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173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doc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

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

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教学重点:

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并能根据现代生活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地选择信息,并就现代生活中如何获取有益的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课文预习;

2.搜集有关信息传递改变我们生活的例子。

3.布置学生阅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7课时(其中一课时进行调查,一课时学生撰写辩论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主要任务是:

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制订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和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二、活动过程:

(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

1.教师和学生共同回忆上学期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回忆在上次综合性学习中开展过哪些活动?

并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难忘的事。

(2)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有关事项。

2.明确本次学习主题。

教师:

今天,我们又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板书课题)

(1)教师:

你对“信息世界”有哪些了解呢?

(指名学生交流)

(2)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你希望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并能尽量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活动。

 

(二)浏览教材,初谈感受

1.师:

下面请大家自由浏览整组教材,对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了解一下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2.交流浏览后的感受。

(1)浏览了本单元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有哪些困惑或疑问?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 自由阅读,把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作上记号。

2.交流:

阅读了这些材料,你有哪些收获呢?

3.自由组合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老师可适当进行一下调整)

4.分组讨论并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

(1)分组讨论:

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你想开展哪些活动?

可以怎样开展这些活动?

(2)组内成员基本达成共识后,完成活动计划表。

大致如下:

______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成员:

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活动分工

成果展示

 

 

 

 

 

 

 

 

 

 

 

 

 

 

 

 

 

 

 

 

(四)交流计划,完善计划

1.分组交流活动计划。

2.根据各组交流的计划,逐组引导其他组的学生提出问题。

3.根据各组交流的内容,结合同学们的提问,各组修改计划。

4.公布活动计划,可以把完善后的计划进行张贴。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二、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任务

1、 播放录象:

奥运火炬传递的实况。

(1)师:

看了这一段录象后,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

(3)师:

从刚才的录象中我们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究竟有哪些,与古代相比有何不同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内容。

(二)阅读材料,感受变化

1.创设情境:

古时候,张三经过发愤学习,终于中了头名状元,他要

把这个喜讯告诉家里人,他该怎么办呢?

2.学生讨论:

预设:

A、驿差(补充回忆张籍写的《秋思》)

B、飞鸽传书等。

3.补充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1)过渡: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很多,大家可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进行了解。

(2)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

分别有什么不足?

A、讨论交流第一个问题的时候,随机板书:

烽火传信人力传信瓶子传信

B、讨论交流问题二:

体会古代信息传递的局限性。

如,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传递对象不准确,传递的信息有误等。

4.体会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1)如果张三在现代社会,他可以用什么方式把这个喜讯告诉给家人呢?

(2)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2.3.4,思考:

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A、 传递速度快。

  

如: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B、 可利用各种多媒体功能,如教唱歌、录音、发电子邮件等。

C、 不受地域阻隔,方便又及时。

5.了解从古到今的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并尝试填写表格

信息传递方式

种类

特点

你的发现

古代

 

 

近代

 

现代

当代

讨论交流,体会从古到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说说在生活中你所了解到的还有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举例说一说。

(四)作业:

利用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查找你所感兴趣的内容,如哥伦布的故事,贝尔的故事等。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①进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

②阅读《把握自己》,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

二、学习过程

(一)阅读材料,感受影响

1.默读1-4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灭亡。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军队的信心。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

体信息。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思考:

苏珊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桑恩又是怎样施救的?

2.学生交流。

(从中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整个过程。

3.猜想: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4.谈感受:

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援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5.教师小结:

这看似天方夜谭的故事随着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不断改变,这一切如今都已经成为可能。

这其实都应该感谢现代科学技术!

(三)结合实际,深入感受

1.教师;在平时生活中,信息传递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作用,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你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吗?

2.交流信息对人们生活产生积极作用的例子。

如:

发邮件,网上购物,QQ聊天,计算机方便查找资料,远程教育等;

(在学生交流中,教师随机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交流信息对人们生活产生负面作用的例子。

A、 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传播对青少年思想上的毒害;

B、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而影响学习、身体,甚至造成自杀。

C、 QQ聊天让人沉迷于虚幻的世界中,扰乱人们正常的生活。

……

4.引导学生阅读《把握自己》

A、想一想:

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B、课堂讨论:

怎么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C、小结:

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如果有效地利用就能获得成功,但相反,如果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影响你正常的生活,重则甚至发生悲剧。

所以,面对网络我们该怎样“把握自己”呢?

D、学生讨论后教师再作简单小结。

(四)作业布置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作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表,并展开调查,完成调查表。

家庭成员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的信息的渠道

爸爸

 

 

 

 

 

 

妈妈

 

 

 

 

 

 

 

 

 

 

 

 

第四课时

一、学习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并对记录进行分析。

二、学习过程:

(一)回顾调查过程

教师:

你是怎么开展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如:

有的用访谈法,有的家长填写,学生汇总等。

(二)交流调查结果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调查结果。

2.推荐组内“最感兴趣的信息”。

3.交流。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调查结果,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的信息的渠道

爸爸

奥运圣火传递至宁波

网络

太原市公安局开通了公安局局长热线。

网络

四川大地震有关情况

电视

妈妈

四川大地震死亡人数

广播

天气预报:

明天有雨

短信

85岁的老太太长出了新牙

报刊

映秀肥猪在废墟下被埋49天

报刊

中国国家队参加世界杯赛决赛阶段比赛名单公布

报刊

马刺险胜小牛迎来最终战

电视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到的信息,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

如爸爸喜欢了解国家大事,妈妈比较关心与生活有关的信息,我爱好比较广泛,特别喜欢体育。

但这段时间四川大地震都是我们全家关注的内容。

(3)我们家的信息来源广泛,主要来自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

2.引导学生对自己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1)尝试写好书面“调查结果分析”。

(2)小组内交流“调查结果分析”。

3.综合分析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

4.全班交流调查分析结果,了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

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

(四)作业:

结合自己实际谈谈网络的优劣,并准备辩论内容。

(学生自己准备辩论内容,教师指导)

第五课时

一、学习目标:

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过程: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教师:

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辩论会,辩论会有它的规则,首先要确定

辩论的双方,即正方和反方。

所以一开始,我们要根据辩论的题目选择好自己的立场。

2.出示辨题:

(1)正方:

小学生看电视好处多。

反方:

小学生应少看电视。

(2)正方:

网络好处多多。

反方:

网络害处大。

(3)正方:

上网聊天好处多。

反方:

上网聊天害处大。

(4)学生选择辩题和立场,组成三组对阵。

(二)小组讨论,辩前准备

1.先把持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组,然后各组讨论人员分工。

2.组内开展讨论。

主要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观点的事实依据。

(3)反对对方观点的依据。

(4)对自己观点的总结陈述。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1.学生根据先前所分的小组,逐个进行辩论。

辩前教师提出要求:

1) 根据本次辩论的情况,评选出最佳口才奖。

(最佳口才奖要求语言表达流利,观点表达清楚,所述事实依据充分。

2) 要求学生:

要善于倾听,并能根据各组所陈述的观点可适时发表自

己的看法。

2.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3.出最佳口才奖。

(四)作业:

根据本节课的辩论情况,习作:

“记一场的辩论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