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9066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部大开发报告Word格式.docx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转移的需求十分迫切,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需要新的更加广阔的市场的大好时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然这既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宁夏既不能坐而论道,更不能徘徊不前,要充分认识机遇,紧紧抓住机遇,百倍珍惜机遇,充分利用机遇,要以思想观念的大解放迎接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确立,是党和国家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这又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前(1998年)宁夏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同全国一样,进入改革开放和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时代,尤其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逐步实施以来,宁夏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业结构低度化。

宁夏产业结构属于“二三一”型,即1998年在三类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最大(41.3%),第三产业居次(37.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21.4%)。

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59.8%,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仅为18.0%和22.2%,1997年人均国民总值仅为全国的66.2%,农业、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有些长期作为“瓶颈”产业,再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技术、经济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水平不高,也不稳定,虽然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从业人员较多,但有些地区粮食长期不能自给,农业发展不足,基础地位不牢固,加之,宁夏交通落后,运输网络体系不发达,一方面加剧了宁夏的封闭性,使其远离中心发达市场,另一方面使宁夏社会经济系统运行效率不高,甚至下降,加上其他服务性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整个第三产业服务性功能、流通性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也不能满足全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2.农业产业发展缓慢。

宁夏产业结构中农业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农业基础十分脆弱,第一产业近年来虽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仍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业人员的相对比重仍占绝对优势,内部结构中种植业所占的比重很大,仍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其他产业发展不够,变化较小,结构不合理,反映了宁夏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发展缓慢,层次较低。

再由于农业投入不足,生产条件改善缓慢,全区农业产量稳定的水田和水浇地人均仅为0.8亩,其中南部山区人均浇地更少,抗灾能力低。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的工业产值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有的年份达20%以上,而农业产值增长率不仅低,而且还经常出现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

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小,科技投入少,宁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仅相当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几十分之一,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3.工业结构畸形,增长方式粗放,初级加工。

宁夏产业结构中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超“重”,轻工业和加工工业偏轻,轻重工业结构比例失调,结构畸形,影响了宁夏经济的发展。

宁夏的工业主要是依托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以资源开发型产业为主,煤炭、电力、冶金等能源、原材料和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初级加工工业的比重过大。

1997后,宁夏基础工业产值占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在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占8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3个百分点,重工业中采掘业占6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宁夏工业结构中初级加工业比重较大,层次不高,经济粗放型增长的特点十分明显,也决定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仍有很大的潜力。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1998年宁夏第三产业仅占区内生产总值的37.3%,就业结构中,其比重更低,1997年仅占就业人员的23%,1998年也仅占就业人员的22.2%,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延缓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三产业内部,传统部门和行业仍占主要地位,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咨询服务业发展缓慢,交通运输紧张,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相对落后,新兴行业和市场要素发展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严重制约了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制约了宁夏社会经济的发展。

5.国有经济比重偏大,效益不高,,非国有经济规模小、水平低。

1998年,宁夏国有企业单位数为320家,其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1.5%,远远高于东部沿海地区,集体工业和其他资产比例却很低,在全国国有企业亏损严重的形势下,宁夏国有企业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效益不高,亏损严重,集体工业落后,乡镇工业不发达,合资和外资等工业少,虽然近几年宁夏在加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力度还不够,成效不显著。

1998年宁夏大中小型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6.2%、16.%、47%,表明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在宁夏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投资分散,技术设备相对陈旧,产业的集中度低,缺乏具有国际或国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另外,经营分散化问题更加突出,致使规模经济效益差,因而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很有限。

近几年来,宁夏非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1998年,非国有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8.5%,在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集体、个体的多数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和管理落后,对市场适应性差,经济增长波动较大,经济效益差。

因此,非国有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也是宁夏所有制结构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6.区域经济布局失衡,地区差距较大。

据有关经济社会指标,一般把宁夏分为银川、银北、银南和宁南四个经济带。

银川经济带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占15%,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为44%,第三产业居中为41.0%,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格局,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区38.3%,经济实力最强,具有交通和区位优势,是全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区域。

