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9771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

完整word版大学生健康教育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一个极具时代特征的综合概念,它受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科技水平和哲学思想的影响。

1948年针对“没病就是健康”的健康观提出了新的健康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大致经历了从神灵自然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到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个阶段

二、根据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疾病观:

1本体疾病观:

本体疾病观也称为原始疾病观

2自然哲学疾病观:

随着近代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通过观察与实验使人类对疾病认识更加深入和准确

3综合疾病观:

在近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科学一直占主导地位,发现了许多疾病的病因。

三、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健康应包括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4方面的标准。

四、解答题:

1体力活动:

由肌肉收缩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

体运动。

2体适能:

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3体质:

体质是人的质量。

它是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体质包括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三个方面。

4适应能力:

是指人在适应外界环境中所表现的机能能力,它包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五、体质的综合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即体格、体型、营养状况及身体组成成分等。

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

即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及各系统器官的工作效能。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

即身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素质及走、跑,跳、投,攀等身体运动能力。

4心理发展状态:

包括本体感知能力、个体意志力、判断能力。

5适应能力:

例如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抗寒、抗热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六、由此概念可以得出,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需从:

1生理健康——各器官组织结构是否完整,发育是否正常,功能是否良好,生理生化指标是否正常;

2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是否健全,智力、情感、意志行为活动是否正常,人际关系是否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强;

3社会健康——包括家庭教育、群体关系、社会环境、应变能力、处理角色和工作能力等是否正常。

4道德健康------不以损伤他人的利益获得自己的健康;

七、国内外对于健康概念的研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健康的含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美国学者莱维提出了健康的5种含义:

具有增进健康的生活方式②注意身体健康③社会健康④情绪健康⑤精神与哲理健康

八、杜柏思在1988年提出健康概念应该包括3各方面:

①健康是人类对其生活中产生的生物的、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刺激因素的系列连续适应。

②健康是以连续体多维形式的适应。

③健康代表机体适应的总体水平和外在表现。

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10条标志:

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力

⑥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⑨头发光洁,无头屑

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十、世界卫生组织在归纳和总结了人群实践的经验,又提出了“五快”、“三良好”

“五快”是指:

吃得快、便的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三良好”是指:

良好的个性人格、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十一、健康的分类

一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

二个体健康和人群健康

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

十二、个体健康和人群健康

1个体健康是指:

个人的综合健康状况,它是评价个人生存质量的最基本指标。

2人群健康是指:

不同地域或不同特征的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它对制定健康政策,评定国家或地区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服务非常重要

十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

85分以上为第一状态(健康状态)

70分以下为第二状态(疾病状态)

70~85分之间为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

十四、影响健康的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

是指因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行为:

是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的反应。

十五、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据此可将人类行为划分为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两大类。

人的本能行为由人的生物属性所决定的,是人得生物遗传信息作用的结果,而非后天习得,其行为特征主要是对环境的适应。

得到公认的三个方面的本能行为由:

①与基本生存有关的本能行为,如摄食和睡眠;②与种族保存有关的行为,典型的是生殖;③攻击与自我防御行为,表现为对外来威胁的反抗、妥协和逃避,这种本能行为广泛存在于低等动物乃至人类。

十六、在实际生活中,健康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是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二是放弃或者减少危害健康的行为,如戒烟、戒酒等。

健康行为主要由四类:

①日常健康行为:

如合理营养、充足的睡眠、积极休息、适量运动、讲究个人卫生、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等

②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接受预防接种、有病主动求医、积极配合医疗护理、遵循医嘱等;③预防性行为:

避免导致健康损伤的环境和时间,如避免环境中危害物质的侵入,开车系安全带等等;④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如戒烟、戒酒、戒毒、戒赌等。

十七、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八、经济发展促进了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污染和破坏2生活方式的改变3大量合成化学物质进入人类生活4心理健康问题5社会流动人口增加

十九、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分配制度影响居民健康2社会制度对卫生政策的决定作用3社会制度影响人的行为

二十、人口年龄结构与健康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及文化等结构,其中与健康最为密切的是年龄及性别结构。

