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410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docx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

2021-2022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语文考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卷三部分。

第Ⅰ卷1—8页,第Ⅱ卷9—10页,答题卷11—14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4.所有试题均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并严格按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5.第11、12题为选考题,将不选的题号在答题卷上用“/”线划去。

6.考试结束,考生只须把答题卷交回。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语言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广泛使用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互联网进入国人的生活,以英语缩写和表情符号为主的网络语言是最初的主要表现形式。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也开始了“本土化”的历程。

由最初描绘网民生活的汉字、汉语拼音形式,如大虾、mm(美眉)等,以及各种数字谐音、寓意形式,如88(拜拜),向多元化发展。

关于网络语言的话题,已成为各种媒体关注的热点。

媒体持续而广泛的关注,反映了网络词语新陈代谢、不断丰富的发展态势,以及对现实生活影响程度的逐渐加深。

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网络语言热的出现并非坏事。

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这既要有一定的社会使用“热度”,也要有学术研究的冷静思考。

只有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正确看待发展中的事物,我们才能将它引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网络媒体业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媒体,传播方式的独特性使网络具有其他媒体难以比肩的特点,对其他媒体传播及其语言使用样式产生影响,实属正常。

同时,网络媒体兼容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也使网络媒体不单单是新闻传播的工具,更是集信息传递、娱乐、游戏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交际平台。

因此,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认为,应将大众传媒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

网络传播过程中,键盘输入、屏幕阅读的非面对面的交际方式以及即时、快捷的交际特点,使之迥异于网络之外口耳相传或白纸黑字的“传统”交际行为,这促使人们以最简洁的输入形式来应对快速的信息交流,进而寻求以缩略、替代、新造的形式来代替以往有词典规范的“传统”表现形式,网络也由此成为汉语新词、新义产生的一个孵化器,也是新词语迅速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pk”、“粉丝”、“山寨”等的流行就是典型的案例。

网络传播的个性化、娱乐化特点,使网络语言少了些规范的自觉约束,而多了些个性张扬、特征鲜明的表现形式,也使语言的“游戏功能”在互联网上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网络词语与通用语言的差异性和鲜活性,也使其成为社会各界与语言研究所持续关注的热点。

对此,我们的社会应秉承科学的精神,客观认识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使用问题,网络语言并非洪水猛兽,难以造成“中文危机”、“汉语危机”;我们的媒体应持严肃、负责的科学态度关注网络语言现象,避免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学术界应进一步加强网络语言及相关现象研究,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与学术支持。

(摘编自汪磊《网络语言热的冷思考》)

1.下列关于“网络语言”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语言“本土化”历程的最初形态还不多元,多是些描绘网民生活的汉字、汉语拼音形式和数字谐音、寓意形式。

B.网络语言最早产生于外国,以英语缩写和表情符号为主要表现形式,是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媒体广泛传播的结果。

C.网络语言具有强劲的发展态势,对此,社会普遍表现出或不安或焦虑的态度,甚而在潜意识里把它看成为洪水猛兽。

D.网络语言在当今社会呈现出新陈代谢、不断丰富的发展态势,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现实生活,因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待网络语言这一发展中的事物,我们不能以简单主观的态度去看待,因为那样做不利于将它引导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B.孤立地看网络媒体给其他媒体传播及其语言使用样式产生的影响,觉得异常;但联系网络媒体传播方式的独特性看,则实属正常。

C.网络媒体是集信息传递、娱乐、游戏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交际平台,这是由其传播手段的巨大而独特的兼容性决定的。

D.键盘输入、屏幕阅读的交际方式不同于网络之外口耳相传,而网络即时快捷的交际特点也明显优于白纸黑字的“传统”交际行为。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人们以最简洁的输入形式来应对快速的信息交流,这使得网络传播过程具有了鲜明的交际方式和交际特点。

B.人们为了应对快速的信息交流,寻求到缩略、替代、新造等语言表现形式,使得网络成为汉语新词产生的孵化器。

C.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传播更具娱乐化特点,这使语言的“游戏功能”在互联网上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D.对于网络词语与通用语言的差异性和鲜活性,我们如果不能采取严肃、负责的科学态度,很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杜茂字诸公,南阳冠军人也。

