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146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9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物化学复习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巴比妥酸本身无生理活性,只有当5位次甲基上的两个氯原子被烃基取代后才呈现活性。

5位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之和为4时出现镇静催眠作用;

碳原子数之和为7~8时,作用最强;

碳原子数之和超过10时会产生惊厥作用。

镇静催眠机制可能是作用于网状兴奋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阻断脑干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使大脑皮质细胞兴奋性下降,产生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强弱和起效时间快慢与药物的解离常数、pKa和脂水分配系数密切相关。

在结构中酰亚胺的氮原子上引入甲基,可降低酸性和增加脂溶性,起效快;

如两个氮上都引入甲基,则产生惊厥作用。

如将C-2的氧原子以硫原子替代,则脂溶性增加,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故起效很快。

异戊巴比妥(amobarbital):

5-乙基-5-(3-甲基丁基)-2,4,6(1H,3H,5H)-嘧啶三酮。

在乙醇或乙醚中易溶,在三氯甲烷中溶解,脂水分配系数lgP(正丁醇-水)1.760.

异戊巴比妥钠为白色的颗粒或粉末;

无臭,味苦;

有引湿性;

水溶液呈碱性反应。

常作成注射剂使用(制成粉针剂,防止水解)。

异戊巴比妥钠水溶液很不稳定,易水解。

异戊巴比妥5位侧链上有支链,具叔碳原子。

叔碳上的氢比仲碳和伯碳上的氢易被氧化成羟基。

在体内氧化生成的羟基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易溶于水,可从肾脏消除,为中等时效的药物。

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和抗惊厥。

久用可成瘾,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③非苯二氮卓类GABAA受体激动剂④其他类药物等

第2节抗癫痫药物

①酰脲类(巴比妥类、乙内酰脲类及其同型物)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单突触和多突触传递,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也增加运动皮质的电刺激阈值,因而提高发作的阈值。

苯妥英钠(sodiumphenytoin):

5,5-二苯基-2,4-咪唑烷二酮钠盐,又名大伦丁钠,具环状酰脲结构。

本品为白色粉末;

微有引湿性;

水溶液呈碱性反应,常因部分水解而发生浑浊,故应密闭保存。

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苯妥英。

苯妥英钠分子中具有环状酰脲结构,与碱加热分解产生二苯基脲基乙酸,最后生成二苯基氨基乙酸,并释放出氨。

本品水溶液中加入二氯化汞可生成白色沉淀,在氨试液中不溶。

巴比妥类药物有汞盐反应,起沉淀溶于氨试液。

口服吸收慢,片剂生物利用度为79%,治疗指数低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mg/ml,血药浓度超过20mg/ml易产生毒性反应。

在肝脏代谢,肝酶是强诱导剂。

抗惊厥作用强,毒性大,治疗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对小发作无效。

②苯二氮卓类

③二本并二氮杂卓类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5H二苯并[b,f]氮杂卓-5-甲酰胺。

本品为两个苯环与氮杂卓环骈合而成,通过烯键连成一个大的共轭体系。

④GABA衍生物

普洛加胺(progabide)

本品又名卤加比,易水解,在酸或碱性条件下可使温水解成取代的二苯甲酮和γ-氨基丁酸。

溶液在pH6~7时最稳定。

本品是一种拟GABA药,是γ-氨基丁酸的前药。

制成前药可使药物的亲脂性增加,便于透过血脑屏障。

本品作为GABA受体的激动剂,对癫痫、痉挛状态和运动失调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口服吸收良好,在肝脏有首过效应。

⑤脂肪羧酸类及其他类

第3节抗精神病药

①吩噻嗪类

吩噻嗪类药物有较强的安定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以兴奋症为主的精神病,副作用较大。

 

盐酸氯丙嗪(chlorpromazinehydrochloride):

N,N-二甲基-2-氯-10H-吩噻嗪-10-丙胺盐酸盐,又名冬眠灵、氯普吗嗪。

本品为白色或乳白色结晶性粉末;

微臭,味极苦;

有引湿性。

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溶于乙醇或三氯甲烷,在乙醚或苯中不溶。

易被氧化,在空气或日光中放置变色,遇光分解生成自由基,自由基与体内蛋白质作用时发生过敏反应,日光下会产生红疹,强光照射发生光化毒反应。

注射液在光照下变质,pH降低,为防止变色,可加入对氢醌、连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或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

本品水溶液加硝酸后可能形成自由基或醌式结构而显红色;

