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8619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专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国家正在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

并将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国务院已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2007年初追加到14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设施,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省、市政府也将增加对职业教育的配套投入。

这些也为我校进一步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四)学校升格高职校的自身定位,影响学校未来发展。

  升格高职校后,学校既有高职教育属性,也有中职教育属性;

既不是“压缩饼干”式的普通高校,也不是“中职+高职”累加,而是要充分体现“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

  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也具有独特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

“高等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职业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区域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社会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

概括地说,在界定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考虑人才层次的高等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和一线性等。

  (五)技能和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

  职业教育特别是中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承担着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任务,要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服务,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区域共同发展服务。

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最大的区别是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要就业,要凭借技能素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

职业学校不仅要重视“进口”,也不能忽视“出口”,只有“出口”畅,“进口”才不会受阻,才能推动职业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事实证明,“出口”畅的重要因素取决于学生的技能水平。

  未来几年,就业矛盾仍将十分突出,但同时,应用技能型人才仍将严重供给不足。

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坚持创新,使培养的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

  在上述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清醒认识到,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目前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多等状况,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

这足以说明职业教育面临严重的挑战,其任务是何等艰巨。

周边城市同类学校的发展势头迅猛,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愈加突出,这对我校形成较大压力。

  同时,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

1、学校的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学校的规模偏小,高职教育办学尚未形成优势,专业结构、课程结构调整缓慢。

2、学校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需要改革和完善,适应市场需要和内部管理需要的机制还不够灵活,对高职校的管理还缺少研究和探索,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还不够协调。

3、师资队伍特别是适应高职校教育教学科研的骨干教师队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师资结构不够合理,名教师、研究生师资、副教授师资、从事教学和课程研究人员和产学研的双师型人才还严重缺乏,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还不到位。

4、教学质量特别是技能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优势和创业精神不够突出。

5、教育观念特别是新课程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更新,适应社会实践需要和专业分流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等。

上述问题都要在未来三年发展中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

二、三年学校发展思路与目标

    未来三年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继续确立“领先一步”的思维策略,抓住升格高职校的有利契机,稳步推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优化资源、调整专业和课程结构为主线,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继续实施“名校名师”、“品牌专业”、“信息化教育”、“办学国际国内连通”四大工程建设,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提升高职校基础能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五年制高职教育为主体,以品牌专业为特色,多元化、多层次、多专业的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办学理念:

为学生创造价值,为教师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

为学生创造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积累掌握知识的方法,增长个人成长的智慧,增强立足社会的技能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教师创造机会,主要体现在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张扬教师个性特色,增高教师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

为社会创造效益,主要体现在扩大学校办学品牌的信誉度和影响力,为经济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办学特色:

建设“优才培养工程”,让优才培养系统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并凸现学校管理文化的影响力,构建学生实践能力和非专业能力培养体系。

  未来三年学校发展的预期目标:

学校办学规模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全省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全面完成新校区一期建设,到2010年,在校全日制学生达到5500人左右,各类社会培训年均达8000人次,省级以上五年制示范专业2个以上,办学水平特别是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校企合作水平继续提高,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其中优质就业率达60%以上,教师高、中级职称比例稳定在70%左右,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含市级双师型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比例达40%左右,研究生师资比例达20%左右,副教授师资达35人左右,高水平形成信息化、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性高职校。

三、三年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加快建设高水平示范性高职校

  1.按照建设高水平示范性高职校的目标要求,抓紧规划并实施“东进扩展计划”,在戚墅堰东方开发区一期征地340余亩,2009年建成新校区一期工程,实施校区的整体搬迁。

新校区规划建筑面积180000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130000平方米。

新校区建设要充分体现“现代职教、生态校园、人文情怀”的理念;

具体要求是:

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特色新颖,品质一流。

预期投入3.5亿元人民币。

到2010年,生均建筑面积达23平方米以上。

  2.切实加强高职校基础能力建设,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强有力措施,改善师资结构,在研究生、副教授、双师型师资比例、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产学研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要有较好较快进展。

