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1703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doc

乌江镇中心学校电子教案

课题

七子之歌

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七子之歌》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回归,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也能逐渐接近作者的情感。

同时,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可以辅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随着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的回归,随着《七子之歌·澳门》一曲回旋在祖国大地,学生对于本课学习的内容并无陌生感,易于接受与理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闻一多”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利用工具书和课下的注释,扫清文字障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拟人手法的运用,培养写作能力。

3、学生自己选一篇喜欢的诗进行背诵,培养背诵能力。

4、培养动手拼图的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议等能力,充分调动各种因素来学习本课。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歌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

教学难点

2、让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歌的过程中,了解历史,体会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DAI课件,内容有《七子之歌》的歌曲,本课相关图片,余光中的《乡愁》诗,赠台大熊猫的图片等。

  

2、《七子之歌》的有关资料(印发给学生)。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播放歌曲《七子之歌》,辅助进入情境。

2、板书:

七子之歌,让学生生读课题并回答题目中的“七子”指什么?

让学生在中国地

图上找到这七个地方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明白“七子”指的是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九龙、广州湾、威海卫和旅顺大连。

3、“歌”字是什么意思?

我们平时唱歌是,心情是怎样的?

它们要唱的是这样的亲子之爱吗?

(设计意图:

有意识让学生尝试性的体会文章的总基调,暗藏情线)

教师小结: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澳门》、《香港》,去感受他们百年的沧桑。

(二)、通读诗文,积蓄情绪:

1、打开课本101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两首诗读一读,争取读正确,读通顺。

2、想一想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出示句子: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3、让学生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4、师:

是啊,他们都是流落在外的游子,都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

“我要回来”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板书:

我要回来)

(三)质疑解惑,揣摩情感: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发现哪首诗更难理解?

(字面上来看,学生基本都说是《香港》)

2、带领学生先学习《香港》: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诗句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一起交流。

(2) 生:

“凤阙”是什么意思?

师:

你能把那句读出来吗?

生:

(读)

师:

“凤阙”的意思是指皇帝的宫殿。

这是一个比喻句,谁能理解它的意思?

生①:

这句话把香港比作守卫皇宫的黄豹。

生②:

我从后半句理解到,这句话是说香港的地理位置很险要,好像是保卫皇宫的黄豹。

师:

讲香港是保卫祖国重要的海防前线,还有哪些不懂吗?

生: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这一句中“狞恶的海狮”指的是什么?

师:

谁知道?

生:

指帝国主义侵略者。

师:

具体指哪个国家?

生:

英国

师:

继续提问

生: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中的“骨肉”、“脂膏”是什么意思?

师:

哪个同学能理解?

生:

指英国人占领我们的土地。

师:

仅仅是土地吗?

生①:

还有资源、矿产、白花花的银子。

生②:

我联系上一句来理解。

这句话是说,侵略者在香港的土地上杀人放火,掠夺我们的财富和各种宝贵的东西。

师:

是啊,英殖民主义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强占了我们的土地,掠夺了我们的资源,搜刮了人民的血汗钱,而他们带来的却是祸国殃民的鸦片!

来,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生:

(读)

师:

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①:

我仿佛看到了英国人正拿着洋枪大刀,在香港的土地上耀武扬威。

生②:

我仿佛看到了英国人正在掠夺我们的财富,放火烧我们的房子。

生③:

我仿佛看到美丽的香港正遭受侵略者无情的践踏,香港人民正在痛苦呻吟……

师:

这时候,你的心情如何?

生①:

我很气愤

师:

那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生:

读(读得很有感情,掌声响起)

师:

从你的朗读中,我能感受到你满腔的怒火。

还有其他的心情吗?

生②:

我很悲愤、很痛苦

师:

请你读一读

生:

(读) 生③:

我会感到很害怕。

师:

也请你读一读。

生:

(读)

师:

大家都有各自的感受,那你们就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吧!

生:

(读) 师:

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

“哭泣号啕”是什么意思?

师:

请你先把那个句子完整地读一遍。

生:

(读)

师:

“哭泣号啕”都是形容哭的,谁知道“哭泣”和“号啕”有什么区别?

生①:

“哭泣”只是流泪的,但没有声音,“号啕”是大声痛哭的意思。

生②:

“号啕”好像比“哭泣”更伤心。

师:

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们才会号啕大哭呢?

生①:

受了很大的委屈。

生②:

忍无可忍。

生③:

伤心到了极点。

痛苦得再也忍不住了……

师:

那你们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生:

(读) 师:

还有吗?

请继续。

生:

为什么会“呼你不应”呢?

