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5737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西周时,商业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

但是,商业由奴隶主官府垄断,并没有专门的职官来管理市场。

《周礼?

地官?

质人》记载:

“质人掌成市之货贿:

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凡卖亻卖者质剂焉。

”“质人”就是管理市场的经纪人。

市场交换的商品有奴隶、牛马、兵器、珍宝等,凡成交的商品都要由“质人”给买卖双方立书契券约。

那时的商人和百工一样,是属于奴隶主贵族的,称为“工商食官”,他们主要是替奴隶主贵族经营,为奴隶主贵族的需要服务。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私商兴起,有的大商人周游列国做生意,参与各国的政治活动和各国之间的交际,能和诸侯“分庭抗礼”。

弦高假借郑国君命犒秦师的故事是很出名的。

可见当时大商人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地位了。

到了西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都城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城、成都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各中等城市均设有市,连军队驻地、屯戍地区也设有军市。

当时城市的市场有固定的地点,叫做“市井”。

长安城最初有东、西二市,后增至九市。

市井同宅区严格分开,周围有墙,叫,市门叫。

市内设有供摆设出卖商品的店铺“商肆”(又叫“市肆”),同类商品集中在一起,称做“列肆”。

另有存放货物的仓库“店”,或称“邸舍”、“廛”。

官府对市井控制、管理很严,市门有专职的门吏掌管。

市内设官署,置“市令”或“市长”管理、监督交易,还有专管治安的官吏。

市井官署设于市楼(旗亭),楼皆重屋,上悬大鼓,以击鼓来通知开市和闭市。

闭市后,市门关闭,不再有任何营业活动,逗留市内不去的人要处罚。

凡在市井营业的商人,须向市井官署登记,交纳市租。

四川新繁出上的汉代市井画像砖,较全面地表现了当时城市中的市井容貌,是我们了解汉代商业情况的形象资料。

唐代,随着农业、手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商业出现了繁

荣的局面,全国县以上的城镇都有市。

长安和洛阳的市最大。

都城长安是国内外贸易的中心。

城内有东西对称的商业区一东市和西市,占地都很大,四面八方的商客和外国商人在此交易。

唐和汉代一样,市内的店铺叫“肆”,出售同类货物的肆集中在一个区域内,组成“行”,行有“行头”。

行是保护同行商人的利益,应付官府交涉事务的组织。

据《长安志》记载,东市有“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邸是供客商居住和存放货物的地方。

1956年在北京房山发现的唐代石刻佛经里,记载幽州(北京)的商行有米行、白米行、大米行、粳米行、屠行、肉行、油行、果子行、炭行、磨行、染行、布行、绢行、大绢行、

小绢行、新绢行、丝绵行、丝帛行、生铁行、杂货行等。

唐代对商业的管理很严。

商业区和居民区分开。

市场有市令、市丞等负责管理征收商税,凡买卖奴婢、牲口等,均需立契,违者犯法。

市场活动有时间限制,中午击鼓三百声,开始贸易,日落前三刻,击钲三百下,停止贸易。

唐代对外贸易很发达,“丝绸之路”是陆上对外商业交通要道。

沿海的广州、扬州、明州(宁波)、登州(山东蓬莱)等,是亚、非各国来往贸易的重要城市和港口,当地设有“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宋代商品经济有了新发展.商业发达的城市更多了,中小城镇和农村集市贸易也渐繁盛,城市的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以前固定于一定地方的制度,取消了营业时间的限制。

北宋都城汴京(开封)是全国商业和交通中心。

城内外商店铺席遍布,还有定期的集市贸易,有的店铺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即千万”。

城里到处有酒楼、食店、茶坊、妓馆,有的

酒搂饮客常至千余人。

出现了晚问营业的“夜市”。

市场上有南方的米、果品、名茶、丝织品,有沿海的水产,西北的牛羊、煤,成都、福建、杭州的纸、印本书籍、有两浙的漆器和各地的陶瓷器、药材、珠玉金银器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的香料、珍珠等也在市上销售,宋代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所描绘的就是北宋都城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

宋代同行业的商户,组成“商行”,人行的商户称“行户”,东京市上至少有160行,行户有6400多户。

据说各行衣着不同,在街上行走,一看便知道是那一行的。

外来的商人不经投行,不得在市上经商。

商行又是官府敲榨剥削商人的工具。

那时宫廷所需货物,向商人征购,而多拖欠几年不给钱。

随着商业和商行组织的发达,北宋时,市场上开始出现卖货时不用现钱的信用交易“赊卖”,和官营的汇兑机构“便钱条”。

当时货币铸造量猛增,仍满足不了需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手工业生产者为了推销商品,维持荣誉,还设计使用了商标。

山东济南有一家专造功夫细针的刘家针铺,以白兔为商品标记。

这块印制白兔商标的铜版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它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个商标。

明代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地区性分工的出现以及分工门类的增多,投入市场的商品品种和数量大为增加,并且从过去的以奢侈品为主转为以人民生活、生产的必需品为主,从而更加促进商业的繁荣。

商人数量大增,明中叶以后,商人的行会组织向着“会馆”发展。

会馆是按地域组成,会馆内又按行业分成“帮”。

这些既同乡又同行的会馆行帮组织,为保护自身利益,共同协商价格,相互借贷,合力对外。

当然,它仍被豪商富贾所操纵,一般中小商人只能唯命是从,任其宰割。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城镇大量兴起,尤其是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有的在明初还是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到明末已成为拥有几万人口的大市镇了。

商业资本也慢慢渗入生产领域,有的以包买商的形式出现,有的商人直接投资开设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到了清代,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更加活跃。

但是,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摧残束缚,几经曲折,发展极为缓慢。

在全国范围内,明清时期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居统治地位。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

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自然经

济的牢固存在。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

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

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

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

市闭市。

(3)宋朝:

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

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

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

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

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

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

都从经营盐业起家;

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

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

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

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

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

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

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

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全文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