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1445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文】“商人”这一称呼主要来源于

A.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B.商朝人善于经商

C.商鞅变法的规定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2.【题文】隋唐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主要服务于对外贸易需要B.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

C.为储存金银财物提供服务D.为存款、贷款、兑换钱币服务

3.【题文】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

“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

”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

B.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

C.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

D.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

4.【题文】《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

“(东洞庭)编民亦苦田少,不得耕耨而食。

并商游江南北,以通齐、楚、燕、豫,随处设肆,博锱铢于四方,以供吴之赋税,兼办徭役,好义急公。

”材料主要表明

A.当地人多地少,赋税沉重B.商业是当地民众重要收入来源

C.当地商业的发展已超过农业D.当地商业活动注重社会公益

5.【题文】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

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

这反映出清代

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D.重农抑商推动商品化浪潮

6.【题文】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这突出反映了

A.学术文化的活跃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被取消

7.【题文】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宋代的汇兑业务比唐代有更大的发展,除了沿袭唐代使用飞钱(宋代称便钱)外,国家还发行一种钞引,可以持钞引到各地换取需要的货币或实物。

”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A.金融业发达B.手工业兴盛

C.对外贸易繁荣D.印刷业进步

8.【题文】读下表有关草市的沿革,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有

史实

结论

淝水左渎,又西经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

——郦道元(北魏)《水经注》

草市最早出现于北朝时期

草市迫江货,津桥税海商。

——王建(唐)《汴路即事》

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

诸州镇郭下及草市见管属省店宅水,其征纳课利,不得亏失。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正月敕》

草市成为政府重要的税源

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

——陆游《入蜀记》

南市是大规模的草市

A.1个B.2个C.3个D.4个

9.【题文】历史学家钱乘旦说: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

”这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A.商业发展无障碍B.商人地位高

C.主要具有商业功能D.主要具有政治功能

10.【题文】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与安息、天竺交市海中,利有十倍。

……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繇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

由此可以看出

A.中西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B.安息、天竺处在中西陆路交通要冲

C.中西贸易往来以丝织品为主

D.罗马意欲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往来

11.【题文】明代《续通考·市籴考》记载:

“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

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

”由此可知,明代

A.奉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B.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

C.对互市商品加以严格控制D.设市舶司开始管理对外贸易

12.【题文】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以下各项是对这句话的概括,其中恰当的是

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广州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

D.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2小题。

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

……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

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14.【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唐中叶开始,陆上丝绸之路的日益衰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蒸蒸日上,也是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由陆地转向海洋的转折时期。

特别是唐在广州设市舶使后,标志着海外丝绸贸易性质的转变。

《旧唐书·王锷传》:

“榷其利,所得与两税相埒(liè等同)。

”公元987年,宋太宗就“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真珠、龙脑。

每纲赍空名诏书三道,于所至各处赐之。

”公元1137年,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146年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依循旧法,以招徕远人”。

——摘编自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二由于宋明之间中国白银需求增长一直快于供给增长,明代白银购买力相当于宋元时期的两倍。

而美、欧正处于“价格革命”时期,导致中国商品以白银为计量单位所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

有些外国学者则估计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都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剑桥中国明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的对外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人教必修2第1单元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商人来源于商朝人善于经商,故选B项,不选ACD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先秦商业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商业的发展。

根据所学可知,邸店是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柜坊专为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飞钱又称便换,他们的出现使各地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故选B项。

邸店、柜坊、飞钱主要用于国内的区域贸易,不选A项。

C项是柜坊的作用,与邸店、飞钱不符,不选C项。

D项是柜坊和飞钱的作用,不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隋唐时期商业的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3.【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宋朝禁止铸造佛像、浮图及人物,有利于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但不是主要目的,不选A项。

“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并没有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不选B项。

“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故选C项。

灭佛有利于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不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4.【答案】B

【解析】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

根据材料“编民亦苦田少,不得耕耨而食”“并商游江南北,以通齐、楚、燕、豫”“博锱铢于四方,以供吴之赋税,兼办徭役,好义急公”可知,商业成为当地民众重要收入来源,故本题选B项。