该经济带人口素质较好,科技实力较强,工业化水平较高,食品加工、纺织、化工、机械、仪器仪表等工业生产具有优势地位。

银北经济带具有依托资源优势的特点,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区的21.0%,经济实力在四大经济带中居第3位,是宁夏原煤、钢铁、发电集中区,具有独特能源优势,但工业缺乏深加工,科技含量不高,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银南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区29%,在四大经济带中居第2位,第一产业占30.8%,第二产业占42.9%,第三产业占26.3%,产业结构呈现“二一三”状态,具有独特的农业优势,粮食产量占全区的33.7%,肉类总产量占42.3%。

宁南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区12.7%,全部是贫困县,经济实力最薄弱,属于“老、边、少、穷”地区。

因此,宁夏经济布局失衡,地区差距较大,不利于宁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7.城乡经济呈现“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理论界认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与东部地区城市的差距比西部农村与东部城区农村之间的差距要小得多,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之间,而农村之间的差距又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上。

1998年宁夏有乡镇企业12.2万多个,职工人数77.1万人,仅相当于1996年东部地区的1.3%和1.1%,实现产值10.86亿元,实现经营收入10.6亿元,仅相当于江苏省的0.18%。

而宁夏乡镇企业起步较晚,规模小,多属外延发展为主的粗放型,产值仅相当于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8%,有些地方乡镇企业尚为空白。

宁夏广大的农村仍以农业为主,非农产业发展缓慢,这与城市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和第三产业形成明显的城乡产业“二元结构”,同时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因此,宁夏城乡产业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特点,乡镇企业发展不够,这严重地制约了宁夏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制约宁夏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我们不妨用人均GDP、GDP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程度这几个重要变量从统计上分析判断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前宁夏工业化阶段特征。

(1)人均GDP。

根据最新美元汇率计算,1998年我国人均GDP水平相当于529.2美元,按国际水准判断,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第二个时期。

而1998年宁夏人均GDP水平只相当于353.5美元,由此判断宁夏经济增长与发展应该说刚进入工业化的初期。

(2)GDP结构。

1998年,我国工业在GDP中所占份额为42.1%,同期宁夏工业占GDP的份额为33.4%,比全国水平低8.7个百分点;

我国农业占GDP的份额为18%,这一水平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相当。

但宁夏农业和服务业在GDP中的份额分别为21.4%和37.3%。

虽然宁夏工业化程度还不高,与东南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在西部的陕、甘、宁、青、新五省区中居第二位,仅比甘肃省低2.48个百分点。

(3).就业结构。

1998年,我国的就业结构为:

在全部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为49.8%,第二产业为23.5%,第三产业为26.7%。

同期宁夏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58.7%、17.7%、23.6%,二、三产业从业人员都低于全国水平。

按国际水平衡量,这种就业结构显然是工业化初期的模式。

(4)城市化程度。

1998年,全国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4%,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同期宁夏市镇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26.8%,城市化进程比全国慢3.6个百分点,也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宁夏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目前宁夏工业刚进入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在这个阶段,工业化明显的特征:

一是工业的就业比重低,产出比重相对较高,工业化水平比较落后;

二是农业的就业比重高,产出比重却偏低;

三是服务业的产出比重略高于工业,第三产业虽然还不发达,但呈上升趋势;

四是城市化进程较为落后,发展步伐需加快。

宁夏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是我们制定工业经济发展产业政策和调整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变动的重要前提条件,或者说,宁夏工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既对目前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提供了产业升级的空间和潜力,同时也由于工业化水平的限制使工业增长和结构变动面临许多亟须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前宁夏工业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优化的难点

1.所有制结构公有化,投资主体单一化。

到1998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了23.4%,对全区工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但是,与全国和发达省份相比,宁夏工业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仍然比较缓慢。

全区92户大中型企业,非国有大中型企业仅有1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的约占90%。

1998年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40.02%,而宁夏比全国落后16.6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公有化程度比较高。

1998年宁夏公有经济企业单位数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单位数的87.73%,从业人员占60%,工业总产值占72%。

但据统计,1998年宁夏89户亏损2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55户,亏损额6.9亿元,占80.2%;

而在78户实现利税2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非国有企业实现利税7.9亿元,占全区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的89.4%。

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缓慢,而且40%的改制企业是国有独资经营。

一方面国有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低,亏损状况又比较严重。

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总量小,层次低,在工业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比重仅占9.3%,经济发展活力严重不足。