联合国规定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超过7%为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患病率高,卫生资源消耗量大。

二十、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先天性因素,种族的差别、父母的健康状况和生存环境等因素都会对下一代的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

二病原微生物:

从古代到20世纪中期,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现代社会已经被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逐渐取代

三个人的生物学特征:

个人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形态和健康状况等,不同生物学特征的人处在同样的危险因素下,对健康的影响也大不相同。

二十一、健康服务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服务的任务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而且要维护及促进人群的健康。

一健康资源与健康:

在发展中国家及不发达国家,健康资源揉入不足现象极为普遍。

二健康服务的组织实施与健康:

一定的资源投入是开展健康服务必备的条件,但健康资源的投入量并非是获得健康效应的决定因素,如何使用健康资源,即如何组织实施健康服务,获得理想的健康投资效益,至关重要。

二十二、营养

营养是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的营养成分,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的动态过程。

二十三健康教育是在人们对健康认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成熟起来的一门学科。

健康教育是一门以传授健康知识,明确健康行为规范为己任的课程。

我国有关专家一般都认为1988年第13次世界健康教育大会提出的关于健康教育的定义比较贴切;即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健康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科学。

二十四、、健康教育的目的

1健康教育首先要达到提高学生健康知识水平的目的。

2尤其要强调指出的是,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结合起来的必要性日益增强。

3健康教育的目的还在于改善大学生们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加强对社会保健的责任感,养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

4健康教育还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文化专业素质,其中身心素质是其他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基础。

5提高身心素质、形成良好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十五、健康标准与评价

1身体健康的标准2身体健康的评价3亚健康

一、身体健康的含义

身体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发育正常,功能良好,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没有检查出疾病或身体不处于虚弱状态。

二、身体健康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

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三、身体健康诊断的基本内容包含整体性健康诊断和身体健康监测两个方面.

二十六、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诊断和监测身体健康水平: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调查:

体型是否匀称,有无发育缺陷;营养状况是否良好;身体成分是否在正常范围。

2.疾病诊断:

各器官系统有无疾病。

3.生理功能测试:

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

4.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测试:

速度、力量、耐力、反应、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平衡等素质;跑、跳、投、攀爬等运动能力。

5.健康维护能力调查:

考察对疾病的抵抗力,对生活中不利健康和危害健康的因素知识。

二十七、人体测量是体格检查的一项内容是测定人体各部位形态的一种检查。

内容包括:

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四肢长度和围度、径长及肌力等。

通过人体测量,可以了解人体发育状况和特点。

身体素质是指肌肉在活动中所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平衡、反应、准确、韵律等功能能力。

体健康状况的评价是用医学检查、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人体测量、身体素质测试和健康行为调查

二十八、体表检查

1.皮肤、齿发2.甲状腺3.淋巴结

4.胸廓形状5.脊柱外形

一般可分为脊柱侧弯、前凸和后凸3种。

破坏脊柱生理曲线的原因:

1)姿势性的:

因劳动、工作、学习

或运动长时间处于被迫的姿势引起,

如站立过久可发生脊柱侧弯,弯腰

学习过久易发生驼背(脊柱后凸)等。

2)病理性的:

有些疾病也可引起

脊柱外形变化,如脊椎结核、佝偻

病、关节炎、小儿麻痹症、脊柱外

伤、胸内疾病等。

3)先天性的:

天生脊柱外形异常。

二十七、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40—50%红细胞、1%血小板和白细胞50—60%血浆

血液的组成

血浆1.水:

占90%以上;2.电解质(Na+、Cl-);

3.血浆蛋白:

清蛋白(最多)、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维持血浆渗透压。

4.其他有机物:

尿素、氨基酸、多肽、糖、脂等。

二十八、内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检查

1.心血管机能检查1脉搏:

在每个心动周期内,动脉内的压力会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

生理性改变:

长期进行耐力运动可能出现窦性心动徐缓现象,即晨脉低于60次/分,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同于一般的病理性心动过缓,是心脏机能节省化的表现停止运动后会恢复正常脉率。

