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016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选择培养基

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选择培养基概念:

在微生物学中,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3.选择培养基配方的设计:

(1)原理:

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NH3。

(2)培养基配方设计: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

如果要从土壤中别离出固氮微生物,那么对培养基有什么要求呢?

提示:

固氮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N2,因此培养基中不应添加氮源,这样就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生存。

二、微生物的选择培养

1.方法:

对样品进行充分稀释,然后将菌液涂布到制备好的选择培养基上。

2.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过程:

(1)系列梯度稀释操作:

(2)涂布平板操作。

①取菌液:

取__mL菌液,添加到培养基外表。

 

②涂布器灭菌:

取出浸在酒精中的涂布器,放在火焰上燃烧,酒精燃尽后,冷却涂布器。

③涂布过程:

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外表,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

3.培养:

待涂布的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后,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

在进行稀释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吗?

解释原因。

提示:

需要。

在进行稀释操作时,如果不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就有可能造成杂菌污染。

三、微生物的数量测定

1.稀释涂布平板法:

(1)统计依据。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外表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2)操作。

①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②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在同一稀释度下,应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平均值。

2.显微镜直接计数:

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然后再计算一定体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四、探究·实践——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别离与计数

1.提出问题:

如何别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

每克土壤样品中含有多少分解尿素的细菌?

2.根底知识:

组分

含量

提供的主要营养

KH2PO4

g

无机盐

Na2HPO4

g

MgSO4·7H2O

g

葡萄糖

g

碳源

尿素

g

氮源

琼脂

g

凝固剂

H2O

定容至

1000mL

3.实验设计:

(1)土壤取样:

先铲去表层土,取距地表3~8cm的土壤层,将样品装入纸袋中。

(2)样品稀释:

一般选用1×__104、1×__105、1×__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

 

(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一般在30~37__℃的温度下培养1~2天,每隔24__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4.操作提示:

选出以下关于实验操作的正确说法①②⑤。

①本实验耗时长,应提前制订好方案,提高效率。

②本实验用到的器材比拟多,应该对试管和平板做好标记。

③取土样的铁铲和取样纸袋使用前都要经过消毒。

④为了防止杂菌污染,从酒精中取出的涂布器应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燃烧灭菌。

⑤过热的涂布器不能直接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5.结果分析与评价:

结合实验过程,判断以下实验分析的正误:

(1)由于使用了选择培养基,因此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

组。

(×)

提示:

应该设置未接种的平板和接种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平板作为对照。

(2)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

(√)

(3)当菌落数目稳定时,选取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

(4)应该仔细观察培养基上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并要做好记录。

(√)

(5)统计的分解尿素的细菌菌落数目就是样品中分解尿素的活菌数目。

(×)

提示:

统计的菌落数目还要经过计算才能代表样品中的活菌数目,而且数目偏低,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分解尿素的细菌之后,pH会发生变化吗?

解释原因。

提示:

会升高。

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将尿素分解成NH3,导致培养基的pH升高。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知识点一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与计数方法

1.选择培养的目的:

从众多微生物中别离出需要的特定微生物。

2.筛选微生物常用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特殊

成分

控制某一条件(如唯一氮源)或参加某种物质(如青霉素)

参加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目的

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促进目的微生物的生长

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培养基中的成分发生特定反响

用途

培养、别离出特定微生物

鉴别不同的微生物

举例

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参加青霉素,抑制细菌生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来培养尿素分解菌

可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定饮用水或乳制品中是否有大肠杆菌(假设有,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3.稀释涂布平板法:

(1)主要操作环节:

系列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

(2)系列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后培养结果如下图:

(3)计算公式:

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

×稀释倍数

(4)计数结果:

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4.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注意问题:

(1)稀释操作时:

每支试管及其中的9mL水、移液管等均需灭菌;操作时,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cm处。

(2)涂布平板时。

①涂布器浸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取出时,让多余酒精在烧杯中滴尽,然后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