师: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①:

因为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

生②:

因为当时鸦片战争失败后,香港被割占,清朝政府想管也管不了。

生③:

因为清朝政府很腐败,根本不关心香港人民的死活。

师:

当我们受到委屈,受到欺侮,最本能的会怎么做?

生①:

会向妈妈求救。

生②:

想得到母亲保护。

师:

然而,呼救却得不到母亲回应。

这时,香港的心情会怎样?

生①:

很害怕。

生②:

很无助。

生③:

很痛苦。

生④:

很失望。

师:

那你们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生:

(读)

师:

解决了课文中的疑难问题,现在,我相信,你们能把整首诗读得更好。

有信心吗?

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悲愤地):

香港的身份虽微,但地位险要,好比是守卫凤阙阶前的黄豹。

而如今,却成了英国人的殖民地。

这是香港人民的耻辱,这是中国人民的耻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刻骨铭心的耻辱啊!

读——

生:

齐读《香港》

师:

在英国人的铁蹄下,香港人民日夜翘首盼望,他们的眼泪流干了,嗓子也哭哑了,他们多么渴望能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啊!

读——

生:

齐读《香港》

3,小组比赛读。

第二课时

一品读感悟,激发感情:

1、师:

香港无时不刻想着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而更早被占领的澳门又如何呢?

请同学们轻声地把《澳门》读一遍,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

生:

(读)

师:

这一首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

你读懂了什么?

生:

我读懂了香港离开祖国太久了!

师:

同学们,你们有离开过母亲的经历吗?

还记得离开你母亲最久的那次吗?

生①:

我离开过母亲四个月。

师:

感觉怎么样?

生:

感觉很久很久。

师:

那你能把很久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

读“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

师:

还有比四个月更久的吗?

生②:

我离开过两年。

师:

感觉久吗?

生:

太久了!

师:

你能读一读吗?

生:

(读)

生③:

我离开过母亲快四年了。

师:

老师知道你从南非回到祖国来读书,确实离开母亲很久了。

你能读一读吗?

生:

读(掌声响起)

师:

同学们,你们离开母亲有的四个月,有的两年,最多的不过四年。

大家都觉得很久了,可我说你们要是跟澳门比起来,那可一点都不久。

知道澳门离开祖国多久吗?

生:

三百多年。

师:

从1553年,葡萄牙人开始登陆澳门以来,到1925年闻一多先生写下这组组诗时,已经整整过了372年了!

372年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啊?

那是4464个月,13万5800个白天和夜晚呐!

读——生:

读“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

师:

还读懂了什么?

生①:

读懂了澳门迫切希望回到母亲的怀抱。

生②:

我读懂澳门虽然被占领,但心中仍时时不忘祖国。

师:

能说一说,你从哪句读懂吗?

生①:

我从“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这句话读懂。

生②:

我还从“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这一句读懂。

师:

能把这两句读好吗?

谁来试一下。

生:

读。

师:

谁来评一评?

生①:

我觉得他读得有感情,他把“梦寐以求”这个词读得很大声。

生②:

我还听出了他对母亲那种亲切的感觉。

生③:

要是你能把“但是他们掳去的”这几个词读重一点,读出愤怒一点的感情出来,会更好。

师:

谁知道“妈港”名字的由来?

生:

葡萄牙登陆澳门,问当地的人民,叫什么名字。

当地人指着旁边的“妈阁庙”告诉他们。

师:

英语写做“Macau“(板书)

对于“妈港”这个名字,土生土长的澳门人会喜欢吗?

生:

不喜欢,这是侵略者强加给澳门的,是一种耻辱。

澳门人喜欢的是祖国母亲给取的乳名“澳门”。

(掌声响起)

师:

正因为澳门饱受屈辱,离开母亲太久了,所以他急切地想回到母亲的怀抱。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句。

生:

齐读

师:

同学们,你们的体会都很深。

谁想把整首诗有感情读给大家听。

生①读(掌声) 生②读(掌声)

师:

这两位同学都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的读出来。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

生:

(齐读)

二、情境再现,升华情感

师: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生①:

我感到很悲伤,国土被侵占,同胞正在受苦。

生②:

我感到很气愤,气愤帝国主义国家的残暴和凶恶。

生③:

我感到很痛苦,很屈辱。

师:

你们的心和诗人,和澳门、香港人民是相通的。

其实不止是你们,包括我,包括所有的中国人,读了这两首诗,心情都会是一样的。

师: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课题。

你认为“七子之歌”中的“歌”那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生①:

我认为是悲伤的歌

师:

(板书)悲歌 生②:

我认为是愤怒的歌

师:

愤怒的歌。

(板书)愤歌 生③:

我认为是痛苦、仇恨的歌。

师:

是啊,这是一首满怀悲愤、渴望回归的歌。

(板书)盼归

师:

一声声的呼唤,一次次的期盼,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

请看-----

(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的课件)

三.拓展延伸:

师:

现在你们就是闻一多先生,看到了澳门和香港回归的场面,重新来写《澳门》和《香港》,也用文中第一人称的拟人写法来写,你会怎么写?

