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1811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x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x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毕”这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4.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对六月西湖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荷花或荷叶吗?

(课件出示荷花.荷叶图)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解释诗题:

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只有一两个同学举手,说明对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

5.好像缺了个头,谁在送林子方?

(课件:

南宋 杨万里)学过杨万里的诗吗?

谁来背两句。

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

(板书:

景)

  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用“/”标出诗的停顿节奏,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并意正音(慈、毕),读出停顿。

学生基本上能把字音读正确,但是停顿节奏读得还不是很好。

3.齐读。

4.诗,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

(你怎么知道的?

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

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设计意图]:

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

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的读诗句,要求做到正确、通顺,这是学习古诗的最低要求。

通过指读后的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习古诗的信心。

这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关注学困生。

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

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示)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莲叶、荷花的颜色。

()的莲叶()的荷花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

板书:

无穷碧别样红

(3)指导朗读:

读出莲叶之绿,荷花之红。

指导朗读做得不是很好。

应该指名叫学生起来读,教师指正,范读,并让学生跟读。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

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

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

(出示全诗。

☆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

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

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

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

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3)指导朗读:

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映日”:

(1)早晨什么样的太阳?

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2)指导朗读:

读出灿烂阳光普照下荷花之红艳。

☆特殊时节---“六月”:

(1)展开想像:

出示:

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这时荷叶长得,荷花开得,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显得更,也许早晨的荷叶上还有———,荷花上还有----,

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你的眼前。

谁说一说。

(2)指导朗读:

读出西湖六月美不胜收的风情。

☆作者心情---体会赞美、喜爱之情。

(1)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

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

(赞美、喜爱,愉快)学生对“毕竟”并不理解,解释这个词语,让学生理解体会。

(2)指导朗读:

读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4、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指导朗读:

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

[设计意图]: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现代人去学习古人的精华诗篇,尤其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朗读指导。

同时朗读的指导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与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

在揭示出关键词“无穷”“别样”后,我让学生读好后两句,体会不一样的红,特别的绿。

接着通过原因的探究,又有两个词语跳了出来,引导学生突出“接天”和“映日”,读出荷花的面积之大。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悟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后,再在“面积广”“特别绿”“别样红”的基础上,再融入诗人的心情,读出诗境,品出诗情。

这样的朗读,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而达到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却很传神,如何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情境?

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诗的美,诗的纯粹,诗的境界。

在教学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

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说话的难度,在看幻灯说之后,其实也可以让好的学生不看前面幻灯讲,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入情入境,读写结合。

1.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谁来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

(配乐)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类诗的不同。

[设计意图]: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别具风格的送别诗,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点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共性。

教材只是一种范例,在这个环节,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去读诗,去品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后反思:

1.没有上出古诗课的感觉,朗读太少,没有感情。

2.大概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

不能确定部分少数同学的听课效率。

3.课上有些同学做小动作、讲话,一定要及时制止。

4.整个课堂掌控欠缺,不够果断和运筹帷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