A项“赋税沉重”从材料中不能体现;C项结论从材料中不能得出;D项表述只体现材料部分内容,不能反映主旨。

故不选ACD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5.【答案】C

【解析】图示为内陆的商帮的发展,沿着武夷山到了恰克图,而被迫开放是指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不选A项。

重农抑商政策到清朝并未被打破,商业的发展并不能体现统治者政策的改变,不选B项。

材料所说“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到清朝”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地域商帮的开拓精神,故选C项。

清朝时期,中国仍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会阻碍商品化浪潮,不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长途贸易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封建城市的发展。

分析材料信息可见,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中心的都城,应突出其政治职能和相应的学术文化中心的特点;西汉、唐朝都城出现了“市”,特别是北宋都城东京出现打破坊市的界限、临街设市的布局特点,说明上述城市功能呈现了新的变化趋势,突出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

学术文化的活跃属于传统城市的特点,农业经济发展与城市无关,不选AC两项。

D项所述内容与史实不符,不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7.【答案】A

【解析】题干中提到“国家还发行一种钞引,可以持钞引到各地换取需要的货币或实物。

”说明宋代的金融业发达,故选A项。

题干中并未提到手工业、对外贸易、印刷业,不选BCD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8.【答案】C

【解析】材料“淝水左渎,又西经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不能得出这是关于草市的最早记录,结论与史实不符;材料“草市迫江货”,“迫”有近之意,且唐代草市多见于水陆交通要道,或关津驿站所在之地,故可得出江边码头有草市,结论与史实相符;材料“诸州镇郭下及草市……其征纳课利,不得亏失”可以看出草市也是征税的重要来源,结论与史实相符;材料“城外南市亦数里,……隐然一大都会也”,宋代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与城郭以内的原有市区﹐并无区别,故结论与史实相符.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市的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9.【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不选A项。

中国古代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不选B项。

与材料中“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不符,不选C项。

中国古代城市的政治性、军事性很强,与材料中“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相符,故选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10.【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罗马意欲摆脱安息、天竺的阻隔,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往来。

故选D项,不选ABC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11.【答案】B

【解析】对外开放,与材料中“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不符,不选A项。

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与材料中“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是有贡舶,即有互市”相符,故选B项。

“严格控制”商品的说法与材料中“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不符,不选C项。

唐朝时,政府在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与题中“开始管理对外贸易”不符,不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12.【答案】B

【解析】明清时期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选A项。

材料看不出对外贸易不断萎缩,不选C项。

D的说法过于绝对。

从唐朝的“市舶使”到清朝的“十三行”的变化,说明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所以答案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13.【答案】

(1)原因:

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

(2)现象:

江浙成为全国市场的中心;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江浙成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

原因:

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3)因素:

社会主流体制制约;商人社会地位有限;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

【解析】

(1)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材料一中关键信息:

“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概括即得。

(2)第一小问新现象,材料二中关键信息: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概括即得。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教材中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的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便利的交通等方面分析。

(3)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材料三中关键信息“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概括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14.【答案】

(1)变化:

海上贸易收入大增,地位超过陆上贸易。

原因:

唐宋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设立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市舶使、市舶司);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阻;造船技术和远航技术(指南针的应用)提高。

(2)特点: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贸易顺差。

成因:

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商品价格低廉;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丝绸、瓷器等大量出口;明朝商品经济发达,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一“自唐中叶开始,陆上丝绸之路的日益衰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蒸蒸日上,也是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由陆地转向海洋的转折时期”,可知变化是海上贸易收入大增,地位超过陆上贸易;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一“特别是唐在广州设市舶使后,标志着海外丝绸贸易性质的转变”,可知变化原因是设立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市舶使、市舶司),结合唐宋时期政府对外政策、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原因、远洋航行技术的提高等方面总结其他原因。

(2)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二“有些外国学者则估计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都流入了中国”,可知特点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贸易顺差;第二小问成因,从材料二“导致中国商品以白银为计量单位所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可知原因是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商品价格低廉,结合中国传统手工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等史实分析其他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