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149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

1.(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门外传来了孙老师的说话声,我走出去一看,原来黄老师和他谈话呢。

B.林莉同学的学习成绩在全校是很突出的,在我们班上也是拔尖的。

C.由于这次事故,北京西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小时。

D.一个作家选择结集或选集的方式重印自己的作品,无非是想使它保留得长久。

2.(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高三复习过程是很辛苦的,而考生在考前要适应高考作息时间,可是有的考生还是起早贪黑、枕戈待旦,显得过于紧张,这是不利于高考的。

B.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对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影响尤为深刻。

C.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D.联通版iPhone5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久久不愿离去。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0分)

3.(6分)(2018高三上·牡丹江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开放的、公众的空间。

现代公共空间包括物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如公园等,也包括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的公共论坛,如网络等。

我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或者较少存在公共空间,以家为本位的传统道德伦理也没有凸显出公共空间意识及公共空间伦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引入了现代性制度及伦理要求,例如公共空间需要排队等,但我国民众对于公共空间的认知依然不足,通常将公共空间视为“私人空间”的外化,没有意识到公共空间与所有人相关,每个人都是公共空间的主人,应当遵守公共空间的伦理规范。

社会公共空间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的养成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整体推进,并非政府、学校或企业一方可以完成。

在现代社会治理的视野中,不同主体应该是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的关系,需要政府机构、企业法人、社会组织、学校、公民个人共同参与,构建与公共空间发展相适应的伦理道德。

建立覆盖社会公共领域的制度体系,规范各交往领域的制度,引导公共交往和谐、有序发展。

同时,提供完善的、有效的制度调节,管理、引导人们遵守现代公共交往原则规范,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公共领域的关系。

还应对已经出台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细化与拓展,更新人们熟知的道德规范的内容。

例如“爱护公物”是宣传几十年的美德,今天看来依然是合理的,但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更新“公物”的概念,不只是国家所有的物品,非国家所有却是公共空间的事物(例如共享单车)也应涵盖在内。

另外,规范公共领域交往的制度,应当符合制度伦理,即具有道德合理性,让制度彰显人性,保障、尊重人权,最大限度地尊重大多数人。

这就要求从制度设计到运行、监督,乃至惩罚环节,都需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教育、树立社会平等和公民的权利意识,教育、引导民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个体权利,尊重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

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与公德行为息息相关。

只有让社会个体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权利与尊严,并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维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不可分割,对公共利益、公德的侵害就是对包括个体利益在内的社会利益的侵害,对他人的不尊重也就是不尊重自身。

通过倡导、教育,来树立、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应在道德教育中加强公共礼仪、公共规则等内容,在考试中增加社会公德表现的权重。

此外,在道德教育中,还应注意引导公德与私德的联系与区分,改变处理公共领域交往时习惯于私德外推的思维方式,兼顾个体与公共利益,既反对只关注个体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也要反对公共利益至上而牺牲个体利益,不可偏废一方。

(摘编自赵鑫洋《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道德伦理的存在,导致我国传统社会中公共空间和公共伦理意识很淡薄。

B.共享单车作为公共空间的事物,应该受到社会公共领域制度体系的保护。

C.制度伦理就是制度的道德合理性,要在制度中彰显人性,体现对人的尊重。

D.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与公德行为,要求兼顾个体权利与社会利益,不可偏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制度建设与意识培养两个角度,阐述构建共享空间伦理的具体措施。

B.文章先进行定义分析,继而摆事实、讲道理,阐述构建共享空间伦理的意义。

C.文章段落以并列结构为主,第二三段地位相当,但依然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D.对于“公”与“私”,作者采用辩证分析的思路,说理充分,结论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涉及的公共空间伦理,与物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的伦理,应该保持一致。

B.只有不断规范现代公共交往的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

C.如果公共领域交往时习惯于私德外推,就无法进行旨在培养公民意识的教育。

D.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的构建,其主体应该是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的关系。

4.(12分)(2019·茂名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于是之

陈丹青

①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总算没拆,模样,也还大致没变。

前年去看了场话剧《阮玲玉》,出台的都是目下演剧界的新腕儿,倒也演得卖力。

但是不好。

也说不上哪儿不好——所以更不见佳。

一句话:

话剧腔。

这才想到二十年前看《茶馆》。

我连着三夜看了三场,那后两回的戏票全是我站在台阶沿愣靠等退票等来的。

②头场其实是看昏了,此后两天丧魂落魄,天黑了就往人艺小广场人堆里扎,词儿是早学顺溜了:

富裕票!

