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110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

(1)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4)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改造地表形态。

[微思考]李白诗云: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从水循环角度看,诗人的说法对吗?

提示 前一句对,后一句不对。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中下游流经东部季风区,注入渤海。

因此黄河水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黄河水奔流入海后,还可以通过海陆间循环返回陆地。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

提示 因为黄河水的补给既有大气降水,又有冰雪融水、地下水;

水流到大海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还会回到陆地。

黄河输沙造陆

黄河以高含沙量而闻名。

它流经黄土高原,从那里带来大量泥沙。

黄河每年从中游带入下游的泥沙约为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其余输入渤海,在入海口处形成黄河三角洲。

1954~1982年,黄河造陆面积达1100平方千米,平均每年造陆约39平方千米,三角洲一带的海岸线平均每年外延470米。

1979年与2012年黄河三角洲卫星影像对比

探究点一 分析水循环过程

情境探究

[情境]模拟水循环小实验

实验过程:

(1)在一个平底器皿中加少量的水,盖满底部即可。

把一个装有沙子的小碗放入水中。

(2)把一块塑料纸盖在器皿上用橡皮筋扎紧,然后把一块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

石头要放在装沙子小碗的正上方。

(3)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

[探究]

(1)(地理实践力)思考过1小时,观察器皿内和塑料纸会有什么变化?

(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说明这个实验展示了哪种自然地理原理?

该现象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提示 

(1)水从器皿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凝结,在放置石块处降落到小碗中的沙上。

(2)海陆间大循环。

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蒸发。

实验中的沙就是“陆地”,水就是“海洋”。

素养凝练

1.水循环的类型判断

(1)根据水循环的发生领域判断

(2)根据水循环包括的环节判断

2.影响蒸发、下渗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下渗的因素

                   

素养应用

例1: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的模拟实验,将海水倒入透明玻璃水箱,在太阳照射下,透明玻璃水箱内温度会升高,从而获取淡水。

据此完成

(1)~

(2)题。

(1)实验过程中,透明玻璃水箱内温度升高,是因为该装置(  )

A.增强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阻挡了水箱内外的热量交换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减弱了大气逆辐射

(2)该实验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①蒸发 ②径流 ③降水 ④水汽输送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第

(1)题,据图可知,透明玻璃水箱会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A项错误;

玻璃是不良的热导体,热量无法通过玻璃水箱向外进行扩散,故可以阻挡水箱内外的热量交换,故B项正确;

太阳辐射的总量会减少,故C项错误;

玻璃水箱内的大气逆辐射会增强,故D项错误。

(2)题,据材料可知,该实验获取淡水经历了蒸发、径流和降水等环节,属于海上内循环;

实验中没有体现水汽输送到大陆的上空,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1)B 

(2)D

探究点二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情境]“母亲水窖”是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摆脱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的工程,是人们在地下修建的蓄积雨水的容器,被称为水窖。

(1)(综合思维)分析修建集雨水窖,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此项工程的好处是什么?

(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你对当地居民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

提示 

(1)地表径流、下渗。

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2)家禽家畜集中圈养;

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

厕所应远离集雨工程。

1.图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人类活动

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修建水库

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时间分配,延长了利用时间。

拦截地表径流,增加库区水面面积,蒸发量增大,降水量也增大

跨流域调水

改变了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缓解调入区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人工降雨

增加大气降水量,改变了降水量分布不均衡,缓解干旱缺水问题

植树造林

增加下渗量,加大地下径流,减小地表径流,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围湖造田

减少湖泊蓄水量,削弱了调蓄洪峰的能力,减弱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例2: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社会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

读图,比较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环节差异,回答

(1)~

(2)题。

(1)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  )

A.下渗明显增多B.地表径流加大

C.地面蒸发增加D.地下径流增多

(2)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B.改造升级排水系统

C.加快城市绿地建设D.提高透水路面比率

解析 第

(1)题,与自然的路面相比,城市路面下渗量明显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

地面蒸发作用减弱,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选B。

(2)题,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对城市内涝没有影响,故A不可取。

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可以加快地表水的排放,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B可取;

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C可取;

提高透水路面的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D可取。

答案 

(1)B 

(2)A

湘教版P85

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

一、实验用品

烧瓶、石棉网、带有弯玻璃导管的橡皮塞、玻璃板、托盘、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自来水、冰块等。

二、实验步骤

1.往烧瓶内加入适量的自来水。

按图所示,将装置连接好。

2.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待玻璃导管中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

3.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结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

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实验示意

知识微网

核心要点

1.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陆上内循环(蒸发、蒸腾、降水)和海陆间大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人类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植树造林、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水循环环节施加影响。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使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4)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表示水循环环节)。

读图,完成1~2题。

1.陆地上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循环(  )

A.②环节加强B.③环节增强

C.④环节减弱D.⑤环节季节变化变大

2.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是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