与三氯化铁试液作用显稳定红色。

主要在肝脏代谢,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氧化,其过程主要是氧化,N-氧化、硫原子氧化、苯环的羟基化等,氧化产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通过肾脏排出。

乌尔曼反应:

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与Cu共热生成联芳类化合物的反应。

②噻吨类

噻吨类药物镇静催眠作用较强,有明显的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

③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haloperidol):

1-(4-氟苯基)-4-[4-(4-氯苯基)-4-羟基-1-哌嗪基]-1-丁酮。

无臭,无味。

溶于三氯甲烷,略溶于乙醇,微溶于乙醚,几乎不溶于水。

光照时,颜色变深。

特点是作用持久而强,对外周自主神经系统无显著作用,无抗组胺作用,抗肾上腺素作用也弱。

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对止吐也有效。

锥体外系副作用高达80%,而且有致畸作用。

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较好,在肝脏代谢,肾脏消除,有首过效应。

代谢以氧化性N-脱烷基反应和酮基的还原反应为主。

氟哌啶醇的构效关系:

④二苯并二氮卓类及其衍生物

氯氮平(clozapine):

8-氯-11-(4-甲基-1-哌嗪基)-5H-二苯并[b,e][1,4]二氮杂卓。

本品为淡黄色结晶性粉末;

在水中几乎不溶,在乙醇中溶解,在三氯甲烷中易溶。

口服吸收好,肝脏首过效应显著,生物利用度50%,代谢包括N-去甲基和N-氧化等途径。

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或阴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锥体外系反应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等副作用较轻,适用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副作用是粒细胞缺乏症。

⑤取代苯甲酰胺类

第5节镇痛药

①吗啡及其衍生物

盐酸吗啡(morphinehydrochloride):

化学名:

17-甲基-3-羟基-4,5α-环氧-7,8-二脱氢吗啡喃-6α-醇盐酸盐三水合物。

本品为白色、有丝光的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无臭;

遇光易变质。

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略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天然存在吗啡为左旋体,右旋体无镇痛及其他生理活性。

其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中性或碱性下易被氧化。

配制注射液时pH3~5,还可充氮气,加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抗氧化剂。

在酸性溶液中加热,可脱水并进行分子重排,生成阿扑吗啡。

吗啡具有多种颜色反应,其盐酸盐溶液与中性三氯化铁试液反应显蓝色,与甲醛硫酸反应显蓝紫色,与钼硫酸试液反应呈紫色,继变蓝色,最后变为绿色。

口服后,在胃肠道易吸收,肝脏首过效应显著,生物利用度低,常用皮下注射。

吗啡作用于阿片受体,产生镇痛、镇咳、镇静作用。

临床用于抑制剧烈疼痛,亦用于麻醉前给药。

能产生便秘的不良反应。

合成镇痛药:

①吗啡喃类②苯并吗啡喃类

喷他佐辛(pentazocine):

为μ受体激动剂,μ受体的微弱拮抗剂,κ受体激动剂,成瘾性小。

白色或微褐色粉末;

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易溶于三氯甲烷。

口服自胃肠道吸收,肝脏首过代谢,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经肝代谢而失活,代谢产物及本品的葡萄糖苷经尿排出。

③哌啶类

盐酸哌替啶(pethidinehydrochloride):

又名杜冷丁。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

在水和乙醇中易溶。

易吸潮,遇光易变质。

阿片μ受体激动剂,口服吸收效果较好,在肝脏代谢,经肾排出。

④氨基酮类

盐酸美沙酮(methadonehydrochloride):

4,4-二苯基-6-二甲氨基-3-庚酮盐酸盐。

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味苦。

易溶于醇和三氯甲烷,不溶于醚和甘油。

具旋光性,左旋体镇痛活性大于右旋体,临床上常用其外消旋体。

第3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第1节拟胆碱药

乙酰胆碱:

一、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

位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存在胆碱受体,对毒蕈碱较为敏感,故这部位受体称为毒蕈碱型受体(M受体);

位于神经节细胞和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胆碱受体,对烟碱比较敏感,故这部位受体称为烟碱型受体(N受体)。

胆碱酯类M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

氯贝胆碱(bethanecholchloride):

氯化N,N,N-三甲基-2-氨基甲酰氧基-1-丙胺。

本品为无色或白色吸湿性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轻微氨样气味。

极易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三氯甲烷和乙醚。

选择性作用于M受体,对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的选择性较高,对心血管系统几无影响。