有富裕票没有?

得,头排中座。

仰头看,蓝天野郑榕于是之这几位爷在聚光灯下连耳梢脖梗的细皱纹都叫我瞧得清清楚楚。

临了“王掌柜”撒纸圈儿,还有那么几片掠到我脸上身上,触电似的。

谢幕时众演员离我那叫近的,真想蹿上去抓一把,可于是之一脸的不动声色,俩手软软地虚拍拍,鞠躬到地,台底下那可是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多少年后《茶馆》告别演出,据说谢幕时二楼有位小姑娘冲着台上大叫:

永别啦,王掌柜!

③是了。

别说“永别”演出,二十年前那三天热昏,我就老在想,得赶紧看,以后这帮老将退了,就看不到这阵势了。

怎么办呢,我年轻,年轻人心里被一件事给烧的,就非得有所举动,我就给于是之同志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则我记得很短:

于老师,您好,我连看三场《茶馆》,太棒了!

你们这代活宝(我真用了“活宝”这俩字)要是不演了,就再没得好戏看!

那时的市内邮票四分钱一枚。

信寄出,我睡踏实了。

只是往后好些天走进走出的,我总有意无意松开臂肘,手掌略略向外虚张着,虚晃着,学那“王掌柜”茶座间走动照应的小动作:

人忙惯了,就是那架势,江南上了岁数的勤快跑堂也一样,嘿,到了舞台上给于是之这么不起眼地撩几下子,绝了!

④几天后,于老先生的回信居然搁在门房口。

我没要他回信的意思呀,大概是看在美院的信封吧。

字迹清秀老实,纸是那种练习本子扯下来的,写满一张。

我飞快读过,却有点失望:

他说,他的表演离焦菊隐导演的要求,离老舍同志的剧本,都还差得远,还要努力云。

大师回信,大师谦逊,诚然感动,但这和开会发言“创作谈”的老套有啥两样?

我以为在他信中会看到他那右手晃晃撩撩的意思的。

⑤开春,于是之竟给杨先让先生请来美院开讲座,我又看见他了!

那天于先生说些什么,我不记得了。

实话说,也有点儿失望。

好像是怎样的体验生活,体验生活怎样要紧。

他真的以为自己的表演对不住老前辈么?

他真的以为体验了“生活”他才能演成那样儿么?

看来是真的谦逊,真的相信。

可是别人为什么不如他?

“文革”中,我看过批判赵丹的资料,赵丹大大咧咧说:

体验生活?

我演工像工,演农像农!

我可没当过工人和农民!

——于先生开过茶馆当过掌柜么?

他见是一定见过,可是当年泡茶馆的爷们儿多的是,他演来出神入化,因为他是“于是之”!

我连看三场凭什么?

还不是冲着他!

⑥翌年我出国去。

读到一篇于是之写的短稿,心中大喜,真是说得好。

他说,他每次出台前就对自己念叨着:

往坏里演吧,往坏里演。

豁出去,反而演好了。

又说王掌柜决定寻死刻意安顿家人的第三幕,导演要求送别鞠躬后要有眼泪流下来,所以每次王掌柜流下泪来那一瞬,于是之就在心里暗自嘀咕:

得,这回没演砸,这回没演砸。

⑦他终于说了出来:

那才是他实实在在的“生活”,他在舞台上“体验”的是他自己,对得住他的戏。

在台下,他像大部分那几代艺术家,诚心诚意,自然而然活在同一的思路话语中,“体验”着,“生活”着。

可是上得戏台,他就分明晓得“往坏里演”,一边流泪,一边庆幸“没演砸”——那一刻,就在那一刻,他其实既不是老舍笔下的王掌柜,也不是焦导演旗下的好演员,他是谁呢?