A.①环节B.⑤环节

C.④环节D.⑥环节

解析 第1题,由水循环示意图可知,①为水汽输送,②为大气降水,③为植物蒸腾,④为蒸发,⑤为地表径流,⑥为地下径流,⑦为大气降水。

陆地上植被遭到破坏,会减少下渗,从而造成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变大。

第2题,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是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即⑤。

答案 1.D 2.B

下图为“人类活动与水循环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a、b、c、d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B.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C.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下渗

4.影响水循环的人类活动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  )

A.提高入海污水量比例B.增加农业灌溉用水

C.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D.加强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解析 第3题,a从海洋出来,只能是蒸发环节,排除BD两项;

AC中,下渗选项一样,即c是下渗,由c到d,d显然是地下径流,所以选C。

第4题,水资源是有限的,虽然可以循环再生,但在一定时间段的数量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需要节约使用、循环利用,选D。

答案 3.C 4.D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响应“建设节水型社会”号召,北京市某学校进行了“海绵校园”改造工程。

(1)在图中标注校园内水循环环节名称。

(2)随着“海绵校园”的建成,水循环环节中增强的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建设“海绵校园”还可以采取以下图示的措施。

分别说明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请你为自己的学校选择其中一项措施,并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它的作用。

答案 

(1)降水、蒸发、蒸腾、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标注其中5个环节即可)。

(2)蒸发 下渗 地下径流(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3)甲:

为地表径流留出通道引入绿地,利于下渗进行存蓄;

乙:

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

丙:

透水孔砖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同时铺种草坪可以增加蒸发、蒸腾。

合格考——大显身手

一、选择题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1~2题。

1.图中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B.蒸发

C.水汽输送D.降水

2.大量砍伐树木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是(  )

A.水力发电量增加B.三角洲面积萎缩

C.河流水位变化减小D.地下径流量减少

解析 第1题,①把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代表水汽输送环节。

第2题,大量砍伐树木,森林截留地表水减少,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

故选D项。

答案 1.C 2.D

威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的模拟实验(图a所示),图b示意当日透明水箱内外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图a获取淡水过程中,主要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  )

①蒸发 ②降水 ③水汽输送 ④径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4.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

A.0时左右B.6时左右

C.12时左右D.18时左右

解析 第3题,水汽输送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显然无法体现,B正确。

水汽蒸发到薄膜凝结,然后流到中间,降落储水器中,体现了蒸发、径流、降水环节。

第4题,箱内外温差最大时最易获取淡水,读图可知为中午前后,C正确。

答案 3.B 4.C

(2020·

济宁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蒸发、下渗、雨水利用、蒸腾

B.下渗、雨水利用、蒸腾、蒸发

C.蒸发、蒸腾、下渗、雨水利用

D.下渗、蒸腾、蒸发、雨水利用

6.当地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B.水汽输送

C.蒸发D.地表径流

解析 第5题,①是蒸发;

②进入地下,是下渗;

③是搜集雨水再利用;

④从植物指向大气,是植物蒸腾。

第6题,由图可知,雨水收集直接进入地下,影响的是地表径流。

答案 5.A 6.D

河北保定高一期末)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是地球人类首次探访月球“背面”,“月宫一号”是我国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综合实验装置,该装置构建了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下图为“月宫一号”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月宫一号水循环

7.图中字母a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①植物蒸腾 ②水汽输送 ③蒸发 ④地表径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8.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类似的是(  )

A.水净化器B.低压蒸馏

C.饮用水箱D.营养液配制

解析 第7题,根据箭头方向,图中字母a箭头指向冷凝水,a代表的是水汽。

水汽来自植物,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植物蒸腾或蒸发,①③对,C对。

该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中没有水汽输送、地表径流环节,②、④错。

A、B、D错。

第8题,自然界的降水环节是水汽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成水滴。

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类似的是低压蒸馏,有水汽上升遇冷凝结过程,B对。

水处理、饮用水储存、营养液配制都不存在水汽凝结过程,A、C、D错。

答案 7.C 8.B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省水资源利用结构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水资源利用过程中,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  )

A.蒸发B.径流输送

C.降水D.大气输送

10.据统计,某些年份经①、②途径损失的水量较多,主要原因是(  )

①河流长,灌溉多 ②降水季节变化大 ③植被好,涵养多 ④低纬地区蒸发强

解析 第9题,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腾等。

图中利用过程中,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径流输送。

第10题,由图知①为蒸发环节,纬度低,蒸发量大;

②为入海径流,降水季节变化大,水库的调节作用有限,入海径流增多。

答案 9.B 10.D

二、综合题

1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影响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最多。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

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

解析 第

(1)题,分析图中三种水循环的环节,通过比较可得出答案。

(2)题,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对地表径流施加影响最大。

第(3)题,从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分析。

第(4)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河水污染状况、河流水位、天气变化规律等方面。

答案 

(1)蒸发 降水

(2)地表径流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河水污染现状及成因;

河水自然净化的过程;

