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283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6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2.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难点: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

上一节我们知道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各方面文化工作。

因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

板书: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进行新课

一、根本目标:

培养“四有”公民

1.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师:

讲到精神文明,我们还会想到什么文明?

生:

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

师:

根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因为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三个文明的关系。

生:

(回答专家点评101页)

师:

回答得很好。

我们可以通过图示再次来理解它们的关系。

辅助图:

 

师: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这也指出了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大家看书100页: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教材从正反两方面帮我们指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师:

通过前边的学习,怎么来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可以从两个小点来说:

(1)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

(2)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板书:

(1)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

(2)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师:

建设精神文明,总是以人为对象,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那么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

请同学回答。

板书: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生: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师: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大家看“相关链接”的内容。

为什么邓小平提出了“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呢?

理想真的很重要吗?

相信大家都看过《西游记》了。

那么有没有同学们有这样的疑问呢?

在唐僧师徒五人中,他是法力最低的一个,但是他却带领着四个法力比他都高的徒弟,历经磨难达到西天取经,为什么呢?

生:

讨论

师:

原因就在于唐僧在取经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是好的,还是危险的,他始终是那样一句话“赶路要紧”,他的理想,他的目标是到达西天取经。

正是因为他知道“赶路要紧”,所以他能成为他们的师父。

很多时候我们话费太长的时间在别的事情上,比如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花太多时间修饰自己,结果我们忘记了最重要的事和我们的目标:

赶路,前行。

从中我们也能够看出理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师:

我们知道了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公民。

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呢?

或者说,我们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去培养“四有”公民呢?

请大家思考

板书: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师: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将会在第十课进行学习,现在我们一起要学习“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这一目题,大家可以先阅读课本。

板书: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原因

要求2个必须3个角度6个“持”

1.发展教育事业

师:

常言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可见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项大事业。

我们课本也多次提到教育。

哪些章节提到。

请一位同学来回忆一下。

生:

(思考)

师:

大家跟我一起看。

第35、46、56页这些地方都提到教育。

那么回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要发展教育呢?

生: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师:

回答得好。

在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在美国引起了极大震动,美国政府决定不能再进行温情脉脉的教育,要大力加强基础科学教学。

那么联系我们中国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教育事业呢?

请同学回答。

生:

首先,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其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四有”公民的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假若培养出的人才不是社会需要的,有用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师: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必须。

首先,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其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四有”公民的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点拨:

“相关链接”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事实。

师:

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例子,如从xx年开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

2.发展科学事业

师:

那发展科学事业的原因和要求又是什么呢?

请同学回答。

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师:

原因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而发展科学事业的要求,我们注意教材是从三个角度来说的。

①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态度上)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具体上)

③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气氛。

(宏观上)

探究:

当我们提到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重要性的时候,要辨析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算不上真正的科学;另一种认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2页的探究,你赞同哪个观点?

为什么?

生:

回答。

师(总结):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数学等。

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

哲学社会科学以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为其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不仅要研究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而且要研究人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从事物质和精神活动的规律。

它们各有各的作用。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前言中说到:

“……哲学的全部责任似乎在于——从运动的现象中去研究自然界中的力,然后从这些里去说明其他现象。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是一项具有高度组织性的社会化活动,需要大批各类人才和各个部门的协作和参与。

如何有效地实现科技创新,依赖于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这需要具备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人去从事这项工作。

如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克隆”事件来解释。

自然科学能够克隆人,通过基因重组能够创造病毒和细菌,然而能否允许制造和批量生产,则不是自然科学可以解决的,必须通过社会科学给予文化的、社会的和道德的引导和规范,否则就会走偏方向,甚至危害社会。

◇拓展:

《逃出克隆岛》

《逃出克隆岛》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看过,导演用虚构的手法,演绎了一群“克隆人”的生活。

这些克隆人住在一个小岛上,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给他们的“原型”提供各种更换用的身体零件,他们死后的价值远比生前更高。

后来有“克隆人”发现了这一秘密,便带着岛上的克隆人逃出了岛,从而出现了极为混乱的现象。

导演用电影的手段,指出了“克隆人”存在的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所在。

总之,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应该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具体上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哲学生活》中深入学习。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师:

之所以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因为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增强文化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师: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做到6个“持”:

①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

②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③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

④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

⑤扶持老少变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

⑥要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点拨:

“相关链接”图文并茂介绍国家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方针和实例。

◇拓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分:

文化事业是指弘扬主旋律,提倡高雅文化的文化产品,例如公益性宣传,教育的产品、公共的科研、卫生、体育等,应当作为公共的大文化事业来建设。

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府推行的群众健身、义务教育和体育等。

文化产业是指属于群众个性喜好,愿意花钱享受,有市场,能盈利的项目。

例如高尔夫球、保龄球、卡拉ok歌舞厅、网吧等成人消费的项目,以及非治疗性的保健服务等。

师:

精神文明建设,在今天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口号,它已经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行为了。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第三目题:

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板书:

三、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师:

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本,然后完成黑板上的板书。

生:

(阅读课本,师写上板书)

师:

那现在请一位同学回答,发展先进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呢?

