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0267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docx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doc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

考试大纲

(2018版)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委员会制定

前言…………………………………………………………………1

实践技能考试大纲…………………………………………………5

综合笔试大纲………………………………………………………12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12

《中医诊断学》考试大纲…………………………………………18

《经络腧穴学》考试大纲…………………………………………22

《实用人体学》考试大纲…………………………………………27

《西医学基础》考试大纲…………………………………………35

《按摩学基础》考试大纲…………………………………………40

《伤科按摩学》考试大纲…………………………………………44

《内科按摩学》考试大纲…………………………………………55

《妇科按摩学》考试大纲…………………………………………59

《儿科推拿学》考试大纲…………………………………………65

前言

为了推进盲人医疗按摩事业发展,提高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素质,保障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和患者双方的利益,原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于2009年共同发布了《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37号)(以下简称“办法”)。

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六十二条“盲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盲人医疗按摩资格的,可以以个人开业的方式在医疗机构内提供医疗按摩服务”,为《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提供上位法依据,并再次确认了盲人医疗按摩的性质。

“办法”规定,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医资格评价实施考试制度,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组织实施。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是评价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是否具有执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的考试,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申请在医疗机构中从事盲人医疗按摩活动的资格。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在医疗机构中从医执业,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应当具有医疗按摩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技能,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考试工作需要成立了“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下设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所属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负责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的具体实施工作。

“委员会”的职责是:

制定有关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的政策;指导、组织、评价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工作;制定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方案、组织制定考试大纲和考试计划;组织专家审定考题、确定考试时间;监督、指导、评价各地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的业务工作;确定考试合格分数线。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两个单元。

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1次。

考试时间及考试大纲由“委员会”确定,提前5个月向社会公告。

“委员会”根据“办法”对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执业的要求、盲人医疗按摩的专业教育和执业现状以及盲人医疗按摩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向,组织编写了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作为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试题研发和备考的依据。

“大纲”以应知应会的中医基本知识为基础,辅以西医的部分基础知识,侧重实践技能的考核。

“大纲”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和综合笔试大纲两部分;格式分为单元、细目、要点;内容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反映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医资格的基本要求。

实践技能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笔试重点考查医疗按摩工作中必需掌握的医学的基础理论、概念、原则等,以及考生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8版新“大纲”是在以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第四版(2014年出版)为考察范围的基础上编写,适用于所有参加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的考生,自2018年起使用。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委员会

2018年1月

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一、盲人医疗按摩基本技能测试范围

(一)病证诊断能力

(二)类证鉴别能力

(三)触诊诊断能力

1.皮肤、筋膜、肌肉、骨关节触诊操作

(1)皮肤触诊操作

(2)筋膜触诊操作

(3)肌肉触诊操作(4)骨关节触诊操作

2.头面部触诊

(1)头面部触诊要点的辨认

(2)神经系统检查

3.颈肩部触诊

(1)颈肩部触诊要点的辨认

(2)颈肩部触诊的临床应用

4.胸腹部触诊

(1)胸廓触诊操作

(2)腹部一般触诊操作

(3)腹内脏器的触诊操作

5.腰骶部触诊

(1)腰骶部触诊要点的辨认

(2)腰骶部运动范围的触诊操作

(3)腰部外形的触诊操作

(4)腰部的临床触诊操作

(5)腰部的特殊检查操作

(6)骨盆触诊操作

(7)骨盆特殊检查操作

6.上肢触诊

(1)上肢触诊要点的辨认

(2)上肢运动的触诊操作

(3)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触诊和动量检查操作

7.下肢触诊

(1)下肢运动的触诊操作

(2)下肢髋关节、膝关节的触诊、动量检查和特殊试验操作

8.手足触诊

(1)手足触诊要点的辨认

(2)手部的触诊、动量检查和特殊检查操作

(3)足部的触诊、动量检查和特殊检查操作

(4)手足部反射区触诊操作

(四)确立治疗原则、治法的能力

(五)选择穴位的能力

1.手太阴肺经:

中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合谷、偏历、温溜、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

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梁门、天枢、水道、归来、梁丘、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内庭、厉兑

4.足太阴脾经:

隐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5.手少阴心经:

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后溪、腕骨、养老、支正、小海、肩贞、天宗、秉风、肩外俞、肩中俞、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攒竹、通天、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髎、魄户、膏肓、神堂、魂门、意舍、志室、殷门、委阳、委中、承山、飞扬、昆仑、金门、京骨、至阴

8.足少阴肾经:

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肓俞、俞府

9.手厥阴心包经:

天池、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天井、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

瞳子髎、听会、率谷、头临泣、风池、肩井、辄筋、日月、居髎、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足窍阴

12.足厥阴肝经: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曲泉、章门、期门

13.督脉:

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神庭、素髎、水沟、印堂

14.任脉:

中极、关元、石门、气海、神阙、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膻中、华盖、天突、廉泉、承浆

15.经外奇穴:

鱼腰、太阳、子宫、定喘、夹脊、腰眼、十宣、四缝、八邪、外劳宫、胆囊

(六)运用手法的能力

1.摩擦类手法:

推法、擦法、搓法、摩法

2.挤压类手法:

按法、点法、拿法、拨法、捏法、捻法、踩跷法

3.摆动类手法:

一指禅推法、揉法、?