影响河水自然净化的因素;

本地天气变化的规律与河水水位的变化等。

12.某校开展“水之云南”主题游学活动。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同学在考察报告中写道:

云南省河川纵横,湖泊众多。

很多世界遗产与水有关。

如三江并流、丽江古城、元阳梯田。

案例一:

“三江并流”位于横断山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如图1)。

景区内包括高山雪峰,峡谷险滩,珍稀动植物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等。

图1

案例二:

元阳梯田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

江河水蒸发升空,到高山区凝聚为云雾、雨水洒落在森林中,化为山泉瀑布,又流入大沟,分流入田,村寨在上,梯田在下,借沟水冲肥,层层梯田成为水的通道,构成了“江河—森林—村寨—梯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如图2)。

图2

案例三:

丽江古镇的“三眼井”,利用地下涌泉,依照地势高差修建成三级水潭。

当地居民对每个水潭的功能与用途进行严格区分,并约定俗成,必须在指定水潭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如图3)。

图3

(1)“三江并流”地区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属于________,“三江”水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等。

(2)元阳梯田描述涉及的水循环环节依次有蒸发、________、降水和________。

(3)“三眼井”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推测淘米洗菜用水取自________潭(填序号)。

与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特征包括更新速度________、水位变化较________。

(4)在案例二和案例三中任选其一,从水资源利用角度谈谈案例带来的启示。

解析 第

(1)题,可从澜沧江——湄公河源地青藏高原经东南亚最终注入太平洋思考此循环类型和河水来源。

(2)题,抓住关键词“依次”,从蒸发开始回忆主要环节。

第(3)题,三眼井水源可从材料获取,三井的位置高低不同,井水的干净程度有差异,依生活常识可以区分使用,地下水的特点是稳定少变,更新较慢。

第(4)题,按要求,从“水资源利用”思维即可。

答案 

(1)海陆间水循环 冰川融水(冰雪融水) 大气降水

(2)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下渗)

(3)地下水 ② 慢 小

(4)结合资料作答,合理即可。

如:

元阳梯田依据地形特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或三眼井借助地势高差,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

等级考——小试牛刀

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柴窝堡湖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东天山与中天山之间的谷地中,距市区约45千米,属于集水洼地型淡水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湖泊面积都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入湖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入湖地表水占入湖总水量的比例很低。

湖区年平均降水量64毫米,最大蒸发量高达2716毫米。

20世纪90年代,乌鲁木齐自来水公司开始在湖区开采地下水,以解决城市用水短缺问题,设计开采量为3×

107立方米/年,实际开采量在1999年就已经超过设计上限,在随后的十几年开采量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

下图示意柴窝堡湖位置及2000~2017年湖泊面积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3题。

1.柴窝堡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B.河流水

C.湖泊水D.地下水

2.柴窝堡湖面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B.气温低,蒸发弱

C.水量收支大致平衡D.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3.2012~2014年,柴窝堡湖急剧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围湖造田

C.过量开采地下水D.入湖地表径流减少

解析 第1题,湖泊的直接补给水源有三种:

湖面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

由材料可知,该地区降水少,且河流的入湖水量占入湖总水量的比例很低,因此柴窝堡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

第2题,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湖泊的水量收入(即补给水量)和水量支出(包括蒸发、径流流出、人类引水等),只有当湖泊的水量收入和水量支出大致平衡时,湖泊面积才能保持稳定状况。

第3题,由上述分析可知,柴窝堡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

20世纪90年代开始,乌鲁木齐自来水公司在湖区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柴窝堡湖水源补给减少,面积急剧萎缩。

答案 1.D 2.C 3.C

4.(2020·

河南郑州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是里海的主要水量来源,伏尔加河春季径流平均占年径流量的比重超过50%,乌拉尔河春季径流平均占年径流量的比重约80%。

里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

卡拉博加戈尔湾(图中甲湖)是里海东部的一个潟湖,仅有一狭窄水道与里海相通。

湾内的水量随里海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平均深度仅10多米,含盐量高达35%,是普通海水的10倍,是里海的近30倍,比死海还要咸。

这一直是苏联食用盐的重要来源。

为减缓里海水位下降,1980年前苏联政府修建堤坝把海湾和里海隔开,引发一系列问题。

1984年在堤坝上兴建引水装置,后堤坝在水的冲力作用下破损,并最终被毁,里海潮水重新注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

(1)说出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水位的季节变化特点。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卡拉博加兹尔湾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

解析 第

(1)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可分析水位的季节变化特点。

(2)题,主要考察影响水体盐度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蒸发、降水、河流注入、水域封闭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

春季水位快速回升,秋季水位快速降低。

(2)里海为咸水湖,里海是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里海南部含盐量较高的湖水通过沙洲中部的狭窄水道补给卡拉博加兹戈尔湾;

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该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全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

海湾较封闭,与里海水体交换缓慢;

沿岸无河流注入,盐度得不到稀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