临床用于手术后腹气胀,口服有效,S构型异构体的活性大于R构型异构体。

临床使用的天然生物碱类M受体激动剂主要是毛果芸香碱。

2、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胆碱能神经兴奋时释放进入神经突触间隙的未结合于受体上的游离乙酰胆碱会被乙酰胆碱酯酶(AChE)迅速催化水解,终结神经冲动的传递。

抑制AChE将导致乙酰胆碱的积聚,从而延长并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

溴新斯的明(neosigminebromide):

溴化N,N,N-三甲基-3-[(二甲氨基)甲酰氧基]苯胺。

本品为白色晶性粉末;

极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三氯甲烷,几乎不溶于乙醚。

属于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临床常用供口服,甲硫酸新斯的明供注射用,用于重症肌无力和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

大剂量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流泪、流涎等。

可用阿托品对抗。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即水解生成3-二甲氨基酚钠盐,加入重氮苯磺酸试液后,偶合成偶氮化合物而显红色。

第2节抗胆碱药

1、生物碱类M受体拮抗剂

硫酸阿托品(atropinesulphate):

α-(羟甲基)苯乙酸-8-甲基-8-氮杂二环[3,2,1]-3-辛酯硫酸盐一水合物。

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熔融时分解,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

水溶液能使酚酞呈红色。

阿托品结构中酯键在弱酸性、近中性条件下较稳定,pH3.5~4.0时最稳定,碱性时容易水解生成莨菪醇和消旋莨菪酸。

用发烟硝酸加热处理时,发生硝基化反应,生成三硝基衍生物;

再加入氢氧化钾醇液和一小粒固体氢氧化钾,初显深紫色,后转暗红色,最后颜色消失,是

莨菪酸的特异反应。

氢溴酸山莨菪碱(anisodaminehydrobromide):

2、合成M受体拮抗剂

季铵化合物临床主要作用消化道解痉药,叔胺化合物临床主要用作抗帕金森病药,治疗帕金森病。

合成M受体拮抗剂按结构可分为氨基醇酯类、氨基醇类、氨基醚类、氨基酰类等。

3、N受体拮抗剂

N胆碱受体拮抗剂按照对受体亚型的选择性不同,可分为神经节N1受体阻断剂和神经肌肉接头处N2受体阻断剂,前者用作降压药,后者可使骨骼肌松弛,临床作为肌松药用于辅助麻醉。

神经肌肉阻断剂按照作用机制可分为非去极化型和去极化型两大类。

非去极化型肌松药和乙酰胆碱竞争,与N2受体结合,因无内在活性,不能激活受体,但是又阻断了乙酰胆碱与N2受体的结合及去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因此又称为竞争性肌松药。

去极化型肌松药与N2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使终模板及邻近肌细胞膜长时间去极化,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骨骼肌松弛。

苯磺阿曲库铵(atracuriumbesilate):

具有分子内对称的双季铵结构,在其季铵氮原子的β位上有吸电子集团取代,使其在体内生理条件下可以发生非酶性霍夫曼消除反应(季胺碱与碘化钾,氢氧化银反应,从含氢较多的B-碳原子上消除氢,得到的主要产物是双键碳上含取代基比较少的烯烃,这一消除方式与卤代烃的消除方式相反。

蓄积中毒:

在短期内反复用药时,由于药物的蓄积而引起的中毒。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体内解毒或排泄器官功能障碍而发生的中毒。

另一种虽然解毒或排泄功能正常,但给药次数过于频繁,机体负担过重,来不及消除体内的药物而发生的中毒。

后者的蓄积中毒多见于在体内消除缓慢的药物。

第3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的神经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锥体外系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也属于肾上腺素嫩神经递质。

将肾上腺素受体按其对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性不同分为两大类,即α受体和β受体。

1、拟肾上腺素药物

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药物包括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

肾上腺素(epinephrine):

(R)-4-[2-(甲氨基)-1-羟基乙基]-1,2-苯二酚,又名副肾碱。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肾上腺素具有邻苯二酚结构,遇空气中的氧或其他弱氧化剂、日光、热及微量金属离子均能使其氧化变质,生成红色的肾上腺素红,继而聚合成棕色多聚体。

加入焦亚硫酸钠等抗氧剂,可防止氧化。

盐酸麻黄碱(ephedrinehydrochloride):

具有中枢镇静和镇痛作用,可治疗多动症及用于阿片成瘾者的戒毒。

能降眼内压,用于治疗青光眼。

((1R,2R)-2-甲氨基-苯丙胺-1-醇盐酸盐,又名麻黄素。

本品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既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又能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临床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反应、低血压及鼻粘膜出血肿胀引起的鼻塞等的治疗。