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

澳门香港

梦寐不忘哭泣嚎啕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朱鹮飞回来了

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朱鹮飞回来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回归主题中两篇主体课文之一。

本文讲述了一支科学考察队的队员们为了寻觅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深入秦岭腹地。

在当地群众的热心帮助下不畏艰辛,终于发现朱鹮并设法使其在自然保护区内顺利繁衍、健康成长的事迹。

全文强烈表达了人类渴望即将灭绝的珍稀动物能回归自然的美好心愿。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科学考察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保护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朱鹮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珍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有关朱鹮的资料,了解朱鹮。

3、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理解课文内容。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

小伙伴如何帮助科考队员发现并保护朱鹮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从自己和身边做起,保护珍稀的动物。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

对本科进行结构化预习,细细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到的与朱鹮有关的资料。

2.学本课生字新词。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落,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抓住重点句子,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人类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

2、细细体会文章的题目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同学们,课文以《朱鹮飞回来了》为题,那朱鹮原来是飞走了吗?

课文中“飞走”指的是什么?

(飞走,其实是指濒临灭绝。

1、从哪里知道了朱鹮濒临灭绝?

你能从书中找到依据吗?

我看哪一位细心的同学最先找到了?

(第四自然段中的一些句子:

“1978年,一份有关野生动物的紧急报告引起了亚洲国家的关注。

……”)

2、启发思考:

朱鹮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原因可能都有哪几个方面?

(捕杀、环境破坏……) 

3、那为什么科考队又会来到陕西洋县呢?

(他们认为那里森林茂密……) 

二、品读精思,悟情

(一)、寻找朱鹮。

1、科考队员是怎么发现朱鹮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画出相关的段落,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2、指名汇报,重点交流。

“天气很热,虫子不停地对他们进行骚扰,但是,大家都忍耐着,尽量减少活动,以免干扰观察。

苦苦等候多时,他们终于看见两只白色的鸟儿一前一后从远处的山谷里飞来,轻轻地落在一棵大树上。

(1)、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考察队员辛苦、焦急)

(2)、交流汇报:

a、谈感受。

b、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不停地、骚扰、忍耐等)。

师:

骚扰?

你能否想到各种小虫是怎样来骚扰他们的呢?

(叮、咬……)

蚊虫不断来扰乱考察队员们的观察,天气又热,我们仿佛看见他们的脸上~~~~,他们的身上~~~~,这滋味真是~~~~!

面对这样的扰乱,考察队员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忍耐)

(3)、再读这段话,看能不能比刚才读得好。

(4)、指名读,集体评一评。

(二)、发现朱鹮。

师: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漫长的等待有了结果。

这神仙般圣洁的鸟儿出现了。

看,它们来了……

1、课件出示朱鹮图片及外形描写的句子。

(这两只鸟儿背上的羽毛是洁白的,两颊的羽毛则是鲜红鲜红的。

它们的脑枕部呈柳叶状,长着一排突起的羽毛……)

2、师: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鸟儿。

(美丽、纯洁……)

3、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4、试着补充对朱鹮外形的描述。

(要求不要过高,说几句就行。

师:

就是它!

踏破铁鞋地寻觅终于有了结果。

科考队员和小朋友们的心情怎样?

(兴奋)

5、体会大家发现朱鹮后的心情。

(1)、出示句子(“就是它!

”踏破铁鞋、千辛万苦的寻觅终于有了结果。

静候一旁的考察队员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像守候着一只易碎的宝瓶一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悄悄地拍摄照片,生怕惊飞了这两只珍稀的鸟儿。

小光和小胖也非常兴奋,要不是事先叮嘱过,恐怕此刻他们早就跳起来了。

(2)、如果是你看到了这两只鸟儿,你当时会有何表现?

(兴奋、大呼小叫、又蹦又跳……)用你当时的心情读“就是它!

”这句话。

(生自由读)

质疑:

那么在文中我们是否也应该这样读呢?

请发表你们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交流:

不能,因为你一叫,鸟儿就会飞走的,要想再找到它们可没那么容易。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读?