生:

发展先进文化,本质是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

师:

回答得很好。

这一句话提出发展先进文化的立足点——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具体上为什么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就知道,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那么我们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课本的103页的探究帮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原因,我们一起读出来。

师生齐读课本103页。

师:

那么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的形式有哪些呢?

生:

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执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

师:

我们的文明创建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那么这些创建活动的意义何在呢?

请一位同学回答。

生:

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民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道升华。

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正在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师:

对了,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我们可以用“五个得到”来总结。

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的性质、形式和意义我们都学习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

生: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总结:

师:

本节课的目题有三个:

首先指出在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

培养“四有”公民。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其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该如何做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一方面要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思想道德建设我们会在第十课进行学习,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原因和要求。

最后指出了发展先进文化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我们首先必须立足于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并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就是5个得到,希望同学们都能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做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

一、【课程标准】: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二、【新课教学】: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课堂探究:

在新世纪之初,你想怎样祝福祖国的未来?

◇探究提示:

可结合自己的情感,从祖国的繁荣、昌盛、田泰等方面来祝福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未来。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教材主要讲了两点:

首先,指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然后,进一步指出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拓展延伸:

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课堂练习: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

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答案:

B

解析:

A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抹杀了民族精神的继承性;D项与题意不符。

正确答案为B。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具体民族精神。

◇课堂探究:

(1)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对两位诗人的诗句作出自己的解读,并山由淡谈你对延安精神的感受和理解。

(2)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想一想,继承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发展有什么意义。

◇探究提示:

(1)结合时代背景未解读这两位诗人的诗句,进而体会、感悟博大精深的延安精神。

(2)这些革命传统是老一擎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形成的。

对于战

胜艰难曲折、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必须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雷锋精神、“两弹一堪”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课堂探究:

(1)你认为上:

述这蜂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2)你能否结合当时的背景,就其中一种精神说明它的时代意义?

◇探究提示:

这些精神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说明其意义时,既要体现时代特征和意义,又要体现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意义。

◇注意:

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但它们有共同的内涵。

这些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彰显.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课堂练习:

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人上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大精神。

对载人航天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A.载人航天精神就足中华民族精神

B.载人航人精神足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突出表现

C.载人航灭精神足航天L作者独有的精神财富

D.载人航天精神足巾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巅峰

答案:

B

解析:

成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突出表现,故B项正确。

A项将成人航天精神等同于中华民族精神,故错误。

成人航天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故C项错误。

D项说法否认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故正确答案为B。

(二)、永远高攀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注意: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因此,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求我们必须更高地举起中年民族精神的火炬。

◇课堂练习: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天系是()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答案:

A

解析:

B、D项不是对二者关系的表述;c项说法错误.正确答案为A。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课堂探究:

你赞成哪种观点?

能否进一步阐述你的观点?

◇探究提示:

观点二正确地表述了弘扬民族精神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当令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种作用突出表现在: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小辞典: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郎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练习:

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②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

用排除法解答,③④两种说法都错误。

①②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在这里重点把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

由于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而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拓展延伸:

当今世界,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斗争的一种重要表现就是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的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因此,必须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来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课堂练习:

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我们必须()

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②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③借鉴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成分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抗侵蚀能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③本身表述是正确的,但在此不符合题意。

1)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C。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时代课题

教材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阶段和新任务人手,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须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拓展延伸: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就文化建设而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课堂练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是因为()

①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②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求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④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④说法错误,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为A。

◇课堂探究:

当年,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

“今天是进京赶考,嘛。

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啊?

”在你看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赶考,,同胡锦涛来

到西柏坡考察学习,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来看,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探究提示:

毛泽东的进京“赶考”意在告诫全党,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和发扬在长期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胡锦涛到西柏坡考察学习,重温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其目的在于提醒全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因此,二者尽管所处背景不同,但在高举民族的精神火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是一致的。

2.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教材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手,落脚到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课堂练习:

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B.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工作者特别是英雄模范人物的职责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的是“不正确的”,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故B项正确,D项错误。

A正确地表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C项正确指明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故应选D。

◇本课小结

1.本课宏观把握捷径:

本课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为切人点,引发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系统地阐述了各部分的内涵之后,最后落脚到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体分析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意义,然后升华到“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运用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