②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在盛放酒精的烧杯中,以免引燃其中的酒精。

③酒精灯与培养皿距离要适宜,移液管管头不接触任何物体。

(3)同一稀释度的样液加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平板上,经涂布、培养,计算出菌落平均数。

5.两种纯化方法的比拟:

主要方法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主要

步骤

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外表连续划线

系列梯度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

接种工具

接种环

涂布器

菌体获取

在具有显著的菌落特征的区域挑取菌体

从适宜稀释度的平板上的菌落中挑取菌体

能否用

于计数

不能计数

可以计数,但是操作复杂,需涂布多个平板

共同点

都能将微生物分散到固体培养基外表,以获得单细胞菌落,到达别离纯化微生物的目的,也可用于观察菌落特征

6.显微镜直接计数:

(1)原理:

此法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体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2)方法:

显微镜下观察,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3)计算公式:

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平均细菌数×400×10000×稀释倍数

(4)缺点:

统计的结果一般是活细菌和死细菌的总和,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2021·全国Ⅰ卷)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

研究人员按照以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别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

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答复以下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

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培养基均属于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mL,假设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那么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假设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无菌技术和微生物的别离与计数。

(1)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

由图中③④过程可知,甲为液体培养基,乙为固体培养基,所以乙培养基中需要参加的Y为琼脂。

甲和乙培养基可以用于筛选能降解S的菌株,因此均属于选择培养基。

(2)假设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根据计算公式:

细菌细胞数=(C÷V)×M可知,稀释倍数M=2×107×V÷C=2×107÷1000×100÷200=104(倍)。

(3)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后,可能会抑制菌株的生长,从而造成其对S的降解量下降。

(4)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的细胞数,可以取淤泥加无菌水制成菌悬液,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计数。

(5)甲和乙培养基均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成分。

答案:

(1)高压蒸汽灭菌 琼脂 选择

(2)104 (3)S的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会抑制菌株的生长

(4)取淤泥参加无菌水,涂布(或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

(5)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误区警示】稀释涂布平板法别离微生物常见误区

(1)误认为不用涂布均匀:

用涂布器涂布平板时一定要涂布均匀,否那么难以得到单菌落。

(2)误认为不用冷却:

涂布器使用前应进行酒精浸泡,然后灼烧灭菌,冷却之后再涂布,否那么会由于温度过高杀死菌种。

【素养·迁移】

(2021·枣庄高二检测)筛选是别离和培养微生物新类型常用的手段,以下有关技术中不能筛选成功的是(  )

A.在全营养的LB培养基(普通培养基)中,筛选大肠杆菌

B.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中,筛选能够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C.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D.在培养基中参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筛选抗盐突变体的微生物

【解析】选A。

在全营养的LB培养基中,几乎所有细菌都能生长,不能筛选出大肠杆菌,A错误;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中,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因缺乏氮源不能生长,能够筛选分解尿素的微生物,B正确;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不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因缺乏碳源不能生长,能筛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C正确;在培养基中参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钠,能筛选抗盐突变体微生物,D正确。

【补偿训练】

  以下关于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显微镜直接计数计算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B.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

C.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

D.统计菌落数目时,只要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都可以计数,并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

【解析】选D。

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的结果一般是活细菌和死细菌的总和,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偏大,A正确;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B正确;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有可能是由多个细菌形成的,所以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C正确;统计菌落数目时,应选择同一稀释倍数下涂布的菌落数量为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D错误。

知识点二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别离与计数

1.别离菌种的原理: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只有能产生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而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会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长繁殖。

2.实验流程示意图:

3.实验操作过程:

流程

具体操作

操作提示

土壤取样

先铲去表层土,取距地表3~8cm的土壤层,将样品装入纸袋中

①适宜在富含有机质,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潮湿土壤中取样

②取样用的铁铲和取样的纸袋使用前都需要灭菌

制备

培养基

分别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组,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的作用

