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9302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弟子规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弟子规教案.docx

《弟子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弟子规教案.docx

弟子规教案

 

国学经典:

 

《弟子规》教案

执教:

文瑞春

《弟子规》教学计划

向家坡学校文瑞春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

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16句。

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

学习《弟子规》“总叙”

第二至六周学习“入则孝”

第七至九周学习“出则弟”

第十至十四周学习“谨”

第十五至十八周学习“信”

课题

第1课《弟子规》总叙

学习

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重点

会背《弟子规》总叙。

难点

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具

准备

《弟子规》音频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

是孔子的弟子吗?

是指小孩子吗?

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

(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

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讲故事:

《大舜的故事》——孝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

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五、礼仪

1、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2、学习鞠躬。

 六、作业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课题

第2课“入则孝”之“父母呼”

1、复习《弟子规》总序。

2、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3、理解意思,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难点

理解意义,能在生活中做到。

教具准备

音频

 

 

 

 

 

 

 

 

 

 

 

 

 

 

教 

学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1、听泛读“入则孝”之“父母呼”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

“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

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想一想,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做的?

(指生答)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

(生答)

延伸:

父母呼应勿缓;老师呼应勿缓 ;

长辈呼应勿缓 ;同学呼应勿缓。

2、“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3、“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聆听。

4、“父母责,须顺承”:

如果你做错了事情,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接受教训,真心悔改。

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孝敬父母、懂礼貌的孩子。

四、讲故事: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

“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五、礼仪

1、见到长辈、老师要主动问好。

2、父母、老师、长辈,要求做的事情,要尽量做好。

 六、作业

1、背诵“父母呼”。

2、帮父母 收拾餐桌。

课题

第3课“入则孝”之“冬则温”

1、复习“父母呼”。

2、学习“入则孝”之“冬则温”。

3、了解意思,进一步理解怎样才是“孝”。

4、能在生活中实践。

重点

会读、会背。

进一步理解“孝”。

难点

理解意义,能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尽“孝”。

教具准备

播放器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父母呼”。

 

2、是否帮父母收拾餐桌。

二、学习“入则孝”之“冬则温”

 1、听泛读“入则孝”之“冬则温”。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冬则温”“温”就是温暖的意思。

“夏则凊”,凊就是凉爽的意思。

孝敬父母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应该从关心父母的起居生活开始。

讲“黄香”的故事:

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很早过世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夏天天气非常热,他每天都给父亲扇枕席,以便让父亲安歇;冬天非常寒冷,为了让父亲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他每天晚上都要先上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焐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

九岁的孩子能懂得这样孝顺父亲,感动了太守刘扩上书朝廷申报,批准孝廉,成为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儿童。

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赞誉。

我们都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2、“晨则省,昏则定”:

就是每天早上要记得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母问候,这是为人子弟在家里对父母应该有的态度。

“晨则省”,“省”的意思就是安慰问候的意思。

“定”也是如此,也是安慰,让他的心情觉得很好。

3、“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出门一定要告诉双亲。

尤其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复杂,治安也没有以前的好,所以你出门时一定要向告诉父母到哪里,什么时候回来,为什么?

绝对不能让父母为我们的行踪担心。

“反必面”,回来的时候,也要跟父母报告讲明。

“面”就是要面见父母,让父母看到你安全的回来,让父母得到宽心。

四、拓展:

行孝是每个人的责任,是天下所有做儿女应做的事情。

同学们,我们的父母是不是很辛苦啊。

你们想不想孝敬一下为你辛苦为你操劳的父母呢?

设想一下:

今天放学回家,你看到父母工作了一天非常劳累,你想怎样孝顺你们的父母呢?

(生答)

五、作业

1、背诵“冬则温”。

2、回家为父母 做一件事。

课题

第4课“入则孝”之“事虽小”

1、复习“冬则温”。

2、学习“事虽小”。

3、理解“事虽小 勿擅为”“物虽小 勿私藏”。

4、能在生活中实践。

重点

理解“事虽小 勿擅为”“物虽小 勿私藏”。

难点

理解意义。

教具准备

播放器、课件

   教 

 过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昨天为父母做的什么事情。

二、学习“入则孝”之“事虽小”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事虽小”。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理解“事虽小”。

什么样的事情是小事?

该怎样做?

“事虽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为”,这个“擅”就是随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

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去做它。

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样,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间、抽屉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阅它,这些都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

比如说,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这样的事虽小,也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

三国时的刘备教育儿子刘禅说:

“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道理。

2、理解“物虽小”。

什么样的东西是小东西?