2心脏检查:

观察有无异常搏动,触诊有无震颤用扣诊法检查心脏大小,心脏左界第五肋应在锁骨中线内,右界在右胸骨旁0.5-1.0cm内。

听诊时注意心跳频率、节律、心音强度和有无杂音。

3血压:

血压正常范围为100-120/60-80mmHg

当收缩压超过17.3kPa(130mmHg),舒张压超过

12kPa(90mmHg)时,疑为高血压,应作进一步检查。

一、什么称为心电图

将引导电极置于体表的一定部位所记录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称为心电图。

血脂类检查

二十九、血脂类检查

血脂是血浆中所含脂类的统称血脂容易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体内代谢等因素影响,波动范围较大。

可用来分析人体内脂肪代谢功能。

2载脂蛋白  

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蛋白质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结合和转运脂质迄今已发现其有18种之多,主要有载脂蛋白A,B,C,D,E类。

三十、人体测量

1.体重:

体重由脂肪重(体脂)和去脂体重(瘦体重)组成。

体重显示体格发育状况,反映人体营养和肌肉发达情况。

下列原因可能造成体重明显增加:

能量摄入量大大超过消耗量,运动不足,外源性摄取激素,体质性改变等。

体重明显降低可能由下列因素引起:

体内存在消耗性疾病,身体活动量过大,饮食紊乱,过分控制体重,营养不良。

2.身高:

包括站高和坐高,反映人体身高的遗传和发育情况。

3.胸围、肩宽、骨盆宽

4体成分(体组成)是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

通常以体脂百分比表示:

体脂百分比=体脂重量/体重×100%.

体脂过高:

可以引起肥胖,并影响人体健康,使人体工作能力下降。

与正常人相比,肥胖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均显著增高,而且潜伏着肺通气换气不良,抗感染能力下降的隐患。

体脂过少:

营养不良,患病可导致体内脂肪过少,进一步可能导致慢性饥饿或厌食症。

其后果是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和身体功能失调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1)皮褶厚度:

通过测量皮褶厚度来估计皮下脂肪厚度。

2)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BMI适用于体格发育基本稳定后(即18岁以上)的成人。

3)腰臀比值(WHR)腰围和臀围的比值。

它是描述脂肪分布类型的一个指标。

高WHR称为中心型、上身型、男性型脂肪分布;低WHR称为周围型、下身型、女性型脂肪分布。

三十一、身体素质测试

身体素质是指肌肉在活动中所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平衡、反应、准确、韵律等功能能力。

身体素质的优劣与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强弱有关,可在走、跑、跳、投、攀爬等方面表现出来。

测定身体素质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而且对评定运动锻炼效果有重要意义。

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对抗阻力的能力。

静力性力量是肌肉主要以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

动力性力量是肌肉在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

①前臂静力性力量测定:

可以用握力计测定。

让受试者站立,手心向上,用最大的力量去握3次,记录最大一次的数值,即为前臂静力性力量。

1RM是指力量练习时可重复练习1次的最大重量。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一缩短收缩(向心收缩)

概念:

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收缩。

分为:

非等动收缩和等动收缩

②肱二头肌动力性力量测定:

可用哑铃进行测定。

让受试者坐好,手臂伸直握哑铃,掌心朝前,大臂紧贴身体,放松。

女生2公斤的哑铃做5-10次的准备活动以后,逐渐加大重量至本人的最大力量(不能完成动作为止)。

男生用10公斤的哑铃做5-10次准备活动以后,逐渐加大重量至1RM。

③股四头肌动力性力量测定:

可用腿力测定器测定。

男女生分别用135公斤与70公斤的力量做5-10次收缩为准备活动。

每次测验时应当调节体位,使腿屈曲的角度与开始时相同,每次收缩都应增大阻力,直至接近1RM,在每次收缩之间应休息1-2分钟。

三十二、速度

速度是指用最短时间完成一定运动的能力,按其在运动中的表现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种形式。

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或某一成套动作)时间的长短,如排球扣球是的挥臂速度、投掷器械的出手速度等。