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公有

化和投资主体的单一化,造成了工业经济发展竞争力不强,缺乏生机和活力。

2.产业结构重型化,产品结构初级化。

1998年,重工业总产值仍然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6.6%,改革开放20年,轻重工业结构几乎没有变化。

在重工业内部结构中,原料工业占45.6%,制造工业次之,占35.8%,采掘工业再次之,占18.65%。

在产品结构上,资源、原料型的工业产品约占全部工业产品的90%。

产品结构的初级化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

原料型产品多,精细产品少;

低档产品多,高中档产品少;

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

内销产品多,出口产品少。

受经济发展全球化、一体化、知识化大趋势的影响和国内经济因结构问题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的影响,宁夏工业产品竞争能力减弱,销售市场困难,企业效益下滑,下岗职工增多,生产能力闲置,工业经济发展遇到了一种“无形的坎”。

3.企业组织结构小型化、分散化,技术结构低级化。

从企业规模上看,1998年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605个,其中大型企业只有28个,工业总产值占44.7%;

中型企业63个,工业总产值占18.8%;

小型企业1368个,工业总产值占36.5%。

平均每个大型企业年产值2.2亿元,平均每个中型企业年产值仅0.4亿元,平均每个小型企业年产值只有0.04亿元。

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企业不多,年创产值10亿元~20亿元的大公司、大集团没有几个。

1998年全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实现利税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78户,只占全区工业总户数的5.3%,其中实现利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6户,实现利税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3户,即银川中策(长城)橡胶有限公司(2.3亿元)、宁夏电力公司(1.9亿元)和宁夏大元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3亿元)。

由于工业企业集中度不高,经济规模小,相应地企业技术结构也处于粗放低水平状态。

目前全区大中小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近50个,平均每两个大中型企业才拥有一个技术开发中心,平均每个技术中心最多3人。

宁夏全部工业企业的工程师人数还不及发达省份一个地市工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

大中型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支出仅占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23%。

据统计1998年宁夏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已达65%以上,流动资金自给率仅有10%,而且企业80%的收入要用于支付贷款利息。

国有大中型亏损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都在105%以上。

一些优势企业往往受负债过重的困扰,难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是富余人员多,下岗职工多,社会负担重,政企职责不分明。

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目前约有1/4的富余人员,有1/5的离退休人员,下岗人员占在职职工的10%,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人员3.7万人。

企业用于劳动待业保险的费用相当于实现利税总额的30%;

用于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和福利支出相当于利税总额的28%;

用于企业富余人员或内退人员的生活费及福利开支相当于实现利税总额的16%。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企业办社会问题已经给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难以避免的矛盾冲突。

三是企业资金严重匮乏,争夺市场份额与提高技术水平处于两难境地。

四是工业装备技术陈旧、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整体提高优化经济结构困难多。

宁夏82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40家是60年代前投产的,有17家是70年代投产的,这些传统企业占全部国有大中型企业数的70%以上,80年代至90年代建的企业只占30%。

据统计,宁夏国有大中型企业设备新度系数为66%,大中型企业的主要设备技术状况在国内处于比较落后水平的占50%以上。

宁夏工业技术密集型产品仅占5%左右,高新技术产品还不到2%,宁夏工业企业在国内与国外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实力显得很弱。

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低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在整体上突破困难很多。

五是许多企业属于“两头在外”,原料缺,成本高。

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电容器级钽粉、钽丝90%以上销往国外,钽冶炼加工能力居世界第三位,但原料紧张,国内供应量仅能满足公司需求量的30%,70%需要从国外进口。

2000年公司预计需钽矿250吨,缺口将达50%以上,影响和制约了民族钽工业的发展壮大。

银川中策(长城)橡胶有限公司的天然胶原料贸易配额少,满足不了生产需要。

青铜峡铝厂生产所需的氧化铝原料缺口3.5万吨,由于氧化铝市场价格上涨快、价格高、供需紧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目标。

宁夏电力资源丰富,但宁夏民族化工集团、宁夏大荣化工冶金有限公司等,反映电价过高,使企业生产成本加大,这说明自治区鼓励高耗能工业企业用电优惠政策执行的不到位。

六是由于地域、机制、管理等原因,引进和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政策支撑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七是有相当一部分国有工业亏损企业,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三、西部大开发对宁夏工业经济调整的影响