用量过大或长期连续使用会产生震颤、焦虑、失眠、心悸等反应。

与肾上腺素类药物相比,肾上腺素具有两个特点:

①苯环上不带有酚羟基,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中枢兴奋作用②α-碳上带有一个甲基,因空间位阻不易被单胺氧化酶代谢脱胺,故使稳定性增加,作用时间延长。

盐酸麻黄碱的特殊结构使其呈现出α-氨基-β-羟基化合物的特征反应,如被高锰酸钾、铁氰化钾等氧化生成苯甲醛和甲胺,前者具特臭,后者可使红石蕊试纸变蓝。

去氧麻黄碱俗称冰毒盐酸可乐定

2、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

苯乙醇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N上取代基对α和β受体效应的相对强弱有显著影响。

无机取代主要为α受体效应,对β受体作用微弱,当取代基逐渐增大,α受体效应减弱,β受体效应则增强。

沙丁胺醇(salbutamol):

1-(4-羟基-3-羟甲基苯基)-2-(叔丁氨基)乙醇,又名阿布叔醇。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几乎无味。

从胃肠道吸收,大部分在肠壁和肝代谢,可以由对羟基苯乙酮经氯甲基化、酯化、溴化、缩合、水解、游离、氢化制备。

沙丁胺醇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扩张支气管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型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的支气管痉挛等。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

第四节组胺H1受体拮抗剂

它是在组胺酸脱羧酶催化下,由组胺脱羧形成的。

H1受体分布于呼吸道、肠道和生殖泌尿道平滑肌、血管平滑肌、血管内皮细胞、脑、视网膜、肝和肾上腺髓质等处。

按组胺药物依其作用环节的不同可分为组氨酸脱羧酶抑制剂、阻断组胺释放的抗组胺药、组胺H1受体拮抗剂和组胺H2受体拮抗剂。

1、经典的H1受体拮抗剂

乙二胺类H1受体拮抗剂的抗组胺作用弱于其他结构类型,并具有中等程度的中枢镇静作用,还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局部外用可引起皮肤过敏。

丙胺类H1受体拮抗剂临床适用于过敏性鼻炎、花粉病、荨麻疹、皮肤划痕等,这些药物E型(反式)异构体的活性普遍大大高于Z型(顺式)体。

马来酸氯苯那敏(chlorphenaminemaleate):

N,N-二甲基-γ-(4-氯苯基)-2-吡啶丙胺顺丁烯二酸盐,又名扑尔敏。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具有升华性。

与枸橼酸醋酐试液在水浴上加热,即显红紫色,为叔胺类反应。

含有一个手性中心,存在一堆光学异构体,其S构型的右旋体的活性比消旋体约强两倍,急性毒性也较小。

本品服用后吸收迅速而完全,排泄缓慢,作用持久。

主要是以N-一甲基、N-去二甲基、N-氧化物及未知的极性代谢物随尿排出。

马来酸则被羟化为酒石酸。

为丙胺类抗组胺药,其特点是抗组胺作用较强、用量少、副作用小、适用于小儿。

临床用于过敏性鼻炎、皮肤黏膜的过敏、荨麻疹、血管舒张性鼻炎等。

副作用有嗜睡、口渴、多尿等。

常用剂型为片剂和注射剂。

2、非镇静H1受体拮抗剂

氯雷他定(loratadine):

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粉末。

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乙醇和三氯甲烷。

口服吸收良好,起效迅速。

为三环类抗组胺药,其结构与其他三环类抗组胺药的主要区别是用中性的氨基甲酸酯代替了碱性叔胺结构,直接导致其中枢镇静作用的降低。

盐酸西替利嗪:

在水中溶解,在丙酮和二氯甲烷中几乎不溶,应于封闭容器中避光保存。

绝大部分未起变化而经肾消除,未见心脏毒副作用。

咪唑斯汀:

本品为白色结晶,可溶于甲醇。

此药物为第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它是有H1受体高度特异性和选择性,起效快、强效和长效作用,同时有效抑制其他炎性介质的释放,包括抑制炎症细胞的移行、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水肿表现强效、持久和剂量依赖的抗炎作用。

被称为具有双重作用的抗组胺药。

不具中枢镇静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主要代谢途径为在肝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其代谢物无抗组胺活性。

第5节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指当局部使用时能够可逆性阻断周围神经冲动从局部向大脑传递的药物。

盐酸普鲁卡因(procainehydrochloride):

