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2187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典诵读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典诵读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典诵读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典诵读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经典诵读开题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开题报告.doc

《经典诵读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开题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典诵读开题报告.doc

《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十堰市房县东城小学课题组

课题类型:

省级课题

课题负责人:

陈烁石力刚

开题时间:

2011年5月22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1、课题的提出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经典美文是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无数灿若星汉的古诗散文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画卷与精神风貌,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代表性的载体。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东方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民族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高度重视古诗文教学及诵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个体生命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归位,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从语文学科切入,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配合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可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并对于每个学段都作出了具体的要求。

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的诵读,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

通过诵读,让学生体味到我国中华经典诗文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陶冶学生美好情感的,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我校所在地,既是古帝王流放之地,诸多文人墨客再次流下了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又是诗祖尹吉甫的故乡,有关诗经的传说,诗经的篇目在民间广泛流传,具有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浓厚的经典文化底蕴。

2、关键词概念及其界定

(1)、中华经典诗文:

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

(2)、校园文化:

是社会文化作用于学生的“中介”,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概念为具体内容。

主要内容是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此为核心内容)。

本课题研究营造“校园文化”指“校园精神文化”。

(3)、农村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立足本地区特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引导学生阅读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丰富农村小学生的精神生活,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有关诵读经典诗文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不少,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但这些研究基本侧面于一般理论研究方面,而针对在农村小学中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是不够的,而把“诵读经典诗文”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研究更不多。

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课题基础上针对农村小学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实验研究,来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1、推进学生对中华经典的热爱和传承,使经典诵读、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自主习惯。

2、推进学生从经典中感受经典的魅力,受到情感、做人等教育。

3、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让经典诵读、课外阅读成为校园文化独特的风景。

4、推进社区、家庭对于经典的阅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预期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生受益,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育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

2、中华经典诗文的内容:

小学生必背、必读、选读书目(新课标),唐诗宋词等古代诗文,现当代名家名篇。

根据以上界定,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是:

(1)小学生对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了解的现状调查分析;

(2)关于诗经的校本教材的挖掘与弘扬;

(3)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策略研究;

(4)经典诵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3、预期目标:

背诵诗文量:

无论任何年级开始,平均每两天背诵一篇诗文,一年以三百天计,一年内可背诵一百五十篇(达到教育部所建议的小学六年一百五十篇诗文总量)。

阅读量:

自一年级开始阅读至六年级,每年以50本计(约每周读一本课外书),六年可读250本,以每本平均2万字计算,阅读总量可达500万字以上。

(超出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性情品德:

性情开朗,自信乐观。

气质变化,品格有相当明显的内化深化现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及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明显改善,教师与家长皆可感受出来。

自学能力:

有相当明显的提升,教师与家长皆可感受出来,自学能力渐渐提高。

学习态度:

明显改善,学习日渐轻松愉快,乐意学习。

创造能力:

明显提升。

可表现在口语对谈、美术创作、游艺活动、数理理解等方面。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营造书香氛围,开展诵读活动,举行朗诵比赛、知识竞赛、课本剧比赛、优秀读书笔记评比、读书征文比赛。

(二)研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

(2011年9月――2012年7月)调查研究,制定活动方案,营造书香氛围,开展诵读《三字经》、《诗经》、《道德经》选读活动

二、第二阶段:

(2012年9月――2013年7月)诵读经典古诗词活动将〈新课标〉规定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和名著作为诵读内容开展诵读活动。

三、第三阶段:

(2013年7月――2014年1月)向学生推进适量的经典文章,让学生读背,每学期结束时开展活动来展示读书成果,如知识竞赛、课本剧比赛、优秀读书笔记评比、书香人家评比等。

四、第四阶段:

(2014年3月――2014年8月)收集资料,总结实验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准备结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3、总结法:

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

 4、个案研究法:

对有代表性的教师、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5、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同时重点写好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沙龙(基于写作的网络式沙龙或茶馆式沙龙)和教育论文

四、课题前期准备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1、课题人员:

课题组聘请县教研室高杰为顾问,课题组负责人陈烁,对当地诗经等经典文化有专门的研究,负责编写有关诗经的校本教材,在学校已经在推行“快乐阅读”的经典阅读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2、研究人员保证。

人员条件及资源保证:

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

从参与课题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具备很好的条件。

课题主持人石力刚同志从事管理工作已有多年,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参与课题研究的高杰老师,一直处在教学研究的前沿,专门分管全县的语文教学研究工作。

李军、李红梅、张娟等同志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已经有多年,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工作经验和积极向上的求学精神。

其他人员都是学校各年级的班主任,长期在小学一线工作。

学校还请省、市、县专家进行指导,为课题从理论到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下一步工作重点

随着课题的开展,课题组成员应依据自己的研究目标与思路制定好第二阶段的研究计划,寻求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探索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精选与语文教材内容相符的经典古诗文,着手编写“忠孝名邦”校本教材(初稿)。

五、课题组分工情况

课题组负责人:

陈烁:

负责课题规划、过程管理与实施、校本教材审核。

石力刚:

负责课题策划、制定方案、过程实施、资料收集和校本教材的编辑。

课题组成员:

高杰:

课题理论指导,传递课题相关信息。

李军、李红梅:

负责《经典阅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调查资料及研究过程资料。

党丽、马高平:

负责《经典阅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活动记载、案例、反思及经验总结、论文等资料的收集。

张娟:

《经典阅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的活动展示资料收集整理。

六、预期研究成果:

1、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诗文,推进校本教材建设,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2、探索出以感悟、积累经典文化为特点的诵读式有效途径,创设校园诵读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3、在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丰富语文的教学内涵,促使学生将诵读融入生活,提升文化底蕴。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语文教学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5、成果展示形式:

《忠孝名邦》校本教材,结题报告,图片声像文字资料,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等。

房县东城小学课题组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