  3.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招生逐步向全省范围和陕西等地扩展,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逐步扩大至每年招生1000人左右,五年制专业逐步达到12个。

  4.稳步推进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

坚持走“自主办学、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办学道路,积极引入社会多元投入机制,通过校内外资源整合,吸纳国外、境外和社会民间资金,争取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加强校企合作、中外、境外合作,进一步扩展办学功能,提高办学水平。

建立学校资源合理配置、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

积累并扩展、使用并保护学校优质教育资源。

各专业门类在校外分别建立并完善10个左右实训、实习或产教结合产学研基地,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继续向社区和其他职业学校包括普通初中校开放。

  5.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校园数字化、信息化。

重点完善校园信息网络和应用工程建设,在宽带、高速的基础上建立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平台,开发一批共用和专用的高质量、上规模、动态更新的资料信息库,逐步形成网络背景下的教学环境、网校远程教学的条件及与之配套的行政管理网络系统。

创造条件,在新校区实行管理“一卡通”。

加快建成较高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完善设施和功能,满足广大师生和各类专业的需求,图书馆藏书量到2010年达35万册,其中印刷图书20万册左右,生均图书达65册左右。

  6.继续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完善机电类、汽车类、信息类、动画艺术类、财经类和商贸类专业实验实训场地,重点围绕示范专业、拟申报示范专业和新开设专业需求更新和添置设备设施。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并争取汽车工程、计算机及应用等基地建设项目。

新校区按“理实一体化”的要求建设教学设施。

到2010年,教学设备投入1100万,生均教学设备值稳定在6000元左右。

  7.继续创造条件,实现后勤社会化经营服务。

后勤服务社会化后要增强竞争机制和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在新校区建立社会化性质的服务中心。

  

(二)推进适应素质教育、市场经济需求的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的优化升级。

  1.扩大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内涵。

  机电类专业要充实数控技术、机电技术、电气技术等专业基础和实验、实训内容,并在现有的加工技术方向上,向模具、钣金、电气维修方向拓展;

进一步完善该专业宽基础、活模块的行动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全力推进理实一体化,提高实践性课程的效率。

计算机信息类专业要加强信息网络管理的课程,及时了解IT行业的前沿信息,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增加该专业的实践课时比例,教会学生有效收集和利用网上资源,及早引导学生进入应用层面。

让学生掌握网络设计、网络组建和维护、网站开发和应用及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网络信息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财经类专业要拓宽学生知识面,力求课程设置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接轨,最大限度满足企事业单位需求,注意满足银行系统的新需求,并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强化公关课程,形成涉外金融、投资理财、证券与期货等专门化方向。

  商贸类专业要加快完善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培养应用韩语、商务会展等专业。

  动漫艺术类专业,要及时了解行业发展信息,不断调整优化培养过程,着力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课课程改革的功效,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塑造,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原创性,通过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要继续发挥上述专业优势,到2010年,创省级五年制示范专业2个:

机电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联合学院重点专业2个:

数控技术、会计;

学校特色专业4个:

动漫设计与制作、汽车工程、国际贸易和商务外语等。

  2.根据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学校重点发展汽车工程、动漫设计与制作、现代物流、模具制造、钣金加工、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等)、金融保险等。

其他如应用化工技术、装潢设计与工艺、电脑广告设计、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等专业同步发展。

  3.要加大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力度。

每个专业都成立课改的校级科研课题组,以课题形式来规范课改工作,提升水平,并做到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分解相衔接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考试要求接轨。

主要专业课程要以项目化、任务型课程要求进行整合,整合课程的目标明确具体,内容的深度广度适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程之间边界与接口清楚,每年对部分专业课进行相关内容更新,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文化课课改全面启动,努力体现其基础性、服务性和发展性功能。

  参照精品课程要求,有计划培育校本品牌课程。

品牌课程建设是一系统工程,涉及师资、课程结构和内容、条件装备和质量水平等;

课程开发强调由专业教师、课程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专家三方面人员组成。

  4.逐步完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继续完善以“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扩大学生对课程的选择范围。