样品的稀释

和涂布

①火焰旁称取土壤样本

②将稀释倍数为103~107的稀释液涂布平板。

每个稀释度至少涂布三个平板作为重复组

①注意无菌操作

②对所用的平板、试管做好标记

③初次实验对于稀释的范围没有把握,可选择一个较为宽泛范围103~107倍的稀释液

培养、观察

和计数

①将涂布好的平板和空白平板放在适宜温度下的培养箱中倒置培养

②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比拟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中菌落的数量、形态等,并做好记录

③当菌落数目稳定时,选取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①空白平板作为对照,检测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

②观察时还要记录不同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③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并根据平板所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4.实验结果分析:

内 容

现 象

结 论

有无杂

菌污染

的判断

对照的培养皿中无菌落生长

未被杂菌污染

培养基中菌落数偏高

被杂菌污染

菌落形态多样,菌落数偏高

培养基中混入其他杂菌

选择培养

基的筛选

作用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大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

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样品的

稀释操作

得到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

操作成功

重复组的

结果

假设选取同一种土样,统计结果应接近

5.鉴定原理:

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NH3,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

在选择培养基中参加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假设指示剂变红,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特别提醒】实验中的两种“对照组〞与“重复组〞

(1)两种对照组作用比拟。

①判断培养基中“是否有杂菌污染〞,需将未接种的培养基(空白对照组)同时进行培养。

②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筛选作用〞,需设置完全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观察两种培养基上菌落数目,进行比照得出结论。

(2)重复组的设置及作用:

为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每一稀释度下宜设置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选择菌落数均在30~300且数目相差不大的三个平板,用“平均值〞代入计数公式计算活菌数。

巴氏芽孢杆菌是一类具有较高脲酶活性,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堆肥及污水中。

这种细菌能够将氮肥中的尿素分解成氨态氮被植物吸收,对土壤的肥力有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别离该类细菌,如下图为操作流程,①~⑤表示操作步骤。

请答复以下问题:

(1)制备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______________,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______________灭菌。

 

(2)步骤②富集培养所使用的培养基按用途来分应为______________培养基,步骤②的主要目的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步骤④的培养基中参加______________指示剂,根据培养基是否变红来鉴定是否为尿素分解菌。

假设用该方法培养设置了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163个、158个、159个,那么可以推测富集培养后的菌液中每毫升含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_______。

 

(4)要进一步别离纯化巴氏芽孢杆菌采用步骤⑤______________法进行操作,在该操作过程中接种工具至少要灼烧______________次。

 

【解题导引】解答此题的两个关键知识点:

(1)培养基灭菌的方法:

常用高压蒸汽灭菌。

(2)培养基种类的判断:

富集培养目的是增加巴氏芽孢杆菌的浓度,所使用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解析】

(1)制备培养基时,操作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配制培养液、调节pH、分装、包扎、灭菌、倒平板,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2)图中步骤②富集培养所使用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目的是增加巴氏芽孢杆菌的浓度(数量)。

(3)鉴别尿素分解菌时需要使用酚红指示剂,根据培养基是否变红来鉴定是否为尿素分解菌。

富集培养后的菌液中每毫升含活菌数为(163+158+159)÷3÷0.1×103=1.6×106个,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由于一个菌落可能是两个或多个微生物细胞的后代形成的,所以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低。

(4)图中⑤别离纯化巴氏芽孢杆菌采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图中划线区域共4个,所以该操作过程中接种工具至少要灼烧4+1=5次。

答案:

(1)pH 高压蒸汽(湿热) 

(2)选择 增加巴氏芽孢杆菌的浓度(数量) (3)酚红 1.6×106 偏低

(4)平板划线 5

【误区警示】从土壤中别离微生物的考前须知

(1)一般步骤:

土壤取样、选择(富集)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

(2)选择别离过程中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要做到全过程无菌操作。

(3)常用的固体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素养·探究——母题追问】

(1)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

上题步骤②中用到的培养基的氮源是什么物质?

