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8731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

金融;

技术

目录

一、引言 4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 4

(一)什么是电子商务 4

(二)互联网金融的火爆,是否可从侧面反映出银行服务的不足?

5

(三)传统金融业如何应对 6

(四)竞争带来良性循环 8

三、总结 9

三、参考文献 11

一、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企业积累了海量的用户数据,逐渐掌握了用户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偏好,并将其提供的金融服务由最初的简单支付渗透到转账汇款、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代销基金和保险产品等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

在此过程中,部分互联网企业专注于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形成了专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这意味着金融业和互联网业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出现了重叠,均朝着金融服务提供者这条具有广阔空间和可观利润的路线进军。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挑战

(一)什么是电子商务

京东商城创始人兼CEO刘强东认为,随着最早一批网购消费者从“穷学生”变成消费“主力军”,电商竞争从关注价格转向关注质量和服务,关注消费者体验。

 电子商务不仅能治行业自身的“病”,对缺乏诚信等社会问题也颇有疗效。

网购交易的可追溯性及网络信用评价体系有效构建了“守信者得益、失信者惩戒”的市场利益机制。

在淘宝天猫网购第三方平台上,每天有1800万笔买卖成交,意味着有3600万左右陌生人通过互信达成商业交易。

西安交通大学《基于商务链的网上网下交易欺诈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欺诈笔次还是金额比率,网上交易的诚信度要比传统网下交易高出70%以上。

然而,产业变革同时意味着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的冲击已经日益凸显。

中关村原来车水马龙的IT卖场出现了关店潮;

广州、江苏等多地呈现百货公司关店潮;

上海2012年全市55家百货商店销售额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负增长,前20强中有4家商场的降幅超过了10%。

当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发生利益矛盾的时候,我们的法律体系、监管部门、执法机构保护谁的利益?

企业家们认为,抢抓电商第三次流通革命机遇,需要革观念的“命”,革利益的“命”。

一些地方政府在商业发展规划上仍然把购物中心、连锁超市放在首要位置,仍然是依靠商业地产拉动地价、带动城镇化的思路,这样见效快,GDP和税收也都留在当地。

一些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怕当地消费流失到外地电商无法体现“政绩”,以“重视”的名义自建电商平台,造成巨大浪费。

某大型电商每年仅发票的购买和打印费用就高达数千万元,但推广电子发票遭遇很大阻力,因为目前发票印刷基本由税务体系下属企业承揽。

“传统商业沉淀的利益越多,未来转型阻力就越大。

国家要从战略上明确电商发展的顶层思路。

机遇稍纵即逝,如果我们再错失这一轮信息化浪潮的历史契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刘强东说

专业人士认为:

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服务没有满足广大老百姓的需要,80%的老百姓把钱存在银行里,却只让20%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务,剩下80%的人根本享受不到。

因此,为广大的普通人提供金融服务成为金融改革要解决的最大问题,而互联网金融能快速使用户群聚集,并通过支付环节,为老百姓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技术创新驱动的东西,技术是基础。

风险管理技术、信息技术、法律技术(即专业的法律顾问和法律工作人员)是成就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技术。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创新模式,这个创新的基础是现有的法律框架、职权范围和技术条件。

目前,互联网金融并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但却依然快速发展起来,业内充斥着创新毋庸置疑,易通贷、人人贷等新兴产品都属于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优秀代表,其存在价值及市场欢迎程度,早已获得证明。

探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目的,在于如何厘清互联网金融产品目前所面困境,如何进一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例如进来百度上线理财产品“百发”,与监管层发生了一些摩擦。

由于百度在之前的宣传造势中,公开宣称该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可达8%,已接近许多信托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不符合货币基金收益率的市场水平,引发业内强烈争议。

对此,证监会再次予以警示,表示按照相关规定,公开披露基金信息不得有预测投资业绩、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等行为。

若公开披露计划年化收益率8%,并不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证监会将对此业务的合规性予以核查。

就在外界纷纷猜测“百发”是否会夭折时,百度理财平台如期上线,只是8%不见踪影,可参考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改为4.933%。

虽已与市场正常水平相吻合,百度理财照常热卖。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在碰撞中找到了平衡点。

(三)传统金融业如何应对

传统银行在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充当资金中介的职能。

互联网金融将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充当资金信息中介的角色。

从融资角度看,资金供需双方利用搜索平台寻找交易对象,之后的融资交易过程由双方自己完成。

从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等结算和支付服务,与传统银行支付业务形成替代。

商业银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经营存款、放款、汇兑、支付等金融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机构。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媒介资金的融通,但目前,这一中介职能已经受到了第三方支付、网络贷款平台等互联网公司的挑战,并出现逐步弱化趋势。