在台上,他谁也不是,就是他于是之。

(选自《多余的素材,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开头写观看话剧《阮玲玉》这一内容,是为了反衬《茶馆》的表演本色当行,同时引出下文看话剧《茶馆》的故事。

B.第②段写到作者在聚光灯下连几位话剧演员的“耳梢脖梗的细皱纹都叫我瞧得清清楚楚”,这个细节表现了作者对话剧演员的喜爱及对传统话剧的狂热之情。

C.第②段结尾处写到一位小姑娘朝着于是之喊道:

“永别啦,王掌柜”,这表达了观众对于是之表演成就的赞叹之情和对于是之告别舞台的遗憾之情。

D.文章两处都有写到作者对于是之的失望之情。

失望的原因是他认为于是之不够诚心,不够自然。

(2)作者在文中称于是之为“大师”,请结合全文分析“大师”的具体表现。

(3)第⑦段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对于是之赞赏之情?

请找出并谈谈你的理解。

5.(12分)(2017高二上·济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原始积累

远山

H大学正门东侧,有一排树。

有一天,树下出现了一个擦皮鞋的女孩。

女孩看起来虽然不是如花如玉,却也明丽动人。

当她低头擦皮鞋时,乌黑的头发瀑布一样挂下来,露出雪白的脖子一截,看得那些学生顾客心神迷乱。

小鲁就是其中的一个。

小鲁是管理学院的大三学生。

他知道自己今后要在商海里混的,所以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一双皮鞋,保养得很好。

他相信这样一句话:

“男人的形象,一在头,二在脚。

”所谓脚,就是指皮鞋了。

所以当他听说校门口出现一个擦皮鞋的摊头时,很高兴,马上就去了。

他知道擦皮鞋的是一个年轻姑娘,同寝室的几个家伙己经兴奋地谈论个午睡时间了。

但他不是冲着这个来的。

他认为只要皮鞋擦得好,擦皮鞋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无所谓。

可是他没有料到,这个擦皮鞋的,不但年轻,而且还很有味道。

她眼睛一扫,小鲁就觉得自己心神迷乱了。

当然,小鲁是有定力的。

他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不让这种心神迷乱在姑娘面前有丝毫的流露。

“麻烦你,擦擦皮鞋。

”他总是这样彬彬有礼。

“不麻烦。

谢谢你的光顾。

”姑娘态度不卑不亢。

小鲁突然对姑娘充满了同情和怜爱。

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擦皮鞋呢?

“你可以试试换一种工作。

”有一天,小鲁忍不住对姑娘说。

“怎么?

我这工作不好吗?

”姑娘埋头擦鞋。

“不是不好,工作没有贵贱嘛。

”小鲁说,“我只是觉得,你……你这样的条件,可以从事更好一点的工作。

姑娘又用力擦了几下,表示皮鞋已经擦好了。

她抬起头,一边接过小鲁递过来的擦鞋钱,一边说:

“你放心,我不会一辈子擦皮鞋的。

我有自己的理想。

“理想?

”小鲁觉得有了进一步交流的话题,立即兴奋起来,“能说说吗,什么理想呢?

姑娘一笑,说:

“告诉你也无妨。

我的理想是经营一家皮鞋厂。

小鲁愣住了。

他没有想到地的理想仍然与皮鞋有关。

“皮鞋厂?

那要多少资金啊?

你……”

姑娘又是微微一笑:

“你没有看见我正在进行原始积累吗?

小鲁又是一愣。

他忽然觉得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这个擦鞋的姑娘倒像是一名大学生,甚至像一位经济学教授。

暑假后,小鲁返校了,擦皮鞋的小姑娘却没有出现。

很快,毕业来临,大学生们为找工作而即处奔波了。

校园内也出现了各种招聘广告。

其中就有一家鞋业公司。

小鲁突然对这家鞋业公司有了兴趣。

虽然这家公司在南方,有点遍远,但小鲁还是毅然南下了。

经过两次面试后,行销部主管要见小鲁。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出现,他将得一份工作。

但是意外还是出现了,因为他一眼发现这个主管竟然就是一年多前在校门口的那个擦皮鞋姑娘。

姑娘见了小鲁却没有什么惊奇表情出现。

小鲁明白,她肯定早就看过他的材料和照片,知道他是谁了。

“不要惊奇——一个擦皮鞋的姑娘怎么突然升级为主管?

