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9240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x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

一、种群和群落

1、一个物种的大家庭

(1)种群(population)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

(2)种群中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但年龄、大小、性别可以不同。

(3)蜂群:

指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的蜜蜂群体。

一个蜂群通常只有一个蜂王、少数雄蜂和多数工蜂。

蜂王和工蜂都是雌蜂。

蜂群中的蜂王和雄峰的职能是繁殖后代,工蜂担任多种职能,如采集花粉、建造蜂巢、喂养幼虫、清洁巢房、守卫蜂群等等。

蜂群中的这三种蜂,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只蜂离开蜂群都无法长期生存。

2、多种生物的家族群

(1)生物群落(community)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简称群落。

乔木层

(2)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灌木层

草木层

①乔木(tree):

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茂的木本植物。

一般形体高大,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处形成树冠。

如香樟、松、柳等。

②灌木(shrub):

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

植物一般矮小,近地面枝干丛生。

如月季、杜鹃、迎春等。

③木本植物:

茎干坚硬,并能逐年生长的一类植物。

如上面提到的6种植物。

④草本植物(herb):

茎干一般较柔软,植株一般较小的一类植物。

如水稻、白菜。

3、群落的主要类型

(1)根据群落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环境划分:

水生生物群落

群落的主要类型热带雨林

陆生生物群落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草原

荒漠

沼泽(又分草本沼泽和森林沼泽)

陆生生物群落:

分布地区

气候特点

生物种类

热带雨林

热带

高温多雨

生物种类最为丰富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

温暖多湿

生物种类较丰富

针叶林

寒温带

夏季温和潮湿,冬季寒冷

松、杉等植物为主,生物种类较少

草原

热带、温带

年降水量少

草本植物为主,动物主要是马、羊等

荒漠

干旱地区

年降水稀少

灌木、半灌木为主,生物种类少

沼泽

低凹、排水不良地段

花蔺、水葱和一些鸟类

①藤本植物茎干细长,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攀附它物而生长的植物。

如葡萄、牵牛。

②附生植物附着于其它植物表面的植物。

如长在树干上的苔藓、地衣。

③寄生植物从其它生物身上吸取营养的一类植物。

如菟丝子、桑寄生。

④半灌木与灌木的区别是地上部分越冬时枯萎死亡,第二年再长出新的地上部分。

如蒿类植物、苎麻。

(2)根据组成群落的种群的不同

植物群落

群落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

(3)植物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种群的集合体。

(4)植被(vegetation)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自然植被(天然森林、草原)

(5)植被

人工植被(人工林、公园草坪)

4、天然森林的形成

(1)先锋植物(pioneerplant)能在荒山、荒地最先自然生长的,适应性强的植物。

(2)一年生植物指自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产生种子,然后死亡的过程在一年内完成的植物。

(3)天然森林的形成过程:

沙丘出现先锋植物

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

出现灌木形成灌木群落出现乔木形成乔木群落

二、生态系统

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群落和它们生活环境的综合体。

自然生态系统:

原始森林

(2)生态系统分类半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鱼塘

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宇宙飞船

(3)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面积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①草食动物(herbivore)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也叫植食动物。

如牛、马、兔。

②肉食动物(carnivore)以草食动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

如狐狸、狼、蛇、狮、虎、豹等。

③杂食动物既吃植物、又吃其它动物的一类动物,如熊、鲤鱼、狗、猪等。

腐食性动物以动物植物尸体为食的一类动物,如蚯蚓、白蚁、秃鹫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成分:

太阳辐射能、气候因素、空气、水等。

(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

生物成分消费者

分解者

(2)生产者(producer)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利用太阳能将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食物)。

①自养生物像绿色植物这样能利用无机物制造食物并从中获得能量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

②异养生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作为食物并从中获取能量的生物属于异养生物。

(3)消费者(consumer)主要指动物,自己不能利用太阳能来生产食物,只能以植物或动物为食的生物。

这类生物属于异养生物。

①一级消费者以植物(草)为食的草食动物。

如兔、马、牛、羊等。

②二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

如黄鼬、猫头鹰、狐等。

③三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

如虎、豹、狼、狮等。

(4)分解者(decomposer)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异养生物。

它们能把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植物的残枝落叶等)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也包括某些腐食性动物如:

蚯蚓、白蚁等。

①腐生从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或其它有机物来获取营养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是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

②寄生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生存,并从被寄生的生物体上吸取它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种方式叫寄生。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foodchain)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捕食既包括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也包括植食性动物取食植物。

(2)食物网(foodweb)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3)生态瓶生态瓶是一个人工模拟、微型、密封的生态系统。

生态瓶由透明的玻璃瓶制成,内有小型的动植物、细菌、经过滤的河水、小石、沙子及空气 。

在有光的情况下,其环境可支持瓶内的动植物生存一段时间。

具体制作方法见第四部分“探索与实验”。

4、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ecologicalagriculture)运用生态学原理,把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

①原理:

充分运用动植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尽可能少的原材料,求得尽可能多的农产品,并使废物量的产生降到最小程度。

