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三方支付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发展前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0387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第三方支付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发展前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第三方支付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发展前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第三方支付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发展前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第三方支付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发展前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第三方支付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发展前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从第三方支付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发展前景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从第三方支付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发展前景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从第三方支付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发展前景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第三方支付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发展前景文档格式.docx

《从第三方支付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发展前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第三方支付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发展前景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第三方支付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发展前景文档格式.docx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支付结算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

随着《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正式发布及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打破了以往只有银行才能做货币汇兑、资金结算等支付结算类业务的格局,对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造成了较大冲击。

同时,在第三方支付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也应及时做出改变,本文以第三方支付的运营模式及其优势为切入点,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发展前景做出一些分析。

【关键词】支付结算第三方支付互联网

【正文】

一、第三方支付的运营模式及现状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的运营模式分析

第三方支付的运营简单来说就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各家银行签署协议、开设账户,形成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连接端口。

客户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开立账户并绑定银行卡,形成客户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连接端口。

客户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出支付或转账的命令,第三方支付机构使用客户托管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或是其银行卡内资金,通过其与各银行间的端口或收款人在其开立的账户执行支付或转账的操作。

包括账户的开立及支付转账命令的发出,进行的各种操作大多依托于互联网平台来进行。

这样的支付结算操作一般来说是免费的或者只收取少量手续费,第三方支付结算机构通过其附带的增值服务,如理财、贷款业务等盈利,或是通过其依托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盈利。

大量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客户群体,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潜力和利润空间,使其在与银行在竞争中占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特别是小型和中型区域性商业银行,由于支付渠道建设还不是很完备,资产规模较小等原因,很乐于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合作,并为其提供跨行资金结算渠道,形成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的核心结算联盟,此举严重对银行业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二)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分析

从2011年开始颁发首批27家《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截至2015年底,央行共发放270张第三方支付机构许可证,其中包括169家预付卡发行和受理类机构,43家互联网支付类机构,60家银行卡收单类机构和43家移动电话支付类机构。

此外,行业交易规模也呈快速扩张态势。

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从2010年第三季度的3031亿人民币增长至2015年第三季度的143679亿人民币,季均增长率高达237%。

其中,远程支付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增长迅猛,市场交易规模从2010年第三季度的148亿元跃升至2015年第三季度的4.4万亿元。

由此可见,移动支付逐渐成为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核心。

二、第三方支付的优势

(一)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爆发性增长,选择第三方支付的用户也日益增多。

第三方支付首要职能是支付中介,它通过整合各商业银行的支付端口,成功为批量客户和各家银行之间搭建了的结算桥梁,客户仅需在第三方支付结算机构设立账户,便可使用该支付平台提供的所有种类的银行卡进行网络收付款,而不必另行和各银行联系、结算,也不必安装下载各银行的认证软件,其注册及使用便捷性大大提高。

客户在将银行卡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账号绑定后,交易时只需录入手机收到的动态验证码或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密码即可完成资金的划转,交易过程更加顺畅,支付流程大大简化,客户的便捷性体验获得大幅提升。

依托于云计算技术,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做到各账户间即时到账,银行卡一两个小时内到账,节省大量时间,也免去了等待的焦躁。

(二)发挥了移动支付的替代效应

互联网技术和手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使移动支付变得便捷而富有效率。

截至2015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59亿,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2014年的46.9%,提升至53.7%。

与此同时,手机支付增长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76亿,半年度增长率为26.9%,是整体网上支付市场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1.5倍,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39%提升至46.5%。

预计到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万亿。

用户持智能手机,不仅实现了网上购物,甚至可以在实体店消费和满足公共服务的要求,移动支付已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云计算技术在互联网金融的应用,“数字钱包”可以将私密性的个人信息储备于云端,而非实际电子设备上,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任何移动终端访问自己的“数字账户”,而不必担心因设备更新、损毁或升级带来的风险,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也相应提高,为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提供了信用担保和增值服务

第三方支付通过资金托管在电子商务市场上发挥了保障交易公平公正的作用。

第三方支付在网络交易中代为保管货款,相当于信用担保机构,在买家收到货物并验收过关后,才可以根据买家提示,将货款转给卖家;

第三方支付机构以中立第三方的身份出现,对交易纠纷进行公正的裁决,维护了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诚信难题。

第三方支付提供的信用担保服务和诚信评价服务,解决了制约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瓶颈。

同时,客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获得许多符合自身利益的个性化增值服务,如实现了对交易的实时查询和交易数据的分析归纳、系统对账、银行卡风险控制、基金清算等;

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集合信用卡还款、缴纳水电煤气费用、购买保险、理财、基金、车票、电信充值等各种日常服务,为普通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三、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相对于第三方支付的不足

(一)支付操作不易用

相对于第三方支付简单、快捷的支付操作程序,网银支付程序则略显复杂,对网银盾等安全介质的要求较高,各种插件、证书的安装也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支付体验。

当使用其他电脑或手机时还需要从新安装各种软件,十分麻烦,即使按照要求安装了各种软件证书,使用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手机银行等软件运行起来也不够流畅,缺乏人性化的设计,兼容性也不够好,不同银行的银行卡也无法通用,往往要安装很多个手机银行。