初归光武于河北,为中坚将军,常从征伐。

世祖即位,拜大将军,封乐乡侯。

北击五校于真定,进降广平。

建武二年,更封苦陉侯。

与中郎将王梁击五校贼于魏郡、清河、东郡,悉平诸营保,降其持节大将三十余人,三郡清静,道路流通。

明年,遣使持节拜茂为骠骑大将军,击沛郡,拔芒。

时,西防复反,迎佼强。

五年春,茂率捕虏将军马武进攻西防,数月拔之,强奔董宪。

东方既平,七年,诏茂引兵北屯田昔阳、广武,以备胡寇。

九年,与雁门太守郭凉击卢芳将尹由于繁畤。

芳将贾览率胡骑万余救之,茂战,军败,引入楼烦城。

时,卢芳据高柳,与匈奴连兵,数寇边民,帝患之。

十二年,遣谒者段忠将众郡弛刑配茂,镇守北边,因发边卒筑亭候,修烽火,又发委输金帛缯絮供给军士,并赐边民,冠盖相望。

茂亦建屯田,驴车转运。

先是,雁门人贾丹、霍匡、解胜等为尹由所略,由以为将帅,与共守平城。

丹等闻芳败,遂共杀由诣郭凉;凉上状,皆封为列侯,诏送委输金帛赐茂、凉军吏及平城降民。

自是卢芳城邑稍稍来降,凉诛其豪右郇氏之属,镇抚羸弱,旬月间雁门且平,芳遂亡入匈奴。

帝擢凉子为中郎,宿卫左右。

凉字公文,右北平人也。

身长八尺,气力壮猛,虽武将,然通经书,多智略,尤晓边事,有名北方。

初,幽州牧朱浮辟为兵曹椽,击彭宠有功,封广武侯。

十三年,增茂邑,更封脩侯。

十五年,坐断兵马禀缣,使军吏杀人,免官,削户邑,定封参蘧乡侯。

十九年,卒。

子元嗣,永平十四年,坐与东平王等谋反,减死一等,国除。

永初七年,邓太后诏封茂孙奉为安乐亭侯。

(取材于《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4.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月拔之,强奔董宪奔:

投奔。

B.数寇边民,帝患之寇:

敌寇。

C.遂共杀由诣郭凉诣:

归附。

D.幽州牧朱浮辟为兵曹掾辟:

征召。

5.下列语句分编四组,能表现杜茂“成功指挥战事”的一组是

①北击五校于真定②击五校贼于魏郡、清河、东郡③进攻西防,数月拔之

④击卢芳将尹由于繁畤⑤击沛郡,拔芒⑥击彭宠有功

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⑤⑥

6.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茂归附刘秀帐下,屡有战功,颇受器重,当初在河北归附刘秀,之后经常跟随刘秀征伐,刘秀登位后,授予他大将军的官职,封他为乐乡侯。

B.杜茂还善于联合其他将领共同御敌,曾和中郎将王梁攻打五校贼人于魏郡、清河、东郡,全部攻克各处军营堡垒,使三郡安泰平静,道路畅通。

C.卢芳居边,外联匈奴,长期抗拒刘秀,当时卢芳占据高柳,边区百姓深受其苦,皇上也为之非常担忧,杜茂积蓄力量,奋力反击,一举解除此患。

D.贾丹、霍匡、解胜等见机行事,保全自己,终为东汉立下大功,他们都是雁门人,被尹由裹挟而做了敌营将领,后来归顺东汉,汉朝边事出现重大转机。

7.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诏茂引兵北屯田晋阳、广武,以备胡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将贾览率胡骑万余救之,茂战,军败,引入楼烦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8.“风景”一词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来表现它?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该诗景情具有怎样的关系?

和“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表达了哪些相同的感情?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

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埃伦来看望她的弟弟,安东尼正在看晚报。

“他全告诉我啦!

”安东尼说着,打个呵欠。

“我告诉他,我在银行的存款全都听他支配,可他却开始贬责金钱,说什么有了钱也不管用。

还说什么十个百万富翁加在一起也不能把社会规律动上一码远。

“哦,安东尼,”埃伦姑妈叹息说,“我希望你别把金钱看得太重了。

涉及到真情实感,财富就算不了一回事。

爱情才是万能的。

要是他早一点开口就好啦!

她不可能拒绝我们的理查德,只是我怕现在太迟了。

他没有机会向她表白。

你的全部钱财都不能给儿子带来幸福。

第二天傍晚八点钟,埃伦姑妈拿出一枚古雅的金戒指,交给理查德。

“今晚戴上吧,孩子!

”她央求说。

“这戒指是你母亲托付给我的。

她说,这戒指能给情人带来好运,嘱咐我当你找到意中人时,就把它交给你。

小罗克韦尔郑重其事地接过戒指,按照男人的习惯,把它放进坎肩兜里,然后打电话叫马车。

八点三十二分,他在火车站杂乱的人群中接到了兰特里小姐。

“我们别让妈妈和别人等久了。

”她说。

“去沃拉克剧院,越快越好!

