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商在EPC总包模式下的风险分析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993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包商在EPC总包模式下的风险分析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承包商在EPC总包模式下的风险分析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承包商在EPC总包模式下的风险分析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承包商在EPC总包模式下的风险分析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承包商在EPC总包模式下的风险分析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承包商在EPC总包模式下的风险分析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承包商在EPC总包模式下的风险分析Word格式.doc

《承包商在EPC总包模式下的风险分析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包商在EPC总包模式下的风险分析Word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承包商在EPC总包模式下的风险分析Word格式.doc

近年来,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建设方采用epc承包模式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实施。

所谓epc承包是指总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engineering),设备采购(procurement)、工程施工(construction)实行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承包管理,俗称“交钥匙”的承包,简称epc承包模式。

这不仅要求承包商必须具备采购和施工能力和水平,而且必须具备提供初步设计和详细施工图设计的设计能力和水平。

1.2epc承包模式的特点。

epc承包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业主的组织协调工作量少,但是合同管理难度大。

由于业主只与总承包商签订合同,合同数量少,使得业主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量少。

但是由于总工程量大合同条款不易准确确定,容易造成较多的合同纠纷,故合同管理的难度较大。

(2)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3)有利于缩短建设工期。

由于设计、采购、施工均有一个单位统筹安排,可以做到边设计边施工可以缩短工期。

(4)对业主而言,选择总承包商的范围较小,一般合同价格较高。

对总承包商而言,责任重、风险大,需要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获得高额利润的潜力也比较大。

2epc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在建设管理各个过程的风险分析

工程项目epc承包模式下的整个建设管理过程可分为投标决策、建设准备及建设实施等三个个大阶段,它们前后连接,贯穿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

2.1投标决策阶段的风险分析

投资决策阶段主要是指总承包商通过调查研究项目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论证的阶段。

总承包商在投标决策阶段的主要风险有:

(1)由于采用的是epc承包模式在投标报价时尚没有设计或只有初步设计资料,故会有的工程量项目遗漏和计算误差,包括对业主要求理解的错误以及项目定义不明确而导致的工程范围不确定造成的风险。

(2)由于工程量不确定性会导致报价计算存在误差。

(3)对业主所要求的技术标准理解错误,由于质量成本的导致的价格风险。

(4)采用epc总承包使得同样项目的建设工期相对要长,故各种资源的市场价格的波动引起的成本增加的风险风险。

(5)不可抗力因素有可能造成的建设成本的增加,其中风险因素包括:

社会政治风险因素:

战争,社会暴乱、暴动、罢工,政府不稳定性;

法规政策风险因素:

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相关法规强制性标准的颁布;

经济风险:

利率浮动,通货膨胀,税率上升,没收保函等;

自然风险:

异常恶劣的天气如特大暴雨、暴雪、冰雹,由于天气条件引起的洪水、泥石流、甚至地震等灾害,以及不可预见的不利地质条件引起的技术风险。

此外,还有工程进行中,设计、采购、施工过程中的不可预测风险。

综上所述,使得epc总承包商在投标标价阶段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可以说确定科学合理的报价问题是本阶段epc总承包商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之一。

2.2建设准备阶段的风险分析

建设准备阶段主要分为设计阶段和采购阶段。

2.2.1设计阶段

设计是epc总承包的龙头,是项目管理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所产生的文件是总承包项目管理中采购、施工阶段的重要依据,他们之间的有效衔接是epc模式的优越性之一,也是epc项目获得成功所面临的风险之一。

所以设计工作不光要满足业主的功能要求和质量要求,还要考虑和施工和采购之间科学合理的衔接。

在设计阶段,epc总承包商所面临的典型风险包括:

(1)设计不能按计划交付,导致不能按编制好的进度计划进行施工;

(2)设计与采购、施工部门的配合脱节,则会延误总工期导致成本增加;

(3)设计的技术风险,由于设计人员的问题导致的设计质量缺陷,造成的成本增加;

(4)由于业主在审核时提出的审核意见,要求优化设计,为满足合同中对项目的功能要求而增加的成,需要总承包商来承担;

(5)不可预见的不利地质条件,可能会导致设计的基础形式不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2.2.2采购阶段

由于材料和设备费用在总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采购的质量和进度对工程的质量和工期也有非常大响。

因此在总承包项目中,总承包商如何将采购工作顺利科学进行对节约项目投资、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采购过程存在着许多风险。

此阶段所涉及的风险主要是:

(1)材料设备采购的质量缺陷,规范和标准的差异;

(2)运输中的风险;

(3)业主要求变更;

(4)利率浮动以及通货膨胀;

(5)采购职能部门人员的办事效率慢,管理水平低导致的采购成本高。

2.3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分析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

从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和全寿命期项目管理理论角出发,施工不仅仅影响施工阶段,它影响到项目的全过程。

对epc项目来说,施工的质量往往不是总承包商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因为施工技术已经是一门非常成熟的科学技术,中国的施工队伍有能力完成各种大型的工程项目,根据项目规模的不同这一阶段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故此阶段的风险管理也不能忽视,需着重考虑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目标的风险管理。

在建设实施阶段各个控制目标的涉及的主要风险有:

(1)客观风险:

一方面是自然灾害因素,主要指恶劣的天体条件、地震、泥石流等,另外一个方面是社会政治因素,包括政府内部派系斗争导致的政策变化,战争和社会动乱、暴乱;

政府的不稳定性,政策的多变;

政府受制于外国力量或者强烈的排外行为;

政府法制不健全或者权力部门腐败;

最后一个方面是经济因素,主要包括汇率的浮动、通货膨胀、没收保函;

受国际经济萧条趋势的影响;

海关手续繁杂等。

(2)主观风险:

一方面是业主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业主提供的资料数据不完整或者有错误;

业主不付款或者拖延付款。

另外一个方面是承包商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由于设计标准不合理或者设计有误;

设备材料供应商的履约不力或违约;

分包商不能按时完成其专项分包的内容导致整体进度目标延迟;

承包商参与工程的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的原因造成的风险,总承包项目的技术要求很高,管理要求也很高。

epc模式在中国还是—个比较新的模式,目前组织—般不是很成熟,组织成员的项目管理能力也不是很强。

如对于设计单位转型的承包来说,组织成员在施工和采购方面的能力相对就较弱;

对于施工单位转型的总承包商来说,组织人员在设计和采购方面的能力也会比较欠缺。

总承包商要成功地完成项目,需要对设计、采购、施工的各环节都有相当的了解和经验,这就对总承包项目的组织成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它对要求组织成员具有同类工程的管理能力以及对项目所处环境的适应能力。

3结束语

以上对epc总承包模式下整个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进行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epc总承包模式下,从总承包商到各分包商,各个部门都应强化风险意识,尤其要加强风险识别和预警。

应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针对各公司、各部门实际情况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和措施。

此外,还应考虑加强与风险管理咨询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促进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并要求总承包商要提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增强了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此模式下取得较好的利润。

参考文献

[1]王伍仁.《epc工程总承包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

[2]李晓林,何文炯.《风险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