4.振动类手法:

抖法、振法

5.叩击类手法:

拍法、击法、叩法

6.运动关节类手法:

摇法、扳法、拔伸法、屈伸法

7.复合类手法:

拿捏法、拨揉法、按揉法、弹筋法

(七)预防与调护的临床应用能力

二、盲人医疗按摩临床技能测试范围

(一)伤科按摩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范围

1.基本手法技术掌握与操作技能

2.常见病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3.常见病按摩技能测试范围

(1)肩关节周围炎

(2)冈上肌肌腱炎

(3)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4)肱骨外上髁炎

(5)肱骨内上髁(6)旋后肌综合征

(7)腕关节扭伤(8)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9)腕部腱鞘囊肿(10)腕管综合征

(11)阔筋膜张肌损伤伴髂胫束劳损

(12)梨状肌损伤综合征(13)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14)髌骨软化症(15)膝部脂肪垫损伤

(16)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7)踝关节扭伤

(18)跟痛症(19)颈椎病

(20)落枕(21)项背肌筋膜炎

(22)棘上、棘间韧带损伤(23)急性腰扭伤

(24)慢性腰肌劳损(25)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26)腰椎间盘突出症(27)腰椎管狭窄症

(28)退行性脊柱炎(29)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30)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

(31)腰椎关节突关节错缝(附:

腰骶关节错缝)

(32)骶髂关节错缝(33)小儿桡骨小头错缝

(34)小儿髋关节错缝

(二)内科按摩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范围

1.基本手法技术掌握与操作技能

2.常见病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3.常见病按摩技能测试范围

(1)感冒

(2)咳嗽(3)不寐(4)中风后遗症

(5)胃痛(6)呃逆(7)呕吐(8)泄泻

(9)便秘(10)胁痛(11)眩晕(12)头痛

(13)消渴(14)痹证(15)面瘫(16)肥胖症

(17)鼻塞

(三)妇科按摩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范围

1.基本手法技术掌握与操作技能

2.常见病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3.常见病按摩技能测试范围

(1)月经先期

(2)月经后期

(3)月经先后无定期(4)痛经

(5)闭经(6)经行头痛

(7)绝经前后诸证(8)带下病

(9)产后身痛(10)缺乳

(11)乳痈(12)乳房囊性增生

(四)儿科推拿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范围

1.常用小儿推拿基本手法的操作技能。

(1)推法

(2)拿法(3)按法(4)揉法

(5)摩法(6)运法(7)捏法(8)擦法

(9)拍法(10)搓法(11)掐法(12)摇法

(13)捻法(14)刮法(15)捣法(16)挤法

2.常用小儿推拿复式手法操作技能

(1)黄蜂入洞

(2)双凤展翅(3)猿猴摘果

(4)开璇玑(5)按弦搓摩(6)运土入水

(7)运水入土(8)水底捞明月(9)打马过天河

(10)飞经走气(11)苍龙摆尾(12)凤凰展翅

(13)按肩井。

3.常用小儿推拿穴位的定位与操作技能。

(1)头面颈项部常用穴位(7个):

攒竹、坎宫、山根、囟门、耳后高骨、天柱骨、桥弓

(2)上肢部常用穴位(33个):

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大肠、小肠、肾顶、肾纹、四横纹、掌小横纹、胃经、板门、内劳宫、内八卦、小天心、总筋、阴阳、老龙、端正、五指节、二扇门、二人上马、威灵、精宁、外劳宫、外八卦、一窝风、膊阳池、三关、天河水、六腑、洪池

(3)躯干部常用穴位(7个):

脊柱、七节骨、龟尾、乳旁、胁肋、丹田、肚角。

(4)下肢部常用穴位(2个):

箕门、百虫

4.常见病推拿技能测试范围

(1)感冒

(2)发热(3)咳嗽(4)呕吐

(5)泄泻(6)厌食(7)便秘(8)腹痛

(9)遗尿(10)夜啼(11)近视(12)小儿脑瘫

(13)小儿抽动症(14)肌性斜颈

(15)小儿臂丛神经损伤

综合笔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

整体观念要点

整体观念的内容: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细目二:

辨证论治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2.辨证论治的概念

3.辨证与辨病相结合4.病治异同

第二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

阴阳的概念要点

1.阴阳的基本概念

2.事物的阴阳属性及其划分

3.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细目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

1.阴阳对立制约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消长平衡4.阴阳相互转化

细目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2.用于疾病的防治:

确定治疗原则

第三单元五行学说

细目一:

五行的概念要点

1.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五行的特性

3.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细目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

1.五行相生、相克和制化

(1)五行相生与相克:

各自的概念、次序;母子关系及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2)五行制化:

概念、规律和意义

2.五行相乘与相侮各自的概念、次序、形成原因和相互关系

细目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

2.指导疾病的治疗:

控制疾病的传变;确定治疗原则、治法。

第四单元藏象

细目一:

藏象学说概论要点

1.藏象的基本概念

2.脏腑的分类和各自的生理特点

细目二:

五脏要点

1.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2.五脏与体、华、窍、志、液的关系

细目三:

六腑要点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细目四:

奇恒之腑要点

脑及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第五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

气要点

1.气的概念2.气的生成

3.气的运动4.气的功能

5.气的分类

细目二:

血要点

1.血的概念2.血的生成

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

细目三:

津液要点

1.津液的概念2.津液的代谢

3.津液的功能

细目四: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要点

气与血的关系

第六单元病因

细目一:

六淫要点

1.六淫的概念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细目二:

七情内伤要点

1.七情的概念2.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细目三:

饮食失宜要点

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四:

劳逸失度要点

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

细目五:

痰饮要点

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六:

瘀血要点

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的病证特点

第七单元发病

细目一:

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细目二:

发病类型要点

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

4.继发5.合病与并病6.复发

第八单元病机

细目一:

邪正盛衰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

阴阳失调要点

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

第九单元防治原则

细目一:

预防要点

1.预防的概念

2.预防的基本原则: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细目二:

治疗原则要点

1.治疗原则的概念2.正治与反治

3.治标与治本4.扶正与祛邪

5.调整阴阳6.三因制宜

《中医诊断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问诊

细目一:

问诊的内容要点

1.主诉2.现病史3.既往史

细目二:

问现在症要点

1.问寒热:

寒、热各自的证候表现,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2.问汗:

有汗无汗、特殊汗出

3.问疼痛:

疼痛的发病机理、问疼痛的性质、问疼痛的部位

4.问头身胸腹不适:

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

5.问耳目:

问耳

6.问睡眠:

失眠,嗜睡

7.问饮食口味:

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口味

8.问二便:

大便、小便

第二单元望诊

细目一:

全身望诊要点

望色(常色与病色,五色主病)

细目二:

舌诊要点

1.舌诊的内容与正常舌象

2.望舌质:

望舌色,望舌形

3.望舌苔:

望苔质,望苔色

第三单元闻诊

细目一:

听声音要点

病变声音(发声异常,语言异常,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善太息)

细目二:

嗅气味要点

1.病体之气2.病室气味

第四单元切诊

细目一:

脉诊要点

1.脉诊的部位

2.正常脉象:

平脉的表现、平脉的特征、平脉的生理变异

3.常见病理脉象

(1)浮脉类:

浮脉、洪脉、濡脉

(2)沉脉类:

沉脉、弱脉

(3)数脉类:

数脉

(4)迟脉类:

迟脉、缓脉、涩脉

(5)虚脉类:

虚脉、细脉

(6)实脉类:

实脉、滑脉、弦脉、紧脉

细目二:

按诊要点

按诊的内容(按肌肤、按脘腹、按手足、按腧穴)

第五单元八纲辨证

细目: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要点

1.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

2.表里辨证:

表证,里证

3.寒热辨证:

寒证,热证

4.虚实辨证:

虚证,实证

5.阴阳辨证:

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

第六单元气血津液辨证

细目一:

气病辨证要点

1.气虚证2.气陷证3.气滞证4.气逆证

细目二:

血病辨证要点

1.血虚证2.血瘀证3.血热证4.血寒证

细目三:

津液病辨证要点

1.津液亏虚证2.水液停聚证

第七单元脏腑辨证

细目一:

肝与胆病辨证要点

1.肝血虚证2.肝阴虚证3.肝郁气滞证。

4.肝阳上亢证5.肝胆湿热证

细目二:

心与小肠病辨证要点

1.心气虚证2.心阳虚证3.心血虚证

4.心阴虚证5.心脉痹阻证。

细目三:

脾与胃病辨证要点

1.脾气虚证2.脾阳虚证3.寒湿困脾证

4.湿热蕴脾证5.胃阴虚证6.胃火炽盛证

7.寒滞胃脘证8.食滞胃脘证

细目四:

肺与大肠病辨证要点

1.风寒束肺证2.风热犯肺证3.燥邪伤肺证

4.肺热炽盛证5.痰热壅肺证6.肺气虚证

7.肺阴虚证8.大肠湿热证

细目五:

肾与膀胱病辨证要点

1.肾精不足证女2.肾阴虚证3.肾阳虚证

4.肾气不固证5.膀胱湿热证

《经络腧穴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经络概述

细目一:

经络系统的组成要点

1.十二经脉的名称2.十二经脉的分布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细目二:

奇经八脉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名称2.奇经八脉的功能

细目三:

十五络脉

要点:

十五络脉的分布特点

细目四: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要点

1.经络的作用2.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第二单元腧穴概述

细目一:

腧穴的分类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细目二:

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要点

1.腧穴的作用2.主治规律

细目三:

特定穴要点

1.五输穴的定义、穴名和临床应用

2.原穴与络穴的定义、穴名和临床应用

3.郄穴的定义、穴名和临床应用

4.背俞穴与募穴的定义、穴名和临床应用

5.下合穴的定义、穴名和临床应用

6.八会穴的定义、穴名和临床应用

7.八脉交会穴的定义、穴名和临床应用

细目四:

腧穴定位法要点

1.体表标志定位法2.骨度分寸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第三单元十二经脉及其腧穴

细目一:

手太阴肺经要点

1.经脉循行、主治

2.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中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细目二:

手阳明大肠经要点

1.经脉循行、主治

2.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商阳、合谷、偏历、温溜、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细目三:

足阳明胃经要点

1.经脉循行、主治

2.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梁门、天枢、水道、归来、梁丘、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内庭、厉兑

细目四:

足太阴脾经要点

1.经脉循行、主治

2.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隐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细目五:

手少阴心经要点

1.经脉循行、主治

2.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

细目六:

手太阳小肠经要点

1.经脉循行、主治

2.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少泽、后溪、腕骨、养老、支正、小海、肩贞、天宗、秉风、肩外俞、肩中俞、听宫

细目七:

足太阳膀胱经要点

1.经脉循行、主治

2.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睛明、攒竹、通天、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髎、魄户、膏肓、神堂、魂门、意舍、志室、殷门、委阳、委中、承山、飞扬、昆仑、金门、京骨、至阴

细目八:

足少阴肾经要点

1.经脉循行、主治

2.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肓俞、俞府

细目九:

手厥阴心包经要点

1.经脉循行、主治

2.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天池、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细目十:

手少阳三焦经要点

1.经脉循行、主治

2.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天井、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

细目十一:

足少阳胆经要点

1.经脉循行、主治

2.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瞳子髎、听会、率谷、头临泣、风池、肩井、辄筋、日月、居髎、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足窍阴

细目十二:

足厥阴肝经要点

1.经脉循行、主治

2.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曲泉、章门、期门

第四单元任督二脉及其腧穴

细目一:

督脉要点

1.经脉循行、主治

2.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神庭、素髎、水沟、印堂

细目二:

任脉要点

1.经脉循行、主治

2.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中极、关元、石门、气海、神阙、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膻中、华盖、天突、廉泉、承浆

第五单元常用经外奇穴

细目:

常用经外奇穴要点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鱼腰、太阳、子宫、定喘、夹脊、腰眼、十宣、四缝、八邪、外劳宫、胆囊

《实用人体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绪论

细目:

绪论要点

1.生理活动的基本规律2.内环境与稳态

3.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第二单元人体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细目:

人体的基本组成与结构要点

1.人体的分部2.人体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术语

第三单元运动系统

细目一:

骨及骨连结要点

1.概述

(1)骨的分类、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

(2)骨连结的种类,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及运动形式

2.躯干骨及其连结

(1)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椎骨间的连结方式;椎间盘的结构及作用;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项韧带的位置和功能;关节突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的构成及作用;脊柱的构成及运动,脊柱的生理性弯曲。

(2)胸廓的构成、形态及运动;胸骨的位置、结构及胸骨角的临床意义;肋的形态及分类;第一肋的特点;肋椎关节、胸肋的构成及特点;胸廓上口和胸廓下口的形态及构成;躯干的重要骨性标志。

3.颅骨及其连结

(1)颅的组成与分部;下颌骨的形态结构;颅底三个窝的重要结构;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骨性鼻腔的构成;鼻旁窦的组成、位置及开口部位;颅的重要骨性标志。

(2)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4.上肢骨及其连结

(1)上肢骨的组成、分部;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特征,手骨的组成和腕骨的排列顺序;上肢的体表标志。

(2)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