”理查德按她的意愿吩咐车夫。

他们旋风般地从第四十二街向百老汇街驶去,到第三十四街时,理查德却突然推开车窗隔板,叫车夫停下。

“我掉了一枚戒指,”他下车时抱歉似地说,“是我母亲的遗物,我悔不该把它丢了。

我耽误不了一分钟的,我明白它掉在哪里的。

不到一分钟,他带着戒指回到了马车里。

但就在那一分钟里,一辆城区街车停在了马车的正前方,马车试图往左拐,又被一辆邮车挡住了。

马车夫朝右试了试,又不得不退回来,避过一辆莫名其妙地出现在那儿的搬运家具的马车。

他想后退,也不行,只得丢下僵绳,尽职地咒骂起来。

“为什么不赶路啊?

”兰特里小姐心烦意乱地问。

“我们要赶不上啦。

理查德起身站在马车里,望了望四周,看见周围大片地段给各式各样的车挤得水泄不通。

而且在这几条街上还有车辆正飞速驶来。

曼哈顿的全部车辆似乎都挤压在这儿了。

“实在对不起,”理查德重新坐下时说,“看样子我们给堵死了。

一小时之内,这场混乱不可能松动,都是我的错……”

“让我瞧瞧戒指吧!

”兰特里小姐说。

“既然无法可想,我也不在乎了。

其实,我觉得看戏也无聊。

那天晚上十一点钟,有人轻敲安东尼·罗克韦尔的房门。

“进来,”安东尼叫道,他穿着一件红睡衣,正在读海盗惊险小说。

走进来的是埃伦姑妈。

“他们订婚了,安东尼。

”她平静地说。

“她答应嫁给我们的理查德。

“哦,安东尼弟弟,别再吹金钱万能了。

一件表示真诚爱情的信物——戒指象征着海枯石烂心不变、金钱买不到的一往深情,这才是我们的理查德获得幸福的根由。

“好呵,”老安东尼说,“我真高兴。

我对他说过,我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只要……”

“可是,安东尼弟弟,在这件事上,你的金钱起了什么作用呢?

“姐姐,”安东尼说,“我的海盗正处于万分危急的关头……让我继续把这章读完。

第二天,有个自称凯利的人来找安东尼,立刻在书房受到接见。

“唔,”安东尼说,伸手去拿支票簿,“这一锅肥皂熬得不坏。

瞧瞧,你已经支了五千美元现款。

“我自己还垫了三百块哩,”凯利说。

“预算不得不超出一点,邮车和马车大多付五美元,但卡车和双马马车提高到十美元。

汽车司机要十美元,载满货的二十美元。

表演得真精彩啊,罗克韦尔先生?

根本没有排练过呀!

伙计们准时赶到现场,一秒钟也不差。

整整两个小时堵得水泄不通。

“给你一千三百美元,凯利,”安东尼说着,撕下一张支票。

“一千美元是你的报酬,还你三百美元。

你不至于看不起金钱吧,凯利?

(取材于欧亨利《财神与爱神》)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理查德的金钱观和他父亲的大相径庭,而和其姑妈的却惊人相同,但是理查德受到“爱神”眷顾却还是得力于“财神”的暗中相助,颇耐人寻味。

B.埃伦在适当的时候,按照理查德身前托付,将金戒指交给他,从而用人间真情帮助理查德成就了他的爱情梦想,也彰显了她诚信重诺的品质。

C.该篇小说构思奇特,先是理查德在爱情追求上似乎“山穷水尽”,而后峰回路转,赢得兰特里的芳心,成就这一“奇迹”的竟是一场意外的堵车。

D.理查德说“十个百万富翁加在一起也不能把社会规律动上一码远”,但安东尼场外运

作,似乎改变了“社会规律”,这启发读者对金钱作用进行深层而真切思考。

E.小说借助对安东尼、埃伦和理查德等人物性格的刻画,表现了即使在拜金主义思潮风行的社会里,要想赢得美好爱情,也只能用即使金钱也买不到的真情。

(2)小说中的“安东尼”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埃伦”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题为“财神与爱神”,可能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我的徐州老乡、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曾把自己称为“苦学派”,穷一生的苦学来感悟中国传统绘画的玄机,来描摹大干世界的神奇,来领略西方艺术的真谛,尽一生的实践“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最终成就中国二十世纪别具一格、别具神韵的李家山水,成为画史留名的一代宗师。

有趣的是,钱穆先生也被学界称为“苦学派”,钱先生虽然没有像可染先生那样临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但他的苦学似乎更贴切更苦涩。

他幼时在乡村的油灯前面壁苦读。

他以中学肄业的学历,逐步攀登中学、大学的讲坛,直至登上中国学术、世界讲坛的最高阶梯,那份苦心、苦功、苦情,凡人能知;他于陋室之中苦思、苦想、苦恋,甚至经常为没有资料可查、没有书籍可读而苦恼,那份煎熬几人能晓。