铅笔、橡皮……不能私自藏起来。

如果私自藏起来,父母会伤心。

拓展:

捡到小的物品应该怎样做?

借用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四、讲故事:

陶母封鱼。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与他母亲严格的教育分不开。

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

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区,并且献给他写了一封信说:

“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父母呢?

这是为政不廉啊!

”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

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五、作业

1、背诵“事虽小”。

2、给爸爸妈妈洗袜子。

课题

第5课“入则孝”之“亲所好”

1、复习“事虽小”。

2、学习“亲所好”。

2、理解意思,启发培养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

3、能在生活中实践。

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理解意义,辨别是非。

教具准备

播放器

 

 

 

 

 

 

 

 

 

 

 

 

 

 

 

 

 

一、检查作业

①背诵“事虽小”。

 ②给父母洗袜子了吗?

怎样洗的?

父母说了什么?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所好”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所好”。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所好,力为具”,这个“好”就是喜好。

“力”就是要尽心尽力,“具”就是要为他准备。

你现在还是一个很小的小学生,父母最喜欢的无非是你的功课要很好,自己的作业要自己努力去做;应该学的,也应该努力去学习。

让父母得到欢喜。

  2、“亲所恶,谨为去”。

这个“恶”就是不喜欢、讨厌的、厌弃的。

“谨”也是要用恭敬之心,很谨慎的为父母去排遣,或者排除,为他去除掉。

譬如说父母他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尽量把它去除。

父母见到我们有不良的嗜好,不良的习惯,为人子女也应该赶快把它改正过来,自己应该要赶快改正过来,让父母能得到欢心。

3、“身有伤,贻亲忧”。

想一想在你不小心受伤的时候,你的父母会怎么样?

理解“贻亲忧”:

让父母担心。

4、“德有伤,贻亲羞”,指如果你的品德不好,你的亲人就会为你羞愧。

比如:

有的小朋友没有礼貌、不敬师长、破坏公物、打骂同学、偷盗,或者做出了其他不该做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

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

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父母让做的事情,不去做;任性,不听话;跟爷爷奶奶吵架;跟小朋友抢东西、打架……说说这样做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五、作业

1、背诵“亲所好”。

2、回家扫地、拖地。

课题

第6课“入则孝”之“亲爱我”

学习

目标

1、复习“亲所好”。

2、学习“亲爱我”。

3、懂得尊敬父母,用心体谅别人的心情。

帮助父母改正过失要讲究方法。

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理解意义,学会体谅。

教具准备

播放器

 

 教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亲所好”。

 

2、昨天回家扫地、拖地情况。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爱我”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爱我”。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双亲从小到大,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待我们恩重如山。

我们自然就应该孝养他们。

可是也有的家长不喜欢甚至讨厌孩子。

或者管教孩子过于严厉,缺少方法。

那么做为儿女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

是不是父母对我们好,我就对你们好。

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孝敬你呢?

孔子在世时,他有一个名字叫闵子骞的弟子。

年纪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

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父亲要出门,就叫闵子骞驾车,闵子骞冻的直哆嗦。

父亲以为闵子骞偷懒,就拿鞭子打他,谁知鞭子下去却把棉袄打烂了,里面的芦花飞了出来。

父亲才知道后母虐待了闵子骞。

一气之下,父亲要赶走后母。

这时闵子骞跪下来哀求父亲说:

“有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儿寒。

”这句话感动了父亲,也感动了后母。

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变成了慈母。

孔子特别称赞闵子骞:

“真是难得可贵的孝子啊!

我们就是要学习闵子骞这种孝心,不管父母对我们如何?

我们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可以了,尽好自己的本分。

2、说说自己的父母批评你或打你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对待的?

怎样做才会更好?

说说父母为什么这样做?

学会体谅。

3、今后你打算怎样处理类似的事情?

四、作业

1、背诵“亲爱我”。

2、跟父母聊天,说说自己以前做得不对的事情,给父母道歉,请求父母原谅。

课题

第7课“入则孝”之“亲有过”

1、复习“亲爱我”。

2、学习“亲有过”。

2、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能在生活中实践。

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了解父母的辛苦,及对自己的教育。

教具准备

播放器

 

 

 

 

 

 

 

 

 

 

 

学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亲爱我”。

 

2、说说跟父母聊天了吗,聊的什么?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有过”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有过”。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亲有过”,“过”的意思就是有过失,或者有不当的这种行为。

“谏”就是劝勉的意思,劝解的意思。

  “使”就是使他能更正,或者能及时停止。

上堂课我们学了要孝顺父母,可是父母也有不对的时候啊!