相较而言,第三方支付操作界面简单易学,集成各家银行支付端口,良好的用户体验增强了客户粘性。

(二)缺少支付担保的功能

网银支付只能进行简单的资金转移,无法对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形成约束,更不能对产品的质量、退换货进行担保,这也是造成其电商交易瓶颈的一个关键问题。

商业银行没有跟上电商的潮流,而第三方支付恰好满足了网上交易附带信用担保的支付需求,解决了非面对面交易双方的信任难题,这也正是第三方支付模式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的根本所在。

(三)缺少个性化服务

商业银行基于对资金成本收益等传统理念的考虑,往往忽略小微企业和普通个人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而第三方支付就是抓住银行服务的这一弱点,重点进行小微客户的拓展,为零售群体开发更具差异化、灵活多样的产品和服务,成为银行支付的有益补充。

四、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发展前景

(一)银行转型与业务调整并重。

面对第三方支付的强势挤压,单纯的业务调整,如价格调整、服务补贴等难以改变银行在支付业务中所处的劣势地位,想要改变此局面,必须从银行的转型出发,从更高的层次上进行转变,同时辅以对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调整。

在互联网时代,支付结算已不是单纯的中间业务,正所谓“流量为王”,支付结算代表的是客户,代表的是潜在的收益。

银行应将支付结算业务提高到关系银行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改变支付结算业务作为辅助性业务的传统观念,从全局的角度安排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经营发展,挖掘银行竞争优势,综合各种内外资源,结合新型的支付技术,探索和完善与新战略相配套的经营管理机制。

在业务调整上,主要是通过创新型支付技术与支付手段的研究和运用,促使银行业务向零售银行业务和互联网银行业务转型。

商业银行要运用自身资金资源优势,不断开发技术,完善其电子支付链,强化互联网意识,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考虑用户的使用体验,围绕个人消费者打造网上支付平台,寻找向互联网银行转变的契机。

同时发挥银行在人民币跨境结算方面的先天优势,扩展海外支付市场,关注境外收单等跨境业务,扩大银行支付的市场影响力。

(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共赢

合作是减少损耗、实现双赢的最好路径,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可以取长补短,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支付市场资金的运行效率。

以新型科技类民营企业为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其创新能力强,发展方向灵活,适合定位于中小企业客户与零售个人用户,以形成规模效应。

而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安全性高、资金实力强、认可度高,更适合定位于大型企业,提供综合性、大额转账支付等金融服务。

双方的合作可以形成“以第三方支付为前台,以商业银行为后台”的综合商业模式。

银行与支付机构的合作,可以从资源共享、产品开发及安全防护合作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强银行与支付机构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银行大客户与支付机构小微客户的信息互补,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洞察不同客户的潜在支付需求,实现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交叉营销和客户对接。

二是银行积极引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线上管理模式,根据不同客户的基金规模、支付结算特点进行市场细分,开发个性化、创新型支付产品,积极探索商业银行全面介入第三方支付的新模式。

三是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网络支付安全问题上具有一致的诉求,通过建立安防联控系统,共同研究网络支付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支付体系的风控水平,维护金融消费者资金安全、规范市场秩序。

(三)打造一体化多功能互联网平台

面对日益丰富的支付市场需求,商业银行也要深入网络支付供应链,突破银行只是作为支付结算的通道的局限,开发个性化零售业务,适应小微群体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需求。

一是从市场需求出发,整合银行支付的风控、品牌和资金优势,探索新型代收代付及担保业务,弥补银行支付缺乏信用担保的业务弱点。

二是在网上银行的基础上创建属于自己的电商平台,凭借银行信用和客户资源优势,通过整理各类商户、企业和服务,打造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三是完善支付模式,实现安全性与便捷性的统一。

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巩固其安全性的固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研发满足用户的便捷支付需求。

四是注重客户体验,提高用户粘性,以用户需求为业务发展导向,根据客户消费偏好、风险偏好、资金状况和理财计划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多功能、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的释放用户的消费潜能。

打造集支付结算、电子商务、银行产品、代理业务、信用担保为一体的互联网平台

(四)打造一站式支付体系

各家商业银行应打破银行间的竞争壁垒,建立全网互通的银行支付体系,集中管理支付用户,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创建一体化银行支付体系。

以银行后台支付系统为核心,整合银行内部业务资源、技术资源和跨行业的数据资源、客户资源。

建立开放式、一体化的银行支付平台,加强银行内部业务之间的联动,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和一站式的支付服务。

(五)以技术推动创新

重视技术研发与运用,提升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科技化水平。

一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建立新型风险管理模式。

运用大数据监测、整理和分析,对客户的支付行为进行风险评级。

运用不断创新的加密算法、人脸识别、声波、虹膜识别等技术进行客户身份验证,提高银行支付的安全水平与风险管理能力。

二是拓展移动支付业务,提高银行支付供给能力。

移动支付业务是未来零售支付市场的主导方向。

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在账户资源和渠道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布局移动支付产业链,完善自由移动支付应用,创新交易流程、交易模式,为客户带来便捷、符合客户偏好的移动支付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