”姑娘说,“因为我本来就是公司里的业务骨干。

擦皮鞋无非是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瞧你这双鞋,”她指着小鲁穿着的运动型皮鞋,“正是我那次市场调查的产品,我在你们几所大学门口擦了半年多皮鞋,终于知道你们大学生喜欢穿什么样的皮鞋。

小鲁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接话。

“欢迎你加盟我们公司,”姞娘说,“不过第一步,你看——”

小鲁顺着她的手势看去,看见墙角放着一只擦皮鞋用的小箱子。

“眼熟,是不是?

”姑娘笑了起来,“我现在将它传给你。

你要明白,原始积累不仅仅与金钱有关。

而且与阅历、行情、调查研究有关。

(该小说荣获第十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擦鞋姑娘“乌黑的头发瀑布一样挂下来,露出雪白的脖子一截,看得那些学生顾客心神迷乱”,不仅表现擦鞋姑娘为了吸引大学生来擦鞋精心打扮,也为下文写小鲁去看擦鞋姑娘作铺垫。

B.小说中小鲁忽然觉得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这个擦鞋的姑娘倒像是一名大学生,甚至像一位经济学教授。

说明擦皮鞋的姑娘知识渊博。

C.校园内也出现了各种招聘广告,其中就有一家鞋业公司。

小鲁突然对这家鞋业公司有了兴趣。

说明小鲁想在这家公司工作一定能邂逅到擦皮鞋的姑娘。

D.擦皮鞋的姑娘在几所大学门口擦了半年多皮鞋,终于知道了大学生喜欢穿什么样的皮鞋。

说明擦皮鞋的姑娘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

(2)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擦皮鞋的姑娘”的形象。

(3)两处“原始积累”这个词语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

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含义。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6分)

6.(16分)(2016·温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祭梁夫山①先生文

[明]程学博

万历己卯秋,永丰梁夫山先生以讲学被毒死②。

癸未冬,门人胡时和始得请收其遗骸,袝莽于后台程公之墓,从先生遗言也。

友人程学博为文以哭之,曰:

呜呼伤哉!

予以何颜哭先生耶?

嗟予不力,既不能脱先生于毒手,而视先生冤以死;死又不能为先生白其冤状,而即礼收遗骸,而冤状犹然未白,草草焉不能为先生成礼以葬,呜呼伤哉!

予以何颜哭先生耶?

先生之死也以讲学。

先生之学,先生所自信,而世所共嫉。

世之人不喜讲学,亦未必不知学。

而先生之学,天下后世有定论在焉,予又乌能喋喋于先生之学,以与世之人辩哉?

予独谓先生之为人,其纯然一念,昭昭然若揭日月以行,可以贯金石,可以质鬼神,可以考往古,可以俟来今。

平生精力,自少壮以及老死,自家居以至四方,无一日不在讲学,无一事不在讲学,自讲学而外,举凡世之所谓身家儿女,一切世情俗态,曾无纤毫微眇足以罣③先生之口而入先生之心。

嗟夫此无论其学何如也即其为人岂肯躁妄其心志冥焉为狂诞者哉岂肯卤莽其趋向悍然任独往者哉?

世之人不喜讲学者,即不讲学已尔,未必无人心在也,胡为而嫉先生若是也!

嫉之亦已甚矣,胡为而辱先生以死而又若是之惨也!

呜呼伤哉!

然先生死则死尔,彼死先生者竟何如?

先生虽赍志以死,其炯炯在乾坤,其肫肫④在朋友,其讲学遗言在方册,其学之真是在天下后世之定论,彼死先生者,能以其妾妇之威,电光石火之气焰,死先生血肉之躯于一时。

而其所不能死者,直将与天壤上下,相为无穷。

是先生一死而先生之事毕矣,先生何恨?

