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303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

《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六年级语文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2014.6

考生注意:

本卷共有26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5分)

一、诗文默写(5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

2.,我脚高时他更高。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3.苇蓬疏薄漏斜阳,。

(《泛吴松江》)

4.我自横刀向天笑,。

(《狱中题壁》)

5.,不亦君子乎?

(《论语八则》)

二、积累运用(10分)

6.下列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划出并改正。

(1分)

市政厅长官的办公室淡雅别致,古色古香,透露出室主人高雅的艺术品味。

()

7.请用下列两个词语写一句语意连贯的完整的话。

(3分)

邂逅温文尔雅

8.下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的一句是。

(2分)

A.布鲁塞尔气候似大连般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景色秀丽。

B.布鲁塞尔像一枚金光闪闪的明珠,镶嵌在西欧大陆的中心地带。

C.雨骤时,沿铁皮凹槽泻下的水帘声响从四壁迫来,金戈铁马声盈屋。

D.这泼猴越发无理!

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9.根据要求,填写下列名著推荐表。

(4分)

推荐篇名

作者

最精彩的人物

精彩人物的显著特点(两点)

《西游记》

(1)

(2)

(3)

第二部分阅读(45分)

一、文言文(1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7分)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兵革非不坚利也()

(2)失道者寡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12.“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前提条件是“”(填上文中的四个字)。

(1分)

1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本文作者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天时不如地利

B.地利不如人和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6题(8分)

年羹尧①征西藏时,一夜漏②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

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

人问其故,年曰:

“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

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

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注释】①年羹尧:

清朝名将。

②漏:

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此去西南十里()

(2)故鸟群惊起也()

15.年羹尧凭着风声“”的特点,判断它其实是“飞鸟振羽声”。

(2分)

16.从文中看,年羹尧能成为清朝名将的原因是

(1);

(2)。

(4分)

二、现代文(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20题(15分)

①此时还是雨季,可不知为何却少雨。

烈日下的丛林看上去呈现焦虑的枯色。

于是,睡时梦雨,醒时求雨,一个“盼”字将旅途拉得好长。

终于,在不抱希望的时候雨却把希望浇成了果实。

在高脚屋,在街上,在海上,算不准何时来看不清怎么来的马来雨令游客过了几把瘾。

②在高脚屋,那雨是给你“听”的。

被粗粗的木柱四面撑起的小屋,浮在密密的雨中。

高脚屋之所以在东南亚流行,就因为它有不会被雨水浸着的好处。

屋顶多盖铁皮锌板,那雨点敲在上面,极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雨骤时,沿铁皮凹槽泻下的水帘声响从四壁迫来,金戈铁马声盈屋;雨稀时,偶有大雨点击在铁皮上,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

高脚屋往往掩在绿阴丛中,那雨打在宽宽的芭蕉叶上,声音变得很圆润,和那屋顶上的声响构成刚柔两个声部,交响成曲。

据说有钱的马来人要么迁居城里,要么盖起高楼瓦屋,舒适是肯定的,但这听雨的享受却没有了。

③高脚屋的雨声,是平民的音乐。

④在街道上,那雨是让你“淋”的。

马来西亚的城镇,街道两边大多是骑楼,是给行人遮阳或避雨的。

这里四季如夏,遮阳是必须的,但挡雨未必需要,燠热时分冲冲凉是何等的快意。

路上行人几乎未有见带雨伞的。

旱季雨是奢侈品;雨季当然要尽情享受一下的。

马来的雨很劲。

在槟城街头,突来的骤雨如幕,望过去似是风也吹不破的。

路上水不及排走,雨点上去溅出硕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

雨急,水滴也重,可打在身上并不痛,滑滑的淌到地里去了。

雨不凉,可暑气不再有,心里温温的有了点春的感觉。

马来西亚的车很多,世界各地的名车几乎都能见到,这里的车价与其他物价相比似乎不贵,因此私车并不稀罕。

车在雨中窜来窜去,很霸气地甩出整排整排的雨水来。

驾车乘车的人在空调里没有暑苦,当然也体会不了那雨的清凉,现代文明有时离大自然是远了些的。

⑤在海上,那雨是让你“观”的。

素有“海洋公园”之誉的马来西亚,其美景离不开海的衬托。

海是马来雨的源泉和舞台,那里的雨景格外壮观。

密密的雨千针万线似的,欲将海与天缝在一起。

即使烈日当空,雨依旧会洋洋洒洒,将海和天搅成咸湿的一团。

登上快艇游海,你能直接体会雨的律动,快艇箭似的飞,那雨被拉成斜斜的线条。

远处的岛时隐时现,像是五线谱中的“蝌蚪”,雨中涛声里变成了可视的音符。

细雨适宜湖泊,骤雨才适合海洋。

想起有首歌的名字叫“用马来西亚的方式爱你”,不知歌词如何,但可以想象那韵味会是马来雨的方式:

海天一体,波澜壮阔;爽快透彻,惊心动魄。

⑥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

17.第①段划线句是描写,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18.第②段用“浮”描写小屋,其妙处在于:

(1);

(2)。

(4分)

19.选文通过描绘、、这三个场景,生动表现了马来雨的特点。

(4分)

20.你觉得文中最能体现马来西亚“风情”的一句是“”,理由是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5分)

姥姥的剪纸

①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②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③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

“说吧,派啥用场?

往哪儿帖?

”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

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④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

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嗬!

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我服了,可还耍赖:

“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

”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⑤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⑥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

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我不解地问:

“牛干啥驮着兔子?

”姥姥笑了:

“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⑦噢!

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

我嚷着还要。

姥姥又剪出一幅: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姥姥问:

“看明白了吗?

”我想了想说:

“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

”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

“机灵鬼!

⑧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⑨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

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

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1.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分)

22.第⑥段划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3.村人赞叹姥姥“神了”,纵观全文,她的“神”具体表现为:

(1);

(2);(3)她能用剪纸来传达对“我”的思念。

(4分)

24.对第③段划线句,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段话是说姥姥的活儿很多,但与剪纸内容无关,可以删除。

B.说明姥姥有时对村人的请求只能表面应付,她有许多活要干。

C.表明姥姥是个能干的人,她不仅能剪纸,还能做这么多活儿。

D.姥姥要干这么多家务活,但她总是有求必应,体现她的热情。

25.阅读第⑨段划线句,结合上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我有声有色的心境与梦境”。

(60字左右)(4分)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26.题目:

希望永远停留在这一天

要求: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避免出现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六年级语文第6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