(高兴地、轻轻地)

学生练读。

(3)、品析句子。

 a、出示后面的句子,比较:

“他们像守候着一只易碎的宝瓶一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悄悄地拍摄照片……”

“他们守候在这两只鸟儿旁边,观察着,拍摄照片……”

b、找出不同之处,结合对前文的理解,谈谈第一种写法的作用。

(具体、生动、突现人物情感……)

(4)、抓住重点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保护朱鹮。

师:

千辛万苦的寻觅终于有了结果。

但科考队员们还来不及高兴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保护工作当中。

1、指导自学:

(1)、自由读第十四自然段,写写自己的感受。

(2)、抓住关键词句组内交流彼此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

2、组内读书交流。

3、汇报。

重点理解“悉心”,并练习用“悉心”造句。

是啊!

经过科考队员、小光和伙伴们以及村民们的努力保护,朱鹮不断繁殖,成群的朱鹮正在陕西省洋县快乐地生活着。

让我们一起走进陕西洋县,去那里领略朱鹮的仙风神韵。

4、欣赏朱鹮生活现状片段。

三、探究课题

师: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情怎样?

(高兴、欣慰、感谢……)

再读一读课题,你又能体会到作者此刻什么样的感情?

(为朱鹮的成功繁衍而欢呼,为保护动物而呐喊……)

齐读课题,体会作者情感。

四、拓展升华

师:

朱鹮是不幸的,因为它曾濒临灭绝。

它又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努力与关爱它又回归家园,回归自然了。

(板书:

保护、回归)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世界上的许多珍稀动物都已濒临灭绝,有些甚至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

1、观看世界濒危动物录相。

2、看到此情此景,你最想对大家说什么?

(不要再捕杀动物、保护环境给动物一个家……)

3、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写一份倡议书,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让它们回家吧!

4、小组合作写倡议书。

五、作业。

1、继续完成倡议书。

2、抄写文中或课外收集的描写朱鹮的有关句子。

3、办一次珍稀动物图片展览会,要配上简略的介绍。

 

板书设计

   朱鹮飞回来了

      相遇→探寻、发现→保护、繁殖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语文天地十二

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

2、学习开卷有益,懂得时间的重要性。

3、笔下生花习作指导,金钥匙。

4、完成当堂检测。

教学重点

巩固本单元所学习的词语句子,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学会提高效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一、我的摘录笔记

1.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出现的词语和句子。

2.课件出示,齐读。

3.教师指明:

文中这句话“但是”后面的部分语气更重。

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及时进行积累,并在积累中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水平。

二、多音字组词

1.学生在书上根据读音组词

2.同桌订正

3.指名汇报,师板书

4.根据板书齐读,强化记忆

三、读一读《朱鹮飞回来了》第十一自然段,仿照例子写一写

1.课件出示,齐读

2.指名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写的?

3.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第二课时

一、完成读一读。

1、学生熟读诗句和名言

2、教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步体会离乡的人格外怀念家乡、渴望回归故土的感情。

3、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4、鼓励学生再搜集一些类似的名言警句和有关“七子”的资料,并找到相关的背景资料,在交流和歌唱中加深对“回归”的理解二、开卷有益

1、熟读《陈嘉庚的故事》。

2、谈一谈自己理解的回归包含了哪几层意思?

3、2—5自然段为总分式,试着总结段意,找出最能概括段意的那句话。

(陈家更深在海外,心系祖国;他深知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在于人才,因此在关心祖国革命事业的同时,非常关心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陈嘉庚捐资办学画了多少钱,人们已经很难算得清了;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硕果累累,为祖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4、试着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思维水平。

第三课时

一、完成开卷有益的第二篇文章《皮匠和银行家》,与初显身手结合起来。

1、熟读课文。

2、放手让学生结合文字和插图,编演课本剧。

通过角色扮演,设身处地的领悟体会,把深刻的寓意挖掘出来。

3、在学生表演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1)愉快的皮匠,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可怜的皮匠?

(2)如果在这篇寓言后面加一段话,你想写什么?

二、完成初显身手

学唱《七子之歌》,查找关于“七子”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第四课时

完成金钥匙

1、找生读东东和丁丁的话。

2、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综合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本单元的金钥匙为学生综合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了具体可行、科学合理的方法。

即:

从向评价看进步,横向比较找差距,纵横交错重收益。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中正确看待自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具体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运用分享评价,横向对比,看看在识字、朗读、背诵等方面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激励学生学初公正美观的好字,情绪饱满的朗读背诵等;拿出做文本,通过等级,纵向比较,看看自己的作文是不是有条有理,规范工整等。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