予之与先生散而聚,聚而散者垂二十年。

先生虽不谆谆语予以学,而其箴规磨订之义不少假借,亦莫非学。

予虽未从先生周游讲学,而其不敢媕婀⑤取容,以求无愧于立身行己者,亦莫非讲先生之学。

奈之何予抱直道以归,归无何,而遽见先生遭兹毒手以死,而又莫能白先生冤,收先生骸,而葬先生以礼也!

呜呼伤哉!

感今追昔,能不刺心?

予诚无颜以哭先生矣。

先生有灵,庶其鉴之。

万历甲申季春,云南副使孝昌程学博顿首泣言。

【注】①梁人山:

名汝元,号夫山,后改称何心隐,明代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一生从事讲学,批评时政,为严嵩等不容,被杖杀狱中。

②毒死:

被毒打而死。

③罣:

同“挂”。

④肫肫(zhūn):

同“忳忳”,诚恳直挚的样子。

⑤媕婀:

随声附和,没有主见。

(1)

对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冤状犹然未白   白:

昭雪    

B.先生虽赍志以死   赍志:

怀抱志向    

C.先生何恨    恨:

痛恨    

D.而其箴规磨订之义不少假借   假借:

借助,指得益    

(2)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既不能脱先生于毒手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先生之死也以讲学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①予之与先生散而聚   ②但闻人马之行声    

D.①庶其鉴之   ②吾其还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没有涉及死者生平琐事,而是围绕讲学这一核心,反复申述梁夫山抱直道讲学而死,控诉了当权者迫害抱不同见解的读书人的行径。

B.这篇祭文高度评价了梁夫山高深的学问,赞颂了他光明磊落的胸怀和与天地同在的精神,足见作者与梁夫山友情甚笃,相知甚深。

C.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全文自始至终贯穿自惭、自愧和自责之意,于叙事中抒发思恩怀念之情,于议论中饱含无力回天的无奈。

D.本文采用散文的句式,又吸取骈文所长,运用排比、对偶,音调铿锵,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读来仿佛可见作者声泪俱下的哀容。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嗟夫此无论其学何如也即其为人岂肯躁妄其心志冥焉为狂诞者哉岂肯卤莽其趋向悍然任独往者哉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又乌能喋喋于先生之学,以与世之人辩哉?

②然先生死则死尔,彼死先生者竟何如?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7.(7分)(2019高二下·大庆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释】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负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并曾一度占领长安。

代宗仓促幸陕。

②羽书:

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闻道”一词强调事情并无依据;“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

B.第二句写诗人面对世事的变化莫测,感叹身逢乱世不胜悲叹,令人伤悲。

C.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借代,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D.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2)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故国平居之思?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五、默写(共1题;共5分)

8.(5分)(2017·台山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②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③人们常说:

“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9.(3分)(2016高三上·思南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电视台身负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________,而应该传播社会正能量。

现在的许多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粗制滥造,不仅缺少原创性,而且________。

比如,有的明星毫不掩饰对金钱的崇拜,有的明星频频利用桃色新闻吸引人的眼球,还有的明星不顾伦理道德在节目上乱认“干爹”“干妈”。

因此,许多家长认为________,还不如让孩子看动画片。

10.(5分)(2017高二下·宾阳月考)下面是某市一所高中创设的一种课堂教学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个字。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1.(5分)(2019·白城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面对高等数学,姚明没有放弃。

他用“让我去获胜,如果不能获胜,让我勇敢地面对”鼓励自己,坚持不懈,历时7年,在38岁时终于从上海交大毕业。

后来,面对硕博连读的机会,姚明婉拒了。

材料二:

翟天临,中国内地影视演员,于2018年6月获得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专业博士学位,但2019年2月,他因在直播中直言不知“知网”为何物,而被质疑博士学位论文造假,引起轩然大波。

材料三: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东汉▪张衡)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

1-1、

2-1、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0分)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5-3、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6分)

6-1、

6-2、

6-3、

6-4、

6-5、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7-1、

7-2、

五、默写(共1题;共5分)

8-1、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9-1、

10-1、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