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分流了商业银行融资中介服务需求。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

20年后,可能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可称之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因为有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交易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的成本非常低,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

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这个市场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

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降低信息处理成本,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可达到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在融资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障碍是资金的供求双方无法及时有效地沟通资金供求信息。

作为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金融中介,商业银行一直作为资金供求的信息汇集中心而存在,并在长期经营中形成了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规模经济效应。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脸谱类社交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传播途径,为金融交易储备了大量的信息基础。

面对金融业带来的挑战,传统金融业也开始考虑如何转型。

互联网金融具有的独特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方式,互联网金融让守旧的金融业看到不一样的未来。

而互联网金融的加入,正如沙丁鱼群中,那条突然出现的饥饿鲶鱼,搅动并促进着鱼群的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阿里小微信贷的贷款不良率为0.87%,低于我国银行业0.96%的水平。

有报道称,供应商利用京东供应链金融平台获得融资的资金成本为每日0.019%,相当于7%的年化利率,远低于同类银行贷款产品的年利率。

互联网金融引领金融业第二波改革潮。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金融业第一波改革潮是在2002年前后,外资金融机构为中国金融业注入了不可多得的先进经验。

但这个以二八原则为基础的经验——即20%客户产生出80%的价值——虽然在一定时期获得可观的进步,但在互联网时代却逐渐变得有些落伍。

互联网引领的第二波潮流,正将原先的20%价值客户,转移至范围极其广泛的普通百姓及小微企业。

互联网所带来的”创新基因”,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创新的动力,引发了商业银行对自身经营模式的重新思考。

面对压力和冲击,银行不会墨守成规,一旦银行主动去创新,不断地加大创新和变革的力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银行也一定能够在未来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过程当中成为主力军。

银行有着丰富的产品和从业经验,有着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这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稳定。

金融业将融合互联网。

对于金融业的未来,在这些业内人士眼中,金融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将缔造新的属于金融业的魔方大厦。

任何人在网络的帮助下,都能得到很好的金融服务。

未来如果有人要贷款,可能只需要给贷款机构一个授权,贷款机构就能了解到客户的信息,快速地通过网络发放贷款。

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分析被看作是当下最有潜力的行业。

虽然互联网企业掌握的数据并不多于银行,但这些更偏向于客户平时生活的数据能够更好地为互联网公司所利用,数据分析能力则将成为互联网公司竞争力的核心。

”未来谁拥有数据变得并不重要,而数据加工者才最为重要,谁能真正用好这些数据,谁就能得到更广阔的市场。

实际上,互联网企业也正在朝着这样的方向不断进发。

阿里金融后续也要寻求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分享其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与金融业共享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红利。

(四)竞争带来良性循环

重新审视金融战略,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为中小银行提供了与大银行竞争的契机。

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一模式,积极创新,将在一些新兴业务上赶超大银行,形成竞争力。

传统银行业可能因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发生竞争格局的改变。

一些互联网企业已不满足只做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而是凭借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的优势,直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信贷等融资领域扩张,未来可能冲击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抢夺银行客户资源、替代银行物理渠道,颠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

传统金融业代表的银行已充分很快感受到新金融的压力,并更加深入反思,出招反击。

如就在余额宝之后,广发银行携手易方达推出”智能理财金账户”,一项将余额理财和信用卡自动还款相结合的“信用理财”工具。

中国平安保险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在由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马明哲三人牵头成立的国内首家获得保险牌照的互联网公司众安保险上线当日指出,互联网绝对不是取代现有金融体系,反而,互联网上比较合适于小额、大数量、标准化的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并非在多大程度上侵蚀传统金融的领土,而是填补了此前市场空白,同时,互联网金融将大小金融机构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

三、总结

面对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向,转变发展观念,积极调整战略。

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深度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提高业务水平,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格局带来的冲击,获得新发展。

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在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为股东创造价值细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第三方支付企业还是P2P网络借贷平台,它们的兴起均是抓住了银行限于自身条件和限制无法及时顾及的市场需求——当互联网产生大规模支付需求,成就了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企业;

当小企业利用网络进行销售成为主流,阿里小贷等企业有了用武之地。

在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的情况下,银行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对金融格局改变,不断提升和改变自己,以便更好、更快地融入到互联网大潮中。

相较互联网企业,商业银行缺乏的是“互联网基因”。

如果用互联网基因重组行业,想必凭借严格的监管、雄厚的资产、良好的信用体系和完善的安全机制,商业银行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最大赢家。

三、参考文献

[1]:

罗明雄唐颖《互联网金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1

[2]:

万建华《金融e时代》,《中信出版社》,2013-5-11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