②比较成功的模式:

基塘系统生态农业模式和庭院立体生态农业模式。

③优点:

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2)基塘系统模式“塘”就是池塘,“基”就是指把各个池塘隔开的田埂。

基上栽桑的叫做“桑基”,种蔗的叫做“蔗基”。

三、生物圈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biosphere)指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综合圈。

包括海平面下12km到海平面以上10km范围内的空间,包含了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水圈的一部分。

(2)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图8-1):

图8-1

(3)大气圈是由包围在地球表面的气体组成,约为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厚度大约有2000-3000km,越向上空气越稀薄。

(4)水圈由地球表层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的各种水体组成。

质量只占地球总质量的万分之四。

(5)岩石圈见教材112页的“视窗”。

2、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

(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使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的数量过多,超过其自净能力,从而改变了环境的正常组成成分,扰乱并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并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2)土地沙漠化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

(3)气候变暖由于人类的活动(如燃烧矿物燃料,砍伐森林,生产合成化学品等),产生了大量的诸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它们吸收地球上的红外线辐射,使热量积聚在地表附近,散发不出去,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

(4)臭氧层(ozonesphere)臭氧是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在距离地球表面15-25千米处聚集了大量的臭氧,形成了一个臭氧浓度达10ppm的小圈层,即臭氧层。

它对太阳的紫外线有很强的吸收作用,使地球上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5)酸雨(acidrain)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称为酸雨。

跟人类生产活动中向大气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污染物有关。

酸雨会损坏建筑物,能直接伤害植物,引起农作物减产,土壤酸化等危害。

【启迪与拓展】

例1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在一起饲养的马、骡和驴

B、一个池塘中全部青蛙和蝌蚪

C、人体内的全部细菌

D、一个地区的人口

分析: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

要判定某个生物集合体是不是种群,一定要抓住概念中“一定区域内”和“同种”这两个关键词。

“一定区域内”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它可以根据你的研究需要,来确定范围的大小(这一点可以推广到群落和生态系统概念中)。

最难的是如何确定是“同种”生物,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某个物种和某一类生物混淆在一起使用。

如平时说的蚊子,不是一个种,而是一个类别,蚊子包括中华按蚊、淡色库蚊、白纹伊蚊等许多种。

选项A中的马、骡和驴明显不是同一个物种;选项B中的青蛙和蝌蚪虽然在形态上很不一样,但它们却是同一个种,只不过是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选项C中的细菌指的是一类生物;选项D中的人无论是黄色人种、黑色人种还是白色人种属于是一个物种(可以参考教材P173“小资料”)。

所以正确选项是B和D。

例2森林中,一棵大树死亡腐烂,倒在地上。

有地衣、苔藓、细菌、白蚁等生物生活在这株枯木上,它们共同构成生态系统还是生物群落?

分析:

做这道题首先要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生态系统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群落和它们生活环境的综合体。

题目中的它们,指的是腐烂的枯木和地衣、苔藓、细菌、白蚁等生物,其中腐烂的枯木不能算是生物,它只能看成是地衣、苔藓、细菌、白蚁的生活环境。

所以根据题意,它们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如果题目问“这些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还是生物群落?

”应该说是构成了生物群落。

这时腐烂的枯木,因为不具有生命特征,被排除在外。

例3下列食物链表述正确的是()

A、阳光→草→鹿→狼→细菌B、草→鹿→狼

C、草→山羊→鹿→狼D、草←山羊←狼

分析:

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狭义)开端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结束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最高级的消费者(即该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不再被其它动物所捕食),食物链中不出现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在表述一条食物链时,往往用箭头表示捕食关系,被捕食者写在前面,捕食者写在后面,箭头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根据这两点可以排除选项A和D。

又由于C选项中山羊和鹿之间不存在食物关系,所以正确答案是B。

例4图8-2是简单的食物网,请问共有几条食物链组成?

写出最短的一条。

分析: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也就是植物),终点是最高级的消费者(也就是鹰),中间环节只要有一个不一样,就看成是不同的食物链。

昆虫

植物蛙蛇鹰

图8-2

做此类题目的一种方法,就是把食物链都列出来(列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某一顺序,以免漏下):

①植物→昆虫→鸟→蛇→鹰;②植物→昆虫→蛙→蛇→鹰;③植物→鼠→蛇→鹰。

这样总共3条。

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来做,把植物看成甲地,鹰看成乙地,从甲地到乙地总共有几种不同的走法,就是有几条食物链。

食物链的长短就看组成食物链环节的多少,组成的环节越多,食物链就越长,组成的环节越少,食物链就越短。

题目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植物→鼠→蛇→鹰。

例5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可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

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分析:

原先在草原上具有这样两条食物链:

草→昆虫→鸟;草→鸟。

草既会被昆虫吃,又会被鸟吃,现在用网把草罩上,可以阻止鸟吃草,从表面上来看,吃草的生物少了一半。

但这样做忽略了一点,鸟类虽然会吃掉一部分草籽,但它们主要的食物是昆虫,鸟类的存在可以控制昆虫的数量。

现在由于鸟被拦在网外,原先草→昆虫→鸟这条食物链就变成了草→昆虫,昆虫没有天敌,数量会大量增加,反而吃掉大量的草。

图8-3是对比罩网前后草的剩余情况:

罩网前罩网后

 

图8-3

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食物链破坏引起的。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选择题

1.(2010浙江温州)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它多种生物。

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植被

2.(2010南通)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

C.物质循环能持续进行     D.能量流动能持续进行

3.(2010聊城)右图示东昌湖某些生物间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你认为该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丁→乙→甲

D.甲→乙→丁→丙

4.(2010义乌)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

B.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C.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

D.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

5.(2010巢湖)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阳光→草→兔→狼B.草→昆虫→青蛙→蛇

C.蛇→青蛙→昆虫→草D.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6.(2010金华)2如图是某农场创建的生态型种养殖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蔬菜在白天能为牛提供氧气

B.蔬菜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C.蔬菜可以作为牛的食物

D.牛粪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

7.(2010金华)如图表示abc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8.(2010苏州)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鹰→蛇B.蚌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乌→蛇→鹰

9.(2010南京)2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图4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

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0.(2010济宁)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微山湖中的水B.微山湖中的荷花C.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D.微山湖

12.(2010黄冈)右图是某草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解描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牛、细菌、真菌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部分只有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C.草是牛的主要食物,它在牛体内被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胃

D.若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使土地沙化,草场就难以恢复原样

14.(2010龙岩)5.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在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A.甲→乙→丙B.丙→乙→甲

C.甲→丙→乙D.乙→丙→甲

15.(2010龙岩)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及人类生活的环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16.(2010长沙)近来,我省某河中出现了大量死鱼现象,当地村民怀疑与上游工厂长期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有关。

据此推测,该河“藻类→水蚤→小鱼→大鱼”这一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A.藻类B.水蚤C.小鱼D.大鱼

17.(2010韶关)在我市的北江河里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鲫鱼    B.浮游动物  C.水藻   D.淤泥

18.(2010韶关)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害物质最多的可能是

A.螳螂      B.蝉  C.黄雀    D.植物

19.(2010韶关)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

A.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制约     B.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有人类的控制

20.(2010韶关)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发现乙的数量增加,试分析此时甲、丙、丁的数量变化正确的是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了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了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了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21.(2010十堰)下列的哪一项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A.一片树林B。

树林中的动物C。

树林中的植物D.树林中的生物

23.(2010十堰)54.图1中的动物③与动物②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B.竞争C.台作D。

互不影响

24.(2010盐城)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C.图中甲代表的生物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D.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

丁丙乙

25.(2010烟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26.(2010烟台)12.图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27.(2010宿州)6.具有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淡水生态系统B。

海洋生态系统C。

湿地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

28.(2010宿州)18.假设某生态系统中只有甲、乙、丙三种生物,他们的捕食关系如图2所示。

那么该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A.甲B。

乙C。

丙D。

乙和丙

29.(2010宿州)19.水误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A。

水草B。

虾C。

鱼D。

鱼鹰

30.(2010广东)8.右图为淡水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若浮游植物受到难以分解的农药DDT污染,则大鱼体内将积累大量的农药DDT。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

B.环境会对生物造成影响

C.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

D.各生态系统之间互不影响

31.(2010广东)9.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会引起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32.(2010中山)7.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

这主要是因为南极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

缺少生产者

C.缺少消费者D。

分解者很少

二、识图分析题

1.(2010浙江金华)35、根据下图,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图中的各种生物构成一个。

(2)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有条。

(3)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必须有的一种成分是。

4.(2010南通)28.(6分)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图中的草属于,蛇、鼠、猫头鹰等动物属于_______________。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草→食草昆虫→蜘蛛→_____蛇→___。

(3)图中各条_______相互交错构成食物网。

(4)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草会___________(填“减少”或“增加”)。

9.(2010枣庄)4.(8分)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化农业,下图是生态农业模式图之一,请分析作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图中的食用菌属于者。

(3)从食物关系看,在此生态系统中具有条食物链。

(4)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能力较小,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生物各类少,简单。

(5)该生态农业比传统耕作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能量角度看,是因为

①。

②。

10.(2010龙岩)39.(3分)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植被、草原鼠类、食鼠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数量变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这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2)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的。

11.(2010潍坊)29.(9分)请根据下列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示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

(3)图中②代表的重要生理作用是;请写出①所代表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4)假如该草原只有绿色植物→鼠→鹰一条食物链,如果绿色植物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360千卡,那么鹰最多可从中获取千卡的能量。

(5)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

14.(2010济南)5.(7分)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

网如图所示。

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

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开始。

(2)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鸡和

玉米之间是关系。

(3)在此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4)此生态系统一共有条食物链,写出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

链。

(5)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

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16.(2010莱芜)19.(6分)下图为我市西海公园汶河水域生态系统结构简图,A、B、C表示其三种生物成分。

请回答:

(1)C为该水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成分)

(2)A、B、C中能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是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作为食物链起点,通过__________(生理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