动作速度主要是由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及其面积、肌肉力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等因素决定的。

位移速度是指周期性运动(跑步或游泳)中人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或通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位移的能力与肢体运动的速度、频率及其协调性有关。

肢体运动幅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肌肉力量和肢体长度等,而运动频率主要取决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神经肌肉间的协调性等因素。

耐力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评估人体健康状态时可根据运动中能量供应的特点,把耐力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它是建立在运动所需要的氧、机体摄取氧的能力以及机体运动后的恢复能力的动态平衡之中。

灵敏

灵敏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

(特别是在对抗性项目中)的能力。

它是运动者多种运动技能和整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素质。

其突出特点是当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能够随机应变的完成动作,并等够创造出新的动作,以适应新的突变条件。

灵敏可分为一般灵敏和专项灵敏。

一般灵敏通常以起动、急停、起跳、躲闪、维持平衡、改变动作姿态等形式表现出来。

专项灵敏通常与专项技术的动作表现密切联系。

三十三1)立卧撑测验:

测定身体由立姿经下蹲到俯撑姿势,再恢复到立姿的变换速度。

共测10秒,计算受试者完成动作的次数。

测试过程中,应注意俯撑时两腿不弯曲、站立时身体直立。

2)象限双脚跳测验:

受试者按图中的数字顺序做双脚同时并跳(面向一个序号)。

计算10秒内跳的次数。

平衡是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者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

保持平衡时完成诸如跑、跳、滑冰、滑雪等多种运动机能的前提条件。

按其性质可将人体平衡分为对称性平衡、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5.柔韧

柔韧是指各关节运动的幅度或活动的范围。

1)直立体前屈:

测量下肢后群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

双膝伸直,双脚并拢,尽量做最大范围的向前弯腰动作,测量手到地面的高度。

2)旋肩测验:

测量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柔韧性。

两臂在胸前充分伸直,握棍,直臂由前向后旋臂,测量两手拇指之间的距离。

用两拇指之间握棍的距离减去肩宽即为旋肩指数,指数越小,肩带的柔韧性越好。

3)背伸测验:

测量腰背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

受试者俯卧,双手抱颈,测试者压住受试者的臀部,让受试者尽量抬高头部,测量下颌距地面的高度,数值越大说明腰部柔韧性越好。

反应

反应包括反应时、动作时和应答时。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出现到开始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动作时是指从开始反应到动作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又称运动时。

应答时是指从刺激出现到完成动作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是反应时与动作时之和。

无氧功率(爆发力)

无氧功率是指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协调

协调性是指人体各肌肉同步活动的能力。

如伸肌与屈肌,上肢与下肢,躯干与肢体等。

协调是完成动作的重要素质之一。

三十三、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就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

在此状态下如能及时调控,可恢复健康状态,否则会发生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组织结构的退化及生理功能减退亦可引起亚健康,因此目前认为人体衰老的表现也属于亚健康。

导致亚健康的原因大约有4种:

1.由于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

2.人的自然衰老

3.现代身心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肿瘤等疾病的前期。

4.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三十四.亚健康的预防和消除

1.适度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坚持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或者选择参加各项健身活动能延缓人体各器官的衰退老化。

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人体对各种物质的需求量都有一个度,过量摄入将会适得其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长期过量进食,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过量会导致亚健康状态

3.保持心理健康长期的精神刺激和压力以及长期的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也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方面的因素。

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是防治亚健康的精神基础。

可适当培养业余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练字画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4.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日常生活中戒除不良习惯和嗜好如吸烟、酗酒、偏食,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构筑控制亚健康发生的第一道防线。

克服不良生活方式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身体基础。

5.适时干预采取药物预防、保健品调理、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对失眠多梦、口腔溃疡、消化不良和躯体疼痛等症状,可适当用药或理疗或心理治疗等,使机体能转归健康。

三十六、健康的基石(金钥匙)

1合理膳食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3戒烟限酒4心理平衡

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主要包括:

糖、脂、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核酸、膳食纤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