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1822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复习阅读题.doc

(一)我爱花城

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记得春节时节那昂立枝头的就是被誉为英雄花的木棉花它色彩鲜艳蓬勃向上给人以坚定凝重朴实的感觉

当热风吹走带有几分寒意的春季时,花城已成为白兰花的天地了。

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浓郁的清香里。

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

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红火,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

秋风飒飒,群花中的佼佼者要数菊花了。

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瞧!

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黄的……色彩各异,五颜六色。

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风吹过,百花凋零。

路边似乎看不到什么花了,其实不然,在每家的窗台上,不正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

它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黄白的色的小花,散发出芬芳,越发惹人喜爱。

啊!

我爱花城,我爱花城的一年四季,我更爱把花城点缀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1.请从文中找出一对同样是写花的四个字的近义词语。

()——()

2.给第2自然段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

B.,,“”。

,、,、、。

C.,,“”,,、,、、。

D.:

,“”,,、,、、。

3.本文是按顺序来写的,文章的中心句是:

第五自然段,作者写了菊花的和。

4.根据下列提供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下来。

(1)眼睛看着复杂纷繁的景物感受到迷乱。

()

(2)形容看的确良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

(3)形容女子体态修美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

5.请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6.你喜欢花城吗?

为什么?

(二)我们的手

我们的手十分灵巧。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秒钟内,钢琴家可用手指击键几十次,快得像流星追月。

有了这双灵巧的手,外科医生缝合了直径不到1毫米的血管和神经,举重运动员抓举起了几百公斤的重物,牙雕师傅在一粒米大的象牙上刻下了千字文。

有了这双灵巧的手,中国人才建起了雄伟壮观的长城,埃及人才建成了高耸入云的金字塔。

我们的手非常勤劳。

在人的一生中,除了睡觉以外,双手几乎从不休息,手指屈、伸至少3500万次。

连躺在小床上的婴儿,也不时弯曲和摆弄着手指。

奇怪的是,在持续活动后他们很少感到疲劳,不像腰、腿、肩、臂那样常常疲乏发酸。

在人的手指中,大拇指是用得最多和最重要的手指。

它既能独立活动,又能接触掌心的绝大部分,还可以和其他手指配合,完成各种动作。

汉字中的“拇”字,就有“指中之母”的意思。

紧挨着大拇指的是食指。

它()有这个名称,是()婴幼儿喜欢吸吮它的缘故。

与大拇指相比,这个手指擅长比较精确和细致的动作。

由于它可以用来指路,所以又称“指示指”;又因为它能扣扳机开枪,因而又叫“发射指”。

在所有的手指中,最长的是中指,最短的是小指。

小指常被用来挖耳朵,因而有人叫它“耳指”。

除了这四个手指,剩下的就是无名指。

这是最不灵活、用得最少的手指,也是最干净的手指。

手指是人体感觉最灵敏的一个部位。

在比邮票还小的指端上,有着千万个神经细胞,能对接触到的物体进行分辨。

无论是冷热软硬,还是大小和形状,手指往往一触即知,“了如指掌”。

中医诊断病情的主要方法,就是用手指摸触病人的脉搏,以此作为诊断的一个依据。

手和脑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大脑中,负责和指挥手的部位,要比负责和指挥脚及其他器官的部位大得多。

国外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因此,他主张通过培养动手能力,来促进智力发展。

1.读短文,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人的一生中,双手从不休息,手指屈、伸至少3500万次。

()

(2)通过培养动手能力,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

(3)食指又叫“指示指”、“发射指”和“耳指”。

()

(4)短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

(5)“缝合、几乎、弯曲”词中带点的字都是多音字。

在文中括号处填入关联词“因为……所以……”是正确的。

()

2.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与大拇指相比,这个手指擅长比较精确和细致的动作。

····

(1)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2)根据句子中标出的重点词,请你就语言运用方面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3.读短文第2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选做其中一个小题)

(1)大拇指的特点。

(20个字以内)

(2)短文写的最详细的手指是和,写的较简略的手指是和,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写,是想说明。

4.在本学期中,你读过有关手的文章有(至少1篇)。

“手”的变化丰富多彩,形容敏捷叫,形容亲密叫。

(一)太阳路(13分)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

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

庄稼、树木都不能离开它......

我们便问奶奶:

“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有去太阳上的路吗?

”奶奶笑着说:

“当然有了。

”“啊,那怎么走哇?

奶奶笑着说:

“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就什么都知道了。

我们每人都种了些种子,从此我们每天去看,几天后,全发芽了,我们高兴的大呼小叫。

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

那苗儿长①得很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

可是,关于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

我们问奶奶,奶奶说:

“傻孩子!

