。

鸽子的飞行高度相对较低,大约在30到46米之间,时速高达129公里。

于是,他想到让鸽子携带空气质量检测仪,对城市上空二氧化氮、臭氧等污染物进行实时检测,而且鸽子还不会受伦敦交通拥堵的影响。

他还为自己的计划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鸽子空气巡警队”。

⑤很快,他们设计了给鸽子背的专用背包,背包里装载着轻量级污染监测传感器,重量仅为25克。

参加计划的鸽子都是赛鸽,由英国著名的鸽子育种师布莱恩·伍德豪斯提供。

这些受过训练的鸽子将会在当天带着搜集到的资料回巢。

由鸽子搜集的数据通过社交网站推特发布,伦敦市民只需要关注账号并发送他们的位置,鸽群中的一只就会立刻给予反馈,告诉他们所在区域的空气污染指数。

⑥如今,伦敦上空每日出现的“鸽子空气巡警队”,成为了这个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不仅快速有效地向伦敦人展现空气污染的影响,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自觉保护环境卫生。

要知道,每年在英国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数高达2.9万。

⑦谈到自己的这一成功计划,皮埃尔总结说:

“任何人、任何东西都无法像鸽子那样在伦敦城内快速穿梭、监测空气质量,比如无人机无法穿越整座城市,特别是在上班高峰期,那时的空气污染是最致命的。

一直以来,鸽子擅长将重要的信息传递给人类。

我正准备在世界其他城市开展鸽子巡警计划,让更多的鸽子同空气污染作战,为人类造福。

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城市的上空,何时能够见到鸽子这样一支特殊部队来为我们监测空气的品质,提供大气污染数据呢?

(有删改)

8.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

9.用鸽子作为“空气巡警”有什么好处?

10.选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1.从说明文语言运用的角度揣摩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由鸽子搜集的数据通过社交网站推特发布,伦敦市民只需要关注账号并发送他们的位置,鸽群中的一只就会立刻给予反馈,告诉他们所在区域的空气污染指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希望公众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陈履生在央视《开讲啦》的演讲(节选)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14年被美国国际主题公园及景点协会评为全世界观众人数第二多的博物馆,位于法国卢浮宫之后。

博物馆正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窗口。

我去过世界上160家博物馆,但是很难一眼看到底每一个馆的藏品,因为藏品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博物馆需要不断地去看,博物馆因展览而鲜活。

博物馆除了有独特的藏品、宏伟的建筑、多功能的设施外,它应该是我们受教育的第二课堂,一个特别的休闲场所,还应该是我们公众的文化依赖。

在世界范围之内,博物馆正在越来越多样化。

阿姆斯特丹有一个世界最大的电影博物馆。

这个电影博物馆每年的观众中,有三分之二不是来看展览的,是来喝咖啡的,来吃饭的。

这就是博物馆独特的休闲功能,这是培养公众对博物馆形成独特的文化依赖的重要一环。

可能你们都没有猜到我的“中国梦”是什么,我的“中国梦”并不复杂,很简单,就是两条。

第一条,是希望囯家博物馆的护栏越来越少,甚至没有。

这一点我感到很伤心,因为国家博物馆的护栏是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多的。

第二条,就是我希望我们的后裔能够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他们的婚礼。

因为全世界的重要的博物馆都是年轻人所向往的举办婚礼的地方。

年轻人如果在这里举办婚礼,未来他们有了孩子之后,他们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博物馆,并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父母是在这里结的婚,他们的父母对这里的文化的感觉。

这种代代相传所形成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依赖,正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和价值,

我的这两项,不算要求很高的中国梦,但在当下中国实现有相当的困难。

所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公共空间中,我们希望公众能够更多地走进博物馆,不是一次、两次。

因为数以万计的历史文物、艺术品陈列在那里,它们每天静静地在自己的位置之上,向每一位过客发出它们的文化信号。

这个信号,时间有长有短,有远有近,但是它们所表露的中华文化的传统绵延不绝,这是我们今天博物馆所承担的独特的一个历史使命。

陈履生在演讲后与青年代表的对话(摘录)

青年代表:

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婚礼是许多青年的愿望,如果我不是去年结了婚,我愿意一直为此等下去。

陈履生:

在博物馆举办婚礼,这是对文化的尊崇。

但有小学生进去打牌,我叫保安请他们出去。

我在微博上发了这条消息,结果被一些人围攻:

哪条法律规定博物馆里不能打牌的?