在课程结构上根据不同专业合理安排文化课、专业课的所占比重,课时安排规范化、科学化,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突出一技之长。

要积极实施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增加学生生产一线的实习时间,并规范实习管理。

  5.坚持开展振兴技能活动,创新培养模式,打造技能优势。

面向学生,进行宽口径专业培养,选择5%—10%学生列入优才培养范围。

加大技能教学改革力度,实现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学、课内课外一体化。

继续推行公共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考核制度,实行多证制和校企合作制,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积极创新技能竞赛导向机制,努力营造“有赛必参,有奖必得”的良好氛围。

严格实施技能目标管理制度,并重视管理技能教学过程和考核结果,实行技能不过关“一票否决制”。

毕业生专业技能中级工率达100%,可考专业高级工率达80%以上,并有学生取得技师资格。

毕业生公共技能“双证率”达80%以上,其中计算机一级以上达95%以上,公共英语国家一级以上达85%以上。

  6.建立和健全专业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按照省厅对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要求和学院重点专业建设标准,制订本校专业建设的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同时定期对专业建设的进展和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和整改。

  7.加强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完善教科研、产学研、课程开发计入教师工作量的制度。

继续提高教研组尤其是备课组的教研质量,扩大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的各类课题研究,专任教师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年均达25%以上,三年期内分别达20%、25%和30%,特别要推动专业学术论文发表;

编辑出版学报,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教材,鼓励教师出版专著、教材、教参等。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产品的途径,加快提升专业教师的产学研水平。

  8.体育、艺术和卫生教育继续形成特色,进一步探索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学生身体素质主要指标在全市同层次处于领先地位。

加强学校艺术活动制度建设,完善学生艺术团体及适合高职学生的各类社团组织(新组建3—5个),每学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华夏艺术展和校田径运动会等,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健康教育活动,体育艺术竞赛成绩要继续提高。

  (三)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学校精神。

  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各种渠道,积极渗透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和办学思想,并不断调整和充实其内涵。

1、永远“领先一步”的发展思路;

2、“为学生创造价值,为教师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办学理念;

3、“要求严、学风好、基础实、技能强”的办学特点;

4、“立交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5、人性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6、“责任、奉献、理性、进取和影响力”的教师精神;

7、“因为我的存在而让学生感到幸运”的师德风尚;

8、“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学生“新三自”能力;

9、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民主化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10、学府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交融的学校环境等。

  (四)围绕就业、创业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强化“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基础上,继续推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新三自工程,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职业能力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校教育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

加强生命教育,完善学校公共卫生管理,确保学生健康安全和生命安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求实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及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要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下功夫,除规定的课程教育外,重点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任务分解到在校的每一年选修课和课余时间。

第一、二年,以选修课为主;

第三年以社团组织为主;

第四年以组织社会调研为主;

第五年以组织实习和在实践中搞毕业设计为主。

  充分认识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意识,按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学生就业的推荐工作,严格按培养规格检验学生的就业质量,真正让学校、家庭和社会满意。

要树立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每两年评选一次校级就业、创业明星,并大张旗鼓宣传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

充分发挥学生创业基金的作用。

逐步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绩效挂钩。

  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行班主任职级制。

不断机制创新,增强班主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进一步增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有机整合力度,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广泛开展社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丰富校园课余生活。

  (五)培养和引进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调整和改善师资结构。

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比例逐步调整到3:

7;

专业“双师型”教师三年内由目前的70%上升到80%;

聘请高水平兼职教师(主要指专业实践教师)在三年内分别达10%、15%和20%左右;

研究生师资三年内达到8%、15%、20%;

保证高级职称教师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比例;

副教授人数三年分别累计达12人、22人、35人,并抓紧培养教授级和博士学位后备人才;

引进师资时具有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要占30%左右。

到2010年,师生比稳定在1:

20左右。

  2.抓紧构筑学校在职教界的人才高地。

加快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加快专业系部主任和分支专业负责人的培养。

到2010年,学校有60名以上市级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含双师型)、教学能手、教坛新秀,60名以上市级优秀班主任,120名以上校级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含双师型,不含优秀班主任)。

