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0900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生产法规知识题库精文档格式.docx

7、根据安全理论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A。

A、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B、情绪不佳,技术不好;

C、生产效益不好,无章可循;

D、心理素质差,责任心不强

8、《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D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A、在8小时内;

B、在4小时内;

C、在1小时内;

D、立即

9、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C。

A、场所;

B、设施;

C、单元;

D、仓库

10、“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所伤害”是(D的原则。

A、三同时;

B、三不放过;

C、三负责制;

D、全面安全管理

11、发生伤亡事故,企业和有关单位的做法,不正确的是(D。

A、保护事故现场

B、因抢救事故,需要移动现场部分物品时,应当作出标志

C、绘制事故现场图,并详细记录

D、在事故处理后立即恢复生产

12、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新格局是:

"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B,社会监督支持"

A、领导充分重视B、企业全面负责C、行业依法管理

13、生产经营单位的(A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A、主要负责人B、技术负责人C、安全负责人

14、以下属于安全生产行政法规的是(A

A、《煤矿安全监察条例》B、《XX省劳动安全卫生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15、安全生产执法的原则是指(B在安全生产执法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行政执法主体

C、各省市安全监察部门D、安全管理员

16、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坚持“(D”的方针。

A、安全生产重于泰山B、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C、管生产必须管安全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C所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A、安全生产管理部门B、安全生产制度

C、国家和行业标准D、安全管理体系

18、《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C。

A、主要负责B、承担责任

C、全面负责D、间接负责

19、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C。

A.职称B.学历C.管理能力D.专业知识

20、以下不属于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定权利的是(A。

A.调整岗位权利B.批评权C.建议权D.拒绝违章作业权

21、在应急救援时,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C。

A.咨询有关专家B.报告上级领导,等候指示

C.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D.处罚有关违章人员

2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B。

A.制定抢救方案B.按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C.指挥现场救援D.打扫清理事故现场

2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造成了重大事故的,应(C。

A.给予处分B.给予批评教育

C.追究其刑事责任D.扣发奖金

24、从事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中介机构,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A负责。

A.结果B.后果C.效果D.手段

25、行政处罚遵循(B的原则。

A.公正、公平B.公正、公开C.公平、公开D.公正严明

26、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中不包括的是(C。

A.责令停产停业B.罚款C.处分D.吊销执照

27、《安全生产法》的实施时间是(C

A.2002年12月31日B.2002年10月1日

C.2002年11月1日D.2003年1月1日

28、我国第一部规范生产的综合性法律是(C。

A.煤炭法;

B.矿山安全法;

C.安全生产法;

D.职业病防治法;

29、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A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A.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B.安监部门负责人C.有关部门负责人

30、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BdB。

A、80B、85C、90D、100

31、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C年。

A、1B、2C、3D、5

32、暂扣、吊销有关许可证和暂停、撤销有关执业资格、岗位证书的行政处罚,由发证机关决定。

其中,暂扣有关许可证和暂停有关执业资格、岗位证书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B个月;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3;

B、6;

C、12;

D、18。

33、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个人处以(A元以下罚款、对生产经营单位处以(A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A、50,1000;

B、50,500;

C、100,1000;

D、100,500。

34、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规定》针对危化品生产企业厂长的安全培训内应包括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及标准,管理基础知识、典型事故

和应急救案例和(A

A、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B、主要危险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C、伤亡事故统计知识D、应急医疗急救知识

35、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造成2人死亡,108人急性中毒,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的等级为(D。

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C、重大事故D、特别重大事故

36、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一般事故应上报至(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A、县(区、市人民政府B、设区市级人民政府C、省(区、市人民政府D、国务院37、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的上报时间不得超过(B小时。

A、1B、2C、3D、4

38、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在(A小时内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A、1B、2C、12D、24

39、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应当逐级上报至(B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A、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D、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40、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造成死亡8人和直接经济损失6千万的事故是(C。

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C、重大事故D、特别重大事故

41、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属于一般事故的是(B。

A、某企业发生生产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

B、某机械制造公司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造成3名作业人员重伤

C、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D、某企业发生事故,造成3人死亡

42、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自事故发生之日起(C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及时补报。

A、7B、15C、30D、60

4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A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A、7日B、10日C、15日D、30日

44、某化工企业发生3人死亡,12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安全事故,该起事故应由(C组织事故调查。

A、省级人民政府B、县级人民政府C、设区市级人民政府D、设区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45、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B。

A、30日B、60日C、90日D、120日

46、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对重大事故的处理,负责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A内做出批复。

A、15日B、30日C、60日D、90日

47、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B。

48、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D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1B、2C、3D、5E、10