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宁夏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

宁夏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虽然比较多,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宁夏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

首先,西部大开发是宁夏经济改革与发展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是宁夏改革开放新一轮高潮的来临。

随着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形成新的信息流、人才流、科技流、商机流、资金流、新兴产业流,带动和促进宁夏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

优化的进程。

同时,西部大开放不仅为宁夏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积极争取重大项目、扩大投资规模创造了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将促使我们在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创新制度、激活机制、改善环境、开拓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开放的广度和发展的深度。

其次,宁夏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方向和重点明确,为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谋划出了新思路。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确定,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要以优势企业和优势特色产品为依托,对已有相当规模、具有明显发展潜力的石化、冶金、电力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优势支柱产业,在优化内部结构的基础上,继续给予大力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水平,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以引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为突破口,对科技含量高、潜力大、正在迅速崛起的新材料、特色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给予积极培育,使其尽快成长壮大;

通过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改造提高机械、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

压缩总量,充分发挥太西煤、主焦煤和灵武动力煤的品种优势,进一步发展深加工,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

通过资产重组,调整优化纺织等产业;

关闭“五小”,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力发展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的特色食品工业,以天然生物资源为原料的生物制药和生物工程产业,以煤炭、电力为重点的能源产业,以陕甘宁盆地整装气田为依托的天然气化工产业,以钽铌铍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数控机床智能调节器、精密特种轴承为主的机电一体化产业,以金融、电信、旅游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等,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竞争优势,实现工业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升级。

2、实施西部大开发宁夏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措施和办法

(1).立足盘活存量,推动资产重组,优化资本结构,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建立公有经济多样化、产权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混合化的混合所有制工业经济体制。

宁夏非公有经济起步晚、总量小、层次低,在工业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比重仅占9.3%,经济发展的活力严重不足。

沿海城市和开放早的地区在80~90年代的发展实践证明,走混合所有制是一条好路子。

因此,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首先在战略布局上要有进有退,收缩战线,精干主体,抓住重点,退出一般,多元投入,混合发展,整体搞活。

以立足调整盘活国有存量资本为切入点,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资产重组,加快国有工业企业公司化改造步伐,一企一策,因企改制。

采取股改、购并、联合、划转、置换、嫁接、破产、报废等办法,壮大扶持一批优势企业,重组调整一批特色产业,改造嫁接一批新兴企业,分立搞活一批希望企业,放开盘活一批困难企业,限制淘汰一批无望企业。

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为手段,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存量结构,扩张混合经济增量规模,加大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行政界限的混合经济的力度和速度。

(2).立足市场找定位,发挥优势企业的规模聚集与领先作用,培养壮大支柱产业。

宁夏工业

发展的特点是以资源密集型的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和加工工业十分落后,且煤炭、水能、油气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产资源量大质优。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并结合本区工业的现状与实际,支柱产业的确定要依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换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进行重新审视定位。

宁夏应当把石油化工工业、水利电力工业、轴承仪表工业和生物医药制造、稀有金属冶炼、农副产品加工、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教育、信息、新兴环保产业的发展作为当前及今后的支柱产业,以知识信息和高科技为导向,以大集团、大公司等优势企业为载体,以规模经营为手段,实施支柱产业二次创业。

一是围绕特色产品、优势产品、高科技产品、新兴产品的基地建设,加速生产要素的优势集中,形成支柱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现代化、系列化,进而带动和促进关联产业的相应发展。

二是加快大集团、大公司的发展步伐,以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

采取盘活存量、提高规模、嫁接改造、政策扶植等手段,在提高现有20多家集团公司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打破区域、行业、所有制、行政管理界限的框框,铲除产业之间的“隔离带”,从产业调整和支柱产业培植上抓紧组建几个产值在20亿元甚至50亿元的有领先性的真正有实力和竞争力的集团公司,形成“联合舰队”和“航空母舰”,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3).依托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以大中型企业为阵地,增强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能力和企业技术开发创新能力。

重点抓住大集团、大公司,集中力量搞好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研制开发,要着眼对现有优势产品、特色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品位档次,加强新产品的开发研制。

采取联合委托、中外合作、技术改造等办法建立完善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