难得的是,先生从苦中读出了乐,读出了志,读出了字字珠玑。

钱穆一生执着于中国历史文化,为弘扬中华文化殚精竭虑。

他始终坚定地认为,民族复兴、国运昌盛、社会和谐、人民乐业,必须依靠传统文化的力量,必须依靠民族精神的引导,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好的办法。

这种认识,导致他对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的理论,不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东西,留在大陆接受这种理论的改造,必然要放弃先前的追求和主张,必然要放弃所持的民族文化立场,这是他不愿面对和接受的。

白璧微瑕,大师认识上的局限与直白,让我们看到了他率真的一面,为我们消解遗憾找到了理由,也为我们解读他为何在大陆解放的前夜,而客居香港办学,最后客死台湾,找到了由头。

晚年的钱穆在怀旧与展望的时空里踽踽前行。

和他同居一岛的余光中先生,早年以《乡愁》一诗名播海内外,他的“乡愁”在煎熬了近半个世纪后,终于有了登上大陆化解离愁的机会。

而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之于钱穆先生,却只能梦里神游,魂里飞渡,乡愁至死未曾消融。

他在《八十忆双亲》里,情真意笃,尽情怀恋和追忆早年时光;他在《丙寅新春看时局》等文章里,情系大陆,为两岸和平统一助威呐喊;他在最后完成的《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文里,用毕生体悟,对“天人合一”提出新解,认为“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古老最有贡献的一种主张,认为此下世界文化之归趋,恐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

1990年8月30日,钱穆带着对故乡的依恋,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在台北无疾而终,享年96岁。

1992年1月9日,钱穆的灵骨越过海峡,安葬在他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苏州。

钱穆走了,他一生以历史人物为主要研究和著述对象,他最终也走进了这个不朽的队列里。

他用一千多万个汉字为中国文化划出了一道羌丽的钱氏弧线,一步一步地到达了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化峰顶,他是继朱子之后,又一位可以跨越时代、可以名垂思想文化史河的集大成者。

历史是生活的老师,文化是生活的情人。

在这个世界上,人跳不出历史,更离不开文化。

长寿的即使如同钱穆,也终究要沉睡于地下,但沉睡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化作一把黄土,从此无声无息;有的则结成思想和精神的颗粒,在岁月的留痕上,镌刻着人类自我意识的一次次觉醒。

xx年我专程来到苏州吴县西山俞家渡,拜谒钱穆先生的墓地。

在西南太湖的这片浩淼烟波里,那块风景秀丽的石坡地成为钱穆先生魂归大陆的最后归宿。

站在写有“无锡七房桥钱穆先生之墓”的墓碑前,千言万语竞不知从何说起。

那就对钱先生的坟冢深深地叩个头吧,在我弯下身子的一刹那,我看到,那条从坟冢曼延开去的小路,宛如一条铺满鲜花的神道,从二十世纪一直通向先秦诸子。

(取材于胡正良《钱穆——一个历史世纪的文化背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穆先生的苦学,像国画大师李可染的苦学一样,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一代宗师”,令世人敬仰。

B.钱先生以中学肄业的学历,直至登上世界讲坛的高峰,其苦可想而知,但他很少提起,可见其内敛沉潜。

C.钱先生在当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意义的误解,是大师思想认识上的—大局限,

但也表现了他的率真。

D.钱先生爱家乡,但思想认识上的局限让他离开了故乡,让人不解,也让他自己承受了浓郁乡愁的煎熬。

E.本文通过对钱穆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学者的挚爱祖国、执着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人文情怀。

(2)钱先生执着于中国传统文化,却“在大陆解放的前夜,而客居香港办学,最后客死台湾”。

这是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余光中及其《乡愁》有什么作用?

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钱先生一生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但就节选片段来看,可圈可点至少有三,即“苦学”“执着”“乡愁”。

请就你对这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眼下,国人普遍追求“吃”“用”“送”奢侈,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开征奢侈税也许是合理调控消费的好办法。

B.xx年11月22日夜里,柬埔寨首都金边钻石岛发生严重踩踏事件,造成378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惨剧,来自现场的视屏怵目惊心。

C.世博会还未开幕,从上海卢浦大桥、南浦大桥经过的市民就已被美轮美奂、风格迥异的各种展馆所倾倒。

D.微博客写作的可能是“心情留言板”或“生活流水账”,也可能是精致的小品或曲尽其妙的灵思,寓于其间的文学智慧和生命感悟最具审美的价值。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打工文学”固然有作家、有作品,但它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一种被指认的创作行为,而是一种试图做出指认的批评行为,这种批评属于—个更广大的社会意识过程。

B.在国家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文艺没能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正气、塑造民族灵魂、提升社会成员人格、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社会作用。

C.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