49、事故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可对事故单位处(B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B至100%的罚款。

A、100万元30%B、100万元60%C、50万元30%D、50万元60%

50、发生一般事故,若发生单位对事故有责任,处(A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A的罚款。

A、20万元30%B、5万元30%C、15万元40%D、10万元40%

51、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D

A、合同工B、临时工C、农民工D、其他从业人员

52、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内容不包括(C

A、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B、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C、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D、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53、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编造安全培训记录、档案骗取安全合格证书的,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给予警告、吊销安全合格证书,并处(A万元以下的罚款。

A、3B、50C、2D、10

54、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发现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作业的,责令限期改正,处(B的罚款;

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A、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B、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C、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D、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55、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不包括(E

A、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知识

B、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和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C、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D、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E、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56、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C学时

A、12B、24C、48D、72

57、危化品、矿山、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D学时,再培训不得少于20学时

A、12B、20C、48D、72

5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自(C起施行。

A、2007年3月28日B、2007年5月1日

C、2007年6月1日D、2007年6月10日

59、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D等级A、1个B、2个C、3个D、4个

60、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调查的(A指定。

A、人民政府B、安全生产监督部门C、监察部门D、公安部门

61、(A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职,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A、县级B、市级C、省级D、区级

62、事故发生地(C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

A、人民法院B、人民政府C、公安机关D、人民检察院

6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安全合格证或特种作业操作证,除撤销其相关证书外,处(C的罚款,并自撤销其相关资格证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证书。

A、1000元以下B、2000元以下C、3000元以下

D、4000元以下E、5000元以下

64、依据《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时间少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或者有关标准的,责令改正,处(C的罚款。

A、1万元以下B、2万元以下C、3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下

65、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D学时

A、12B、16C、24D、32E、48

66、危化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D学时

A、16B、24C、32D、48E、72

67、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B学时

A、16B、20C、30D、48

68、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的,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可以处(D的罚款。

A、1万以下B、2万元以下C、3万元以下

D、5元以下E、10万以下

6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3月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A起施行。

A、2009年5月1日B、2008年5月1日

C、2007年10月1日D、2010年10月1日

7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C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A、每半年每半年B、每年每年C、每年每半年

71、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B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A、每一年B、每三年C、每两年D、每四年

72、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A以下罚款。

A、三万元B、一万元C、二万元D、四万元

73、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C,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A、限期整改B、停产准顿C、停产停业整顿D、立即整改

7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已经2007年12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D起施行。

A、2006年2月10日B、2007年10月1日

C、2008年10月1日D、2008年2月1日

75、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D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A、安全生产B、事故C、隐患D、事故隐患

76、事故隐患分为(B事故隐患和(B事故隐患。

A、一般较大B、一般重大C、一般严重

7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C日前和下一年(C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A、5日、1月31日B、10日、1月15日

C、15日、1月31日D、20日、1月20日

78、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D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A、安全管理人员B、组长C、班长D、负责人

79、对于(A,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A、重大事故隐患B、一般事故隐患

C、较大事故隐患D、严重事故隐患

80、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B或者(B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A、排除排除过程中B、排除前排除过程中C、排除过程中排除前

81、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B内进行现场审查。

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

审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指令。

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A、5日B、10日C、15日D、20日

8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建设项目竣工后,根据规定建设项目需要试运行(包括生产、使用的,应当在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进行试运行。

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A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国家有关部门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

A、30B、15C、20D、25

8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自(C起施行。

A、2001年5月1日B、2001年10月27日

C、2002年5月1日D、2002年10月27日

8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B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企业、事业单位B、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C、企业、政府单位D、企业、政府单位和事业单位

85、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A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A、国务院卫生B、卫生C、国务院D、国家

86、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目前我国职业病共分10大类(C种。

A、100B、110C、132D、120

87、(A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用人单位B、劳动部门C、卫生部门D、工会

88、《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的用人单位以外的单位,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其职业病防治活动可以参照本法执行。

(A用工单位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用人单位的义务

A、劳务派遣B、临时工C、合同工D、正式工

89、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B,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A、规章制度B、责任制C、机构D、组织

90、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D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技术B、技能C、安全D、职业卫生

91、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B待遇。

A、社会工伤保险B、工伤社会保险

C、劳动工伤保险D、工伤劳动保险

92、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A、申请B、备案C、申报D、审查

93、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A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A、化学、物理、生物B、化学、物理、生理

C、生理、物理、生物D、化学、物理、生化

94、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C。

A、流行病B、传染病C、职业病D、遗传病

95、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B。

A、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B、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C、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D、职业安全预评价报告

96、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D。

A、劳动防护设施验收评价B、安全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