那么作为子女应不应该劝谏父母呢?

用什么方法才恰当呢?

一是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谈父母的过错。

让父母没有面子。

他就不会接受我们的劝谏。

二要等父母高兴的时候,而且在劝说父母时语气也要柔和,面带笑容。

不要理直气壮,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

话要说的尽量婉转,让父母感到我们不是在挑他的毛病,真心的为他好。

他才能够接受我们的劝谏。

2、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谏不入”,不入就是不能接受。

“悦复谏”,我们可以委婉的再劝谏。

“号泣随”,就是觉得很伤心、很难过。

“挞无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恼羞成怒,或者他不愿意听到我们这样劝他,即使被打了,也不应该有所怨恨。

四、讲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年轻的时候,随着父亲李渊到处平定,当时父亲有一个决策,就是连夜拔营要攻打另外一个地方。

李世民就跟父亲说:

这样做的话,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成功,因为可能后面有埋伏,前面不但不能得到胜利,可能后面又被围剿,反而不利我军。

他的父亲不采纳。

眼见整个军队就要拔营了,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在帐篷外面嚎啕大哭,哭得非常伤心。

为什么伤心?

他知道父亲这个举动是错误的,从整个局势来看,宗已经看出相当的危险。

他的父亲李渊,突然听到外面有很大的哭声,就走出去看。

父亲看到儿子这么伤心,听了儿子最后一次规劝,及时停止了这项军事行动。

后来终于平定各地贼寇,奠定了唐朝的基业。

五、作业

1、背诵“亲有过”。

2、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课题

第8课“入则孝”之“亲有疾”

学习

目标

1、复习“亲有过”。

2、学习“亲有疾”。

3、学会在生活中关爱父母、照顾父母。

重点

会读、会背。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难点

理解意义,能在生活中照顾父母。

教具准备

播放器、课件

 

 

 

 

 

 

 

 

 

 

 

 

 

 一、检查作业

齐声背诵“亲有过”。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有疾”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有疾”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当父母生病的时候,为人子女应该怎么样来侍奉汤药。

我们晓得在过去,这个药几乎都是水药,刚煮起来的汤药一定非常的烫。

我们要端给父母吃、端给长辈吃的话,我们要特别注意它的温度是不是太高了,太高了唯恐烫到父母。

所以在古者,他往往会倒一点点,然后喝喝看,这个一瓢,一小瓢试试看,它是不是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所以古人对父母的侍奉,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我们现在医药发达,吃的药多是药片、颗粒,这个你可不能随便尝,以免药物中毒,不过,父母生病时可以提醒父母按时服药。

2、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如果不幸父母走完了人生最终点站之后,这时候如果办丧事,我们也要特别的一定要尽孝,尽到为人子女所应该尽的这些礼节。

四、讲故事: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五、作业

1、背诵“亲有疾”。

2、说说自己在父母生病时是怎样做的?

课题

第9课“出则弟”之“兄道友”

学习

目标

1、复习“总叙”和“入则孝”。

2、学习“出则弟”之“兄道友”。

3、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

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

教具准备

播放器

 

 

 

 

 

 

 

 

 

 

 

 

 

 

 

 

 一、复习

背诵“总叙”和“入则孝”。

指名背。

齐背。

二、学习“出则弟”之“兄道友”

 1、听泛读“出则弟”之“兄道友”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什么叫“出则弟”?

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2、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兄道友”,“友”就是友爱,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

“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弟睦,孝在中”。

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就是孝道。

举例:

父母看到孩子打架,不友好,会是什么心情?

3、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不能感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就不会产生怨恨了。

说话时忍让一点儿,气愤就会消失。

四、联系实际讨论:

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作业

1、背诵“兄道友”。

2、照顾一下比自己小的孩子。

 

课题

第10课“出则弟”之“或饮食”

学习

目标

1、复习“兄道友”。

2、学习“或饮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懂得尊老爱幼。

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理解意义,懂得尊老爱幼。

教具准备

播放器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兄道友”。

 

2、说说是怎样照顾小朋友的?

二、学习“出则弟”之“或饮食”

 1、听泛读“出则弟”之“或饮食”

或饮食 或坐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