青年代表:

我觉得您的“中国梦”并不难实现,我很想帮助您实现它,但不知道我们该在哪里发力?

陈履生:

我去过一些不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比如巴西,展览馆里没有空调,很闷热,巨大的陶器全是裸展,没有护栏,没有玻璃罩。

我们大厅里没有护栏的现代青铜雕塑,每个人都要去摸一下,都把青铜摸成了黄铜。

我们曾经举办过法国艺术展,第一天发生了一件让人很后悔的事情,观展的人里三层外三层。

为了拍照,一个人的手机碰到了最重要的一幅作品——法国马奈的作品画框上,后果不堪设想。

我认为在博物馆拍照很傻。

丽水市博物馆举办庆“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2016年5月18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也是丽水市博物馆正式开放后的第一个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

5月18日上午,为了纪念汤显祖遗世400周年,丽水学院民族学院话剧团在丽水市博物馆序厅演出了音乐话剧《牡丹亭》。

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曾任遂昌知县五年,期间写的《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选文有删改)

12.下面是4月21日《开讲啦》的官方微博,请依据陈履生演讲中的信息,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13.陈履生为什么“希望公众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请根据他的演讲内容阐述原因。

14.丽水市博物馆上演《牡丹亭》,记者釆访现场的某位观众时说:

“博物馆是展出文物的地方,今天在这里上演《牡丹亭》,你认为这种方式好吗?

”如果你是那位观众,你会如何回答?

15.陈履生说他的“中国梦”在当下中国实现还相当困难,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四、句子默写

16.在下列句子空白处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莺歌燕舞”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心生出忧国和思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____

(2)虽乘奔御风____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遂反溯流逆上矣

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以钱覆其口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0.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请说说理由。

六、课外阅读

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

一日,猫蔽身林间,突出噬雀母。

其雏四五,噪而逐描,每进益怒。

猫奋攫之,不胜,反奔入室。

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注1〕,飞入室者三。

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

哀哉!

猫一搏而夺四五雏之母,人虽不及救之,未有不恻概〔注1〕于中者。

而猫且眈眈然,唯恐不尽其类焉。

乌乎,何其性之独忍于人哉?

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乃有凭权位,张爪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

——〔清〕薛福成〔注1〕《庸庵全集》

〔注1〕啁啾:

许多小鸟的叫声。

〔注2〕概:

通“慨”

〔注3〕薛福成:

清外交家,散文家。

文章宗法桐城,是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

2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雏雀习飞其下习:

练习

B.猫蔽身林间蔽:

隐藏

C.越数日,犹望日而躁也犹:

好像

D.乃有凭权位,张爪牙凭:

凭借

22.第二段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事的评论,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

的社会现象。

七、综合性学习

23.学了《愚公移山》一课后,八年级

(2)班准备围绕课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加。

(1)从课文中我们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出下列城市所处的位置。

①江阴:

       

②洛阳:

       

③衡阳:

       

④华阴:

       

(2)下面是一幅漫画,请你仔细观察,说说它的寓意。

(3)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啊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4)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关于“愚公移山”的争论,根据争论回答问题。

甲:

愚公为了移山,带领子孙挖山不止,还要世世代代挖下去,这岂不是费时费力,太缺少经济效益了?

还不如带领子孙搬家,去开辟一片新天地。

乙:

搬家是逃避现实的做法,人不能遇到困难就逃避。

丙:

人应该有开拓精神,此路不通,可以开辟新路。

愚公何必固守在那闭塞的家乡,搬家更有发展前途。

丁:

面对两座大山,愚公没有被吓倒,而是选择了“毕力平险”。

这种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如果搬家了,那就不是愚公了。

①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②你站在争论的哪一方?

理由是什么?

请简要阐述。

八、作文

24.按要求作文。

世上谁没有追求?

谁没有向往?

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

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

请你以“我渴望得到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内容具体,不得摘抄试卷中的材料文字;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答案:

二、字词书写

1、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四、句子默写

1、

五、课内阅读

1、

六、课外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