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3399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金刚石做钻头B.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C.氮气做保护气D.干冰做制冷剂

2.从变化角度看下列诗句中与其它三句有本质区别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纸张要双面使用B.随手关闭水龙头

C.农业和园林灌溉采用大水浸灌

D.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离子一定是带电的原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O2和O3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5.规范操作是安全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读取液体体积

C.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

6.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分子间有间隔

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中丙、丁属于氧化物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该反应是氧化反应D.反应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

3

8.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

负极产生的是氧气

B.从微观上分析: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从宏观上分析: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变化上分类:

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9.下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89g

B.钠元素的质子数为11

C.钠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电子

10.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11.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

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C.转化观:

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

D.守恒观:

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B.钠原子和钠离子质量相差很大

C.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D.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13.由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以及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A.Ca(NO3)2B.Al(NO3)3C.Fe(NO3)2D.FeSO4

14.我国古代将炉甘石、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约800℃,可得到外观似金子的合金,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之一为2Cu2O+C

4Cu+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

B.该反应中赤铜发生还原反应

C.Cu2O中Cu的化合价为+2

D.参加反应的Cu2O和C的质量比为2:

1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化学变化

B.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总水量丰富、淡水资源短缺

16.建湖碧水云天,空气质量好,是宜居城市。

下列有关空气或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影响空气质量的一组主要污染物是SO2、CO、CO2

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17.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高层楼房失火时,要乘电梯迅速撤离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B.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钙

C.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只有水,说明氢气是一种清洁燃料

D.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很快熄灭,说明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19.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氮原子:

N2B.3个一氧化碳分子:

3CO

C.4个钠离子:

4Na1+D.氦气:

He2

20.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一旦煤气泄漏,容易引起人们警觉。

下列关于乙硫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gB.乙硫醇是乙醇和硫的混合物

C.乙硫醇由8个原子构成D.乙硫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21.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气体转化的催化剂。

已知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22.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C.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A.AB.BC.CD.D

23.“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大量泡沫,少最浮渣,故能使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少量浮渣的水一定是软水

B.稀有气体可以作保护气,则作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C.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和中子

24.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象是他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相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18

10

2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A.反应物是X和Y,生成物是Z和Q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Q可能是催化剂

C.Y、Z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X中元素种类相同

D.反应后Q的质量为24g

二、填空题

26.从H、C、N、O、Na、S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照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两个氢分子________;

②两个钠离子________;

③氧化钠________;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

②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________;

③造成酸雨的气体________(写一种);

三、流程题

27.如图所示流程可用于制备硫酸铵。

Ⅰ制硫酸: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反应②为SO3+H2O=H2SO4,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Ⅱ合成氨:

(3)“原料气”中N2的制备:

N2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_______,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

(4)“原料气”中H2的制备:

高温时,CH4和水蒸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H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四、推断题

28.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上册常见物质,B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无色液体,C是暗紫色的固体,E为一种有毒气体。

这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E_______。

(2)写出A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D

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

五、实验题

29.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实验室利用装置AE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用装置E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①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

②观察导管口气泡

③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

④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4)图F是某同学利用塑料瓶和其它用品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与B装置比较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

30.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

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烧杯中放有80℃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

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

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理论上液面约上升到刻度_______处时停止。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天平指针_______(填“偏左”、“偏右”或“不偏转”)。

六、计算题

31.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药品“达菲”的起始原料是莽草酸(C7H10O5)。

(1)莽草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2)50g莽草酸中含氧元素的质量。

_______(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2.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第一、二级采用的推进剂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8N2+2N2O4

2CO2↑+3N2↑+4X。

(1)X的化学式是_______。

(2)燃烧12t偏二甲肼将产生多少t二氧化碳气体?