苗儿5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哦,原来这每一棵苗哇,树哇,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

奶奶说:

“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

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是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

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1.小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_______,对它有许多许多的疑问,奶奶告诉我们一个去太阳那儿的方法,这个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读文中划线句子,说说“每天去看”表现了“我们”_______的心情,“高兴得大呼小叫”又表现了“我们”_______的心情。

(2分)

3.通向太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试着用下面的表述形式概括。

(4分)

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谈谈你的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神奇的“鱼医”(17分)

在浩瀚的海洋世界里,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这里所说的鱼医不是我们人类,而是一种小鱼。

“鱼医”体态小巧,行动轻盈,它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以那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肉。

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和坏死组织当佳肴(yáo)美餐的。

说来颇为有趣,病鱼与“鱼医”的关系相当融洽,凡是前来接受治疗的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

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吃掉其坏死的组织。

也许有人会问,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

据海洋学家考察,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不会匆匆将鱼医吞之,而是立即将鱼医带到安全地方后吐出来。

总之,病鱼决不让鱼医受到伤害。

由此可见,鱼类中鱼医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有鱼医在,病鱼就能得到及时救治,患病致死的现象大大减少。

鱼医的诊所总是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病鱼过多时,甚至会出现排队候诊现象。

一遇这种情况,鱼医也会()、撒手不干,躲到清净的地方去。

而此时,病鱼也常常()地把它拦住,()之际,鱼医又不得不重新开始治病工作。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怀疑其真实性。

这并不奇怪,海洋学家们也颇感疑惑。

为了证实鱼病是否真的由鱼医治好,他们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病鱼大大减少。

更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10天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了疾病,一些鱼的鳞、鳃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

这是因为鱼类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微生物、细菌和寄生虫的侵蚀,随时都能患病。

加上鱼类间并不那么文明,争斗的事常有发生,受伤在所难免。

如果没有鱼医,伤病就得不到及时救治。

在鱼类中约有50种鱼是鱼医,他们夜以继日地从事“救死扶伤”的医疗工作。

“医疗站”通常设在珊瑚礁、岩石旁、海草茂盛等水流不急的水域或沉船残骸(hái)边。

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研究人员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统计,一条鱼医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

1、根据所给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3分)

(1)门口或庭院里像市场一样,形容来往的人众多,非常热闹。

()

(2)日夜不停,加紧工作或学习。

()

(3)令人难以相信。

()

2、将下面成语还原至文中括号内。

(3分)

前呼后拥无可奈何勃然大怒

3、文中划线句中的引号的作用是()(2分)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讽刺和否定。

c表示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4、下列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分)

(1)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不会匆匆将鱼医吞之,而是立即将鱼医带到安全的地方吐出来。

()

(2)研究人员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统计,一条鱼医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

()

5、如果海洋中没有鱼医会发生什么事情?

(3分)

6、鱼医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我们的大脑

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

“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

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

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

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

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

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

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

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

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

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

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读短文,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那他一定动用了全部的脑细胞。

()

(2)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

影响的结果。

()

(3)根据作者的观点,脑子用多了不会变笨。

()

(4)懒人患大脑早衰的比例比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高。

()

(5)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还是一样旺盛,不会对其他器官造成影响。

()

2.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

(1)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2)根据标出的词语,请你就语言运用方面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问题:

回答:

3.读短文,回答问题。

(选做其中一个小题)

(1)第‚段中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在本学期中,你读过有关带人体部位的文章有、,积累了带人体部位的成语有:

、、、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

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的很!

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苦万分,埋怨命运不好。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他们的埋怨。

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绘画呢

接着,他又对眼睛瞎的孩子说:

“你的虽然眼睛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灵活]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

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好了。

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闹热闹]的干扰,使精神高度集中。

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觉得失明倒有利。

因为,他可以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后来,耳聋的孩子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也成为音乐家,闻名世界。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感激感动],拉着老人的手连声道谢。

老人笑着说:

“不用谢。

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切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在横线上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不少于四个)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抱怨——()影响——()

名扬四海——()

3、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4、文中最后一段中的“它”是指

5、文中的哪句话最有教育意义呢?

请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

你从自己加了横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八、阅读课外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我十分喜欢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 生命),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

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

一阵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右臂,时而左右摇摆。

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

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你别看小草这样(软弱 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

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

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

呀!

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

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

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

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

“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

小草,没有鲜花那么娇艳,没有白杨那么(挺拔 挺立),可是它的生命力是多么(坚强 顽强)!

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分)

2、用“\”划去(  )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1分)

3、“疾”字在字典里有四个意思:

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猛烈。

“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应取第(      )种意思。

(1分)

4、按下列形式从文中摘录词语或写出词语。

(4分)

ABB: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ABCC: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A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BB: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我从文中划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选择正确的答案。

(2分)

(1).本文表现了作者喜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    )

(2).本文赞扬了小草坚强不屈,有顽强的生命力。

(     )

7、你觉得身边还有哪些人或物具有小草一样的精神?

请写一写你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手指

法国一个小镇上有一位“绿手指”。

你可千万别奇怪,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老奶奶的称赞。

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

老奶奶想:

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

白色的,不可思议。

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把自己的想法对儿女们讲了,遭到了一致反对。

大家说:

“你根本不懂植物遗传学。

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能做到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

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

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挑选了一朵颜色最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把种子精心地收集起来,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挑选颜色最浅的花的种子栽种……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的栽种着金盏花。

20年过去了。

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特别灿烂。

它不是近乎白色,而是雪白一样的白。

秋天,她把100粒种子寄到了那家园艺所。

她不知道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要验证那些种子。

终于,园艺所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的种子开出的花,是雪白的。

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能兑现,问她有没有别的要求。

我只想问你们还要黑色的金盏花吗老奶奶对着听筒笑声说我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有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也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1.请把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