到2010年,高级职称人数达30%左右,中级职称人数达40%左右。

培养校内外有影响的德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课程研究与开发专家、产学研开发专家,建立10个校级名师工作室(专业教师占50%)。

  3.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新机制和优胜劣汰、动态流动的竞争激励机制。

充实和完善校级“人才后备库”,完善科学、规范的师资培训体系,每年投入师资培训人均不低于2000元,三年内稳定在人均3000元。

三年内专任教师普遍轮训一次。

学校鼓励在职攻读研究生博士生学历学位。

加快培养五年内的“新生代”骨干教师,实行专家骨干引领下的个别化培养。

创造条件,选送优秀教师赴国外、境外培训,保证专业教师每两年要有两个月时间进行企业见习和实践性培训,并列入规定进行专项考核。

学校其他人员要利用学访时间深入企业行业学习考察。

  4.积极发展学校福利事业,逐步提高福利待遇,增进身心健康,继续创建“政通人和,积极进取,协调和谐”的人际环境。

  (六)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

  1.要巩固和发展原有的与国外境外的合作与交流。

如与香港华夏基金会和刘国钧教育基金会加强联系,争取进一步支持;

与韩国顺天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交流领域要拓展到专业建设和培训项目的合作上;

与印度NIIT的合作要深入到课程改革的领域等。

  2.根据学校建设特别是围绕示范专业、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寻求国际合作交流。

重点推出数控技术、汽车工程、信息网络、动漫艺术等专业,并联系与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欧盟动画协会)等国的院校或其他组织的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包括师资、课程、教材、培训项目、职业资格证书等。

常年引进外教2名在校任课。

  3.积极组织师生到国外学习或研修,并纳入学校培养计划。

尤其将专业领军人物分期分批送到国外、境外培训培养。

有计划开拓国际劳务就业市场。

四、三年发展保障措施

(一)切实转变观念。

要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和高职校管理的特点出发,提高教职员工特别是管理干部的认识;

要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设计人才培养标准;

要以社会实际要求,构建科学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要从质量和效益角度,促进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高效、协调管理机构,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1、继续推进管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公开选拔、竞争择优、民主监督的用人机制,全力打造一支靠得住、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2、在全员聘任制的基础上,推行竞争上岗、低职高聘、流动调整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职工管理制度。

3、创造条件实施专业系部管理的“部门负责制”,全校实行“两级聘任”,管理机构逐步“扁平化”,并根据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情况进行分配制度改革。

行政人员要加强“绩效制度”的管理。

  4、适应高职校建设及办学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强“师资培养与管理”、“毕业生就业与创业”、“产学研开发”和“教育融资投资管理”等方面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和充实学校有关行政部门。

  5、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党派、工会、团委和学生会的作用,坚持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增强凝聚力。

要切实维护师生的权益。

逐年提高教职员工的实际收入。

  (三)逐步建立适应高职校建设和发展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主要凸现高职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和体现教职工本身价值上。

按照“岗职明确、以岗定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岗位贡献大小、责任高低、质量好坏建立津贴分配管理办法,重点向一线教师倾斜,正确处理整体提高与合理拉开分配档次的关系。

《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改革框架方案》及工作量津贴修改过渡方案经广泛征求意见后提交教代会讨论,同时抓紧制定配套办法,抓紧做好相关工作,待条件成熟逐步出台并施行《关于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改革框架方案》和相关分配制度,发挥其在高职校建设中的积极导向作用。

  (四)逐步建立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通过三年的努力,将构建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可操作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1、树立正确的质量监控与评价观念,将质量监控与评价作为促进学校主动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

  2、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依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关于创建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目标、要求及标准,依靠社会进行以年为周期的监控,并由学校负责自身的日常质量监控和评价。

  3、完善学校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理顺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在监控与评价上的协作关系,明确各自职责。

学校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估委员会,并建立校级、部门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