4-氨基苯甲酸-2-(二乙胺基)乙酯盐酸盐,又名盐酸奴佛卡因。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随后有麻痹感。

在稀盐酸中与亚硝酸钠生成重氮盐,加碱性β-萘酚试液,生成猩红色偶氮颜料。

普鲁卡因的芳伯氨基易被氧化变色,pH及温度升高等均可加速氧化。

注射剂制备中要控制pH和温度,通入惰性气体,加入抗氧剂及金属离子掩蔽剂等稳定剂。

盐酸利多卡因:

N-(2,6-二甲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盐酸盐一水合物。

酰胺键的两个邻位均有甲基,有空间位阻,使其酸或碱性溶液均不易水解,体内酶解的速度也比较慢。

作用快,通透性强,维持时间长,毒性较大。

局麻药构效关系:

第4章循环系统药物

第1节β受体阻滞剂

1、β受体阻滞剂

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

2.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普拉洛尔)

3.非典型的β受体阻滞剂

盐酸普萘洛尔(propranololhydrochloride):

1-(异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盐酸盐。

分子中含有一手性碳原子即C2,为S构型时,为左旋体,活性强;

对应的R构型时为右旋体,活性弱,药品为外消旋体。

对热稳定,对光、酸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侧链氧化分解。

其水溶液与硅钨酸试液反应呈淡红色沉淀。

第二节钙通道阻滞剂

从下列方面提高作用价值:

①更高的血管选择性②针对某些特定部位的血管系统,以增加这些部位的血流量③减少迅速降压和交感激活的副作用④改善增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硝苯地平(nifedipine):

2,6-二甲基-4-(2-硝基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甲酸二甲酯。

本品为黄色无臭无味的结晶粉末,无吸湿性。

极易溶于丙酮、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溶于乙酸乙酯,微溶于甲醇、乙醇,几乎不溶于水。

在光照和氧化剂存在条件下分别生成两种降解氧化产物。

口服经胃肠道吸收完全,1~2h内达到血药浓度最大峰值,有效时间持续12h,经肝脏代谢。

盐酸地尔硫卓(diltiazemhydrochloride):

针状结晶,有旋光性。

易溶于水、甲醇、三氯甲烷,不溶于苯。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有较高首过效应,导致生物利用度低。

高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临床用于治疗包括变异型心绞痛在内的各种缺血性心脏病,以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等。

第5节NO供体药物

①NO作用广泛,在心血管、免疫、神经等系统具有重要生理功能②NO是体内发现的第一个气体信使分子③NO调控剂在新药研究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1,2,3-丙三醇三硝基酯。

本品为浅黄色无臭带甜味的油状液体,在低温条件下可凝固成为两种固体形式。

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在碱性条件下迅速水解。

第7节调血脂药

洛伐他丁(lovastatin):

第5章、消化系统药物

第1节抗溃疡药

1、H2受体拮抗剂

盐酸雷尼替丁(ranitidinehydrochloride):

N’-甲基-N-[2[[5-[(二甲基)甲基-2-呋喃基]甲基]硫代]乙基]-2-硝基-1,1乙烯二胺盐酸盐。

又名甲硝呋胍、呋喃硝胺。

本品为类白色至浅黄色结晶性粉末;

有异臭,味微苦带涩。

易溶于水和甲醇,略溶于乙醇,不溶于丙酮。

极易潮解,吸潮后颜色变深,本品为反式体。

具有含硫化合物的鉴别反应:

灼热后产生硫化氢气体,能使湿润的乙酸铅试纸显黑色。

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为50%。

大部分以原形代谢,少量被代谢为N-氧化物、S-氧化物或N-去甲基雷尼替丁。

具有速效和长时效特点。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良性胃溃疡、术后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卓-艾综合征等。

2、质子泵抑制剂

不可逆性质子泵抑制剂构效关系:

奥美拉唑(omeprazole)

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溶于甲醇,难溶于水。

具有弱碱性和弱酸性,其钠盐可供药用。

在水中不稳定,对强酸也不稳定。

是第一个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

第3节促胃动力药

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

多潘立酮(domperidone):

5-氯-1-[1-[3-(2,3-二氢-2-氧代-1H-苯并咪唑-1-基)丙基]-4-哌啶]-2,3-二氢-1H-苯并咪唑-2-酮。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微溶于乙醇和甲醇。

作用较强的外周D2受体拮抗剂,有促胃动力及止吐作用。

极性较大,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较少锥体外系症状。

口服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15%,半衰期8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