提示:

步骤②中用到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目的是增加巴氏芽孢杆菌的浓度(数量),应该以尿素为氮源。

(2)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

某同学发现他涂布的培养基上菌落数目过多连成一片,请你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

提示:

可能是稀释倍数不够,导致菌液浓度过高,可以通过增大稀释倍数解决。

【素养·迁移】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假设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

以下有关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别离和培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培养基中参加尿素作为唯一碳源,该培养基是鉴别培养基

B.测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量和测定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可采用相同的稀释度

C.细菌合成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

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直接完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别离计数和纯化鉴定

【解析】选C。

培养基中参加尿素作为唯一碳源,该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A错误;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故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别离,B错误;细菌合成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可参加酚红指示剂进行检测,C正确;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用加酚红的鉴别培养基,D错误。

【补偿训练】

  在做别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

A同学的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

①土样不同    ②培养基被污染

③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

土样不同、培养基被污染和操作失误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对照的设置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课堂回眸】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概念·诊断】

1.以下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①③④⑤。

①别离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

②对微生物计数可以使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微生物

③使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的统计结果比样品中的实际活菌数偏高

④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循平行重复原那么,同一稀释倍数下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⑤进行微生物培养时要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的数目

⑥获得菌落数目为30~300的平板就说明实验操作成功

【解析】选①③④⑤。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只有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①正确;对微生物计数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微生物,平板划线法无法计数,②错误;使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的是活菌和死菌的数量,结果比样品中的实际活菌数偏高,③正确;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循平行重复原那么,同一稀释倍数下至少涂布三个平板,④正确;进行微生物培养时要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的数目,⑤正确;应是在同一稀释倍数下,获得菌落数目为30~300的平板,且差距不能过大,说明实验操作成功,⑥错误。

2.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  )

2和N2B.葡萄糖和NH3

2和尿素D.葡萄糖和尿素

【解析】选D。

合成脲酶的微生物能够分解尿素,所以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尿素。

3.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

②都需要使用接种环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

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选C。

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可以使用相同的培养基,①正确;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环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②错误;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接种,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③正确;平板划线法一般用于别离而不是计数,④错误。

4.(2021·浙江7月选考改编)以下关于微生物培养及利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利用尿素固体培养基可迅速杀死其他微生物,而保存利用尿素的微生物

B.配制培养基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养基的pH

C.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糯米淀粉发酵得到糯米酒

D.适宜浓度的酒精可使醋酸菌活化

【解析】选A。

此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应用。

尿素固体培养基上,由于不能利用尿素做氮源的微生物不能生长繁殖,而保存利用尿素的微生物,并非迅速杀死其他微生物,A项错误;不同的微生物所需的pH不同,所以配制培养基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养基的pH,B项正确;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应用酒曲中的根霉和米曲霉等微生物把淀粉糖化,再用酵母菌发酵得到糯米酒,C项正确;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利用酒精产生醋酸,所以适宜浓度的酒精可以使醋酸菌活化,D项正确。

5.以下关于菌种计数方法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能在培养基外表形成单个菌落

B.应该选取培养基外表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有效数据

C.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D.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

【解析】选C。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外表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A正确;应该选取培养基外表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有效数据,B正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C错误;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假设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差异不大,那么应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以减小实验误差,D正确。

【思维·跃迁】

6.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杂生长的。

人们在研究微生物时一般要将它们别离提纯,然后进行数量的测定。

下面是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别离和计数的实验过程,请答复有关问题。

(1)假设取土样6g,应参加________mL的无菌水配制成稀释10倍土壤溶液。

因土壤中细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断加以稀释,配制成101~107不同浓度的土壤溶液。

将103~107倍的稀释液分别吸取mL参加固体培养基上,用涂布器将菌液铺平,每个稀释度下至少涂布3个平板,这种接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