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1726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doc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doc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撕扯、嘶着、激昂、抽象、韵味、、扼杀、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和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

“中国民风民俗”这一组课文的学习,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

老北京热闹喜庆的春节,西藏地区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西北走一走,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2、(播歌曲片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吗?

(新疆)对,我们要走进新疆的和田,走进和田的维吾尔。

3、谁来说说你对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了解。

(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师:

新疆真是一个好地方,它还有地毯之都、丝绸之乡、玉石之乡、瓜果之乡的美称呢!

其实,除了这些,维吾尔族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和田的维吾尔人。

(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阅读“连接语”,明确要求

1、阅读“连接语”,看看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

2、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

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到底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用“——”画出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

2.读准带拼音的词语和四字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全班齐读。

撕扯嘶着渺渺扼杀都帕

韵味深邃妩媚绽放土馕坑

抽象激昂香喷喷随风摇曳

肃然起敬美不胜收铺天盖地

豁达乐观迎风引吭载歌载舞

2、指名反馈:

刚才的自读中,你们都画了哪些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呢?

(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指导感情朗读)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齐读,这些句子起到了概括的作用,我们叫它什么?

(中心句)

3、你能在句子中找出概括性的四字词,说说这是________的维吾尔人吗?

(相机板书:

豪气乐观、热爱土地、天性爱美、能歌善舞、豁达乐观)

五、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默读课文:

1、和田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又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请用“≈”在课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2、在句子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写出自己的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的成员交流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全班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人

①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

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看出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

黑夜里,从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

这歌声体现了维吾尔人不畏惧黑暗与沙尘暴,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②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沙尘暴的可怕,而我就害怕得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但维吾尔人却驾着马车迎风迎风引吭高歌。

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2)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A、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

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这两个反问句写出了维吾尔人十分热爱土地。

师:

谁来读读这两句反问句,感受一下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

(指名读)

师:

是啊,“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

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B.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

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这两句话写了维吾尔人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

句子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铺在沙漠上晾晒的衣服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进一步说明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

师:

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

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C、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绝不亚于《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的印第安人,请女同学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天性爱美的维吾尔人

A、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

B、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yè)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巴扎的闹市里的“都帕”和“艾得来斯”比作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和花园里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师:

出示图片理解巴扎、都帕、艾得来斯的词语。

师:

同学们看下面两个句子,请男同学读句子1,女同学读句子2。

1、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yè)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2、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真是美不胜收。

师:

谁来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句好?

这样写好在哪里?

(句子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都帕、艾得来斯非常美丽,也说明了维吾尔人不仅喜欢美,还会创造美。

你真会品读句子!

C、维吾尔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

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缩放在风沙里。

(这个句子也运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把维吾尔姑娘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比作像花儿那么美。

说明维吾尔姑娘像话一样美丽。

师:

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还记得季羡林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吧,跟德国人相比,维吾尔人爱花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呀!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

A、“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

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维吾尔人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多么热爱唱歌跳舞的维吾尔人啊!

六、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师: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

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指名说句子意思:

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热爱生活,更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

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3、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

(可从内容、表达方法上谈。

(全文和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文章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描写维吾尔人的特点,语言优美、细腻。

七、小练笔: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8页插图,作为游客,你来到了和田维吾尔族的街市上,写一写你的见闻与感受。

(出示书本插图)

1、请两个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2、全班写,老师巡视,读两三个写得好的学生的小片段。

八、拓展延伸

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如婚礼、饮食、过新年等。

板书设计:

9、和田的维吾尔人

豪气乐观

热爱土地豁达乐观

天性爱美热爱生活

能歌善舞

(拟人、对比、比喻、围绕中心、前后照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