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_______t偏二甲肼与4.6t四氧化二氮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氮元素。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金刚石做钻头,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做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氮气做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干冰做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解析】

A、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石灰石高温煅烧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3.C

【详解】

A、纸张要双面使用,利于节约资源,不符合题意;

B、随手关闭水龙头利于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C、农业和园林灌溉采用大水浸灌,不利于节约水资源,符合题意;

D、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利于节约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不符合题意;

B、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不符合题意;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符合题意;

D、氧气和臭氧性质的差异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臭氧由臭氧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分析】

根据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解答即可。

【详解】

A、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正确;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正确;

C、胶头滴管滴加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空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错误;

D、取用液体时:

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B

【详解】

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A正确;

B、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因为原子之间的间隔遇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原子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选项B不正确;

C、一氧化氮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二氧化氮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选项C正确;

D、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选项D正确。

故选B。

7.B

【详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NH3+5O2

4NO+6H2O。

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的NO、H2O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故B错误;

C、该反应有氧气参加,是氧化反应,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4:

6=2:

3,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此类题时,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能使题意更简洁明了。

8.B

【详解】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

2,和负极相通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故A错误;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B正确;

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纯净物,不是氢气和氧气组成,故C错误;

D、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1;或由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知其质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例如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

8,因此18g氢气和18g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小于36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

A、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有可能是离子,故A正确;

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故B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例如钠原子中质子数就不等于中子数,故C错误;

D、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例如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故D错误。

故选:

A。

13.B

【详解】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元素,故三者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Al(NO3)3。

故选B。

14.B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4Cu、2O、C反应后4Cu,故X含有两个氧原子一个碳原子,为二氧化碳。

【详解】

A、由分析可知,X为二氧化碳,A错误。

B、该反应中氧化亚铜失氧被还原生成铜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

C、氧元素-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Cu2O中Cu的化合价为+1价,C错误。

D、参加反应的Cu2O和C的个数比为2:

1,D错误。

故选:

B。

15.C

【详解】

A、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不符合题意;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碳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碳元素显+4价,符合题意;

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总水量丰富、淡水资源短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C

【详解】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说法正确;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说法正确;C、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其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故说法错误;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0.3%,是有限的,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7.B

【详解】

试题分析:

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该事故处理方法错误.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出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故该事故处理方法正确.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该事故处理方法错误.

D、高层建筑的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可能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贯穿各楼层,烟雾可能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安全,故该事故处理方法错误.

故选B.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点评: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

18.C

【详解】

A、“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温度,不能提高着火点,故错误;

B、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不能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钙,还有可能是活泼金属,故错误;

C、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只有水,水没有污染,所以氢气属于清洁能源,故正确;

D、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也能使木条熄灭,故错误。

故选C。

19.B

【详解】

A、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不符合题意;

B、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3CO,符合题意;

C、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

故4个钠离子表示为4Na+,不符合题意;

D、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e,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D

【详解】

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A错误。

B、从化学式C2H5S可知,乙硫醇属于纯净物,B错误。

C、1个乙硫醇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C错误。

D、乙硫醇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与元素的质量比相同,为m(C):

m(H):

m(S)=(12×2):

(1×5):

(32×1)=24:

5:

32,所以乙硫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正确。

故选:

D。

21.B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iFe2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NiFe2O4中Fe为+3价,氧元素显﹣2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3)×2+(﹣2)×4=0,则x=+2价。

故选B

【点睛】

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22.A

【分析】

控制变量法要求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详解】

A、由图可知,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不仅改变了金属的种类,还改变了酸的种类,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时,只改变了蓝色石蕊试纸的潮湿状态(干燥和湿润),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时,只改变了溶剂的种类(水和酒精),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时,只改变了水的温度(冷水和热水),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23.A

【详解】

A.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大量泡沫,少量浮渣,故能使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少量浮渣的水一定是软水,故选项A推理正确;

B.稀有气体可以作保护气,则作保护气的气体不一定是稀有气体,也可能是氮气,故选项B推理不正确;

C.Na+、Cl-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如大多数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故选项C推理不正确;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原子核中不一定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选项D推理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24.A

【详解】

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错误;

C、用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